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4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砦蟆�
书籍念古圣先贤的书,只念不求解,为什么?儿童记忆力好,教你背诵,没有讲解,天天背,天天念天天背。古人教书的方法,看学生资质,学生天分好的,标准在哪里?就是教你一篇课文,十遍就能够背诵,以这个为标准;十遍还不能背,分量就太多了。古时候老师教的十几、二十个学生,同样都是念一种书,每个人念的进度不一样;天资好的,每天能念两、三百字,十遍就能背;程度差一点的,念一百个字,甚至於五、六十个字。标准就是十遍可以背,十遍不能背,分量太多,所以每一个人进度不相同。能背了,还要念一百遍,加强记忆,所以念完之后,一生都不会忘记。所以童蒙教学就是读书,老师在那里听,学生大声的念,老师才听得见。这样从七、八岁到十二、三岁,大概重要的典籍都念过、都背过。从前四书五经,经学;另外还有史学,非常重要,历史。在清朝,大概都是念史这一方面,念《通鉴辑览》,或者最初学的读《纲鉴》,《纲鉴》就是历史的纲要、大纲,详细一点的就是《通鉴辑览》。你把这部书念熟了,将来研究中国历史你就有根基。历史是家谱,我们祖宗代代相传,他们做些什么事情?你对於家谱不了解,你怎么会爱你的家?你怎么会爱你的国?过去这些古圣先贤,你对他都认识、都了解,爱国爱家的心才会生起来。所以史学非常重要,不能说你的家不认识,你的民族不认识。再就是子学、文学,文学是集,背这些东西。
十三岁之后,所背的东西差不多都完成了,要晓得这一段期间修什么?根本智。《般若经》上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先要求无知,让你心清净。天天教你干活,干活是修福,洒扫应对,教你做人修福。教你读经,读经是修慧,慧在哪里?读了又不懂,真智慧。他要不念书,小孩也会胡思乱想,读书把胡思乱想打掉了,用这个方法把他的妄念打掉,让他的心是定的,他的心是清净的,所以不能讲,讲,他又胡思乱想。只教你念,不给你讲,这样子有个六、七年的时间,心定下来了。所以到大学的时候,古时候没有中学,就是太学,上大学的时候,大学老师讲解,研究讨论,他真开智慧,他有这个能力,他受过这个训练。我们在古籍里面看到,古时候有很多十几岁、不到二十岁考中举人,考中举人就有资格作县市长,我们现在看还是小孩,他能够管理国家的大事。谚语常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十几、二十岁担当国家的重任,他有智慧。再讲解、研究、讨论,那是后得智,无所不知。古人读书乐,老师讲解,给你讲书的时候不要带书本,哪里像我们现在讲经还要拿个本子看到,古时候哪有这个道理?讲的人经本都背得很熟,听的人也背得很熟,说到第几章、第几页、第几行、第几个字,大家都知道。古时候的本子是木刻版,一面十行,一行二十个字。古时候刻的本子都一样,每一家刻得不一样,但是说第几页、第几行、第几个字一定是一样,你不能说中国不科学,整个版本都相同。不像现在,现在印书就不一样,每一家排版行路不一样,字数不一样,所以你一定要找它是哪一家的本子。版本不同的时候,那就不一样,就找不到了。说实在话,没有中国古人那个方法好,它是统一的。而且当中没有标点符号,背诵的时候要自己圈,自己圈点,增加你的印象。有训练的方法,开智慧的方法,但是这一套教学法现在没有人提倡,没有人用,非常可惜,所以现在人不好教。
在佛门里面,诸位也许有听到「五年学戒」,我们现在也没有了。五年学戒就跟儒家的童蒙教育意思完全相同,不过年龄不一样。儒家童蒙教学,那是真的儿童。一般出家至少都十几岁,十六、七岁出家,还是童子。二十几岁出家,乃至於三、四十岁出家,年岁愈大愈难教,他在社会上经历的时间长,习气很重,妄想多、分别执著多,这就困难了。五年学戒不是学戒律,戒律是一门大学问。五年学戒,实际上学的是什么?沙弥律仪。你们出家人一定很熟悉,十条戒律,二十四门威仪,学这个。五年之中要切实做到,跟一个老师,学一家之言。如何对待老师?沙弥律仪里有规定。这五年当中,还是福慧双修。修福是工作,寺院里面繁重的粗活都分配给你做,这是修福;也就是讲怎样做一个出家人,要劳动,要勤苦。除这个之外,你学经教,接受老师的教导,也是没有讲解,叫你背诵。你学华严,《华严经》要背;你学天台,《法华经》要背。你经论不能背诵,你没有根基,所以每天读经。
诸位晓得,读经也是把妄想杂念念掉,修清净心。诸位要晓得,修禅定,面壁打坐是修定,读经也是修定,念佛还是修定。修定的方法,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都是修定。在教下,特别是发心学讲经,是以读经修定,读经的时候就没有妄想、没有杂念。读经的时候绝不思惟经里的意思,不可以,就是读,读得清清楚楚,一个字不漏,一句没念错,这是修慧,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它是属於修行,修根本智。听讲、研究讨论,那是后得智。古时候出家人,纵然他不讲经、不说法,在寺院里面担任执事都通宗通教,所以他们的功夫都得力,这令人羡慕,他都有成就,受过很好的教育。现在这个废弃了,没有人重视,所以佛法衰了。要知道衰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衰的,我们要清楚。不读经,不研求,自然就衰了。
讲经的人才怎样选拔出来?古时候佛门里面没有培训班,没有佛学院。道场里面和尚天天讲经,和尚年岁大了,或者是要栽培继起的人才,有首座代讲,首座就是讲经说法。继起的人才从听众里面选拔,讲小座,复讲。能够讲的,统统让他复讲,在复讲里面淘汰一部分。讲得好的,意思能讲得清楚、讲得明白的,每天让他讲。所以那个时候学讲经,比你们现在容易,不像你们现在这么辛苦。如果你们现在这种方法,在那个时候全部都被淘汰了。这一座经听下来,听老和尚讲两个小时,叫你上台去复讲,你至少有能力讲一个半钟点,才会被选出来。如果老和尚讲两个小时,你只讲一个小时,你就会被淘汰。所以你自己要有这个能力,理解力很强,记忆力很强,才能够被选拔出来。选拔出来之后,就讲小座,小座是复讲。复讲当中再接受教导,帮助你改进,有老师指导你,有同学、听众,也是接受听众的批评,不断的改进,中国历代这些讲经法师是这样训练出来的。所以任何一个道场,没有说不讲经的,不讲经那不是道场。
诸位必须要认识清楚,古代的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佛教变成宗教是在清朝中叶以后。说实在话,清朝干隆的时候还是教学,最早恐怕也是嘉庆、道光之后,寺庙里不讲经,讲经的时间逐渐缩短。原本寺庙是天天讲经,它是学校,学校老师总得天天上课。学生从哪里来?常住,这是固定的;外面来就讨经单的,他喜欢听这部经,到这个道场。道场现在讲这部经,他想来学、想来听,可以住在这个道场,道场也分配一部分工作给他做,这是讨经单。还有居士,有一些在家居士,念书人,从前农业社会有的是时间,喜欢来学经教,居士也可以到寺庙来讨经单,这部经如果讲半年,他在寺庙可以住半年。有能力的,给寺庙送一点供养,没有,寺庙也无所谓,并不是说一定要缴费,寺庙没有的。你可以到寺庙来住一段时期,来学这部经教,在家居士也有。每天讲经,每天研究讨论,这是解门。行门,最低限度两堂功课不缺,而且这两堂功课,大概都是做到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换句话说,讲经的道场,每天修行至少有三个小时到四个小时。修行总不外一个是参禅,一个是念佛,所以有念佛堂、有禅堂,这是一般道场普遍都有设立的。禅堂有堂主带领,念佛堂也有堂主带领,解行相应,这叫道场。
所以每一个道场都有它的学风,有它的道风,学风是解门,道风是行门,真有东西学,真学到东西。不像现在,现在道场没有了,学不到东西,学什么?学经忏佛事。我生在这个年代很不幸,出家的目的就是想专心学经教,在家有工作,时间少,工作辞掉,想全心全力学经教。到寺庙的时候,老和尚劝导我学经忏佛事,我不是为这个出家的。这是见解不相同,兴趣不相同,我就被寺庙开除了,开除之后再也回不去了。老和尚对我真的是非常爱护,常常钞票往我口袋里塞,对我很好,就是希望我去赶经忏、去搞佛事;我的决心没有改变。以后离开寺庙,还算不错,李老师能够收留我,我到台中慈光图书馆住了十年。在那个地方还能有学习的机会,解行并进,奠定这一点基础。我知道这些情形,我了解修行人的苦处,所以我发心帮助你们年轻人。我那个时候没有老和尚帮助,在台湾道安法师了解我,肯帮助我,但是他做不了主,他那个住持是有名无实,大权在当家师、在信徒手上。如果我要搞经忏佛事,他们欢迎,要学习讲经,他们摇头,没有法子,真的是走投无路。我看如果有机缘,我一定帮助大家,大的力量没有,也不需要,简简单单建一些小茅蓬,给诸位能够安身立命,能够有机会让你天天去讲经。能有这么一个道场,我们佛法就有前途,就有希望,众生有福。今天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七卷) 1999/6/2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47
请掀开经本,化乐天长行第八句:
【妙髻天王。得舒光疾满十方虚空界解脱门。】
天王所得的法门是智慧,从经文里面看,他得到的是真实究竟圆满的智慧。何以见得?从『疾满十方虚空界』,「疾」这个字没有问题,「满」是圆满的意思,圆满是究竟的果位。所以我们不难明了,这些人都是诸佛如来化身示现,正是所谓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样的身分,这个地方是示现欲界第五天天王的身分。不仅仅是现天王,人王也有,众生也有。《普门品》里面讲菩萨三十二应身,大家都晓得,观音菩萨也是古佛再来示现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里面都有诸佛菩萨示现。有示现正面的,也有示现反面的,顺逆境界都示现。有一些众生在顺境善缘里面开悟了,还有一类众生在逆缘恶境当中觉悟了,凡是能帮助众生觉悟,我们知道无一不是佛菩萨示现;不但示现正报,而且还示现依报。
此地所说的『舒光』,这个光是称性之光,也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光明。这个光是真的,不是假的,是一切众生个个具足,不但具足,圆满的具足。但是在众生分上,虽具足不起作用,为什么不起作用?这个光被障碍了。障碍,诸位一定要晓得,不是物质能障碍,物质事相里面清凉大师告诉我们,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到底是什么东西障碍?迷惑颠倒障碍了,这个事情麻烦。迷,我们在讲席当中常说,妄想分别执著这是迷,一切经论里面讲得太多太多了。如果不把这些迷执放下,我们自性本具的般若光明就透不出来,自性本具的无量无边的德能不能恢复,起不了作用,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