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 >

第565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5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通过对过去历史的认识,观察现前环境的变化,就能够判断未来,也就能够看到未来。未来是个什么样?势必比现前要艰难太多。我们从过去能够体会到,佛陀在世的时候,当时印度的宗教教育非常发达,五戒十善几乎在那个社会已经普遍在推行。在中国,相当於周朝的后期,老子、庄子出现在那个时代,而中国社会也受过尧舜禹汤的教诲。孔老夫子说得很好,他一生述而不作,他所讲的都是古圣先贤的大道理,这些道理都是教我们怎样做人,怎样生活,怎样处世。夫子将前贤的典籍加以整理,流传给后世,所以他是述而不作,很难得!清凉大师在《华严》注解里面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一生也是述而不作,他所讲的是过去古佛所说的,这是谦虚,但是也是事实。所以一丝毫贡高我慢的念头都没有,烦恼习气消尽了,展现这个现相给我们看。在中国历代的帝王可以说都相当贤明,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他懂得教育的重要,无不遵守儒家所说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所以我们看中国古代的历史,现在流传下来的《二十五史》,每一个朝代政权建立之后,五年之内国家就上轨道,制礼作乐。这个上轨道是教学上轨道,人人懂得守礼,人人知道守法,情理法互相并重,这个社会才是真善美慧。
  佛菩萨明了,知道社会不断在转型,一切事物也不断在变化,怎样来诱导,使它能够保持善良、淳朴的风俗习惯,使社会安定,天下太平,一切众生都能过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是世出世间圣贤教诲众生的目标。众生当中有一些有高度智慧的,有希求超凡入圣的,这些大圣大贤也会好好的教导他,满足他的愿望。在佛法里帮助他提升到天道,或者是超越六道,提升到四圣法界,提升到一真法界。我们在经论里面看到很多很多,我们要从这些地方去参学、去领会他们的智慧,他们的善巧方便,怎样成就自己,怎样帮助一切众生。再观察现前我们这个时代的善知识,在现实环境里面他怎样成就他的道业,怎样帮助现前的众生。我们更应当想到,十年之后的社会,二十年之后的社会,三十年之后的社会型态,一般大众他们的想法看法,生活方式如何在转变,我们都要想到、都要看到,然后才能真正学到佛菩萨的智慧德能。
  怎么落实法?讲经说法是属於宣传,普遍的劝导大众,不能扎根,扎根的教育是传道。我们生活在现代的社会,古圣先贤的教育几乎完全崩溃,现代年轻人已经不读圣贤书,他们有个错误的观念,认为这个东西落伍,不适合时代,学这些东西将来在社会上不能谋生,找不到工作。今天最赚钱的、最容易生活的是科学技术,人文的教育没有人重视,没有人愿意学习。如果把人文教学舍弃,一味去追求科技的教育,最近这一百年当中,尤其是最近的半个世纪,科技的发展对於社会人心的影响,我们有没有看出来?科学技术发达,人性堕落了,道德沦亡,有没有警觉到?这个事情怎么办?如果再这样下去,这个社会将来不堪设想,科技一定毁灭自己创造的文明,那真的就像应了《西方古老的预言》里面所说的,世界整个毁灭,留下来极少数的人要过原始的生活,这个世界要从头来起,你说那多么悲惨!可是在佛法教学里面没有那么样的绝望,佛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总共一万二千年,正法一千年过去了,像法一千年也过去了,末法一万年也过去一千年,后面还有九千年,绝对不是世界末日。这九千年之中,佛法有兴衰,这是必然的现象。我们想像当中,有大起大落,现在是大落,末法这第一个一千年。依照中国历史的记载,今年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三千零二十几年,我们做佛的弟子、佛的学生,有责任、有义务要把佛教振兴起来。
  要想把佛法振兴,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建立僧团,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没有僧团。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在鹿野苑建立僧团起家,佛教是这么兴起来的。僧团人不多,一个老师,五个学生(五比丘),遵循佛陀的教诲,依教奉行,这叫僧团。我们今天不能奢想许许多多出家人在一起共修,难!今天我们能够找到五个人就不得了。每一个人都发愿,依照世尊教诲去做,向佛陀学习,真正做到六和敬,这才叫僧团。人再多,大家相处,一个人一个想法,一个人一个见解,彼此不能和睦,这不是僧团,僧团里面每一个分子都修六和敬。僧团是怎么建立的?讲经说法,研究讨论,改过自新,就是这么成立的。现在世间没有僧团,我们办个佛学院,佛学院行吗?能够把续佛慧命、弘法利生的大业担当起来吗?最近这几十年之中,半个世纪了,我们看到许许多多地方办佛学院,有没有成就?没有。想想世尊当年在世,「忆念」,我们要在这里面去求启示,世尊从五个人慢慢发展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个僧团怎么能产生这么大的力量?天天讲经,听经完了之后研究讨论,忏除业障,改过自新,天天干。释迦牟尼佛这样带领大众四十九年,学生经过四十九年的薰修,各个成就了。佛入灭之后,他们能够分到各个地方教化一方,这样把佛法弘传开了。我们今天想想,要不遵循释迦牟尼佛的老办法,我们不能成就。今天我们这种做法是一个不得已的办法,这个是做弘道,讲经说法是弘道,这不是传道。过去黄念祖老居士在世,承蒙他劝导我、提醒我,实际上我也不是不知道,缘不成熟。老居士劝我,他说:净空法师,你不要讲经了,不要在世界上各地去走了,你要安定下来,做两桩事情:一个写书,一个是培养继起的人才。他给我讲过好几遍,每一次给我写信都提到,唯恐我疏忽;而实际上,我始终没有疏忽这桩事情,凡事我明了要随缘,不能攀缘,攀缘是决定做不到的。要真正有志同道合的同学,我们在一块儿学习;不是真心向道,他会有烦恼,他的烦恼习气控制不住,这样的人我们在一块儿修学不会成就的。真正好学,真正喜欢改过,能够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我们到哪里去找这种人?我也不求多,能有三个、五个,我们这一生住在一起,每天认真努力来干。
  实在找不到这样的同学,所以我们今天不得已,才利用高科技,把我们所讲的录下来,希望向后有真正发心修学的人,能够有缘听到、见到、接触到,启发他的大菩提心。换句话说,现前遇不到同学,希望往后有真正的学人,我们利用这个方法来帮助他、来成就他。如果眼前有这样的同参道友,我们有个小茅蓬,足以安身立命就够了,无需要大道场,小茅蓬就行了。三、五个人,十来个人,就很多很多了。修行是一生的事,我们无量劫的烦恼习气,能够在短短几十年当中淘汰干净,不是日夜薰修你决定做不到,所以这个事情能中断吗?由此可知,真正修行的人很难得!早年,说这个话二十多年前了,香港洗尘法师到台湾看我,他要发心建大道场,我就劝他要做扎根的教育。大道场我觉得不重要,为什么?你花那么多精神,花那么多财力建成,有场无道。有场要没有道,麻烦就来了,都是大家争夺的对象,给人家争名夺利做了增上缘,不是好事情。所以我劝他,我说:你领头,你是我们的前辈,我们找五、六个人,五比丘,效法释迦牟尼佛,我们实行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树下我们可以住小帐篷,童子军露营的帐篷一个人一个,平常背在身上,晚上搭起来,大树底下我们五个人在一起。不是给众生讲经说法,就是五个人围在一起研究经教,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马上接著就干,我们会成就。他听我的建议很欢喜,「好,我们就这么办」,回到香港之后,消息就没有了。难!古人所讲「三人同心,其利断金」,志同道合太难太难了。尤其在佛法,世间志同道合还容易找到,为什么?有名有利。佛法是什么都放下,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受用全都放下,谁肯干?所以不好找,找不到。实在找不到,我们才采取现前的方式。如果真正能找到,我也会跑到深山里住茅蓬去了,我不会住在都市。
  所以必须要有一段时间认真修学,学成之后,这才能出山教化众生,你有定力、有智慧。有智慧一切通达明了,有定力不被外面境界动摇,有善巧方便你才能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这些条件要不是相当时间去薰修,没有办法成就的。所以我们今天学习的外缘,远远比不上古人。古时候寺院丛林都建筑在山上,诸位听到过去齐居士跟你们讲到杭州东天目山,那不是大道场,从山下走到山上要走一个半小时,他们走路。我们平常不走路的人,要爬那个山,我看至少得两个小时;没有路,车上不上去。山上没有电灯,她来告诉我,我点点头,好!决定不要开路,一开路,车一上去就完了,就不是道场。走两个小时才能爬上山,如果没有一点道心的人,他就不愿意去了。现在人一听说,走路走那么远,算了,不去了。我听说中国大陆四大名山,现在都开了路,车都可以上去,而且还有缆车上去,非常方便。人多,心就杂乱,怎么能修行?人多事多,那变成香火道场,热闹的场所,观光旅游的道场,不是真正修行养道的道场。修行养道,环境一定要清净,要与外面隔绝,我们身心才能得到清净,这是现在修学比不上古人。古人一入山,少则三年五载,少!多是二十年、三十年,不下山,你想他那个心多清净。我们今天不说多,三年、五年不下山,就有点定功。现在人都市里住惯了,你要把他在山上关个三天、五天,受不了,怎么也想办法跑掉,哪里还能三年、五年?三十年、五十年,那更不必想了。我们在《高僧传》、《高士传》里面,高士是在家居士,一入山上住个十年、八年,一、二十年,很多,所以他们能成就。所以我心里常常羡慕,是能有这么一个道场,真正发心舍己为人,每天在一起研究讨论;人也不要多,五、六个人就很难得了。我们看《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他那个道场八个人。要找这么一个环境,真干!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必定把烦恼习气淘汰干净,智慧才能现前。
  佛在经上讲,智慧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智慧德能、善巧方便都是性德,可惜就是被妄想分别执著、烦恼习气障碍住,这才不能现前,不起作用。我们求得一个清净道场,深山人迹不到之处,用上几年功,用上几十年功,这是每一个人成就时间长短不一定,各人根性不相同,利根的人烦恼轻,钝根的人烦恼重。烦恼轻的人成就快,我们在《坛经》上看到,永嘉禅师那是烦恼轻,真的是上上根人,他到曹溪住一天;所以在禅宗史上,他有个佳号「一宿觉」,他才住一天。六祖还有不少学生也是开悟的,跟他二十年、三十年,一直到六祖大师圆寂,他才离开曹溪去教化一方,这人不少。看看那些人,那些人真有道心。我们今天道心,古人讲「露水道心」,不能跟人相比。我们想想将来佛法要兴,佛家讲得好,「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一定要有真正人才出现。我们担忧,也许真正有潜修之人,我们没有听说过,没有发现。中国深山里面认真修行的人,我相信一定很多。这些人不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