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像我们刚才讲,世出世间一切法,虽然不是说精通,不能说不懂。到如来果地上真正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跟诸位说,所有一切法不需要学都精通。我们今天没有开慧,智慧没开那怎么办?只有多多的浏览,多多的吸取一些常识,使我们接触大众,提到任何问题我们不会陌生,能够应付就行了,我们毕竟不是专家。对於佛法也如是,佛法宗派很多,我们专修专弘净宗,其他宗派他们的思想、他们修学的宗旨,我们也不能够完全外行,那也不行。也要懂得一些,这一部分看看佛学概论大概就差不多,我们有这些知识,也不必用太多的时间去涉猎,毕竟我们的时间太有限。真正的功力是一门深入,这很要紧,所以修学宾主一定要清楚。如果为自己,不发心出来讲经说法,不知道没有关系;为自己,你就老实读一部经,这一句名号就决定成功。如果为一切众生,为佛法久住世间,必须要牺牲自己,这是舍己为人。
为什么要花这些时间去涉猎世法、佛法?都是为众生,都是要应付不同根性的众生,培养自己广泛丰富的学识,至少你在讲席上不至於被人难倒。特别是在现代的社会,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的情形比较少,如果在外国就非常普遍。法师讲经讲一个小时,至少要留半个小时给听众发问,几乎每一会都有,这是听众大家要求的。你去讲经,主办单位就要求你,一定要给大家发问的时间。发问的人很多,问题奇奇怪怪,有许多问题你意想不到的,他提出来了,你怎么办?这就要靠平常常识丰富。我早年到美国洛杉矶讲经,我是叫他们把问题统统集中到最后来问。为什么?因为我们有经验,许许多多同修那些问题,听完经之后就没有了,你何必耽误时间?所以我在那里讲一个星期,我讲五天或者讲六天,最后一天让你发问。我给你三个小时,给你六个小时,多的时候我给你九个小时,让大家发问。这是在国外很平常的事情,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没有准备。第九尊:
【须弥坚固摩睺罗伽王。】
『须弥』是比喻须弥山坚固不动,这是表示定力,表示你有主宰,不会被外面境界动摇,你那个心像须弥山一样。特别是讲信心,对我们初学人来说,我们对於自己所选择的法门,所依靠的经论,决定不动摇,决定一门深入,那你就有决定性的成就。最怕的是轻易动摇,什么都不能成就。这一句放在此地意思很深很深,无论是我们自己修学,或者将来我们劝导别人,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结。一定要告诉大家,决定不可以见异思迁,一定要深深相信,深深的明了「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你懂得这个道理,懂得这个事实,你就不会动摇,法门是平等,没有高下,成就与否就看你是不是专心。你果然是专攻,你决定成就;你要不是专学、专攻,你就很难有成就。为什么?专,心是定的,定能生慧,慧开了就成功。你这个也好,那个比这个还好,你的心不定,你就错在这个地方。你心是散乱的,你心是不定的,你学什么都不能成功,净土易行道你也不能成功。成功的人就是有坚定的信心,成功的人必定是一门深入。
你看看古时候,就是本经末后五十三参也显示出来,修学的时候只依靠一个老师你才行,一个老师带你是一条路,很单纯,决定不准你亲近第二个老师,再高明,名气再大也不可以,为什么?怕你受影响,怕你信心动摇。到什么时候你才可以都能够接触?必须到你自己信心坚定了,你有定力、你有智慧,你能辨别是非、能辨别邪正、能辨别善恶,老师不留你了,请你出去参学,什么人都可以接触,什么境界都可以接触,对你只有利没有害,成就你无量智慧,成就你无所不知。你没有这个能力,见异思迁,你的心是散乱的,你没有智慧,你是迷惑颠倒的,所以老师就要防范,绝对禁止你亲近任何人。这个老师才是好老师,才真正懂得教学,懂得帮助学生,可是今天这种老师没有了。就是有这样的老师也没人相信,反而要骂他,这个老师专制、跋扈、自大,瞧不起别人,只有他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你还要骂他;老早就跑掉,跟别人去了。所以今天纵然有好老师,找不到学生了,学生不懂。你才晓得现在修学是多么的困难,奠定坚定的信心谈何容易!所以现在的修学,心是什么?心像浮萍一样,在水上漂,随波逐流,怎么能有成就?这是我们看清楚明白,现在修学不能成就第一个因素,对老师没有信心。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十五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65
请掀开经本第三十六面,倒数第三行:
【可爱乐光明摩睺罗伽王。】
这是摩睺罗伽王最后一尊。这一尊菩萨的德号『可爱乐光明』,爱乐是从事上说的。诸佛菩萨应化在十法界,他们能够以清净心、平等心、真诚心慈悲爱护一切众生,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在他们心目当中都觉得很可爱,这是我们凡夫做不到的。凡夫为什么做不到?这个因素是执著自己的成见、执著自己的见解,与自己知见相接近的就可以容纳,如果与自己见解相违背的就不能够接受;这是凡夫,不是菩萨。菩萨的心永远是清净的、是平等的,一切时、一切处都能够恒顺众生,这一点我们要学习;决定明了众生在迷,没有觉悟。迷的时候哪有不执著的道理?哪有不分别的道理?不但凡夫之人具足妄想分别执著,即使佛法界里面,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妄想分别尚且没有能断尽。佛菩萨明了这些事实真相,所以他能够恒顺众生,绝不执著自己的见解,实在讲自己根本就没有见解。佛给我们说的这一切法,完全是自性自然的流露,绝不是他的分别执著,这是性德的流露。佛知道性德是一切众生各个具足的;换句话说,从释迦牟尼佛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就是我们每一个人自性当中流露出来的,是一不是二。
现在问题就是佛与法身大士,他明了知道这是性德的流露,凡夫之人不知道,不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以为是佛的意思。这是释迦牟尼佛讲的,释迦牟尼佛的意思,这就是凡夫之人看佛菩萨也是凡夫。为什么?你的意思,你的说法,你的意思跟我的意思有什么差别?所以说凡夫看佛菩萨,佛菩萨也是凡夫。佛菩萨看凡夫,凡夫也是佛菩萨,不一样,我们要细心去体会。佛菩萨知道,决定没有分别执著,我们要问众生有没有分别执著?也没有。明明看到众生在分别、在执著,怎么说没有?相有体空、事有理无,这是诸佛菩萨所见。所以他们的心清净,他们的行自在,他才真正能做得到随顺,因为知道事相的体是空寂的,既然体是空寂的,事相哪里是真有?所以「有」,佛在经上讲得太多,叫「妙有」,妙有是有而非有。所以菩萨就真的随顺,一丝毫勉强都没有,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喜为什么说功德?真的是功德,在随喜当中「定慧等学」,这是我们讲菩萨,菩萨果证还没有达到究竟圆满,他还是等觉,平等的修学,「悲智双运」,对待一切众生平等的慈悲智慧,护念一切众生,慈悲加持一切众生,「可爱乐」。
最近洛杉矶有一位同修,寄了一本书来给我看,这本书也是属於预言一类的。它跟一般预言书不一样,用小说的体裁写出来的,是个古老的传说,是南美洲秘鲁那个地方传出来的。里面讲到九个觉悟,其中在第四个觉悟里面讲「能」,他所说的「能」,实际上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光」,在中国气功里面讲的「气」。他说这个东西是一切众生维持他生命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能量。有些人的能很丰富,这个人就非常健康,容光焕发,气功讲这个人气很足。如果能量消失掉、流失掉,没有能量再补充,他的精神就萎靡不振,身体就非常衰弱。能量的摄取,在一切众生的身上都可以能得到,最丰富的能量是树木花草,特别是原始的森林,自然的能量最丰富。他这个说法使我们想到,中国古人常讲地灵人杰,地为什么叫灵?这个地区能量非常丰富,人在这个地区长成,他吸收大自然的能量就特别丰富,显得健康强壮、聪明灵活,所以这话说得还满有道理。
能量是怎么样摄取的?他说的跟我们佛家讲的也很接近,就是爱心。如果你对於这些树木花草,你细心去观察,观察他的美,你就生欢喜心;你一生欢喜心,能量就交流了,而且这个花木显得格外的美,它也通灵,这个道理我们在常识里面体验到。爱花的人,花对它开得就特别美;不爱花的人,照他一样的方法去养那个花,养不活,花开出来就不美。你去仔细观察,他什么时候上肥料,什么时候浇水,你也按照时间、按照分量去做,你没有爱心,你培养那个花就不行、就不美,没有精神。所以这里面,人与人之间,人与花草树木,人与天地万物,最重要的是爱心,所以佛家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你没有爱心,你就没有能量。诸佛菩萨大慈大悲,观察宇宙万事万物「可爱乐」,它可爱,所以他就充满了光明,这光明像他那个书上讲的「能」,能是光明,这里面还有智慧,无量的智慧。
这书里面提到平常我们饮食,饮食是我们人摄取能量最重要的一个方式。能量也可以说是营养,你要怎样才能得到饮食里面完全的营养?你一定要喜欢这个食物,你在没有吃之前要欣赏这个食物,欣赏它的美,喜欢它,那个能量就全部吸收。如果吃这个东西讨厌,不喜欢吃,吃下去之后你也吸收不了能量,没有感应。所以主张在饮食里细嚼慢咽,不可以狼吞虎咽,那摄取不到能量,所以我读了这本书很有启示。当然这本书所说的大部分我们不能赞同,它到最后的结论,那个成就在我们佛法讲仙道,它不是佛道。为什么?没有离心意识,是一种养生之道,可以说是种高级养生之道,跟这一尊摩睺罗伽王德号里面的意思非常相应。由此可知,我们如果要想修得诸佛菩萨那样的成就,爱心不能少,要特别著重慈悲为本,学佛慈悲是根本;没有慈悲心,佛法里面就不得其门而入。
慈悲,决定不是爱缘慈悲,佛在经上讲慈悲讲四种;慈悲的意思就是爱护、关怀、照顾。父母对於儿女关怀,照顾得很周到,可以牺牲自己来照顾儿女,这算不算慈悲?在佛法里也说,这种慈悲叫爱缘慈悲。你爱他,对他才有慈悲;讨厌这个人、不爱这个人,对他就一点慈悲心都没有了,这种叫「爱缘慈悲」,一切众生都有的。第二种叫「众生缘慈悲」,这是在凡夫里面智慧高的,心量大的,他不但能爱他自己家里人,他也能够爱他的亲戚朋友,也能够爱社会大众,今天我们讲爱国家、爱民族,再要扩大,爱全世界的人民,这个爱心就大了。佛将这种称之为众生缘慈悲,你能够爱护一切众生,大概凡夫最高的境界只能达到此地。第三种叫「法缘慈悲」,菩萨的慈悲心,菩萨明了一切万法跟自己是一体,就像老子所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我应当要爱护一切众生、一切万物,这是因为这个道理。这个爱心就大了,可以展开到九法界一切众生,所谓是尽虚空遍法界,你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