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 >

第152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要不得佛力加持,他也搞不清楚,说明知难行易。所以你还不肯行,行得不彻底、不究竟,毛病出在哪里?毛病出在对知上有怀疑,你的信不是真信。勉强恭维你几句话,说得好听一点,你是正信,正信不是真信。正信说明你这个信没有错误,你信得很对,但是你信得并不真。真怎么样?真就肯干,那才是真的;你没有真正去干,你的信不是真的。所以「净光」,清净光明,清净心生智慧。统统用主河神,主河神流通佛法,都是从流通佛法里面得来的殊胜功德利益。第七尊:
  【普生欢喜主河神。】
  这个名号意思好懂。皆大欢喜,这是蒙佛法的教诲,真正明白、认识佛法,明了佛法,通达佛法,得到佛法,哪有不欢喜的道理?现在我们自己明白了,我明白,社会大众还不明白,我们还要受大众共业之累,我们生活得不自在。要想自己生活自在快乐,必须要让社会大众也要认识佛法,也要明了佛法,共业才能够转得过来。这就一定要做宣扬佛法的工作,如何将佛法介绍给广大的群众。从哪里介绍起?一定要从认识佛法介绍起。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大师在南京办支那内学院,极力的阐扬佛法是师道,佛法不是宗教,佛法也不是哲学,他说「佛法是今世所必需」,这话说得肯定、这话说得真实。欧阳大师距离我们现在七十年,七十年前的事情,我们现在读到他的书,看到他这句话,「佛法为今世所必需」,我们听了感触很深,确实是今世所必需。为什么?唯有佛法能够救护众生,能够挽救这个劫运。这个工作如果做得有效率,一定要大家都去做,靠一、二个人还是不行,每位同修都肯认真发心努力去做,挽救劫运的大事业,这不是小事。怎么做法?要从两方面去做,第一个自己要依教奉行,第二要把佛法介绍给广大的群众,这两方面都做就行了。现在要做得快,迟了就来不及,我们眼看著灾难就在现前。所以要不快速去做,那无济於事。凡是接触到,真正了解明白,没有不生欢喜心的。社会大众对佛法误会歧视,甚至有意无意侮辱破坏,我们不能怪他。我们看到了要自己责备自己,他的举止是正当的,没有人教他,他不知道。我们做佛弟子的人,无论在家、出家表现形象是迷信,是我们自己做错了,他没有错,我们没有依教奉行。这才是真正明白人!实在讲,佛在《无量寿经》上也说:先人无知,无足怪也。前面人没好好的教他,没有给他说清楚,他的误会,他的这种举止,我们怎么能怪责他?佛菩萨都不怪他,我们更没有理由去怪他。我们自己要做出一个好样子来给人看,要在一切时、一切处懂得机会教育。讲清楚、讲明白,让大家都认识、都欢喜,佛教育就能普及一方、普及世界,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第八尊:
  【广德胜幢主河神。】
  『德』是讲德行,德行无量无边,世出世间的圣人都教我们抓纲领,掌握著原则,这样就好。儒家的标准是「伦常八德」,这是基础,古代小学教育教学的内容就是这个,就是伦理道德,一定要从小培养。伦理是讲人与人的关系,常是讲做人的原则,必须要遵守的基本条件。常道五个字「仁义礼智信」,跟佛法里面五戒的宗旨相当;不杀生是仁慈,不偷盗是大义,不邪淫是礼,不妄语是信,不饮酒是智,儒、佛在基础教育科目里面完全相同。从这个基础上再发扬光大,这才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八德;另外也有个说法∶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两个说法都好。人人都遵守这个原则,社会祥和,天下太平。在佛法里面,大乘法德行的纲领是菩萨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最高的法身大士们所修学的普贤大士之德,那真正是「广德」,所以此地的广德,确实它所指的就是普贤大士之德,本经末后讲的十大愿王,这是广德。可是十大愿王一定要以六波罗蜜做基础,而六波罗蜜又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这才殊胜。
  『幢』是高显。德高,智慧就显了,就称为「广德胜幢」。我们学佛的人从哪里下手?一定要先从五戒十善做起,要认真的去做。每天以五戒十善来反省,你是个真正修行人。我们净宗同学编了一个小册子,《净宗同学修行守则》,好像印得很多。这里面是从《无量寿经》节录出来的,将佛陀最重要的教诲节录出来,总共节了几十条,不多;又从《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面,也节录了几十条;合起来大概有一百多条,要做,这是「广德胜幢」。印成小册便利大家携带,常常带在身上,常常翻开来看看,把它当作戒经来读。出家人半月诵戒,那个戒未必能做得到,实在讲每一条戒条里面的含义,你也未必清楚,你也不晓得从哪里做起,所以半月诵戒都流於形式了。不但诵戒是形式,传戒也是形式了。
  明朝末年,蕅益大师对於戒律很有研究;民国初年,弘一大师也很有研究,可以说弘一大师在戒学是继承蕅益大师的。蕅益大师告诉我们,中国从南宋以后就没有比丘。没有比丘,怎么能得比丘戒?这不可能。比丘戒最低限度要有五个比丘传戒,你才能得戒,不能少过五个。蕅益大师当时,根据他的研究,已经没有比丘,中国没有比丘了,这个戒都是形式上的戒,不是真的。所以蕅益大师受了戒之后,在佛菩萨面前退戒,他一生持沙弥戒、菩萨戒。所以看他许多著作,他称菩萨戒沙弥,不称比丘,这个很有道理。沙弥戒跟菩萨戒没有比丘传,自己在地藏菩萨面前发愿,用《占察善恶业报经》里面讲轮相的方法可以得戒,这是佛在经上说的。沙弥戒、菩萨戒,在家居士受戒,用这个方法都可以得戒。弘一大师秉承遗教,我们在他著作里面看到很多,他讲得很清楚。我们出家人还要不要受比丘戒?要受,但是自己决定不可以称比丘,你要称比丘叫大妄语;不是比丘而称比丘,这个罪过很重。为什么要受形式戒?受形式戒之后好去研究戒经,免得别人说闲话,戒经没有受过大戒不可以阅读的;你去形式上受一下,然后你去读戒经。
  我早年学佛,那个时候好像还没有皈依,章嘉大师教给我,教我学戒。他怎么教?做到一条算一条,你真正做到,你就受了一条。形式上受戒,受了又做不到,那是假的,那个有罪。菩萨戒受了,受了一条也做不到,变成什么?冒充菩萨。冒充菩萨,这就有罪了;你不是菩萨,冒充菩萨,你还得了吗?不受戒,没事,没有罪过;这一受,罪名来了,冒充菩萨,冒充菩萨是犯法的,何必去干这种傻事情!应当怎么做?应当先去持戒,我真正能做到,我再去受,再去形式上受。其实形式上有没有都无所谓,形式上没有受戒,世间人不承认你,不承认你是菩萨。诸佛菩萨承认你,你真做到了,诸佛菩萨看你是真正受菩萨戒的菩萨。诸佛菩萨重实质不重形式;我们世间人重形式不重实质,错了。所以我们要晓得自己从哪里做起,我们自己真正的身分是什么?出家优婆塞。我们能够做到的,说老实话,也是五戒十善而已;沙弥戒我们都做不到,别说比丘戒了。头一个自称出家优婆塞的,更早的我不晓得,我所看到的是成时法师。成时是蕅益大师的弟子,对蕅益大师很有贡献,蕅益大师的著作能够流传给后世,都是成时整理的,成时给他刻版流通。因为他的老师蕅益大师,师父是蕅益大师,自称菩萨戒沙弥;他就低一级,他自称菩萨优婆塞,出家的,出家的菩萨优婆塞。这种称呼名符其实,我们要晓得,一定要认清自己的身分,要认真修行,广积功德。第九尊:
  【光照普世主河神。】
  这个名称我们一看,跟前面对比,前面著重在自行,这个名号著重在化他。化他一定要用平等心、清净心,才能做到普照;心里面有分别、有执著,普就做不到了。佛法的弘扬推广,我们对於一切人、一切事只辨别邪正,不辨别彼此,这一点非常重要。他是正法,正法是利益社会、利益众生,我们都赞叹、都礼敬。他要是邪法,我们对他礼敬不赞叹,这是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的,我们有礼敬没有赞叹。《华严》末后五十三参有很好的榜样,这是我们跟社会大众接触的时候,一定要遵守的原则,这才是「光照普世」。我们是以理智,不是感情用事,我们辨别邪正是非,不分彼此。末后一尊:
  【海德光明主河神。】
  主河神里面以「普发迅流」开端,用「海德光明」总结,这个意思很深。十个名号都讲流通之德。佛法要流通,实在跟诸位说,所有一切万事万法都要流通,要不流通就生病,麻烦就出来了。流通是活的,不通是死的。平常一般讲话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现在我们办的叫活动,活了就动,不动就不活了,不动就死了。生活,生才是活的,死了就不活了,平常这些术语里面意思都很深。所以动决定是活的,不动就是死的。主河神教给我们一切都要动,动起来。今天我们这个道场从上到下,从林长一直到底下作义工,我们全体都动起来了,道场兴旺。如果不动了,不动就死气沉沉,谁还到这里来?念佛堂要动,天天要有人在念佛。主河神重要的第一个意义,就是教我们要流通德行。十个名号,德行的十个纲领纲目,我们要记住如何去修。
  『海德』,海是比喻,比喻大、比喻深。海既深又广,形容我们的行德。今天我们的行德不要说得太高,我们只讲到五戒十善,只讲到世法里面的伦常八德,我们只要把这一点认真去做到、彻底去做到,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也算是「海德光明」。当然就《华严》来说,海德是十大愿王愿愿具足,那是真正的海德。这个德行尽虚空遍法界,这个意思到以后还给诸位细说。上首就介绍到此地。
  【如是等而为上首。有无量数。】
  从经文这一段前面的标示,后面的总结,都很清楚、很明白显示出尽虚空遍法界,这是讲华严法会。末后这一句叹德∶
  【皆勤作意。利益众生。】
  这个叹德里面说得好,真正是教我们凡夫要作意,也就是说不是无意的,有意的,一定要发心去利益一切众生。这八个字文字很简单,我们读起来没有生字,可是它的意思非常之深广。在我们日常生活里面如何去作意,如何利益众生,这个事情很广、很复杂,一定要有智慧,随机、随缘才能把利益众生的事情做得圆满。总而言之一句话,你时时刻刻要存利益众生的心,时时刻刻有勤於做利益众生的事业。所以这句话里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存心;一个是常常遇到有这个机缘,自己一定要去做,不能够懈怠懒惰。懈怠懒惰就像河流一样,这个水不流了。要勤於作意,常存这个心,常存哪些心?十位上首德号里面所标明的就是纲领,纲领只举出十条,每一条里面也是无量无边。我们现在没有高度智慧,看不到微细的境界,你能够守住这十条就不错,掌握到这个原则,常存此心,常勤此行,我们这一段经文就没有白念了。当流通的时候要发心流通,当救护的时候要发心救护,经论里面我们常常读到「应机说法」,要懂得这个原则。在一切时、一切处,譬如在生活里面,生活每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