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951-2095集-第1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强词夺理,还要想种种方法来掩饰,就愈陷愈深,把自己沦落到阿鼻地狱去了。真正堕落之后,豁然能够觉悟,回过头来,真正忏悔,改过修善,那是菩萨,那是来教化众生的。
前几天有个同学送了在网路上下载的几篇东西给我看,这一篇里面讲的是亚洲赌王,亚洲赌王他的名字叫尧建云,今年才四十几岁,我看它这里面写的,今年才四十五岁。这是靠赌博起家的,也被人识破了,把他杀掉,还好没有杀死,把他两个脚砍掉,手指砍掉三个,只剩下两个指头,妻子小孩都离开他了。他真正忏悔了,坐著轮椅到处劝人不要赌博,告诉人赌博都是假的,他自己是老千,告诉大家说怎么样玩牌,怎么样欺骗别人,把人的钱赢过来,他现在专门做这个。我说这是赌王菩萨,他一念回来就成菩萨。你去赌的时候准输,你没有赢的,为什么?人家牌是真的,但是他有种种的方法,你手上的牌他都知道,你怎么能赢得了他?所以这个报告,报告得很详细。他还到处表演,表演给人看,怎么样知道你手上的东西。所以,不回头是魔,一回头就是佛,佛跟魔都是一念之间。这个人不是普通人,在我们佛弟子当中看他,是佛菩萨来示现、来应化的,他做出榜样来给你看。多少人赌博倾家荡产,赌输之后跳楼自杀,你看他一家人怎么办?他看到了,他很痛心,这一生有生之年要到处去劝人不要赌博,这是菩萨。这一回头,哪一个不尊重他,哪一个不称赞他!不回头,那就是魔王,害多少人。
所以这《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是我们的修行根本,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都建筑在这个基础上,没有这个基础,那是假学佛,不是真的。李老师常常讲,那不叫学佛,那叫佛学,他们把佛的经典当作世间一门学问去研究,与自己的心行不相应,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学,你一定从戒学起。今天我们不谈根本戒,根本戒就是《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今天在此地我们看看菩萨,《华严经》里面讲菩萨十戒,我们看一看。这个意思是说,「菩萨奉持三世诸佛十种净戒,具足清白,无有缺犯」,菩萨做样子,目的何在?「念诸众生颠倒破戒」,为的就是这个,众生迷惑颠倒,连根本戒都破了,根本戒就是《十善》、《感应篇》跟《弟子规》,都破了。换句话说,《弟子规》、《感应篇》破了的时候,那人的身分就没有了,来生到哪里去?来生是畜生、饿鬼、地狱,他不是人。所以三教,这三个根本戒就是得人身,不失人身的保障,你真正能做到,你来生一定得人身,不会失掉人身;修得好,来生福报一定比这一生大,这是一定的道理。
菩萨念诸众生颠倒破戒,所以菩萨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我成正觉,为说真法,令离颠倒,得净戒法,是名菩萨十戒」。菩萨成佛,现在是法王子的地位,也可以说成佛,代佛说法,说什么?说真的,不说假的。给诸位说,《弟子规》是真的,《感应篇》是真的,《十善业》是真的,在此地我们看《华严经》上讲的菩萨十戒是真的,这真法,帮助我们远离颠倒得净戒法。它有十条,第一条「普饶益戒:谓菩萨受持净戒,广为利益一切众生也」。我们看到尧建云先生,现身说法劝一切众生戒赌,他发的这个心不就是广为利益一切众生吗?好赌的人太多,他真的觉悟、回头了,劝导一切众生不要误入歧途,发财不是靠赌博能发财的,他自己现身说法,我靠赌博赚的钱,落到这样的下场,几乎把命都送掉。这就是利益众生,普饶益戒。
第二条叫「不受戒」。什么叫不受?这戒不是要受戒,为什么叫不受?这下面注解说,「谓菩萨不受外道诸戒,但自精进,奉持诸佛平等净戒也」。这个不受是不受外道的戒,这一条重要,这我们不能疏忽。这就是这里头深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要跟圣人学,我们要跟佛菩萨学。跟诸天在一起,天人是比我们聪明,比我们有智慧,他还有神通,我们跟他在一起那一定要有智慧,要有正念,不可以迷信。迷信,我们往往就受了他的戒法,那就错了,他的戒法里头善的也不少,有个一条、二条有问题的,那我们就受害了。这是一定要很慎重、要很细心。圣贤的心一定是清净平等的,《无量寿经》在经题上就把这个原则告诉我们,清净、平等、觉,觉而不迷。由此可知,为什么不去受外道诸戒?外道诸戒不是从自性流露出来的。大圣大贤、诸佛菩萨,他们所证得的是完全从心性流出来的。《十善业》是心性流的,《感应篇》也是从心性流的,乃至於《弟子规》都是出自於心性。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所谓的人性本善,什么是本善?《弟子规》这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个字,字字句句都是本性本善里头流出来的,它不是哪个人制定的,不是哪个人创造的,不是的,这一定要懂。我为什么要学?因为是我自性流的,你就一点都不怀疑,认真依教奉行,回归自性、回归本善、回归本净,纯净纯善,这就对了。
第三个,「不住戒:谓菩萨受持戒时,不求於彼欲界、色界、无色界受生而住也」。由此可知,这个不住戒的意思就是清净戒,为什么?没有希求。这个难!我们现在还有求,我们求什么?我们求生净土。我们为什么要持戒?为了要求生净土。但是这个求,跟求其他的不一样,这个求是情有可原,佛菩萨准许你这样的求。为什么?你不求世间的名闻利养,不求世间的五欲六尘,这就对了。欲界、色界、无色界都没有出离六道轮回,我们今天持戒为了求生净土,是求生极乐世界,是超越六道轮回。但是你要知道,有这个强烈的求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得生,品位不高,为什么?因为你有求。生在哪里?生在凡圣同居土。如果你不求了,净戒无求了,那你会生到实报庄严土。但是你要晓得,那个太高,不是我们境界,我们现在还是要求,把目标定低一点。就像蕅益大师告诉我们,有人问蕅益大师,这是我们净宗一代祖师,印光大师佩服到极处,因为他给我们注解《阿弥陀经》,叫《弥陀经要解》,印光大师读了之后,他说这个即使是阿弥陀佛再来,给《弥陀经》做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这样的赞叹,那蕅益大师是什么人?不是阿弥陀佛再来,肯定是观世音菩萨,真的,别人做不到。可是蕅益大师告诉人,人家问他,您老人家生到极乐世界,什么样的品位就满足?他说:我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就满足了。这个话说得有道理,这个话真的叫普度众生,为什么?品位向上可不是容易事情,但是下品下生不难。我们确实能把《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落实,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就能做到。所以蕅益大师的教诲是普饶益众生。
很多祖师大德教导我们,因为一般学佛的人,出家的人多,求什么?求开悟,求明心见性,见性就成佛了。所以多少出家人他去参禅、学密,他不念阿弥陀佛,认为念阿弥陀佛成就太慢了,我在这一生当中就要成佛去。这个愿是好,想得是好,能不能做到?大有问题。所以多少祖师大德劝导我们,说「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你到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你还愁不开悟吗?这话说得有道理。到极乐世界就保险了,为什么?第一个,无量寿。在这个六道里面寿命都很短,纵然是生到无色界天的非想非非想处天,那个寿命多长?八万大劫,长寿天,六道里头寿命最长的。可是要比起西方极乐世界,他还是短命的,怎么比也比不上,人家无量寿,你八万大劫算什么?所以真正想通了,想明白了,死心塌地扎儒释道三个根。我们学佛,为什么要搞儒、搞道?这个道理前面讲得很多,如果我们不用儒道,那你就得学小乘,世尊讲得很明白,「佛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所以佛教当时传到中国来的时候,确实是依照佛的意思,隋唐时代小乘有两个宗派,俱舍宗、成实宗,这两个是小乘,无论在家出家学佛都必须先学小乘,从小乘入大乘。我学佛,李老师也是这样教导我们,所以我小乘经学了将近二十部,《阿含经》里面选的。可是到唐朝中叶以后,中国佛教无论在家出家就不学小乘,为什么?他们用儒、用道代替小乘,这很有道理。所以在中国最近这一千七百年之间,形式上有儒释道,实际上已经不分了,融合了。学佛的人,他读四书,读四书五经,读《老子》、读《庄子》,用这个为基础,再入大乘没有问题。学道的人,他也读佛经,他也读儒书。儒家这些圣贤,他也读佛经,他也学道。所以实际上,好东西大家都愿意学。
我们看到少林寺的一块碑,三教九流混元图,这要用现代的话说,那就是多元文化,三教九流是一家、是一体,这就是多元文化。多元文化是现代的新名词,没有想到一千三百年前,那个碑距离现在一千三百年,中国人已经契入多元文化是一体了。所以我们今天一定要把《弟子规》看作我们戒律的基础,再学《感应篇》,然后《十善业道》就可以落实。为什么现在十善不能落实?要知道,你没有《弟子规》、没有《感应篇》,十善业做不到。天天念没用处,真的要变成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言行、自己的生活,自己处事待人接物念念不离十善业,这是真佛弟子,这样的人念佛才能得生净土。为什么?你看《弥陀经》上一展开,「善男子,善女人」,就有你一分,就有你在里头。如果十善业做不到,你念《弥陀经》,里面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你不在里头,这个道理能不懂吗?所以这不住戒意思就深,不住戒就是不著相,我们今天讲的是不执著。做不做?做。为什么不执著?没有求,不求人间天上的这些享受,天上五欲之乐都不求,何况人间!你才能得清净心。
第四,「无悔恨戒」,悔是后悔,恨是怨恨。我们这个世间的人,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不称心的事情,怨恨的心很容易生起来,这是什么?烦恼习气。后悔也是常常有的事情,这里面有善、有恶,恶的事情做完之后,后悔,我不应该做;善的事情,缘分有的时候没有去做,也后悔。机会要能掌握住,要认识,要能把握。我们看这里面的小注,「谓菩萨不作重罪,不行谄诈,不破净行,安住正戒,心不悔恨也」。此地讲的是不作重罪,那轻罪呢?轻罪也不做。世尊在经教里面常常教导我们,「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你看这多么美好。我们何必叫众生不欢喜、叫众生难过?那我们就做错了。这个众生讨厌我,不喜欢我,我看到他,回避他,不要让他生烦恼,这是菩萨。不论什么原因,我们要守住这个原则。总有一天他会觉悟,那个人是好人,我过去冤枉他了,错怪他了,他会回头。像这些都是属於身教,得演出来,你看经典里面常讲「为人演说」,演是表演,一定要做出来给人看。
不行谄诈,谄是巴结,一定是有企图、有目的,诈是诈骗,这两个字在戒律里面是属於盗戒,你用种种善巧方法去欺骗别人,目的是让人家损伤,你得名闻利养。这个谄诈对世间,这罪就很重。如果在佛法里面,以谄诈对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