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2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簿褪撬荡蟪俗畹偷乃健D阍倏础独阊暇罚独阊暇防锩娼病付逶餐ā梗捕际欠⑿淖。醴⑿牡钠腥!独阊暇飞希钗煌薮蠹叶荚尢镜摹腹凼酪羝腥餐ㄕ隆梗阊匣嵘瞎凼酪羝腥鞘裁吹匚唬吭步坛踝〉匚弧!痘暇防锩妫撇仆右膊畏霉凼酪羝腥凼酪羝腥裁吹匚唬康谄呋叵虻匚弧D囊桓龇ɑ幔腥鞠值纳矸志筒灰谎!斗ɑ防锩娴摹钙彰牌贰梗鞘堑染跗腥牡匚弧U馐撬得鳌干啤沟谋曜迹ㄉ泶笫康谋曜迹4蟆N颐撬淙皇欠卜颍M惴⒋笮模徽獠烤返氖焙颍颐窃谇辶棺⒔饫锩娑恋剑痘稀返被撬氖晃环ㄉ泶笫浚晃颐鞘欠卜颍黄贩衬斩济挥卸希趺茨芏琳獠烤咳绾斡心芰此堤壳辶勾笫λ档煤茫ㄉ泶笫恐猓褂幸焕嗟娜丝梢缘被裁慈耍俊复笮姆卜颉埂N颐翘苏饩浠案芯醯煤馨参浚颐鞘欠卜颍灰⒋笮模匣嵘弦材苷家唤牵萑徊荒茏稣瓢嗟难部梢宰雠蕴S纱丝芍笮囊欢ㄒⅲ颐窃谇懊嬲庖痪砭亩料吕粗螅胖婪⒋笮闹匾⒋笮氖恰痘稀返被颐窃凇痘暇啡啡肥凳的艿谜媸道妗�
这个地方无量善应当怎么学法?起心动念要想到利益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这是修善。断恶,不但在行为上,我们不可以做损害一切众生的事,损害一切众生的念头都不能够生。你能把这个原则明白,能够坚持遵守,依教奉行,你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是在种无量善。「无量善」里面有两个说法,不说出来你不能够觉察到。我没有做好事,哪里种善根?起心动念,点点滴滴,你所造作的都如理如法,都遵守佛陀的教诲而没有违背,这样做,给一切众生做榜样。没人看见?没人看见,有鬼神看见。给一切众生做榜样,除了人之外,众生多的是!我们这个道场诸位能够看得到,是我们在座的这些人,看不到的这个道场里面有菩萨众、有声闻缘觉、有龙天善神,也有鬼神在这里听经,在这里闻法,我们肉眼没看见;不可以说我肉眼没看见、耳没有听到就没人,你就错了。所以二六时中,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我们依教奉行,做给一切众生看,给一切众生做好榜样,你这不是种无量善吗?这真正是如夫子所言的「有教无类」,有缘的众生来向你请教,你给他讲解,这是语善;有时候我们看到他能接受,但是他不会问,我们也可以无问自说,做一切众生不请之友,这都是佛在经上教导我们的。由此可知,一切时、一切处,我们有一个善心,与人为善的心,非常非常重要。善心的目的在哪里?帮助一切众生开悟,这是第一大善;我们念念要有这个心,要有这个行为。如果有缘,缘要成熟,帮助众生建道场、树法幢、度众生,善就更大了。
今天的法幢一定不能离开现代的高科技,法幢是这样建立的,不同於古代。古代讲建法幢,就是建寺院、建道场,为的是帮助那一方人闻法薰修。现代科学技术发达,不必建道场,现代我们建网路就可以,网路同时能够传遍全世界,我们可以跟全世界的人面对面的讨论佛法,面对面的解释疑难。现在许多公司,跨国的这些大公司开会都利用电视,利用网路传播。会议室里面坐著一个人,面对著大萤幕,世界各个地方的分部,在萤幕里面统统看见、统统展现,就如同面对面在谈话讨论一样。今天我们建法幢要懂得这个方法,我们现在利用科学技术还不算完备,现在只有把讲经的现场用网路传播出去,其他地区在网路上听经的场面我们没有看见。可不可以做到?可以做到。如果我们讲堂四周围装几十个电视机,接收其他各个地区他们的网站,我们同时看到他们在那里听经,他们听经的反应不都看到了吗?今天中午美国德州打电话给我,他们那边看我们的网路,画面、音声都很清楚,这是地球的那一边,差不多正好一百八十度,我们时差十三个小时。我们跟纽约的时差十二个小时,我们白天十二点,他们晚上十二点,清清楚楚。今天建法幢是这种方式。道场需不需要建立?建道场就是两个目的:一个是大家在一起共修,像我们现在建弥陀村、建念佛堂;另外一个就是培养弘法人才,现在筹办佛学院,这是必要的。至於弘法利生,帮助别人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一定要用高科技同时传播。时代不一样,我们的做法也不一样,这样你就获众大福,很多很多的大福报。这是第一句。
第二句『悉已入於方便愿海』。愿,一般讲四弘誓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每一尊菩萨、每一尊佛在因地里面都发了许多愿。无论他发愿多寡,归纳起来不外四弘,所以四弘誓愿可以说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菩萨在因地所发的愿,把它归纳归纳不外乎这四种。这四种愿无量的深广,所以用「海」来比喻,与会的这些菩萨,他们都已经「入方便愿海」;换句话说,这些大愿他们都做到;入就是做到。我们虽然发,没有入;四弘誓愿常常念,一条都没做到,这是没入。他们都入了,由此可知,这些人是法身大士。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给我们解释,第一句是七地菩萨,第二句是八地菩萨,第三句是十地菩萨,他讲得太高了,我们不能得到受用。清凉提供我们做参考,我们要想出如何落实到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对我们现前生活修行有帮助,这个经我们才欢喜,我们才用得上。如果都是讲到七地、八地、九地,太玄了,是很好听,我们没用处,不能得力。所以清凉的注疏我们可以参考,我没有照他的说法来讲。
愿发了之后,一定是以行践愿,我们不能忘记。行是行持,思想、言语、行为一定要跟愿相应,最重要的是要跟第一愿相应。其实四弘誓愿就是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这一条,这一愿就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本愿圆满相应,哪一尊佛、哪一尊菩萨不是发愿度尽众生?我们也发这个愿了。因为你要满这一愿,所以才有后面三愿。你不断烦恼,你度自己都度不了,你还能度人吗?你那个愿是空愿,永远不能兑现。为了要度一切众生,先要度自己。先度自己是下面三愿,你要断烦恼,断烦恼成就自己的德行,这是真正修行,超越六道十法界;你不断烦恼,不能超越。然后才学法门,你只有道德,如果你没有学问,你度不了众生;你还要有学问,你要有丰富的知识,你才能应付无量无边种类的众生;所以你要成就圆满的智慧,要成就无碍的辩才,你就要「法门无量誓愿学」。你有这两个本事,你才能够实践你的大愿。这两种能力都具足,如果要不能够达到最高的水平,你那一愿就不能圆满。怎么不能圆满?你只能度比你低的众生。譬如你是初地菩萨,你只能度十回向以下的菩萨,初地菩萨跟你是平等,你度不了他,二地比你高你也没办法。所以后头一愿,「佛道无上誓愿成」,你要成佛才行,你成佛度众生才能度圆满。为什么?等觉菩萨你也能度他。众生无边,上至等觉,下至阿鼻地狱,这是众生无边,所以你要不能够圆成佛道,你这一个愿怎么能够圆满?由此可知,四弘誓愿只有第一条真的是愿望,后面三条是如何能达到这个愿望,是你必须要遵守、要修学的。
由此可知,我们今天是不是真有这个愿?自己细心去想想,好好的反省反省、检点检点。不能说没有愿,没有愿,天天在佛面前发愿;也不能说你有愿,为什么?虽然天天发愿,根本就没有兑现。那要怎样才是真的有愿?真有行,「以行践愿,愿以导行」,愿在引导你修行,修行满你的大愿,行愿相资,相辅相成,你这个愿是真的。这些与会的菩萨大众们他们的愿真实,为什么?「悉已入於方便愿海」;方便是从度众生上讲,他们展示的善巧方便,已经契入了。这些人是法身大士,我们应当要学,要认真努力去学习,所谓勇猛精进,永不退转。只要诸位真正发愤努力,契入这个境界,法喜充满。没入这个境界的时候很难很苦,开头你会觉得很辛苦,为什么?无始劫以来你过的是放逸的生活,随顺烦恼、随顺习气,现在佛菩萨教导我们,远离烦恼,要断习气;当然这一个改变你就觉得很不习惯,跟你过去的习惯相违背很不习惯,你就觉得受不了;这是一个关口,这是一个瓶颈,突破之后就自在了。
前几天台湾悟圆法师到这边来,他在没有出家之前是文化大学的教授,晚年出家,他今年七十岁。我有好几年没见他,这一次见面,我觉得他老了。他告诉我他在家里面念佛,念二十四小时不中断,开头觉得很难、很不容易,几次之后觉得行,可以;於是他就再进一步两天两夜,再进展到三天三夜,他觉得不感觉到困难。他告诉我,他在这两三年当中已经念过将近六十次;他不是天天接著,一个月念个两三次,所以他看到我们这边念佛堂生欢喜心。他是大学教授,做过中学校长,我把他找来办佛学院。他很欣赏我们念佛堂,他想来念佛,我说不行,你进念佛堂我不答应,你还是给我办佛学院,等到佛学院上轨道,我们的同学可以接你的班,那时候你可以进念佛堂。说明我们要突破旧的习惯、旧的习气,而后菩提道上才能够一帆风顺,你的愿才能满,才能够实现,这是我们不能不明白,不能不认真努力去做,天下没有难事。
今天还有几位同修来问我,怎样往生才有把握?他说看到一些念佛的同修,念了几十年他还不往生,问他往生有没有把握,他摇头,於是就生起疑惑了。每天在念佛堂念佛,甚至是每天二十四小时念佛,你要来问我:他能不能往生?我不能说他不能往生,我也不能说他能往生。这里头什么原因?往生要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信愿要真切,所谓「真信切愿」,这是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是「万缘放下」。你具足这两个条件,你决定得生;这两个条件有一条不具足,未必往生。虽然有深信切愿,这个世间还有牵肠挂肚放不下,那就不能去。所以,你要放得下!古人讲深信切愿,信愿行这里头是说明已经放下,那个行。现在我们必须多罗嗦一点,多讲几句,你对这个世间还有留恋、还有牵挂、还有恩怨:哪个人对我有恩没有报答他,那个人有仇我也没有报他,你还能去得了吗?阿弥陀佛总不能说,等你报了恩、报了仇再来接引你,没这个道理。一定要放得下,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心里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然后具足深信切愿,这个人决定往生。念佛多少没有关系,如果你放不下,你信不真,愿不切,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古人讲「喊破喉咙也枉然」,不说得很清楚吗?你不会往生。世尊在经典里面给我们的警告,财色名食睡是地狱五条根,有一条你就去不了,你五条都具足,阿弥陀佛拉都拉不动你,你还能去得了吗?所以你必须把这些根断掉,你往生就没障碍。
而往生最明显的例子,实在讲这些例子在我们眼前很多很多,诸位稍稍留意你都看到。刚刚李居士告诉我,有一个同修今天往生,这个人名字我记不得,印象很深刻,没多久,他来找我,跟我谈了很多话;听说没生病,今天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