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玫瑰-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太行山上歌唱
2007年8月26日一位老同学,《河南人惹谁了》一书的作者翟宏为先生给我发来短信,说他获得了飞天奖戏曲类一等奖。替他高兴之余也让我回忆起1990年金秋十月,我们二十几个刚刚毕业的同学,登太行山、露营小河边的往事。
1990年是位于林州市区北部豫、晋、冀三省交汇处,红旗渠名胜游览区始建的时刻。当年人烟稀少,我们一路行来,两旁沟壑纵横,远山如黛,巍峨起伏;盘绕在太行山腰悬崖绝壁之上的红旗渠雄伟险要;满山的山楂树、柿子树、核桃树一片火红。
车子在盘山公路上疾驰,翩翩少年、婷婷少女纵情高歌。1990年毕业的我们,绝大部分人要分配在最基层工作,那时的我刚刚经历过一段蹉跎岁月,凝望着车窗外的山楂树,不禁轻声唱起苏联歌曲《山楂树》:〃歌声轻轻荡漾在黄昏的水面上,暮色中的工厂已发出闪光,列车飞快地奔驰,车窗的灯火辉煌。山楂树下两青年在把我盼望。当那嘹亮的汽笛声刚刚停息,我就沿着小路向树下走去。轻风吹拂不停,在茂密的山楂树下,吹乱了青年旋工和铁匠的头发。啊,茂密的山楂树呀,白花满树开放,我们的山楂树呀,它为何要悲伤……〃这首歌曾伴我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在万籁俱寂让人忧虑的夜晚,它给我信心和力量。1990年的太行山之旅,这首歌的旋律也符合大多数同学的心情。〃……秋天大雁和歌声已消失在远方,大地已经盖上了一片白霜……〃
下午两、三点钟我们终于到达一处河谷之地。河面并不宽阔,清澈的河水让人一眼就能看清河底细小的沙砾。我们在河滩支起帐篷,然后我们几个男同学上山拾柴。对于成长在黄淮海平原之豫中大平原的我来说,身临高山雄险之处,本身就是一件新奇和有意境的事情,所以,捡柴之余奋力登高。登顶临近河谷的一座小山,上面有几户农家,每户农家外长着叫不出名字的花,房屋是就地取材用山上的石头建造。纯真淳朴的农民请我们到家里看看,印象最深的是黑糊糊家徒四壁的房子墙上贴着一张毛主席的画像。太行山上英雄多,据说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焦作北部的太行山都是重要的战场和革命根据地,游击队员们在这里神出鬼没的打击日伪军。这里的老百姓对八路军与毛主席怀有深厚的感情。
下山,天色已黑,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河谷与群山之上。我们点起篝火,朗读、歌唱。忘记是谁背诵王蒙的《青春万岁》〃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是单纯的日子,也是多变的日子,浩大的世界,样样叫我们好惊奇,从来都兴高采烈,从来不淡漠,眼泪,欢笑,深思,全是第一次。〃我也唱了《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与《雪绒花》……
1990年到2007年的金秋,已经是整整十七年了。一个人的青春岁月往往能引起最美好的回忆,2007年6月5日当我们太行山之旅的部分同学相聚北京时,大家对这段岁月格外珍惜,席间,还打电话给定居英国的同学,请她分享老同学相聚的快乐并缅怀那个难以忘怀的青春岁月。
1990年的太行山之旅后,我们各自开始了真正的人生旅途,十七年,我们每个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庆幸的是生活的磨难并没有泯灭我们中多数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正如叶赛宁的一首诗: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金黄色的叶子已堆满我心间,我已不再是青春少年……
是啊!我已不再是青春少年!
2007年9月18日
第67节:投资可以看得久远(1)
第三篇 投资可以看得久远
本篇是媒体对我的四次采访。一次简短的谈话,可能并不能改变多少人的观念,但我希望通过这种公开的对话,让投资者们认识到价值投资的核心与内在逻辑。只有看清楚资本市场的本质和价值投资的逻辑,你才能主动成为一个真正的价值投资者。
一、投资可以看得久远
采访者:《VALUE》杂志主编 张志雄
采访时间:2006年10月1日
[引言]
世界的本源是什么?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基础是什么?法的基础和精神又是什么?等等问题曾深深影响着我的学生时代。今天,同样的、股票市场动力和源泉的问题也影响着我们的价值判断,进而也让我们思考得更多。
本文刊发在张志雄先生编著的《华人杰出投资者》一书中。其中有关投资的思索是经过我们多年艰苦而漫长的努力得来的,当然,可能我们的思考还不够缜密需要更多的探索。不过,能分享以不同的视角去看去想这个世界,总是一个好事情。另外,也感谢我们的合作伙伴基于共同或相似的价值观,给了一个让我们一起实践理想的机会。
从技术分析坚定地转向价值投资
张志雄:您是从哪一年进入投资行业的?
但 斌:1992年底开始接触股票市场并尝试着用自己的一点小钱买卖股票。1993年2月,我进入深圳新兰德投资咨询公司培训部担任证券分析师,从事技术分析。两年多后,加入朋友组建的一家名为深圳巨澜投资分析科技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
之后进入君安证券,稍后到研究所当研究员。君安证券和国泰证券合并后,我又做了一年多研究。在证券公司研究所的3年里,我学会了用不一样的角度看企业,也就是基本面研究。在此期间,我获得过国泰君安董事会办公室颁发的国泰君安证券投资研究奖励基金一等奖。
离开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后,我去了大鹏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出任首席投资经理。2002年12月,我开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经理生涯。2004年我们创建了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张志雄:东方港湾成立三年来,每年的累计业绩如何?
但 斌:2004年全年的收益率是44。50%(上证综指同期下跌了15。40%);2005年全年的收益率是38。00%(上证综指同期下跌了8。34%);2006年1…9月,收益率是122。20%(上证综指同期上涨了50。93%)。
张志雄:你进入投资业后的一个阶段中似乎对技术分析很感兴趣。
但 斌:在技术分析中,我主要研究波浪理论。如果从宏观层面来看,技术分析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角度是有些价值的,比如波浪理论是以〃人类社会的变化〃展开叙述的,这是从远处着眼。
但在微观层面,由于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会导致结论的五花八门。比如波浪理论最容易混淆的就是各浪的位置,如果分不清楚大小浪,而在一个小小的波动上斤斤计较,肯定会出问题。技术分析可以用作事后解释,在细微的市场变化中用来预测,效果甚微。
张志雄:你为什么从技术分析转向价值投资?
但 斌:最初我在新兰德用技术分析来研究股票,后来参与组建巨澜投资,走的也是这条路。对我而言,进入君安证券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在那里我学会了基本面研究。君安研究所与后来的国泰君安研究所非常注重从行业、企业的角度分析股票,我的投资习惯在这里第一次得以转变。
在投资结果上,我用技术分析没赚到钱,改用价值投资方法后赚到了很多钱,从技术分析到价值投资的转变,是我学习改正再学习再改正不断进步的过程。
张志雄:作为一名价值投资者,您如何评价当年从技术分析到如今的转变。
但 斌:大陆证券市场初期受台湾的影响较大,而台湾流行的就是技术分析,其进入门槛很低。从这点而言,我能从技术分析进入证券行业是较为幸运的。
第68节:投资可以看得久远(2)
至于转向价值投资,我认为这是和巴菲特一样的选择。巴菲特刚涉足股市时足足画了10年的图表,师从格雷厄姆后才真正转变成一名价值投资者。
我认为,任何事物都需要经历成长阶段,内地证券市场第一代投资人首先接触到的就是技术分析。对我而言,是在不断遭受挫折,反复学习、体会海外各种投资理念的过程中逐渐演变为一名价值投资者的。
张志雄:1991年,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时候,确实没有什么证券专业方面的书,记得有一本台湾人写得很浅显的股票书籍,我是如获至宝。不过,当时的证交所总经理尉文渊很不欣赏技术分析,他说看到这类股评就让人想起香港报纸上的马经。所以,我在当时就没怎么沾技术分析的边。当然,那时我们在上海证券报提倡的〃长期投资〃观念也很成问题。说来话长,令我好奇的是,您是怎么想到出来做私募基金的。
但 斌:20世纪90年代在证券机构工作期间,我有很多想法和投资理念,但受制于公司制度和各种内部关系而无法实施。既然在国营机构没有机会,那我自己要去创造机会,最终我选择了做私募基金,我觉得这样才有可能把这么多年的想法和理念付诸实践。
张志雄:当时怎么不去共同基金呢?
但 斌:当时共同基金大多是脱胎于券商,我觉得它们的内部制度差不多,不适合我。
张志雄:从1993年算起,你已有13年的投资生涯。你还记得第一次投资成功的经历吗?
但 斌:1993年,我的公司老板拿出50万元让我替他买股票,从当年2月到9月,我把股票市值做到了70万元。有一个很好的回报以后,这些老板的朋友或者一些其他朋友,觉得能挣钱,就拿一些钱来。那时候本加上盈利,差不多250万。
张志雄:然后呢?
但 斌:1993年9月,我听消息说深深房有大机会,就投入了所有资金,后来股市大跌,盈利全部回吐。为了弥补损失,接下来我不断做短线,结果亏了一半本金。1995年我做多国债期货,结果遭遇了最大一次的挫折,损失惨重。
张志雄:对这些投资成败,你现在怎么看?
但 斌:庆幸的是,我在很年轻、钱还少的时候严重失误了几次,否则,重新站立起来的机会便少了很多。至于成功,我现在还谈不上,未来的路更遥远,但愿上帝能给我足够的时间来实现他的旨意。
张志雄:你现在的投资哲学是什么?
但 斌:用〃龟兔赛跑〃概括我的投资心得非常恰当。以我的理解,兔子根本没有获胜的机会,因为投资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兔子跑得再快,但只能活几年,而乌龟可以爬一万年,考虑到时间因素,胜负自然分明。
从哲学的角度讲,我们在生活中面临着许多抉择,有些抉择从一开始就必须明确你要成为什么样的投资者?选择寓言中的兔子还是乌龟?答案是唯一的,没有第二种选择。
张志雄:在向价值投资者转变的过程中,什么人给过你启迪?
但 斌:本杰明·格雷厄姆、沃伦·巴菲特和菲利普·费雪尔等投资大师的思想是我取之不尽的源泉,他们都把研究企业作为投资的出发点。有所不同的是,格雷厄姆的价值概念和费雪尔的成长概念是价值投资的基石,巴菲特是价值投资最坚定的执行者,他承袭了前两位的理论,又把它们有机地融合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