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第4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吗?我们在这个世界,现在交通虽然便捷,要亲近一个大德,你还得坐飞机要坐几十个小时,你才能见到一个大德。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坐在那里不动,自己本身没动,化身去了,有这个能力,无量无边无数无尽的化身,这是真的,为什么?他称性,只要称性就没有数量。佛不骗人,佛不是说这个能力只有他一个人有,佛不是这么说,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每个人都有,都有这个能力,都有这样的神通。你的为什么失掉?就是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我们自性的智慧德能都现前。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做榜样给我们看,大概一千三、四百年前,惠能大师在中国做了榜样给我们看,说明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
这个地方说千佛刹微尘数,说这么一个数量,「为明随位进修,智慧遍周升降之数」。这个地方所讲的是表法,表法也就是说,现在我们很清楚,实报土里面的诸菩萨,法慧是最低的,刚刚放下起心动念,起心动念的习气很浓;往上提升,那个习气愈来愈淡薄,愈淡薄他感应的数量愈来愈大。基本的数量是十方千佛刹微尘数,这是基本的数量,到「十行之中」,现在是十住,提升到十行,「万佛刹微尘」数,十方每一方都是万佛刹微尘数;到「十回向」,十回向讲「百万佛刹微尘」数。佛这种说法是告诉你,你的习气愈淡薄,感应愈不可思议。一直到等觉、妙觉位,习气完全断尽,圆满的回归自性。所以我们要懂得佛说法的真实义,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个很重要。「以彰智慧升进」,彰是彰显,显示出自性般若智慧不断的向上提升,也就是说,无始无明习气它还是有一点作用,我们常常讲作用不大。你看看,你无明破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你是真平等,只是带著习气。你有能力在法界虚空界里面,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你跟诸佛如来没差别,你能感到十方各有千万佛刹微尘数世界,你看这个范围多大。这是十住位,初住。到二住位,你在这里就能想到,初住是千佛刹,二住就是二千佛刹,三住就是三千佛刹。到十行位就是万佛刹,二行位就是二万佛刹,三行位是三万佛刹。到十回向是百万佛刹,初回向,二回向是二百万佛刹,不断向上提升。这是说你应化在十方的能力不断在扩大,到你无明习气断尽的时候,那就没有数量,遍法界虚空界,著重那个「遍」字,遍字不可思议。
我们现在科学里面讲,宏观世界没有边际,微观世界没有底限。微观世界讲到微尘,我们前面都读过,微尘里面有世界,毛孔里面有世界,毛端上面有世界;这个世界跟外面的世界一样大,外面世界没缩小,毛端上的世界没放大,为什么?自性里头没有大小,所以真的是平等。谁能够进入毛孔里面的佛世界?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普贤菩萨,他能入毛孔的佛世界,他能入微尘的佛世界。普贤菩萨以无量无边无数的化身,所以一一毛孔里面的世界,你都能看到普贤菩萨。而且微尘毛孔里面的佛世界,那个世界里头还有微尘,那微尘里头又有世界,它没有底限。这是佛法里面讲的科学。科学需要拿证据来的,有没有证据?有,普贤菩萨可以给你做证。谁是普贤菩萨?所有诸佛菩萨统统是普贤菩萨。为什么?他修十大愿王的人就是普贤菩萨,西方净土全是普贤菩萨。你看《无量寿经》一开端,我们现在用的本子都是夏老居士的会集本,第二品的品题「德尊普贤」,第一句话就说「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修净土的统统是普贤菩萨。净土跟华严的关系太密切了,这么多年来我常讲《华严经》是大《无量寿经》,是《无量寿经》的细讲,讲什么?讲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真正对弥陀净土有认识,明了透彻,求生弥陀净土的心就非常真切,这个世间你真能放下,那么殊胜的地方在等著你,你到西方极乐世界肯定入华严境界。今天我们在这里读《华严经》,是读什么?读说明书,为弥陀净土、为华藏净土做介绍。
下面这句说得好,「为对迷时刹尘烦恼,为对悟时刹尘佛国,及佛智慧也」。你看这把表法真相说出来了。迷的时候我们的烦恼之多,就像佛刹微尘数一样,佛为我们讲解、说明方便起见,把无量无边的烦恼归纳,先归纳为八万四千。八万四千真有头数,你们去看佛学辞典、《教乘法数》,真的给你列出来,八万四千。教初学,八万四千太多了,八万四千是教菩萨的,教初学要简单,再把它归纳,归纳为百八,百八烦恼,那就好讲多了。可是对於刚刚入门,百八还是嫌太多,所以再归纳,归纳为二十六,根本烦恼六大类,随烦恼有二十类。所以总共,这《百法明门论》里面讲的,二十六个烦恼,这二十六展开是一百零八,再展开是八万四千,再展开是佛刹微尘数。我们懂得佛说法的义趣,愈往上提升,烦恼愈轻、智慧愈长,你所感得的诸佛境界愈来愈多。那种法喜无法形容,让你精进永远不会退转,为什么?乐在其中。学东西要学到乐趣,我们讲尝到法味,他怎么会放弃,这不可能。这里头有真乐,没有副作用,世间的乐有副作用,可是大家在行乐的时候忘掉了,什么副作用?乐极生悲,那就是副作用。出世法里面的快乐绝对不会生悲,不可能的,它没有这个副作用,这个乐是永远向上提升的。见佛闻法,与佛智慧完全相应。
下面我们再看第四,「定能契佛所知见,得诸佛加持力者」,这是前面的第四条,「定能契佛所知见」。《法华经》上告诉我们,诸佛如来应化在这个世间为什么?佛只说了一句话,「为一大事因缘」。一大事因缘是什么?是为帮助众生入佛知见。他是讲四条,为了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佛为众生只能做到开示,佛开示了,你自己要能悟、要能入,所以悟入是弟子的事情、学生的事情,老师帮你开示。开是什么?你迷了,帮助你开悟,帮助你觉悟,示是做出榜样来给你看,开是言教,示是身教。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是开;他一生的行谊,他的生活、他的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把他所说的全部都做出来,表演给我们看,那叫示,身行言教。你听明白了、看清楚了,恍然大悟!悟了怎么样?悟了之后就能契入佛的境界,把佛所开示的全都学到,自己的心行跟释迦牟尼佛合而为一,这叫佛弟子,这是世尊传法之人。《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表演给我们看的,把《华严经》里面所说的道理、所说的方法、所说的境界,善财跟五十三位善知识,那些善知识是五十三位佛,不是凡夫;善财童子参访一位善知识,境界就提升一层,到最后证得究竟圆满,做给我们看。就在眼前,告诉我们成佛之道,成佛之道没有离开尘世,这个尘是红尘,用现在话讲,没有离开我们的社会。
孔子教人学圣人、学贤人,大圣大贤也没有离开这个社会,怎么学?夫子告诉我们,「三人行,必有我师」。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也是这句话,他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你看到善人,想想他的善心、他的善行我有没有?没有,赶快学,学他;如果有,有很好,保持,不要失掉。见到恶人,见到恶人立刻反省自己,他那个恶念、恶行我有没有?如果有,赶快改;没有,以后不要犯。不都是我的老师吗?所以善财心目当中,所有一切众生全是佛菩萨。这些佛菩萨来干嘛?度我一个人的,就是我一个是凡夫。所以善财没有同学,孤家寡人一个,他有同学就成不了佛,有同学,我们两个同学,你跟我差不多;没有,个个都是佛,个个都是老师,学生就是我。这样的修学态度,一生才能够做到究竟圆满。我们学佛遭遇到困难,不能圆满,甚至於我们学佛功夫不得力,天天还在造罪业,是什么原因?这人不如我,那人我瞧不起。善财能成佛,这个人是佛,那个人也是佛,就这么个道理。我们从这个地方要能够看清楚、看明白了,就学善财,我们这一生也不会亚於善财,他能成就,我怎么不能成就!他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引导他到极乐世界,这就是证得究竟圆满还要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意思很深,我们不能够疏忽。我们今天遇到净土,你就感到这是太大的幸运,没有法子能够相比。真的把这桩事情放在心上,把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你就很快成就,你的成就超过善财童子。这是真话,这不是欺骗人的。
所以我们自己要自觉,要真的放下,在这个世间要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他是六道凡夫,首先要做一个示现凡夫的好样子,好人。好人的标准是十善做到。十善是十个纲目,十个大纲,细目,唐朝以后祖师大德就用儒跟道来代替佛法里面的小乘,好!儒跟道是中国自己传统的东西,不亚於小乘。用道的《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用儒的《弟子规》,成就人间的十善业。如果你学得好,你的福慧增长,人间没有这么大的福慧,你就生天,欲界的六层天是你来生的去处,享天福去了。天上福报真大,你看释迦牟尼佛离我们,我们中国历史上记载的三千多年,三千多年要是在忉利天,多久?一个月。忉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三千年不是一个月吗?忉利天人看到释迦牟尼佛涅盘多久?才一个月。你从这个地方看,你就知道天人的福报大。往上去夜摩天,夜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两百年;再往上去兜率天,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向上去,倍倍增加,寿命长,不生病,衣食自然,不要操心,这是诸天。所以一般人听到诸天非常羡慕,你看到佛经,你就不羡慕六道了,六道不能比!
「契佛所知见」,你能契佛所知见,你就得「诸佛加持力」,诸佛加持力一共有七个,讲了七种。第一,「同名号加持,令不疑故」。坚定信心,我们修学的人心里有感,佛真的应,来给我们做证明。所以佛法是讲证据的,这个精神是科学精神,你拿证据来,你证明。不是一个人证的,每个人入了境界之后都给你做证明,没错。契入境界,大家都清楚、都明白了。第二是「言赞加持,令入位者心安隐故」,这个很重要。言语赞叹也是为你证明,你听了之后心安,理得心安。道理没有证得,你心怎么会安?明白道理之后,心就安了。我们今天学佛,法慧菩萨有住,住在菩提心上,菩提心是一切诸佛、法身菩萨之所住,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今天学佛,我们也要安住在菩提心上。真的,我们不是真正能安住,我们常常把这些名字念熟放在心上。能起作用非常好,不起作用也没有关系,阿赖耶识里面这个种子天天把它加强,天天念几遍就是加强。有一定的强度,它自然起作用,也就是说,在生活上、工作上、待人接物再不会用虚伪心,用真诚心。自己无论是在顺境或者是逆境、善缘恶缘,你能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不受外面境界的干扰,你就起作用;对待任何一个人不要分别,平等慈悲。从态度上做起,中国儒家很重视,佛法也重视。你看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个「礼敬诸佛」,我们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