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 >

第443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4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过很多次,就像阿闍王子他们一样,过去生中何尝没有学过这个法门?何尝没有修过这个法门?为什么没有往生,原因在哪里?我们眼前所看到、所接触到,念佛人多。从前李炳南老师常说,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只有两三个。什么原因?古大德告诉我们,这个法门是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漏,何以现在一万个人念佛,只有两三个往生?万修万人去,理上讲得没错,事上讲得也没错,只要你如理如法修行,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掉。可是今天念佛而不能够往生,自私自利这个念头没放下,控制占有一切人事物的念头没放下,所以就不能往生。凡是真正往生的人,彻底放下了,临命终时彻底放下能往生,如果现在就彻底放下,你就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走你走得了,说走就走了。现在我们想走走不了,什么原因?没放下,这个障碍把你障住,你要懂得。古往今来,想走就走的不是没有人,不但有人,还有不少人,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应当要效法,向这些人学。这些人到底本事在哪里?没有别的,就是一个放得下而已,彻底放下,放得干干净净。世尊当年在世,给我们示现的模样,三衣一钵,这个现相是什么?这个现相就是告诉我们彻底放下,所以他叫做佛,他叫做修行人。我们今天的麻烦,样样都放不下,所以搞成这个样子,才搞六道轮回。
  无论是在十法界里,无论是在六道里面,所有一切众生善恶果报,善恶是讲造作的因,苦乐是讲他所受的果,佛菩萨没有不知道的。得知一切众生造业受报,得知要有能力,这个能力就是我们讲的神通,这是宿命通。神通从哪里来的?从智慧来的。他要没有圆满的智慧,他哪有这个能力?一切众生这个范围很大,不只我们娑婆世界,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众生。诸位想想,这要不是法身大士,哪里有这个能力?阿罗汉知道我们六道众生业因果报,他所能知道的五百世,五百世之前他就不知道,他能力达不到。所以能知道一切众生,十法界的一切众生,如来果地上才有这个能力。末后讲,他从这里得的解脱门。知道业因果报,就不会再造恶业,也不会再造染业。为什么?造恶业三恶道受报,作染业六道轮回受报,都是错误的。唯有真正知道,他才不会再去造,他造的是净业,他跟佛菩萨是一类的人物,这才是对的,才是正确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八卷)  1999/6/24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48
  请掀开经本,化乐天长行最后一句:
  【普见十方天王。得示现不思议众生形类差别解脱门。】
  天王修学得道的法门,正是我们现代人所讲的多元文化,所以我常说,《华严经》是多元文化最好的教科书。『得』是他证得,是他自己契入这个境界。『示现』,实在是比《普门品》里面菩萨示现的还要明显。《普门品》与《楞严经》上所讲,都是说三十二种应身,我们一般人读这些经文总是分别执著,执著一定就是三十二,三十三就没有了。哪里知道这三十二,就是将『不思议众生形类差别』归纳为三十二类,是这个意思。三十二应展开,就是此地所讲的不可思议的形类,类别太多太多,无量无边,没有一样不是诸佛如来的化身。我们学佛如果连这个概念都没有,连这个道理都不能认知,我们学佛要想成就太难太难,智慧不知道到哪一天开,烦恼永远不能断除。智慧不开是烦恼障碍,烦恼不能断除就是你有严重的分别执著,不知道事实真相。
  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从哪里来的?一念自性变现出来的。佛在《华严经》说得透彻,真正是简要详明到极处,跟我们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有一切现象唯心所现,心是真心、是本性。在大乘法里面讲,十法界是唯心所现,一真法界也是唯心所现。唯心所现,何以有十法界?唯识所变。识是什么?识是心错误的起用叫识。佛法说来说去,就是两个字「觉迷」而已。迷的时候,识起作用,识就变境界。识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这都是识。心里头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心所现的相是平等的、是清净的、是无碍的。十法界的现象都是心所现的,就现相而论决定没有障碍,《华严经》上讲四无碍法界: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障碍从哪里来的?障碍从识来的,也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有障碍,离了妄想分别执著,决定没有障碍。佛法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世间法也如是。佛教是缘生之法,其他宗教又何尝不是缘生之法?诸佛如来、菩萨、缘觉、声闻,唯识所变;大梵天王、天神、鬼神、龙神,乃至地狱道里面的阎罗王,哪一个不是唯识所变?我们把这些事实认清楚了,才晓得这些现相确确实实是诸佛如来示现的。所以菩萨成佛的时候,看到大地众生皆成佛道。大地众生,包括一切有情众生、无情众生。无情众生里面,包括我们现在所讲的植物、矿物、自然现象。太空有太空的相貌,世界有世界的相貌,星球有星球的相貌,这些无一不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就是佛,心就是如来,所以说皆是诸佛如来示现的。凡是诸佛如来示现的,他不是诸佛如来是什么?
  所以入境界的人,这个地方讲入『解脱门』之人。入解脱门是什么意思?入一真法界。「解」是解开、解除,中国人讲解放,就是这个意思;把妄想分别执著解放、解除了,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门」是方法、门径。他从哪个地方解脱的?什么方法解脱的?彻底了解「不思议众生形类差别」,这个事实真相他搞清楚、搞明白了,六道不见了,十法界也没有了。这个时候我们想想,他是什么样的心情?佛法里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个时候的心情是这样的。这个心情正是诸佛如来的心情,所以他成佛了,他入佛的境界。我们今天怎么样修行,都入不了这个境界,不但不能入,连这个境界都一无所知,原因在哪里?我们没有解也没有脱,我们没有脱离三界,我们没有把自己的烦恼习气解除掉。这个事情,诸佛菩萨虽然是大慈大悲,帮不上忙,一定要自己觉悟。
  佛帮助我们的,开示而已;换句话说,只能将这些事实真相跟我们讲清楚、讲明白,修行证果决定是自己的事情。所以悟入,悟入就是修行证果,这个事情谁都帮不上忙,如果别人能帮得上忙,我们早都成佛了,不会受这些冤枉的苦报。这个事情没有人帮忙,迷是自己迷,执著是自己执著,分别是自己分别,不关别人的事。佛菩萨慈悲,把这事实真相告诉我们,说清楚、说明白,我们要觉悟,所以悟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悟了之后就要解脱,解脱是功夫、是行门,悟是属於解门。真正觉悟了,肯定相信明了,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众生」两个字是广义的,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叫众生,有情是众生,无情也是众生,所有一切自然现象都是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一个生命共同体,在佛法里面叫清净法身,诸位在经上也曾经读过,「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所以是一个共同生命体。因此诸佛如来清楚、肯定,一切众生就是自己。帮助一切众生就是帮助自己,爱护一切众生就是爱护自己,以纯善之心对一切众生就是对自己,所以自他不二,生佛不二,这个道理事实真相,唯独大乘经论里面说得详细、说得透彻、说得究竟圆满,这是大乘佛法可贵之处,我们称它作宝。
  佛天天在说,我们天天在读,也天天在研究讨论,可是总是不见回头,总是不见觉悟,原因在哪里?总要把原因找出来,把这个原因消除,我们才有指望。这个原因,实在讲烦恼习气太重太深。这也难怪,无量劫来迷惑颠倒,在六道轮回薰习这些恶劣的习气种子。中国古人常讲,「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两句话是讲一生的薰习,一生的薰习就有这么大的力量。「少」是年少,从小这种薰习,这个薰习就好像天性一样,像天生的一样,习惯就成了自然。也正因为这个道理,中国古圣先贤、诸佛菩萨著重在少年的教育。儒家的教育从胎教开始,母亲怀孕就开始,现在谁懂得?圣贤人的教学一生都不间断,为什么不能间断?一间断就被烦恼习气薰习,所以正觉的教育怎么能中断?凡夫众生是恶的薰习、是染的薰习,佛法的教学是把它翻过来,用善的薰习、用净的薰习。这样的薰习,在一生当中,不但是天天不间断,要念念不间断,才能产生效果。我们今天在此地,时间虽然不长,相处几个月、几年的时间,我们的薰习可以说天天不间断,为什么不能产生效果?天天不间断,实际上是念念有间断。我们每天在一起薰习才两个小时,一天二十四个小时,还有二十二个小时是烦恼的薰习,诸位想想这佛法怎么能抵得过烦恼?所以你不会开悟,你不能证果,你的心依旧得不到清净,原因就在此地。如果每天有十个小时以上的薰习,那个情况完全不相同,你会觉悟,纵然不能证果,开悟是非常可能的。如果每天有二十个小时的薰习,你这一生决定证果。我说这个话非常肯定,凭什么说的?自古以来证果的人都是这么修成的。无论是修学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都是很认真,锲而不舍。念佛这个法门,能够这样用功,生死自在,走的时候预知时至,决定没有病苦,站著走、坐著走,潇洒极了。他不是天生的,他是这一生修成的;怎么修成的?念念功夫不间断,他成就了。
  我们今天搞这么多年,生死没有把握,开悟没消息,功夫不够,没事的时候成天打妄想,怎么行?想过去、想现在、想未来,全是妄想,妄想是造轮回业。想开悟、想得一心不乱,还是妄想,决定得不到的。真正得开悟,断烦恼,自在往生不退成佛,只有用功,打妄想那是做不到的。我们看到六根接触外面形形色色,我们被这些无量无边形类差别迷惑了,在这里面起分别、起执著,错了。诸佛菩萨他们为什么在这里头开悟?你们想想这什么道理?他们在这个复杂现象里头,他不迷,所以他作佛菩萨;我们在这个复杂现象里头,完全被迷了。迷的现象,就是六根接触境界起妄想分别执著,迷的现象;悟的现象,他们在这个现象里面生起什么?是戒、定、智慧。戒是随缘,有秩序的随缘,有条不紊的随缘,一点都不乱;定是心,心永远是清净平等,我们今天讲的真诚、清净、平等,那是定;慧,对於外面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是慧。所以觉悟的人面对六尘境界,他生起的是戒定慧;我们迷惑的人面对境界,生起的是妄想分别执著。生妄想分别执著,那就是搞轮回,搞三途、搞六道。六根对六境全是戒定慧,纯真之心,纯爱之心,纯是利益众生之心,那是觉悟的人,那是佛菩萨。诸位要是搞清楚、搞明白了,就晓得自己应该从哪里学起,从哪里入门。
  所以自性体虽然是一个,自性起用就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的浓缩,一部经;一切经就是一部经,一部经就是一切经。世尊所说一部经,再跟诸位说,就是十方三世一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