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讲易经-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兀坎恢馈5扔谀阆蛞桓鲂〗闱蠡椋阃凡坏阃罚坎灰欢āU飧鍪焙蚩峙履阃恚隙妓蛔啪趿恕2幌窠峄楹蠓蚋境臣苣茄纭N狼笕说氖焙颍膊幌萌思铱喜豢系阃罚饩褪恰盎蛟驹谠ā保〔灰欢ǎ蠹铱纯辞跃涂梢远恕
“二多誉”,非常好。“四多惧”,这一步要不为踏出来?如果踏出来,后面很好,可以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如果这一步走错了,后面便很不好,所谓一步错,全盘输,所以说“四多惧”,很为难。
“二多誉、四多惧”下面,孔子说“近也”。近什么呢?这有很多种说法。有说二爻在一三爻之间,过去是靠近第一爻,未来则靠近最高的第三爻,前后都很相近。四爻也是这样,后退接近三爻,前进接近五爻,到了五爻,差不多已到了顶点,因为到了第六爻,整个卦都为变了。所以说“二多誉、四多惧,近也”。
另有说法认为,“近”是指内卦来说的,二爻在内卦之中,所以“近”;四爻在外卦,离内卦很远,不同意近五为惧的说法。
第三种说法,也是多数学者一致认同的,就是“近五”为惧。
不过我们可以确认的是:二之所以多誉,是因为它得中位,在内卦之中得时又得位,所以多誉;四爻便不同了,虽然四爻与二爻同在六爻的正位上(按六爻正位是初、三、五爻为乾位,二、四、六爻为艮位),也得三五爻之中,但就内外卦来说,四爻是属于外卦之初,所以说“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了。
柔与中
“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读了《易经》的人,最高明的是孔子,孔子的老师老子也很高明。老子之道是重子用柔、阴柔,阴者柔也,就是柔道,这与后世所谓的阴阳家是不不的。在拳术里边,最高明的是好像没有打你,结果却把你打倒了,那就是柔道。“柔之为道,不利远者”,二、四这两爻是阴的,不像阳刚可以攻击很远。但是我们中国以阴柔之道相处,就永远不会有毛病。为什么呢?“其用柔中也”。用柔要得其中,柔是温的,冷是阳刚的,以柔取中位,没有不成功的。最近台湾学者非常推崇日本德川幕府,都认为它非常成功,德川幕府始终是用柔成功的。如果是打仗,那又不同了,用柔用中,装窝囊,再以大吃小,然后成功了。这就是“其用柔中也”的道理。
不过用柔为有耐心,要能等待,如果德川不活到七八十岁,他也看不到成功的,这也是天命。如果丰臣秀吉活到七十岁,那德川的成功连影子也没有。看来一切都有定数,“其用柔中也”是原理、原则。这里我为告诉大家,用阴柔如果没有学对,就会变成阴险了,这点为特别注意。
三与五
“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三与五,同功而异位。”第三爻、第五爻,上下交互卦。“三多凶”,因为三爻是内卦的最上爻。五爻呢?以六爻卦而论,它仍然在中位,所以“五多功”,是成功的阶段。各位学《易经》要懂得,最重要的是时空的关系,时间不同,空间不同,位置不同,结果也不同。像大家交朋友,你的中学不学,你们是好朋友,尽管打打闹闹没有关系。可是现在他已经当了总司令,你还是少校中校一个,或者他已经当了部长,你还是两毛三的小警官。你不要认为他是你的好朋友,你还过去拍拍他的肩膀,那你就完字下面加一个“蛋”,就完蛋啦!那个肩膀绝不能拍的,这个时候你看到他要鞠躬敬礼了。为什么?“贵贱之等也。”
所以历史上做皇帝的杀功臣,那是必然的。一般人没有当过皇帝,不会懂,人到了某一个位置就不同了。像朱元璋当了皇帝,想起他种田的朋友,把他们都找来,文武百官都一跪九叩,群呼万岁。那些老朋友们,如果心中我认为:朱元璋算什么!那时候我还不是踢过他的屁股!现在你再踢踢看,小心你的脑袋会搬家。这就是“贵贱之等也”。不要以为你们曾经是朋友,时位不同了,朋友也不一样了,位置不同,你就不能当朋友看了。所以学了《易经》,也是蛮滑头的。
“其柔危,其刚胜邪。”二用阴柔,三五是用阳刚,不能用阴柔。所以《易经》不是绝对用阴柔的,也用阳刚,“变动不居,其为道也屡迁”。那是不一定的,我们刚才说德川幕府用阴柔,它完全用阴柔吗?不一定的,它也用阳刚。用处不同,贵贱不等的原故。所以《易经》搞通了,用得好时,它是帝王之学、领袖之书,用得不好时那也很可怕。这是第九章,重点在研究《易经》各爻的作用及精神。
第十章 广大悉备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三才之道
各位知道伏羲画的八卦只有三爻,后来为什么变成六爻?孔子在《系传》里讲过:“因而重之”,因为三画卦不够用,所以把它重叠起来以便运用。从这个六便可以看出我们祖宗文化的伟大了。到现在为止,世界科学的发展,一切的应用,不管物理化学等等,还没有超过六位的。老子讲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只讲到先天的三画为止,也是从《易经》出来的。
到了文王手里,为了后天的用,所以才“因而重之”,变成了六爻。我们看宇宙的构成,也是三个位数,宇宙构成以后有了万物,它的运用仍然不出六位。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悔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天地人谓之三才,这是我们中国文化几千年来的根本。后世的皇帝称天子,皇帝虽然有无上的权威,但他不敢超于天。站在人道的立场,他仍然是人,还是一样为跪下来参拜天地,称为天子,自己当了上天的孩子。这就是三才之道。
天地人是宇宙的三才,三样最重要的材料。假使有天地,没有了这个“人”,宇宙便不会热闹得这么有趣味了,也不会有“总统府”、中山楼、世界大战了。这都是人闹出来的,在中华文化中,人的价值与天地并存,可见中华文化把人的地位提得很高。我们过去的文化、教育都从这里来,大家要了解它。
“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天地人三才为何兼而两之?因为三才是阴阳相对的,三二得六,所以“兼三才而两之”。
“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宇宙间一切都是相对的,同理,天地人三才,因为有阴有阳,有体有用,所以“因而重之”,就变成了六爻。《易经》的卦一定为画六爻,就是这个道理。
“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宇宙的法则,天地人随时在变,随地而变,永无停止地在变。不但如此,而且还交互地变,错综地变,因为交互变,所以就有了交,交就是爻,所以古人说,爻者交也。
“爻有等,故曰物。”变动中间就分出了等级,有了等级等第,就有个东西在,那就叫做物。物包括物质的物理的等等的一切。
“物相杂,故曰文。”万物因为变动不居,故都有相杂,金木水火土,随处相杂。譬如水跟火相杂,水多火就息了,火多水就干了,水与火相杂,产生了人类的文明与文化。
“文不当,故吉凶生焉!”人类的文明与文化要永远掌握在人的手中,才是正途。拿《易经》的道理来讲,无论科学发展到什么程度,运用科学的还是人,也就是科学被人类所用。但是现在很可怕了,也很不幸,人已被科学所利用了,这就是《易经》说的“文不当”。“文不当故吉凶生焉!”科学的发展,对人类而言,不是大好,就是不坏。就今天的发展来看,人类的浩劫恐怕快要来了。为什么我们敢这样说?是根据《易经》的道理看到的。
第十章是研究《易经》理论的。后世有一派学者,专门用《易经》来研究历史的变化。宋朝邵康节的《皇极经世》这部书,就是专门研究历史哲学的。现在市面流行的《推背图》、《烧饼歌》之类的书很多,过去帝制时代都封锁在皇宫大内,八国联军到北京,这些书才流传到外边。因为这些主要是预言历史变化的,过去是禁止一般民众阅读与研究的。
第十一章 易之兴也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故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耶?
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始终,怕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医世的学问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耶”
第七章谈到“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优患乎”?这里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孔子研究《易经》认为.《易经》的学问最发达的时候,也就是殷朝末年、周朝革命的时候。最为兴盛是文王坐牢时候的著作,因此才叫《周易》。
“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俱以始终。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是故其辞危”,所以它用的辞句都是真话,实实在在的直言。危是直言不阿的意思,当然也含有危险的意思在内,在这里不完全作危险讲。
“危者使平〃 ,正的道理是要求天下太平。
“易者使倾”,易就是变动,变动中容易倒下来。不希望他倒下来,便要把它扶持起来。
“其道甚大”,所以就历史来讲,这里边包藏的学问非常的大。
“百物不废,惧以终始”,文王研究《易经》所得的结论,也就是这八个字。所谓“百物不废”,就是一切万物之间互相都有一种关系存在。但是有一点很重要的是:人与天地万物之间时时都为谨慎小心,这就叫做戒慎恐惧。宗教家所讲的“戒”,并不是条文,随时小心就是戒,做人要随时在戒慎恐惧中。儒家的学说就在发挥这四个字的道理。
“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戒、慎、恐、惧,并不是要我们终日生活在恐怖害怕中。如果那样,这个日子便活不下去了。事实上,也用不着这样。“其要无咎”,自己心中寂然不动,永远是太平的,“此之谓易之道也”。《易经》所告诉我们《易经》的道理,就是这样。
这一章的文字很容同懂,很浅易明白。换言之,就是帝王领导学的中心。其中最重为的只有两句话,就是“危者使平,易者使倾”,这就是最高的帝王领导学,使不平的能够平,使要倒的国家社会不要倒。这个中间的道理、学问、方法,“其道甚大”,大太多了。
“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为无咎。”这就是处处做到没有毛病,能够做到没有毛病,“其道甚大”,这个中间的学问太大了。所以后人称《易经》的学问是医世之学,道理就在这个地方。
第十二章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故亹亹者。
是故变化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