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住於分别。则坏清净眼。愚痴邪见增。永不见诸佛。若能了邪法。如实不颠倒。知妄本自真。见佛则清净。有见则为垢。此则未为见。远离於诸见。如是乃见佛。】
这个三首是一段,这一段讲「所执无相」。第一首偈是举「分别过」,分别的过失,这个过失就是『清净眼』没有了。我们讲阿罗汉的慧眼、菩萨的法眼没有了,愚痴增长了,邪见增长了,永远见不到诸法实相,『见佛』就是见到诸法实相。今天我们来看《钞》里面清凉大师的开示。「初三」,就是第一、二、三颂,这三首颂,「所执无相观者,然此中明於三性上修三无性观,言三性者,一徧计所执性,二依他起性,三圆成实性,三无性者,一相无自性性,二生无自性性,三胜义无自性性」,这个是三无性。三性、三无性,前面我们依《三藏法数》节录下来,我们在一起学习过了。可是三无性最后一条,因为时间到了没有能说出来,现在把这一段我们补上,就是「胜义无性」,在《疏钞》里面讲「胜义无自性性」,是一个意思,一个是把这名词全说出来,《三藏法数》是把它简化,意思完全相同,「胜义无性」就是「胜义无自性性」。
什么叫胜义?胜义就是真实义,也是佛法里面所讲的第一义谛,这是胜义;第二义、第三义就不能叫胜义。第一义是什么?第一义是自性,纯净纯善的性德。第二义是什么?第二义是阿赖耶,就是你起了一个念头,所谓是迷唯一念。这一念起来就把胜义变成第二义,就变成阿赖耶识。我们知道,真如本性一念迷就叫阿赖耶,阿赖耶一念觉就是真如自性。你这样细心去思惟阿赖耶跟真如自性的关系,是一不是二,就是一个是在悟,一个是在迷。悟了就是真如本性,它真有,它不是无。不是无,为什么佛又说胜义无自性性?胜义真有自性,怎么会说无自性性?这个话怎么讲?底下就有解释,「谓前相无性、生无性」,相无性是对遍计所执性说的,生无性是对依他起性讲的,前面说这两种无性,佛为什么说这个?「因破众生妄执之情」,这是为这个。众生有执著,所以佛说法没有别的,是破执著。你执著空,佛说有,有破空的,破空执的。可是众生烦恼习气很重,他不执著空,他又执著有了,这麻烦大了,佛再说空,说空是破有执的。凡夫听了之后又再迷惑,到底是空还是有?佛说法真实义,教我们空有二边都不要执著,这就对了。所以,凡夫总要著一边,不执著空,他就执著有,要不然就执著亦空亦有、非空非有,他总是有执著,众生难度!
这也就是说如来真实义不好懂,开经偈里面讲「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果真懂得佛的意思,一句话问题就解决了,就能够破迷开悟,就能够转凡成圣。所以这叫凡夫,六道都是凡夫,都有执著。阿罗汉虽然知道人我空,他对法我还有分别,所以不能见性,阿罗汉没见性,辟支佛也没见性,权教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都没见性。空有二边都不执著,不执著也不能执者,如果说「我不执著」,他还是执著,执著个不执著。那是什么境界?那就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你根本不能起心动念。这个时候你真的一心现前,一心这是真心,这个虚妄的,妄念,妄想分别执著完全放下,这是如来境界。到这个境界,在《华严经》里面至少是初住菩萨,圆教初住菩萨,别教是初地菩萨,别教讲登地,圆教是初住。往上去还有没有?往上去,实在讲没有阶级,就圆满了。为什么圆满还说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清凉跟我们说得非常清楚,是这些菩萨们无始无明习气没有断尽,他带著习气多少不一样,把他分成四十一个阶级。带得最多的,初住菩萨;二住就又少了一分,四十一分少了一分;三住是又少了一分,这个习气渐渐化解。这个东西不能用任何方法去断,为什么?无论用什么方法你都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堕落,就退转,退到十法界里面。所以不可以起心动念,决定不能有分别执著。我们学到这个地方,对於佛经上所讲的法界,它的形成、它的原理,我们知道一些信息了。
如果连习气都没有,这个法界是真正的一真法界。在净土里面讲它是「常寂光净土」,大乘教里也称这个境界叫「大光明藏」,这里面什么都没有,就是一片光明。起一念,这是经上讲一念不觉,这一念不觉就迷了,这一迷,大光明藏就变成阿赖耶。诸位要知道,阿赖耶里头光明没有了,还是一真法界,不是纯真,叫相似的一真法界。这是四土里头什么土?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华藏世界是这个境界,西方极乐世界也是这个境界。为什么?它有相,它真有土、真有佛,就像我们现在这个世界一样,真的有有情众生,真的有山河大地,它真有。虽然有,它没有分别,它没有执著,所以这个世界我们也能说得上纯净纯善,这是诸佛的实报庄严土。所以我们知道这个东西是自己自性变现出来的,你能够明了,这是真实智慧,你能够证得,那是你真实的功夫。实报庄严土谁造的?是自性变现的,你看「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但是这虽然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它不起作用,它只现相,没起作用。作用是什么?作用就起分别,这一分别,实报庄严土不见了,实际上它变了,这一变,变成方便有余土。
诸位要知道,方便有余土是四圣法界,十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四个法界都是方便有余土,有分别,没有执著。如果再一起执著,起执著,方便有余土不见了,就变成什么?变成六道轮回。我们现在是在六道里,在六道里搞轮回,什么原因?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具足。无论你修学什么法门,你不能够把执著放下,统统舍掉,你就出不了六道。你要想出六道,你就要把对於,六道里头也可以说世出世间法,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总的名称叫一切法,不再执著,永远不执著,六道就没有了。六道又变成方便有余土,会变出什么?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佛法界。他们没有执著,声闻没有执著,缘觉执著的习气没有了。声闻没有执著,有执著的习气;缘觉习气没有了,但是他有分别。分别没有了,还有分别习气,那是菩萨。分别习气没有了,就叫做佛,他妄想没断,妄想就是起心动念,他还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如果起心动念也放下,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睁开眼睛就像什么?像镜子照外面东西一样,用心如镜。你看镜子照外面清不清楚?清清楚楚,有没有分别?没有分别;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起心动念。我们就晓得,诸佛如来,《华严经》上讲的法身菩萨,他们就是用心如镜。
真正到不起心、不动念,虽然不起心、不动念他还有习气,他不是真的起心动念,还有起心动念的习气,这个习气可不好断,为什么?它时间太久,无量劫来的薰习。所以佛把这个习气分为四十一个阶级,就是四十一等,轻重不同,分为四十一等。破一品,升一级,四十一品破尽,这才是无明习气断干净,那叫究竟佛果,《华严经》也称为第四十二个阶级,叫妙觉位。第四十一个等级,菩萨最后一个等级叫等觉菩萨,等觉菩萨再提升叫妙觉。我们把这些事相境界搞清楚、搞明白了,然后晓得成佛真正功夫在哪里?真正功夫在放下,不放不行!尤其在我们六道凡夫位,不放怎么样?不放就是迷惑,就是邪见。一切作为,作为是造业,无论是善、无论是恶都是造业,造善业感三善道的果报,人天福报,造恶业感三途的苦报,地狱、饿鬼、畜生。你生生世世就在这里头打滚,出不去,真的是苦不堪言。所以要想提升,你就要懂得,决定要放下。佛法要学,佛法是胜义,要学,不能执著、不能分别,也不能起心动念,那你就成佛了。
真的明白了,行善不著行善的相,善的功德圆满。这个事实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了。众生的情执太深,佛是破众生的情执,跟你说无性、说三无性。「假说无性,非性全无」,所以佛说话善巧方便,不是真的无,真的无它怎么能现相?你看六祖给我们讲自性,讲出自性的样子,自性「本自清净」,它要没有,那怎么能说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要是说它根本完全是没有的话,这都不可能,怎么会有这些现象?所以有,有不能执著。给你讲自性本自清净,你不要执著本自清净,你一执著就变成第二义,就不是第一义,不是胜义。可以言说,不能执著言说;可以思惟,不能执著思惟。凡夫这个习染非常之重,说有,他就执著有,真有;说空,他就执著真的是空,麻烦在此地。
二乘人,就是声闻、缘觉,他知道万法皆空,确实像《般若经》讲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他就执著这个。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回什么事,他不知道,他知道万法皆空,根本没有这些形相存在。可是这个事相是有,有,他知道不存在,为什么?有就是空,这是阿罗汉的境界。也很难得,所以他没有轮回,六道轮回没有了。菩萨比他就高明,菩萨知道一切法皆空,他也知道一切法是假有。为什么会有假有,菩萨能说得出,也就是声闻知道空,不知道有。真空,菩萨知道真空妙有,有是妙有,有即非有,空亦不空。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菩萨知道,虽知道,没有圆满,到成佛这才真正圆满。所以,佛的智慧是圆满的,知道真空跟妙有是一不是二,真空就是妙有,妙有就是真空,空有不二,这是佛。在《华严经》里面,初住菩萨就是这个境界,所以初住菩萨就是真佛。
近代,居士里面有位大德江味农居士,他老人家一生功夫都用在《金刚经》上,四十年,一部经用四十年的功夫,所以他成为《金刚经》的专家。他给《金刚经》写了一部《讲义》,现在学《金刚经》你就不能不读他的《讲义》。他这部《讲义》是集古今研究、修学《金刚经》这些大德们的集大成,这《讲义》讲得好。《金刚经》里所讲的「诸佛」,江味农注解里面就告诉我们,那个诸佛是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四十一个阶级叫「诸」。所以,《般若经》上讲的诸佛,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那就成佛了。虽然成佛,他还带著妄想习气,多少不一样,这才分成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才分这么多位次。带著习气到四十一,到等觉;妙觉没有,习气完全断了,所以称为究竟即佛。我们对於佛要认识清楚,那个「诸佛」不是说很多的佛,不是这个意思,是讲四十一个阶级。这是真佛,可不是假佛。
我们在《华严》学到这个地方,也逐渐明朗了,就是以初住菩萨他所证得的境界,跟究竟果位上所证得的,实际讲没有丝毫差别。没有差别里头,总还有一点差别。古人有个比喻,说这些法身菩萨跟究竟佛的境界,如同什么?「隔罗见月」。像晚上看月亮,究竟佛果没有障碍,什么障碍都没有,看到月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看的月光是隔一层罗网。「罗」大概现在人也不太清楚,罗是丝织品,很细的纱,虽然隔著一层,还看得很清楚,像我们隔一层玻璃片一样,但是你总是隔一层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