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4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谟幸椤V钗灰茫嬲行扌械娜恕⒂行扪娜耍杂锷伲挠心敲炊喾匣埃�
中国古圣先贤教人,言语要记住一个原则:简要详明。文字是言语的符号,写文章也是守这个原则,要简单、要扼要,又要详细、又要明白。所以我们读中国的古文,文章真是做得好,符合这四个标准。好到什么程度?一个字不能加,一个字不能减。加一个字是累赘,可以删掉,少一个字它不通,文章做到不增不减,一流的文章。我们学佛的人学过科判,用科判一摆开,就知道他的文章好不好。科判是一条线,一条线把它穿起来,废话穿不进去,多余的;如果里面要紧的,断掉一个字、断掉一句,科判判不下去,就中断;所以做到不增不减。说话也要说到不增不减,好言语。废话多,表示什么?思想乱,心思乱,废话就多。心地清净,言语就少,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从你的言行,就知道你的修养功夫,能够观察到你学养的浅深。愈是修养高的人,杂念是愈少,言语也少;少,与事实真相相应。「世间业性不思议」,到如来果地上完全相应。般若无知,如来才做到究竟圆满,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那个无知还欠缺一分,还不圆满。这是真理,这才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佛为群迷悉开示』。我们在前面长行里面读到,末后一位普见十方天王,他跟我们说,一切众生品类差别太复杂,群迷。此地讲的「群迷」是指九法界众生,为什么?对九法界众生,佛才有开示,对一真法界那些法身大士们就没有开示。所以有开示是对十法界众生来说的,这是佛的慈悲,这一句是慈悲。「巧说因缘真实理」,这一句是智慧。佛有大慈悲心,不舍一人,「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任何一个族类,任何不同的群体,佛普遍的应现,佛没有分别,所以佛心是平等的。应现在其他不同宗教里面,经典上讲得太多了,最明显的本经后面五十三参,胜热婆罗门,婆罗门现在在新加坡称兴都教,兴都教就是婆罗门。这是诸佛如来示现婆罗门身,那婆罗门就是诸佛如来。应以婆罗门身得度就现婆罗门身,你怎么能说它不是佛法?遍行外道,那也是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你们在《地藏经》上看到婆罗门女,婆罗门女是谁?地藏菩萨。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恍然大悟,我们天天读经,连这个都看不出来,都不能体会,还要跟许多族群、许多宗教划界限,我们这个经不叫白读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种种不同的族类、不同的宗教是一体,都是诸佛如来、都是法身大士化现的。所以我们礼敬诸佛,要以真诚、平等的礼敬,对待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如果我们轻慢他们,就轻慢佛陀,轻慢了自性,我们读佛经要明白这些道理,要能够去体会到。
「群迷」就是一切众生,十法界里面所有一切众生都包括在里头。佛为这些人开示,就跟《普门品》里面所说的一样,应当示现什么身就示现什么身。这个现身,不是佛自己的意思,佛要有意思,那就错了。不思议,他怎么会有意思?佛身怎么现的?佛是因感应,众生有感,佛就有应。众生的感有有心、有无心,可是佛的应决定是无心,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感应道交也不可思议。这个感应,确实不分种类;菩萨有感,佛现菩萨身;饿鬼有感,佛现饿鬼身;地狱有感,佛现地狱身。而且现身,还有一个奇怪不可思议的现象,佛所现身不来不去。何以不来不去?佛的法身遍一切处,哪有来去?佛的智慧遍一切处,佛的德能遍一切处。诸位要晓得,佛是我们的自性,一念心性具足无量智慧德能,遍一切处,那是自己本人,禅宗里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是我们本来面目。佛的教学没有别的,帮助我们恢复本来面目而已。迷了,我们的本来面目不见了、迷失了,佛菩萨慈悲教诲,帮助我们恢复本来面目而已,把自己找回来,佛家教学目的就在此地。
『巧说因缘真实理』,巧是善巧方便。没有善巧,你就不能说法,你也没有办法教人;没有方便,别人就很难接受。「方」是方法,「便」是什么意思?最适合的方法叫便,便是便宜。也就是说,对方最欢迎的方法、最尊重的方法、最爱好的方法,你用这个方法,哪有不成功的道理?你的教学才能收到成果,这都在一个「巧」字里头。说的是什么?说的是「因缘真实理」。这五个字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人生是因缘,因缘下面有果报,果报省略了,因为这个偈颂一句七个字。真实的因、真实的缘、真实的果、真实的报,把这些道理、事实真相为这些众生说出,这是佛能做的事情,佛能够帮助一切众生的事情。
末后一句也把果报补出来了,『一切众生差别业』,因为行业不相同,所以现的相就不一样。你看十法界,从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第一个因素,佛跟我们讲,佛的心是平等心,清净平等觉,这作佛了,这是佛的业,佛的因缘果报;菩萨的因缘果报是六度心、六度行,缘觉的因缘果报是十二因缘,声闻的因缘果报是四谛的心行,诸天的果报是上品十善、慈悲喜舍,人的心行是五戒十善;往下去,饿鬼是贪、贪欲,畜生是愚痴,地狱是瞋恚。实在说,因缘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佛巧说。巧说是什么?在无量因缘里面,哪一个最重要,说一个,这巧。所以佛将十法界众生的因行,给我们简简单单说出来,我们自己听了之后明白了,知道一切众生业差别,相就差别,果也有差别,报也有差别。这一切众生因缘果报差别怎么来的,我们清楚明白了。真正清楚明了,你才有方法改善,我们不满意的改变成我们满意的,都做得到,没有做不到的。
现在人家说,这个世间有大灾难,没错。大灾难怎么形成的?你懂得因缘真实理,就知道了。大灾难如何消除?理明白之后,把灾难的因缘消除,灾难就没有了。因缘是从内心,也就是我们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这才引发我们错误的行为,行为是差别业。能把这个转过来,外面灾难就转过来,灾难就化解了。一个人转过来,这一个人自己灾难没有了,化解了;大家都能够觉悟过来,共业就转过来了。没有不能转的,这里头都有个理,理要清楚,理要明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这一首。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九卷) 1999/6/2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49
请掀开经本,请看化乐天偈颂的第二首:
【种种观佛无所有。十方求觅不可得。法身示现无真实。此法寂音之所见。】
这是寂静音光明天王他的赞颂。在前面我们读过,寂静音光明天王他是从「舍离一切攀缘」所证得的解脱门,赞颂里面也是他修学心得的报告。清凉大师在这一段注解得比较多,《纂要》里面是将他重要的意思记录下来。第一句是讲所攀缘,『种种观佛』。种种,最明显的像《观无量寿佛经》上讲的十六观,那就是十六种方式观佛。这十六种,还是说一个纲要,细说说不尽。末后这两句,『十方求觅不可得,法身示现无真实』,这是他观察之所得,他看见了。总而言之,这里面给我们说明两句话:一个是不可得,一个是无真实,这才是事实真相。不可得,那就真正得到,真的得到了,我们总以为有可得,所以始终得不到。无真实,那就是究竟真实,我们以为有个真实,哪里晓得全是虚妄!《金刚经》上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清凉在小注里说得好,他说缘境有两种,就是我们攀缘的境界,一个是真,一个是妄。真妄从哪里来的?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来的,离开妄想分别执著,真妄都不可得,那才是真的。我们凡夫所攀之缘,无论是一真法界、是十法界,总是虚妄。什么原因?我们没有能够舍离妄想分别执著。这就很明显的告诉我们,境缘没有真妄,蕅益大师说得好,「境缘无好丑,好丑在於心」。我们用个妄心,面对一切境界都是虚妄的;如果我们用真心,面对境界都是真实的。所以用真心,你见的是一真法界;你用妄心,你所见的是十法界,十法界虚妄不实。所以境缘当中,哪里会有真妄?凡是攀缘都是妄的,随缘就是真的。我们今天讲随缘,还是用个攀缘心随缘,随缘还是攀缘,所以永远没有办法见到真实。他注得好,「真佛有缘,亦成妄惑」,这个句子里关键是「有缘」,就是你有心去缘,有心去缘就是攀缘;攀缘,真佛也变成虚妄,也变成迷惑。「况於妄耶」,这个意思就是说,你缘诸佛如来,你缘一真法界,诸佛跟一真法界也成了虚妄,何况你攀缘六道,攀缘六道里面的众生,那哪有真实的?
底下说,「种种观者,五求不得故」。五求不得,是出在《中论》里面,清凉大师也把这一段节录出来了,在《疏钞》里头有,《纂要》里面节录了部分,说五求不得。这里面讲的意思很深,他说《中论》上有首偈子讲,「非阴不离阴,此彼不相在,如来不有阴,何处有如来」,这是佛菩萨随顺真谛而说的,真谛就是事实真相。阴是讲五阴,色受想行识,色受想行识有没有?通常在教学当中讲「事有理无,相有性无」,我们听了好像是懂得,其实佛菩萨这种说法是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理无、事也无,性无、相也无,但是这个说法我们就不懂,我们反而迷惑。那才是事实真相,那才是佛菩萨的见地,但是我们没有办法理解佛的境界,所以佛不得不随顺众生的知见,给你说相上有、性上无,事上有、理上无,用这个方法来诱导我们,循序渐进。到最后才真正明了,原来性相是一桩事情,性相一如,理事不二,你就入如来境界,就入一真法界。才真正知道一切法不可得,不可得也不可得,对於得失、有无、性相理事种种相对之法,这里面再也不会有分别、不会有执著,问题才能解决。
非阴,否定了五阴。否定五阴,这五阴的现象有没有?有。诸佛菩萨随类现身,现的身相也是五阴,离开五阴怎么能现相?凡夫认识不清楚,在五阴这个地方生起法执。二乘圣者、权教菩萨知道「我」没有,我执放下了,认为五阴有。佛说,我们这个身相是五阴四大和合而现的相,因缘生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他明白了,身没有,五阴有、四大有。他没有再进一步去观察,再进一步观察,五阴四大也没有,为什么?它也是众缘和合而生的。现代科学家利用精密仪器来观察物相,他发现了,发现什么?发现物质根本就不存在,这个发现跟佛所说的相当接近。十法界依正庄严,我们佛经里面讲,四大五阴的现象是什么?科学家今天讲,完全是波动的现象。很可惜这些人没学佛,他们要学佛,觉悟比我们快,这是缘不具足。佛经早就把这个事情说清楚、说明白了,很可惜他们在一生当中没有能够接触到,还认为这个东西是自己的新发现。四大五阴真的是波动现象,佛法里面没有讲波动,佛法里讲无明,无明就是波动现象,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诸位要晓得,纵然从无明里面生起三细六粗,生起十法界依正庄严,这其中任何一个物相都没有离开无明的波动。无论是物质现象,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