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4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领。果然参透了,你才晓得世出世间无有一法不是自性,无有一法不是如来,我们就入佛境界。最低的果位也是圆教初住菩萨,你也就是法身大士,你的心极其清净,决不会起一个妄想,绝对不会起一个杂念。
你今天还有妄想、还有杂念,妄想杂念障碍了你的心性,使你不能明心见性,使你所有一切的行为都是染污行,不是清净行。我们这才明了,我们为什么会染污,为什么会不清净,我们今天当家做主的是意识。说清楚一点、说明白一点,第六识跟第七识当家做主;第七识是执著,第六识是分别,分别执著染污了自性,我们今天当家做主是这个。彻底觉悟的人,当家做主的是自性、是如来。所以悟了的人,我们用《百法明门论》里面的讲法来说,悟了的人跟诸佛如来同生性,没有觉悟的人跟诸佛如来是两样的,叫异生性,异是不一样。没有觉悟,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们,声闻、缘觉、菩萨,还包括藏教佛、通教佛,他们都还是用八识五十一心所,他们用得正,六道凡夫用得邪、用得偏邪。他们用得正,但是没有摆脱,还是八识当家;实际上,八识就是指六、七识。
四圣法界跟六凡法界差别在哪里?我们在讲席上曾经跟诸位同修报告过,四圣法界的人,他能够放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随顺佛的教诲,但是还是用分别执著随顺佛的教诲,所以在天台家讲他们是相似位,这已经很了不起,超过六道轮回了,「相似即佛」。我们的麻烦在哪里?随顺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不肯向佛菩萨学习,随顺自己烦恼习气,这在天台家讲是名字位,「名字即佛」。说得不好听,有名无实,依旧是凡夫,轮回心造轮回业,还是搞这套。如果真正发心了,随顺佛菩萨的教诲,认真学习,学得还不完全像,有一点像,但是又不像,这是天台大师讲的「观行位」。观行位是你学习的功夫是有点得力,但是随顺佛陀的教诲,这里面我们世间人常讲七折八扣,讨价还价,做得不圆满,能够做到一成、二成,这是观行位。这种修行方法决定不能够出三界,也就是说不能超越六道轮回,但是决定不堕三恶道。名字位有名无实,还是会堕三恶道。过去灌顶法师,在《大势至菩萨圆通章疏钞》末后,跟我们讲念佛有一百种不同的果报,他第一个就是「堕阿鼻地狱」,最后一个是「上上品往生成佛」。他这一百种果报,诸位仔细看,确确实实跟天台大师讲的「六即佛」的意思完全相合。前面没有办法,念佛还是要堕三恶道的,那是名字位;念佛能够得人天福报,不会堕三途的是观行位;念佛念到事一心不乱,超越六道轮回,这是相似位;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是分证位。分证位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分证位。
凡圣在理论上讲是一念的转变,凡夫成佛,阿鼻地狱众生成佛,理论上都讲得通,一念,一念觉,凡夫就成佛;一念迷,佛就堕落,凡夫跟佛是一念之差。一念圆满的觉悟,你的行为决定跟《无量寿经》上讲的一模一样,这个东西哪里要学的?自然的,不需要学习。我们是实在讲,无始劫来迷得太深、迷得太重,烦恼习气太重,断不了;不但断不了,悟也没办法悟得。古人常讲「理可顿悟,事须渐除」,我们现在这个理,顿悟的能力都没有,你说这种障碍多大!我们是天天在薰习,所以我们的悟是渐悟,每天在读诵,每天在讲演、在讨论。我在讲台上四十年的时间,跟大家讲,我四十年没中断,所以是属於渐悟,不是顿悟。你们可以听听我过去讲经的那些录音带,往年还没有录相,留的有录音带。你把我那些录音带,一年一年你拿来比较听听,你就晓得我是渐悟,不是顿悟;不是上根利智,是中下根性。中下根性能有今天这一点成就,没有别的,锲而不舍天天干,没有一天中断。自己总得要晓得自己的根性,这才好办,不知道自己根性,那就非常困难。
我们知道自己根性是中下根性,而且下的地方占的成分多,中的占的成分少,所以才真正把所有一切事务放下,专心一志。我一生不敢搞道场、不敢领众,这大家都晓得,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为什么?专心,才有这么一点悟处,今天一切经论展在面前,意思会生起来。如果我要跟别的法师一样,也去搞道场,管人管事,说老实话,经典展开那个眼睛是黑的,看不出经典的意思。看不出来怎么办?照古人注解讲,要是有一点诚意、有一点恭敬心,注解没讲错,就算不错了。但是照古人注解讲也不容易,古大德的注解跟经义没有两样,我们晓得经字字句句无量义,古大德注解字字句句也是无量义。如果你没有悟处,照他注解讲,依文解义,佛家讲「三世佛怨」,祖师大德也喊冤枉,你把我的意思搞错了。讲得再好也可能堕到契理不契机,你的过失就比较小,理上讲没讲错,但是听众不得受用,犯这种毛病。更严重的毛病是求契机,讲得好听,但是违背宗旨,契机不契理那个过失就大,那个堕落就深、堕落苦。总要有悟处,悟处是自己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觉,要排除自己的障难。
所以我深深体会到释迦牟尼佛是好老师,真正是好的典型模范。佛一生没有建道场,没有地方住的时候,树下一宿,日中一食。我们要能明了,他做出样子就是教我们学习,教我们一切放得下。当年佛在世,像只树给孤独园、竹林精舍这些大道场,居士建的,与出家人毫无干涉。居士们礼请佛陀,带著他的弟子到这个地方来讲经说法、弘法利生,佛是来作客的,不是作主的。我学佛之后,我看出来,所以我的主张,道场决定要在家人,让出家人专心办道,不要管这些拉杂事情。可是有很多出家的道友反对,好像我们这个道场权都在人家,我们在这里看人家脸色过日子,很难过。他们提出这个意见,好像也有道理,其实没有道理。我们出家,出家就没有家,出家再建个道场,不又回家去了?你对道场有所有权,你出了个小家,入了个大家,实在讲已经违背出家的意义。每天周边有那么多复杂的人事,你哪有时间去读经?教理不明,你怎么修正你的行持?
在中国古时候,寺院丛林多半是国家建的,十方道场,十方常住。我们看看寺院的匾额,「敕建」,敕建是皇帝下命令建的。居士们护持这个道场、建立这个道场,请出家人来作住持,来管理这个道场的行政,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诸位要知道,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诸位仔细去看看经论,只树给孤独园有没有「住持」这个名字?释迦牟尼佛是不是住持?没有。佛陀在世,人家请讲经就讲经,请说法就说法,绝对没有管理道场这些行政事务,没有。佛没有,佛的弟子也都没有,那个时候道场这些事务管理全是在家人。这是到中国来产生一个很大的变化,出家人管理寺院行政事务。可是我们在古书里面看到,管理行政事务的那些人都是佛菩萨再来的。天台山的住持智者大师,释迦牟尼佛化身来的,等於说他来作义工,他来作护法。这就是说明,凡夫要搞这些事务,你这一生当中决定不能成就,除非你是再来人。我们想想,烦恼习气多难断,天天搞这些是非人我;内贪瞋痴慢没有断,外面五欲六尘的诱惑,你有什么本事能够超越轮回?你有什么本事、有什么把握,你能往生极乐世界?人贵自知之明。所以我劝勉同修,在今天这个大环境当中,我们要想把佛陀的教学再兴旺起来,叫这个世界众生都能够得利益,你要真正发心,此地讲「清净大愿」,你要发这个大愿。什么叫清净?清净就是一定要离开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你才叫清净。
一定要学习释迦牟尼佛那种生活方式。所以说建僧团,我来当护法,我护持你们,我给你们找一块土地,我不会建房舍,我想到的是蒙古包好,现在一个蒙古包听说人民币只要一千多块钱,我就算它两千块钱人民币。一个蒙古包住四个人,四个人是一众,僧团一众;有多少人,我们买多少个蒙古包。当中用个大的建筑物,愈简单愈好,做佛堂、做讲堂,住众统统住蒙古包,蒙古包是高级帐篷。生活是托钵,附近乡村里面去托钵,人家供养你一钵饭。我们托钵也要学佛的方法,不可以一个人去,至少你住一个帐篷四个人,四个人一起出去托钵,这是一个僧团。人家供养你吃,你吃完之后,就在那里讲经说法;三个人听、五个人听、十个八个听都好,这是每天的功课。人家对我们财供养,我们对人家法供养,这叫如法。佛示现的样子是这个样子,我们今天违背了佛陀的教诲,所以佛法衰到这种地步。
世尊一生教学,从来没有问人家要过一分钱,问人家要钱,增加别人的压力,增加别人的负担,这就有过失。何况钱财这个东西增长贪心,愈多愈想多,愈多愈舍不得,将来到哪里去?饿鬼、地狱、畜生,被这个东西害了。古人很有智慧,比今人高明得多,所以古人做铜钱,那个形式是什么东西?锁链。清朝以前的铜钱,当中都有个洞,那个洞连起来就是铁炼、枷锁,告诉你这个是枷锁里头的一部分,看到这个恐惧、害怕,不让你生起贪爱心。这个东西是有用,决定不能贪著,贪著那个炼条、锁链就把你拉到地狱去了。古时候人,做这个东西是充满智慧。很可惜,今天印钞票没有把这些字样印进去,钞票上真的也印几个字「贪财堕地狱」,钞票上就印上,拿到钞票一看底下就有。现在这个灾难,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贪遭水灾,贪是水,为什么会有洪水?贪心太重。瞋恚是火,为什么会火山爆发?瞋恚火。愚痴是风,住在台湾的人年年遇到台风,住在美国的人常常遭遇到龙卷风,痴感召得的。贪瞋痴感召得水火风三灾,三灾不是天然灾害,是我们业力招感的。应当是每一张钞票后头都要印上,让大家提高警觉。
佛教我们「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个教诲我们一定要认真、要重视、要真干。所以同学们要真正发心,真正发心做一个佛的弟子,那你就要百分之百的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怎么做?释迦世尊已经做出样子给我们看,我们做到他那个样子就行了。道场里面可以收藏典籍,可以设图书馆,我们所需求的这些书本可以由图书馆来供给,用完了还回去,不必据为己有;据为己有,就是增加自己的负担。佛以及佛的那些弟子,他们应当放下的全都放下,他们没有包袱、没有负担。我们今天到哪里去还要带几本书,这几本书也是负担,太多了也会把我们压垮。所以我也劝常常跟我的几个同学们,我们今天到外面去,只带三本书,我们自己所学的,我们劝化别人的;我们带一本《无量寿经》,带一本《弥陀经要解》,带一本《华严经》。
《华严经》我现在看到台湾印的经本,印得很精致,一套它印了三册:《八十华严》、《六十华严》、《四十华严》,很完整。可是真正实用,弘一大师教给我们,《八十华严》我们学习学到五十九卷,然后接著学《四十华严》。因为六十卷到八十卷这一部分是「普贤行愿品」,入法界品,这个译本只有原本的一半,不完整。《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