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南怀瑾讲易经 >

第4章

南怀瑾讲易经-第4章

小说: 南怀瑾讲易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我们回到本文,“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大家请注意“摩”与“荡”这两个字。我们现在看报纸,常常会看到“摩荡”,某某人等意见有“摩擦”,两个字凑拢来是一个观念。但是,实际上摩是摩,荡是荡,两个字的含义应有差别。“是故”用白话说就是所以。所以啦,我们老祖宗画的八卦是“刚柔相摩”,刚与柔是相互摩擦,这样才能够产生动能。摩就像用手这么搓,也好像是用手摸摸它,这是物理世界自然的法则。到了物质世界,阴阳刚柔必须相摩,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自然发生这种现象,所以说“刚柔相摩”。
    卦呢?是“相荡”,荡来荡去,像小孩子们打秋千,那就是荡。小孩子打秋千不叫做打秋千,规规矩矩地来说,那个叫荡,是坐在秋干上,甩得高高的,荡过来,荡过去,是个动态的。所以八卦是互相在荡,互相在碰。因为宇宙物理、天地、太阳跟星球一样,万物都在放射。太阳的能永远不停地放射出来,每个星球都受它的干扰;我们地球的能,也不停地放射出去,太阳、月亮也受影响。这就是八卦相荡的道理。
    好了,我们懂得了这个文字的道理,就可以知道这个名词的意义了。假如说,你们以后学《易经》,看风水算命,有时候碰到一个“荡卦”,如果不了解这些,完啦!什么叫荡?然后听那江湖人胡扯,把荡卦讲得玄之又玄,说是他师门不传之秘。当年我们听得云里雾里,后来一弄清楚,才知道江湖人物完全胡扯,他自己《易经》都没有学通。
    如何叫“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呢?太家看文王后天八卦:什么叫相荡呢?像坎跟离这么一甩,离卦原来在上面,像打秋千一样,甩到坎卦的下面。碰拢啦,叫水火既济;离卦代表火,水火就既济。或坎卦荡到离卦的下面,产生另外一个新的卦,火水就未济,这就是相荡。如果离卦荡到艮卦的上面,就叫火山旅卦。荡到艮卦的下面,便是山火贲卦。这样一卦一荡就荡成了八个卦;一个卦荡成八个卦,八八就是六十四卦。
文王八卦方位图
    天地间的事情也是一样。譬如我们教室门一开,进来一个人,你们大家就回头看看,他也就影响了大家,这就是八卦相荡的道理。一切的变化,都是这样产生的,所以说“刚柔相摩,八卦相荡”。我现在是讲原理,大家不能只听我讲,你们脑子里要有八卦图象,只要一荡,马_上就会出现什么情形,不经思索,都要知道。所以八八六十四卦,你们非背不可,不会背六十四卦的话,这个《易经》听了是白听的。什么叫相摩?相荡?你要
能不加思索地把它画出来—在你脑子里清清楚楚地画出来,才有用处。孔子以上讲的这个法则,也就是宇宙的法则。大自然的法则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这不是自然的法则吗?同时大家看看古人的文字,一个字也不随便用。为什么要“鼓之以雷霆”?这不是像打鼓一样,鼓就是膨胀。在医院里看到一个病人肚子大大的,中医叫它水鼓胀。其实是肝的毛病,肝发炎肚子就会大(其他肠胃有毛病,肚子也会大),旧的病名是水鼓胀,就是这个鼓。这个字在这里是形容雷电的动能变化,“鼓之以雷霆”,物理世界生命的一切,鼓就是代表那个生命的动能;那个冲动的能,膨胀、生长。“鼓之以雷霆”,是雷电的作用,震卦的作用,这个雷电膨胀了以后,气流一一阴阳二一摩擦,“碰”!就打雷,打了雷以后没有事了,这个雷电已经消散了。消散之后变成什么?义变成气流,气流的阴阳一摩擦又发电,这就是刚才我们讲的“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气流一摩擦,就发电;发电以后,就打雷;雷电过了
以后,它又变成气流。所以八卦中,震为雷,巽为风;风就代表大气,大气层跟雷电一样的相摩相荡,于是这个自然物理世界—“鼓之以雷霆”,充沛膨胀。这其间电能最重要,像原子呀!核能呀!现在的专家都在研究它,不过我们古人用一个代号,就包括了那么多的意义。
    在这个物理世界中,如果没有雷电或气流,生物便不能生存,有了雷电还不够;所以下面“润之以风雨”。讲到这里使我对我们当前的教育,有着很多的感慨。记得我们当年的老师是坐着教,学生站在旁边听;现在是老师站着教,学生坐着听,将来恐怕是学生躺着听,老师跪着教。这个世界大概已经快到这一步了,是不是?“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我们当年的老师,教到这里,特别要用红笔把这个“润”字圈一下,要大家注意雷霆是电流产生的变化。风雨是什么呢?风雨就是刮风下雨。你说气流又是什么东西呢?气流是没有什么东西的,我们感觉到风来是气流,那错了!风不是气流,气流是碰到物体,接触了才感觉到的。我们晚上听到嘘嘘的声音,那不是风声啊!虽然文字上描写说风声飒飒,其实飒飒不是风声,风是没有声音的;飒飒是它碰到物体而发出来的声音,反击出来的声音。我们说听到风的声音,那是风碰到我们的脸、碰到我们耳朵,我们才感觉到有声音。
    所以风雨是什么东西呢?就是上面那句话,“在天成象,在地成形”,那是宇宙的能所变化的一种现象而已。所以光是“鼓之以雷电,润之以风雨”还不行,重点还在’万面。
    我们谈地球物理,就是地球文化,它始终离不开地球。那么地球靠什么呢?靠太阳系统的法则:“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太阳月亮的运行,随时会使地球发生变化,因为太阳月亮是反转,地球是正转,所谓天道左旋,地道右旋,是两个不同方向的转动,才维系了太阳系统的和谐。假如地球跟太阳、月亮都是循一个轨道同时在那里转,说不定它们早就碰撞起来,早已碰得粉身碎骨了。这样连我们老祖宗也都没有了,哪还有我们的存在呢?
      为什么它们不碰撞呢?因为它们各有规则—一个正转,一个反转,永远在那里转。因为它是相反的转,太阳、月亮中间各有一种引力,影响到地球也是一反一正。地球一上热天冷天一是怎么来的?我们现在固然很明白,它是由于太阳照射的角度,影响到我们地球而形成寒暑的现象。可是古人呢?他们没有像现在一般的科学知识,地球物理也没有这么发达,但他们却很明白地告诉了我们,用很简单的文字表达方法,说明了天气的变化是由于; “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像这些话,我们孩童时期,在《幼学琼林》中就读过了。这两句话包括了所有科学的道理;但是话说回来,如果没有西方的科学冲击,来与我们东方文化相摩相荡的话,如果没有中国古人的地球物理的这些记载,便没有我们今天的科学文明。
    孔子在这里讲的“刚柔相摩,八卦相荡”,是宇宙中极自然的道理。“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这是构成地球人类万物生存的原理与生命的根源。
    还有一点,大家要知道的,我们过去学古文,要学韵文,尤其是写文章,每一个字都要琢磨,气韵不对要换一个字。像这里的句子,它的平仄音韵,都对称得那么美,是很自然的文字组合。以上讲的是八卦相荡与物理世界、地球物理的关系。下面讲到人道的间题。人文世界的开始
    “乾道成男,期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在人文世界里,乾坤代表男女,乾坤是个代号,乾代表男,坤代表女。过去的算命先生,看到人家的八字,一定要先间是乾命还是坤命;换句话说,就是问是男的
还是女的。“乾道成男”,大家干万不要以为男人就是阳,女人就是阴,那你就不懂《易经》了。因为阳里边有阴,阴里边有阳;人文世界乾代表男人,坤代表女人,乾坤只是一个代号而已。下面讲到乾坤的逻辑思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卦代表了形而上。大家不要以为这里所谓的“形而上”是西方人的学说,实际上“形而上”这个名词最早是孔子提出来的。在《系传》里就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说法。
    “乾知大始”就是形而.上的道。宇宙万物生命是从哪里来的?先有蛋呀先有鸡?先有男的先有女的?人是从哪里来的?是猴子变的,猴子又是从哪里来的?如说是上帝造的,又是谁创造了上帝?你说上帝是天生的,没有这回事;上帝是他妈妈生的,那他妈妈又是谁生的呢?他的外婆又是谁生的呢?
    上帝造人是宗教家的说法,不能用科学来解释。如果你要用科学方法去了解去研究,对不起!宗教这里是谢绝参观的。我们自己的宗教呢?中国文化开始在《易经》的系统里,早已完全摆脱了宗教的外衣,绝不迷信,就这么伟大!
      “乾知大始”,宇宙万物生命是怎么来的?有一个来历,你说它是上帝也好,菩萨也好,阿拉也好,随便怎么叫,孔子的《易经》把它叫做“乾”。“乾”是什么?就是这个“东西”--一宇宙万物从哪里来的那个东西。“乾知大始”,由这里来,他那个生命也就是现在科学上所说的“生命的能”。“能”是假定的名词,“能”是什么东西?“能”是没有个什么东西的。“能”要发动了以后,它就构成了物质,物质的代号就叫做“坤”,就是“坤作成物”,构成了物理世界。
    所以天地也不是上帝造的,也不是菩萨造的,乾坤就代表了宇宙万物的一切。“坤作成物”,构成这个天地万物的代号就是坤。如果你问形而上的乾坤到底像个什么东西?怎么生的?怎么变的?那么请问菩萨是什么样子?上帝又是什么样子?西方人看上帝是蓝眼睛、高鼻子。东方人看他就不同了。庙里释迦牟尼的像就是那个样子吗?圆圆胖胖白白的脸,像个女人,那是我们东方人看的。是不是原来释迎牟尼的样子?谁晓得呢!上帝也是一样,东方人看的是东方人的祥子,西方人看的是西方人的样子,中东人看的是中东人的样子,反正都不一样。这些都是宗教的文化。
    但是在我们《易经》的文化里,宗教的外衣早已经不存在了。就是这个符号“三”乾、“三’’坤,宇宙万物的动能,也就是创造宇宙万物的能。我们孔子在《系传》里就已讲出来了: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你要了解宇宙万物的功能,它怎么能够发生万物、
创造万物的?这个“易”,就是《易经》的“易”;它包括了宇宙的一切。大家研究了《易经》,懂得了《易经》的“易”,就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道这个宇宙是怎么来的。
    坤呢?坤代表物理世界的功能。这个功能非常简单,我们由孔子这两句话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世界上最高深的学问,就是最平凡的;最平凡的才是最高深的。
    大家学佛修道信上帝,“高深敬慎”这四个字永远不会懂。我们一提到上帝,一提到道,一提到佛,便以为如何高远,如何高深。所以我常常跟信佛的人说,你们信佛修道,你们心目中的佛和上帝,是自己想象的上帝和佛,思想上加入那种神秘高深,这些都不是原来的佛和上帝了。所以孔子说: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