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 >

第9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数量都是无量无边,所以称之为「华严海会」。
  一开端品题就称为「世主妙严」。『品』这个字,品是类别,好像我们中国古书里面讲的篇、讲的章,有中国篇章的意思。佛讲的哪一类,属於这一类的把它编在一起称之为一品,然后看这部分的内容给它标一个标题。佛在前面这一段里面,所说的就是世间主的庄严,三种世间主的庄严,所以用「世主妙严品」作品题。「品」这个字,里面最要紧的含意是帮助我们修学。经、品都是属於教法,教学的方法。无论是初学,无论是老修,我们依照佛所教导的,佛给我们讲的,有层次、有条理。诸位在经本上看每一段都标了一个小标题,这在佛法的名词称为科判、称为科题。经文无论有多么长,《华严》是大经,比《华严》分量更大的是六百卷《大般若经》。这么大的经,自始至终我们用表解体系把它排列出来,依旧是一脉相承,有条不紊。你能看出经典的章法结构多么的严整,这是经典的庄严。佛当年说法,言词的庄严。从章法结构里面,我们能够领会他思想的体系,这就属於教义。前面跟诸位讲的,经题里六对,第一个就是教义一对。思想体系是属於义理,章法结构是属於教学,目的是教我们学习的人,依照次第顺序进修而不至於迷惑,不会感到困难,这是佛经有品类差别的用意。
  底下有个『第一』。第一是顺序,这品经在三分里面讲它属於序分,所以排列在第一。可是在《华严》里还有一层很深的意思,这个意思古大德所说,此地的第一不是次第先后的第一。那是什么第一?法界门中没有先后次第,都是一时无二念,同时显著一切法的第一,这个意思我们很难体会。我们在《楞严经》看到「二十五圆通章」,二十五位菩萨个个都是第一,《般若经》给我们讲「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般若》讲的是理,《楞严经》讲的是事,事理合起来看我们很容易懂。这个经里所讲我们就很难懂,必须了解事实真相,而且事实真相真的很不容易体会。
  我们生活在现代,科技达到相当水平的一个时代,科学技术帮助我们很大的忙。世尊在本经「十定品」讲刹那际,使我想起来古时候的人怎么会懂?实在讲那是以我们的妄想推测古人的境界,我们有过失!古人怎么会懂?古人入定。定中深深的证得刹那际,比我们高明太多;我们今天是利用科学技术明白有刹那际。现代的科技向两个极端去发展,一个是无限大,太空物理;一个是无限小,量子力学,向两端发展。这两端跟佛法、《华严经》都有密切的关联。
  《华严》讲的刹那际,就跟现在量子力学讲的很接近,来观察物质到底是什么?用科学的方法把物质分解,分解到最后变成分子,分子再分解变成原子,原子再分解,再发现有质子、有中子、有电子。能不能再分?还能分!前几时我们在新加坡,「联合早报」刊登一个科学报导,外国人现在证实,以前是从数学里面推算出来有一个最小的物质存在,给它取名字叫「夸克」;但是没发现,好像去年才被人发现。这个物质有多大?他举个比喻,假如把一颗原子,原子已经很小,肉眼看不见;把一颗原子放大,放大成地球这么大,那个夸克多大?像一粒黄豆那么大,存在的时间非常之短。我们经上常讲「如露亦如电」,电是闪电;用这个来比喻物质存在时间的短暂,实在讲闪电的时间太长太长了。用这个让我们体会刹那际,说明物质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什么是物质?我们身体就是物质,你不要以为我们这身体在这个世间,还可以活几十年、活一百年,你完全搞错了。
  真相是什么?真相是刹那生灭,我们思虑所不及,我们想像不到。我们起心动念那个时间太长,它不知道生灭多少次了。科学家观察到这个现象;观察到这个现象,那是佛法里面所说,他只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这个现象怎么来的?怎么产生?后来又如何演变?这个事情只有佛知道,所以佛是大智大觉。佛告诉我们,这些事实真相,我们每个人都知道、都明白,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为什么我们现在不知道?佛讲我们智慧上面有障碍,只要把障碍去掉,你的智慧现前就知道了。所以「出现品」里面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真正是全知全能,我们个个人都有!可惜我们现在把自己的智慧丧失掉、迷失掉,并不是真的丢掉了,你只要一觉悟,就又恢复了。被什么迷了?佛给我们讲,迷的东西也是无量无边,太多了,佛把它归纳成两大类∶一个叫烦恼,一个叫所知。烦恼障、所知障,这两样东西把它障碍住,去了二障,我们的智慧德能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去了二障,释迦牟尼佛所讲的「大方广佛华严」,就是我们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大方广佛华严」,跟诸佛所说无二无别,所谓佛佛道同,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个第一,古大德特别给我们说明这个甚深的义趣。
  明了这个义趣,我们就能够稍稍体会到,释迦牟尼佛讲这个究竟圆满的大法,二七日中所说;二七日,二七是十四天,时间不长;将宇宙人生的道理、事实真相圆圆满满说出来,一法不漏,我们能体会到一点。而事实上?事实上是一刹那之间成就,哪里要二七十四天?太多了。这个意思,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我们到「十定品」再跟诸位细说。总而言之,佛法是刹那际,一时一处,同时缘起的第一,没有第二。这在本经,贤首国师为我们所说出十玄门,六相十玄,观察一切万物。说六相十玄就是说明一切事物的事实真相,这是同时具足相应门,十玄门里头这一门,一多相容不同门。六相十玄,字字句句,事事物物,乃至我们起心动念,无不具足;明了就叫觉悟,不明白那就是迷惑。
  所以《华严经》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它意在言外,难在这个地方。如果你完全执著在文字里面,那你就完全错了,它的意思是在言语文字之外,不在言语文字之中,言语文字里头找不到,妙就妙在此地!这是佛表现智慧达到了顶点。佛为一切大众讲经说法,善巧方便也达到极处,真正是妙不可言。如果我们在这个地方能体会几分,那真是法喜充满,对於释迦牟尼佛真的是五体投地,佩服到极处。你只要通达明了了,需不需要佛来教导你?不需要。我们六根所接触的境界,完全是「大方广佛华严」的境界。你看,佛这种教学的手法高不高明?给你一点,你就豁然贯通,这才是高度智慧,极高明的教学方法。不是教我们一样就懂一样,教两样就懂两样,那要教到哪一年你才能成就?品题就给诸位介绍到此地。
  下面还不能够避免的,要跟诸位略说一下「经开三分」。这个三分是东晋道安法师发现的,实在讲经典本身本来具足,但是从来没人说过,没人发现,道安法师发现。把这一部经分为三个大段∶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世主妙严品」这品经就是《华严经》的序分,这一品经文很长。诸位现在拿到的本子,这个经本就是序分,就是这一品「世主妙严品」,是《华严经》的序分,有这么长。「现相品」以下是属於本经的正宗分;一直到「入法界品」的末后有一段经文「尔时文殊师利从善住楼阁出」,这个以下才是本经的流通分。
  序分里面,古德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就我们娑婆世界来说,更深的意思是结通十方无尽世界的序分。《华严经》确确实实所叙说的乃是尽虚空遍法界。为什么佛要说这么广大的境界?诸位要晓得,无限的法界是我们自己生活的空间,如果佛不说,他就对不起我们,我们生活空间他没有说得圆满。必须知道我们每个人有过去生,过去世、现在世、还有未来世;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我们今天出现在这个地球上,来生也许到别的星球去了。我们现在讲外太空,每个星球跟我们都有关系,我们可能过去曾经住过,将来还要去观光,对於里面一切状况、情形不了解,怎么行?所以佛在这个经里,对於十方诸佛国土过去、现在、未来,都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这是佛尽到他做一个好老师的责任。
  序分里面分两个部分∶一个是证信序,一个是发起序,我们到经文里面都会看得很清楚、很明白。序文到底怎么来的?过去我们讲经省略得太多,虽然这不是很重要的部分,但是它属於佛学常识,我们也不能够不知道。这一段文字有它的来历,是释迦牟尼佛示现入灭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晓得,生命是永恒的,确确实实没有生死!佛没有生死,菩萨没有生死,我们有没有生死?没有!这给你讲真话,没有生死。为什么?生灭同时,哪有生死?讲到刹那际,生灭同时,没有生死。相状也是不灭,这连科学家都知道,物质不灭,精神不灭,怎么会有生死?我们今天贪生怕死,贪生怕死是个错误的观念,不是事实;不了解事实的真相,让我们产生一个错觉,以为有生死。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地球有成住坏空,这是什么?这是一个现象,有这些现象。这些现象就物质来讲确实不灭,这个只是物质的缘聚缘散而已。缘聚,就现一个物体;缘散,物体改变了,不是它消灭,它没有消灭。
  譬如诸位手上拿的这本书,这是物体;这个书装订成,做好了,这是一本书。如果你把它一张一张纸拆开,就不叫书,书没有了。装订起来,这本书生了;把它拆开来,这本书死了,没有了。我们看到生死的相,其实生,是那么多张纸,灭,还是那么多张纸,纸没有坏,只是拆散开而已!诸位从这个比喻冷静细细的去观察,然后你观察我们人也是不生不灭。我们今天有个人身,就像许多张纸装订成书一样,什么叫做死?细胞东西分解了,就像那个书拆开、散开,没有了。从这个地方去体会,物质不灭,精神当然更是不灭了。精神是个主宰,物质是现相。佛在《法华经》上讲「世间相常住」,这个话的意思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不灭,世间相常住。这不是我们一般人、粗心大意人所能够懂的。
  佛在经上讲的这些境界,实在讲,佛如是,我亦如是,大家都如是。《华严经》讲什么?《华严经》就是讲我们自己,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活,这一切的事实真相。你要是统统明白,那就叫你做菩萨,叫你做佛,佛菩萨就是明白人;不明白就叫你做凡夫,凡夫就是对於事实真相不明白。所以佛出生灭度示现,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他自在示现,我们也示现,不自在,很不自在;我们是受业力的支配,不自在!佛把业力解除变成智慧,智慧做主宰就自在。我们今天是烦恼、感情做主宰,那就苦不堪言。如果我们把感情转变成智慧,我们跟佛菩萨就没有两样。这里头有个很深的道理,也有许许多多巧妙的方法。我们道理通达,方法明白,就能转境界;转凡成圣,转迷成悟,转苦为乐,真做得到!它不是假的。
  所以佛示现入灭,阿难是个凡夫,阿难在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只证得须陀洹果,小乘初果。虽然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见惑我们现在讲是错误的见解,他没有了,他的见解是很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