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 >

第483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4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床坏剑凰邓皇瞧胀ㄈ耍窃倮慈恕U馐峭夤耍永疵挥屑裁挥刑倒谝徽耪掌夏芄豢闯霾皇欠踩恕K趺茨艽诱掌峡吹秸飧鋈松硖逋该鞯模咳松硖逋该魇窃趺椿厥虑椋棵挥形廴荆牡厍寰唬挥惺欠侨宋摇⒚挥刑安_痴慢,身体是透明的。他看我们的身体里面漆黑的,严重的污染。
  所以他来给我们做最后一次会集,这个会集本决定流通到佛法灭尽。佛在经上有授记、有说明,一切法在这个世间灭尽了,最后《无量寿经》才灭,《无量寿经》还延迟一百年。在我们想像,到最后《无量寿经》还在这个世间住世一百年,决定是夏老这个会集本。夏老往生的时候,跟他的学生们讲,这是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的,念老是他的学生,是他的传人,他说:他所会集这个本子,将来从海外传到中国,这个本子会弘传到全世界。当时他们听到都莫名其妙,都觉得他说这个话不可思议,怎么可能会从外国传到中国,哪有这种道理?当时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这个本子也不过只印了三千本而已,中国这么大的地方,只印了三千本。现在看看这个样子,没错,果然是从外国传到中国,也真的传遍全世界,不是普通人,决定不是凡夫。所以有一些人对这个本子批评,我们看了觉得很可怜,那就是李老师讲的「不是愚痴,就是狂妄」,自己不能信受,障碍别人,障碍别人的罪过很重。所以这部经,不仅是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住世,实在讲,它是十方三世一切佛出兴,这部经典就是一切佛出兴,非常适合末法众生的根性。末法众生没有耐心,如果看到这个东西分量太大太长了,他根本就不肯学。
  有人来问我:法师,你讲《华严经》干什么?我问他: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太大了,看到就害怕,不想翻。」录相带、VCD堆在那里一大堆,一看到那么多,一片都不要听。他们要听什么?短的、很小的,喜欢这个。那个意思,还不就是佛法讲的:讲《华严经》不契机。我就跟他说:我还是要讲,不契你的机,你可以不要听;但是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类听《华严经》的根机人在,「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只要有一个人肯听,我还是要讲。你喜欢听哪个,你自己选择就好,别障碍别人。各人根性不相同,就跟吃东西一样,每个人口味不一样,你挑自己喜欢吃的,不必去妨碍别人,这样就皆大欢喜。何况《华严经》对於末法众生来说,对於末法众生的福祉,《华严》有很大的贡献。末法在现前,我们在社会上常听到的「多元文化」,在每个国家地区,朝野人士都非常关心,不同的族群如何和睦相处?不同的宗教如何互相合作?许多人都有这个想法,但是这种想法怎样落实?找不到方法。实际上,这些理论方法都在《华严经》上。所以《华严经》,如果要用现在的话来说,那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最好的教材」。方东美先生当年在世跟我讲,他是个哲学家,他说《华严经》是全世界最好的哲学概论。我是方先生把我带进佛门的,是从这个观点里面进来的,这是好教材。
  我们看到经典上所有这些人物,每个人物都是代表一个不同的族群,代表一种不同的文化,他们能够圆融和睦相处,什么原因?菩提心,菩萨道,菩提心是真正觉悟的心,菩萨道是真正觉悟的行为,这个问题解决了、落实了。文化不同、宗教不同、品类不同,这个都没有关系,反而在一起显示多采多姿、真善美慧,这个境界才真的叫圆满。所以佛法不是同化,是融合,圆融和合,它不是同化。我在澳洲跟他们多元文化局长,也曾经谈到这个问题,他问我同化为什么不好?我说同化不好,同化是决定不健康,那是要命的。要懂得,健康是要随顺自然,自然是最健康的。譬如,我们《华严经》上就是个比喻,华严是比喻,「华」是花,像个大花园,这个花园里面什么样的品种都有,你才有得参观、才有得欣赏,再慢慢看,美不胜收。如果同化,同化把所有品种变成一种品种,那就同化了,再大的花园里头只有一种,看完一朵之后不要再看了,它们统统一样的,还有什么味道?各个不同品种,那才叫多采多姿。佛主张随顺自然,圆融和合,决定不是同化,所以它是健康的。在我们一个身体也是这样的,我们身体就是多元文化,就是多采多姿。眼跟耳不同,耳跟鼻不同,如果同化了,眼全部都看,听的没有了,人就完了,只能看不能听,只能听不能看,所以同化是不可以的,同化是违背自然的法则。融合是随顺自然法则,佛家讲融合,不讲同化。
  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学到了,所以跟一切人往来,尤其是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我们诚心诚意尊敬他、爱护他,他有很多长处,我们也学习他,我们决定不去同化他。拉他的信徒,叫他放弃他的教来信佛,这叫同化他,这个错了。怎样叫不错?他还是信他的教,做他那个教虔诚的信徒,来信佛,来学佛,这就融化了,这是融合。为什么?彼此互相学习,我读你的经典,你也读我的经典,彼此了解,我们的误会没有了、歧视没有了、纷争没有了,就能和睦相处。我以真诚心对待你,你也以真诚心对待我,这是顺乎自然的法则。我们要想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这个方法才能够做得到。用同化的手段,一定逼迫人要跟我一样,永远达不到和平,这是观念上错误。
  因此《华严》是最好的教材,现在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人士,如果真的想帮助社会安定,达到世界和平,融合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宗教信仰,《华严》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有义务向他推荐、向他介绍。可是《华严》,说实在话也不太好懂,尤其是文字,唐朝时候翻译的,虽然是尽量用白话文来写,文字还是有一点深度。注解,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两种完整的注解:清凉的《疏钞》,李长者的《合论》,这两个人也是唐朝初年的人。所以没有中国古文的修养,文字可能有障碍,因此讲解就很费力。讲解得不够透彻,怕人家产生误会,错解了经义;如果细讲,一定费很多的时间,这是在所不免的。
  你们同学们在此地发心,是做了一桩大好事情,从录音、录相整理成文字,把我所讲尽量的简化,诸位在此地做讲记、做易解、做简注,这是真正在做学问,这是真正在利益众生,真正在向佛学习。我们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深深去体会经典里面的义趣,这就向佛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就来问,多数人都有疑问,你可以写一个小条子放在我讲台上,我再遇到这些经文的时候,就可以详细为诸位解答。《华严经》长,每一个道理、每一个方法、每一个境界都重复说很多次,而不是一次,这也是佛教学的善巧方便,让我们多次的薰习。尤其是重要的理论、重要的方法,不断反覆在说,加深我们的印象,让我们牢牢记住,把这些理论方法落实在自己生活上,我们就真正得受用。落实在生活上,我们过佛华严的生活。佛华严是法身大士的生活,是诸佛如来的生活,这就是个大转变,转凡成圣就是这个转法,是真正得到受用。转迷成悟,悟要不落实,你还是过凡夫生活,理上明白了、通达了,事上做不到。转凡成圣是把这些理论落实,事上都做到。转凡成圣,世俗所讲的证果,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上求是我们的重点,净业三福末后这一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这是上求佛道。跟定老师,老师是释迦牟尼佛,老师是阿弥陀佛,我们跟得紧紧,一步也不离开,念念想著佛的教诲,念念遵守佛的教诲去奉行,这就是一步都没有离。我们跟定佛陀,成就自己的德行、智慧,然后才能帮助众生。末后一句「劝进行者」,「劝」是对还没有信、没有接触的人,对他;「进」是已经学佛的人,帮助他精进。没有接触的人要介绍给他、推荐给他、劝他来修学,告诉他佛法的好处,佛陀教育的好处。如果他是信仰其他宗教,我们讲佛陀教育,他不太容易接受,他要排斥,我们换个名词,多元文化社会教育,这个他很容易接受、很欢喜接受,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
  后面一半,「观察调伏众生方便」,这是属於下化。下化,头一个要懂得观机;换句话说,你要认识现代是什么时代。现代人他想的是什么,他看的是什么,他听的是什么,他说的是什么,他做的是什么,我们要一清二楚,然后才能对机。诸位要记住,佛法永远是现代化跟本土化,离开了现代化、本土化,决定不能度众生。我们前天去访问道教,我们见到翁会长跟李秘书长,李道长,李道长跟我很熟,我们见过很多次面,他们谈起道教一直在衰退,不能够振兴。我还要找机会跟他们多谈谈,多接触,帮助他把道教复兴起来。他们今天障碍原因在哪里?疏忽了现代化跟本土化;换句话说,他们今天是契理而不契机,所以这个轮子推不动。我们佛教也如此,佛教今天这么好的东西,实在讲,是人人都迫切需要的东西,照理说应当很容易推行,为什么推不动?就是不知道现代化跟本土化。建道场要建宫殿式,古色古香;换句话说,你要想学佛吗?学道吗?要做古人,要做唐朝人、做宋朝人,你说把人不就吓呆了,人家怎么能接受?对外国人弘法,不但要做外国人,你还要做中国人。做中国的古人你才能学,外国人吓呆了,赶快跑掉了,他怎么敢接受?所以道场要建立现代式的、现代化的,决定不能够搞宫殿的方式。那个建筑现在一看是观光旅游点,绝对不是推动教育的,推动教育的建设应该建立像学校一样。
  所以观机比什么都重要,头一个观察,一定要懂得观机,一切设施都要能够被现代人欢迎接受。我们也曾经见到有一些法师,真的做到完全现代化,载歌载舞,现代化,契机不契理,把佛法忘掉了,那个也不行。所以观察后面接著调伏,调伏要用佛法的理论方法来调伏。所以这四个字,观察是契机,调伏是契理,理机双契,这才能够帮助一切苦难的众生。而方法一定要便利,方便,你用的方法要便利;换句话说,要大家很欢喜接受,很容易学习,便利。你那个方法搞得太难、太复杂,大家学习起来不方便,很难叫人接受,你当然就行不通。
  所以这个地方六个字就很重要,我们观察,时时刻刻观察,这是观机的功夫。观机,不是说你坐在讲台上,仔细看看这些听众,不是。什么时候观机?跟一切人接触的时候就观察,了解这个时代的动向,思想的动向、观念的动向、生活的动向,种种动向都在日常生活当中观察,一时一处都没有漏过。特别是我们发心要做弘法利生工作的人,你要不时时刻刻、在在处处留意,你的说法就不契机;说得没错,人家就是不肯听、就不肯相信。所以我们无论在什么地方,旅行在飞机上都观机,看看那些众生,看看他们的动态,你仔细观察晓得,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教化这些众生。所以观机要深刻,我们的方法才真正是方便,才真正产生效果。无论在什么处所,无论在什么时候,遇到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要仔细观察,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