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 >

第445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第445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像这里说一首偈里头含义无有穷尽,我们一般学文学的人看到,这是形容词,这是夸大,这不是真实的,总是以这种想法来解释,而不知道称性功德的意义。称性很难讲解,佛经里头有比喻,也比喻得很好。佛把自性比喻成大海,我们众生这种想像的念头好比一滴水,这一滴水滴到大海里面去,跟整个大海融成一片,这就好比一首偈跟自性相应,它投到性海里面去,与自性相应,就没有边际。佛这个比喻,比喻得好,一滴水,离开大海的时候是一滴,很小,滴到大海之后找不到了,在哪里?整个大海都是。比喻只能比喻彷佛,没有办法比喻到恰好。所以确确实实一字一句,佛要是来讲,就是明心见性的人他来讲,意思都说不尽。佛说经怎么个说法?有原则,看对象,你的程度浅,给你浅说,你的程度深,给你深说,佛无有定法可说,同样一句偈,有无量无边的说法。一首偈如是,一部经亦如是,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你就看《金刚经》,这大家熟知的。《金刚经》分量不大,在中国流传很广,你看看自古至今讲《金刚经》的人,注《金刚经》的人,有多少?五百家,每个人注的不一样,每个人讲法不一样,如果一样那就跟古人雷同,你就不能传下来,不一样。为什么他讲的不一样?讲经法师他出生的时代不一样,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的生活方式,所以讲法就不一样。所以佛经是活的不是死的,要谁去讲?真开悟的人,开悟的人他活泼,不是开悟的人,完全照古人的讲法来讲,把经都讲死了。这我们见到,许多讲经的法师,老法师,都是根据古人的注解来讲。那我们得想,它是唐朝人的注解,讲的是唐朝人那个时候,那个时代的需求,换句话说,要我们回到唐朝去做唐朝人,你才能得受用,现在用不上。如果在外国,那问题更严重,对外国人讲经,用唐朝的注子,叫外国人去做中国人,还得做中国唐朝古人,他能干吗?这种讲经的方法不切合实际,让人不得利益。但是你要晓得,自古以来朝朝代代这些注解你都可以参考,你要是真会的人,懂得的人,你一看他的著作,就晓得那个时代的人他需要什么,你看他讲的,他适合那个时代。每一个朝代它不一样,你就能看出他当时讲的那个对象,对象的根机、对象的程度、对象的需求,统统都在里头。今天我们是看二十一世纪的时代,我们从那个地方吸取经验、吸取教训,融会贯通,今天的人需要什么,所以世世代代有参考价值。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是要依照古人的复讲吗?那什么?那是训练,那不是你出去讲经,是给你扎根,是给你打基础,必须要遵守老师的教训,老师怎么讲,你就怎么讲,不能加一个字。可是他时间有限,五年,所以五年你必须遵守。为什么?这种方法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你守规矩就是持戒,你一门深入就是修定,真的叫你修定。你看你讲这一部经,不需要你查参考资料,老师怎么讲,你就怎么讲,复讲,你有你自己的意思,不准发挥,修忍辱波罗蜜,你不能不忍,你不能忍,你就不能得定,你能忍后头才有定。真正定下来时候他开智慧,智慧开了之后老师开放了,什么你都可以看,什么你都可以学,智慧开了广学多闻,智慧没有开不可以,跟定老师。这个方法在中国行了几千年,几千年当中出了多少高僧、多少大德,都是这个方法训练出来的。
  我在台中跟李老师也是这个老方法,他叫我守五年,五年之内限制很严,只能听他一个人讲经,别的人,出家在家都好,一律不准听,听他一个人。看书,不管是佛经还是世间的这些书籍,关於文字部分都要经过他同意,他不同意的不准看。第三个条件,我没有亲近他之前我亲近过方老师、亲近过章嘉大师,还算很单纯,过去亲近两个老师,时间不算长。我亲近前面的老师大概是四、五年的时间,他不承认,你以前亲近过的老师,他们教你的我一概不承认,到今天你拜我做老师,从今天起完全听我的。所以我要讲方老师怎么讲的,你别说,那个不算数,章嘉大师讲也不算数,受这个严格的训练。这个真的,这叫持戒,这叫修定。你也没得想,不准你想,讲东西完全复讲他的,他怎么讲你就怎么讲,可以漏掉,但是你不能增加。很笨的方法,可是我们学了三个月就有信心,为什么?烦恼轻了,你看很多东西不能看、不能听,只能听他一个人的,看的东西都经过他同意的,三个月就觉得妄念少了,心清净了,六个月就非常明显,生欢喜心,不怀疑了,老师这个方法高明。
  因为以前我们不知道这是古人传的方法,我们以为是李老师的方法,真高明。到以后,十几二十多年以后,我遇到演培法师,在新加坡,才知道这就是古人讲的师承,老祖宗的老方法,从来没有听说过。因为什么?演培法师从小出家,跟谛闲法师,谛闲法师也是这三个方法教给他,他没接受。我是李老师这三个方法教给我,我完全接受。所以我到五年,我见老师,我非常感激他,我说老师,我遵守你这个方法,我再加五年,他笑起来。根扎得稳,我自己感觉得我五年这个根不够深,我遵守他这个方法,就是三个条件,十年。怎么学出来的?就是这个笨方法学出来的。这个方法一般人不相信,我刚刚接受的时候心里在想,这个老师这样专制、这么跋扈,目中无人,好像除了他之外天下就没有人了,最后想想,既来之则安之,就接受了。接受以后慢慢知道这个方法好(不知道这是老祖宗几千年传下来的老方法),我们就更有信心。演培法师那时候也年轻,他就不能接受,他是偷偷的离开谛闲法师,走的时候没有告假,没有跟谛闲法师打招呼,他跑了,跑到厦门去,太虚法师在那里办佛学院,他就跟太虚法师去,所以他是闽南佛学院的学僧。但是他承认,真正学讲经都是复小座,都是从复讲出身,他讲经也是以复小座为基础。所以这是过来人,知道祖宗的方法巧妙,世代相传。现在的人不知道,把它废弃掉,认为这是古老的东西,不合现在科学方法,要用现在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这很遗憾的一桩事情。所以古老的方法它是五年成就你的戒定慧,戒定慧是你修学的基础,那就完全靠自己。所以我学了五年之后觉得还不够,所以再加五年,然后才展开广学多闻,在《大藏经》里面看古今大德的注疏,讲经就不再依靠老师所讲的,这都是非常重要的纲领,真想学的人不能不知道。
  最后的一条,「身遍诸处犹如虚空」,这是说「如来为诸众生处处现身说法,犹如虚空,了无形相可得,随缘应化,自在无碍也」。这个说法我们能理解,我们能相信,不会怀疑,为什么?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叫法身菩萨。法身菩萨是真佛不是假佛,这个诸位要知道。天台大师讲六即佛,第一句讲「理即佛」,那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当然是佛。所以《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从理上讲的,没有一个不是佛。第二个讲「名字即佛」,这就事论事,你现在是凡夫,你迷失了自性,造作种种业,受种种果报,你现在学佛了,功夫不得力,受了三皈五戒,也做不到,这叫名字即佛,有名无实,不是真的。初学佛都是这个境界,希望你提升,提升一层,叫「观行即佛」,观是止观,修定修慧你真干,而且功夫得力,叫观行位中。六道众生里面真正功夫用得好的都在这个位置上。在我们净土宗里面讲,念佛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观行即佛,决定往生。学其他的法门你没有成就,为什么?你烦恼没有断尽,你现在的功夫只是把烦恼控制住,没断,所以叫观行即。烦恼真正断了,见思烦恼真断了,那你位置就提升,那叫「相似即佛」,跟佛很像,不是真佛。这是哪些人?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里头叫相似即佛。为什么不是真佛?他还是用阿赖耶,虽然用阿赖耶,阿赖耶是妄心,佛用真心不用妄心,所以虽用阿赖耶,但是他能够把佛的教诲统统做到,做得很像,很像佛,他这个不是真的,他没有用真心。再提升,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真佛,这就不是假的,「分证即佛」。就是说什么?他证得了,他没有圆满,像《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四十一位从初住到等觉,都是分证即佛。无始无明烦恼习气断尽了,那就是最高的,那是圆满的,叫「究竟即佛」,究竟圆满。
  这是天台智者大师给我们说的六种佛,我们是哪一种?当然理我们决定是有的,我们现在麻烦是什么?在名字位中,观行没有得到。名字位中往生极乐世界不可靠,观行位可靠。观行位中临命终时没有人助念也能往生,有人助念更好。但是名字位中,临命终时有人给你助念,未必你肯往生,这个世间放不下,五欲六尘放不下,最难的是亲情,你能放下吗?你放不下,到那时候就成障碍,去不了。所以这种情形不能不知道。真的,遇到净宗法门,这一生不能往生这叫太可惜!要真正能往生,没有别的,很简单,把这个世缘、亲情要放下,不能放在心上。对你的儿孙不是不爱护,爱护,好好教导他,自己往生极乐世界比爱护儿孙更重要,因为你怎么样爱护儿孙,你都没有办法跟他长期在一起,你会老死,你死了以后不能照顾他。如果你要生到极乐世界的话,你在极乐世界成佛了,你的儿孙无论在哪一道,你都能看得到,你有天眼通,他现在是什么状况,清清楚楚,什么时候你去帮他,他能接受,你自然就会去了,这才叫真正利益众生,真正叫爱护儿孙。
  所以佛菩萨是大孝子,我们世间人不懂,佛菩萨自己成就了,生生世世的父母、家亲眷属他没有不照顾的。他有能力身遍诸处犹如虚空,你就晓得,他能照顾一切众生,特别是过去生中跟自己有关系的,这是佛法里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缘分最深的,家亲眷属、亲戚朋友,无论你沦落在哪一道,你能接受的时候你自己都不知道,他知道,只要你听到佛法不反对,他就来。如果强烈的排斥,他不来,为什么?他来你造罪,你造罪业,那你堕落得会更重,受苦的时间更长,所以他不来是慈悲,你能接受,不反对了,他就来,来不来都是大慈大悲,这个道理我们要明白。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接触广大的群众,也要懂得这个道理,他不反对,我们把佛法介绍给他,他不相信,绝口不提。为什么?提,他反驳,他不高兴,那就是他在造毁谤三宝,那造更重的业,这个我们不可以,就不说。所以永远记住,普贤菩萨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不喜欢的决定不可以强加於他,再好的法,对他有再大殊胜功德利益的,他不相信决定不要提。不能接受的强说的话,确实是让他造罪业,这是不智、不仁。弘法利生不是一桩容易事情,要有真实智慧,要能观机,真的是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活活泼泼,不是一个呆板的,深说、浅说、长说、短说都要观机。
  我们现在利用高科技网路、电视,这个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