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暴富行业的背后 地产江湖连载-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正是这一战,万科、华润牢固结盟,地产一哥地位从此确立,几年里风华绝代;也正是这一战,一代高手任志强负气出走,从此几乎是以一人之力、又是白手起家再造“新华远”;也正是这一战,奠定了华润资本大戏的丰厚收益。
三个男人 三家公司
任志强的700万年薪
在大戏上演之前,先来回顾一下华远和华润之间的渊源。
华远和华润的合作关系始自1994年,在双方合作期间,华远房地产公司成为了北京乃至全国的知名地产企业,而且也使华润获得了境外融资,华润集团已经拥有华远房地产60%左右的股权。
在2001年上半年,华远已销售楼盘的合同额近20亿元,约占北京市场销售总额的15%,这种销售业绩放在现在也是很牛的成绩啊。
华润方面对任志强那也是相当重视的,华远上市以后,在每年的财务公报中显示任志强年收入700万元。
也有人士说,任志强在担任华远上市公司法人的期间根本没有获得这个年薪。由于对任志强的这个年薪众说纷纭,以至惊动了北京市的有关领导,甚至还惊动了中央。1997年7月,有关国家领导人郑重地告诉任志强不能拿这个年薪,毕竟华远是国有企业。
1999年又有人拿出任志强年薪700万元说事,在大家又议论纷纷的时候,中央有关领导也过问了此事,最后查明任志强尽管是700万元的年薪收入,但是任志强一直没有动用。直到2001年,任志强与华润分家才把这笔收入拿走。
可以说在2001年之前,华远是北方房地产企业的绝对领军人物,这种领军不光是理论、政策研讨方面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市场份额方面的。而任志强也绝对是地产巨无霸的当家人,在地产界能够和万科、王石抗衡的人。
华润的定位
华润是我国最牛的公司之一,“华”是中华的华,“润”是毛润之的“润”。敢这样起名的公司全国有几家啊?
华润集团于1948年成立于香港,属于国务院直属企业,曾是中国各大进出口总公司在香港的总代理。华润集团一直是中国与世界其它地区之间进行贸易的重要桥梁。2000年时,华润集团旗下拥有119个利润中心,年营业额43。98亿美元,总资产至2000年为73亿美元。作为重要的红筹中资机构,华润在香港联交所还有多家上市公司。华远房地产就是由华润旗下的华润北京置地持绝对控股。
华润集团更具有金融控股型企业的模式,旗下的华润雪花啤酒可是全国响铛铛的啤酒品牌,能和燕京、青岛抗衡的豪门;在医药、生化等等领域都沉浸颇深。
华润集团的这种性质,就决定了该集团是通过控股华远、或者万科,来进行房地产投资的。
1994年到2001年,和任志强合作;2000年起和王石合作,主要是当股东,坐收其成。
讲明白了三方的当时情况,那就——开打!呵呵。
前锋战还是变奏曲?
1999年12月,对,时间没错,在华润正式入股万科8个月之前。
号称中国年薪最高的职业经理人任志强辞去华远地产总经理一职,专任董事长。
2000年4月,万科天津总经理郭钧接替任志强出任华远地产总经理职位。
此次人事变动,当时在北京房地产界引起极大关注。
仅仅4个月后,华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很多人事此时纷纷议论,任志强辞去总经理,郭钧上手,必然和此次并购整合有关,是王石派郭钧进京的、是一次前锋战役。
王石后来则否认了这种说法,王石表示郭钧后来到华远并不是万科派去的,只能说是华润挖去的。虽然郭钧去华远与万科没有关系,但郭钧毕竟带去了万科所培养的职业经理人的文化。
现在又是好几年过去了,好像问题还是没有扯清楚呢,只不过已经没人扯了。
华润意图绝对控股万科
1988年-1993年 此间的少年 第六回 夺权(5)
在2000年8月,和深特发完成股权转让后,华润方面虽然已经是万科的第一大股东,但只有15。08%的股权,远没有达到绝对控股,要知道华润在华远地产一直是持有50%以上股份,处于绝对控股地位的。在其他行业的一些重大并购中,华润也一般多注重绝对控股原则,对万科,华润自然也想拿到绝对控股权。
绝对控股多好啊,收益丰厚、管理顺畅,高管任命大权全在集团掌握之中。
华润方面当时的总经理黄铁鹰回忆这段往事时曾表示,在并购之初,黄铁鹰直接问王石:“你的公司经营的这样好,为什么非要找个主子?”
王石回答:“想做大,就必须要和世界接轨。”
黄又问:“公司做大了是别人的,职位可是你自己的,难道你不怕哪天华润把你炒了?”
王回答:“如果有人能做得比我好,炒我是应该。”
这段话,呵呵,或许都是无心的聊天,或许是随机的问答,或许都暗藏了机锋。
有媒体报道,2000年9月,郭钧出任华远地产总经理后,在北京表示,未来3个月内,华润将斥资20到30亿元,将持有的万科股份增加到50%。
在2000年12月,万科发布公告,拟向华润定向增发4。5亿B股,以提高华润对万科的持股比例。如果此次增发完成,华润将成为万科的绝对控股方。
按照华润的算盘,通过此次增发,万科将和华远一样,成为华润下属的绝对控股子公司,王石、任志强都将是华润旗下的职业经理人。
增发竟被小股东们击退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定向增发方案,竟然在小股东的倡议下,被否决了。
王石在回忆录中写道:
反对增发的投资者认为,此次增发不能带来相应的资本溢价,另一方面,发行股数高达4。5亿股,股本扩张太快,会造成年末每股收益的摊薄。
君安证券旗下由原万科员工吴冲负责的网站“金网100”成为了反对意见的旗手。
……
事实上,多年以来,万科的职业经理人在向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提出各项议案时,都十分注意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2000年12月24日,平安夜。万科董事会根据走访投资者的结果重新检讨增发计划,最后,包括华润代表在内的16位董事及董事授权作出了理性的抉择:放弃增发方案。
华润绝对控股万科的意图落空了。
当然,有市场人士后发表意见,认为是万科高管在其中起了作用,为了维护万科原有高管团队的稳定,所以在小股东背后策划了这次否决。
从利益角度考虑,如果此次增发完成,华润将完成对万科的绝对控股,万科的资本金也将得到一定补充,但万科原有高管在公司的话语权肯定会下降。
从这个角度看,市场人士的议论有起立论基础,但事实真相如何,怕终是无人能解了。
笔者是一个愿意相信美好事物的人,所以宁愿相信是小股东的呼声得到了重视、利益得到了维护,是出于这个目的此次增发被否了,因为,资本市场上,小股东被漠视的太多太多了。
任志强的离去
既然增持、整合万科不得,那只好另觅他途了。
结果是,2001年9月,华远房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宣布辞去董事长一职,华远集团将持有的华远房地产18%的股权将转让给华润集团,华润集团将拥有华远房地产90%以上的股权。一年以后,华远集团将收回华远房地产品牌。
任志强当时对外界的解释是:华远和华润之间第一次产生重大分歧是关于凤凰城这个项目。席卷亚洲的金融危机,终止了华远房地产公司经股东大会批准的扩股方案,打乱了公司的经营计划,双方开始对资本的作用和追求产生了不同的认识。作为资本拥有者的大股东第一次与经营班子产生重大分歧,在对凤凰城项目的决策上动用了资本力量的否决权。
为应对金融危机,为保证充足的现金流,为保证已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华润集团一方面决定1998年3月上市公司扩股的1。4亿美金不再投入华远房地产公司,保留作为兑付可换股债券的保证资金,另一方面,在董事会上提出终止华远房地产已投入的8000万元人民币的凤凰城整体80万平方米的项目投资,提出“在金融危机未来无法预测时,缩小和终止投资是最佳的选择。宁愿造成现有损失,也要防止加大投资后的更大损失”的意见。
1988年-1993年 此间的少年 第六回 夺权(6)
经过管理班子的再三努力才将投资意见修改为:现在只做凤凰城的一期已投入资金的部分,保留今后发展的余地,但不再执行原已签署的承建整个项目的协议。
2001年分手,却翻1999年的旧帐,呵呵,让我想起一个战国的故事。
卫灵公非常宠爱弥子瑕。当时卫国法律规定,如有人偷乘君主的车辆,其罪当斩,有一天深夜弥子瑕接到母亲病重的消息后,仗着卫公宠信,私用卫灵公的坐骑赶回家去看母亲,而卫灵公得知后,并未将罪,反而夸他有孝心,是一个孝子。
另有一天弥于瑕在桃园游玩的时候,摘了一个熟透的桃子吃了。想不到这桃子美味异常,弥子瑕就把吃剩的一半留着,拿去献给灵公。卫灵公很高兴地对他说:“你一定是舍不得吃,特意把它留给我。”很高兴的吃了弥子瑕吃剩的桃子。
几年后,弥子瑕的容貌,不再像以前那般美好,灵公就渐渐疏远他,又看上其它年轻貌美的少年。有一天,色衰爱驰的弥子瑕因小事而获罪于卫灵公,卫灵公突然想起弥子瑕当初私驾王车和赠送余桃的事,就大声骂道:“弥子瑕真是可恶极了,不但私用我君王的车,而且竟然把吃剩的桃子送给我吃。”因而将罪于弥子瑕。
分手了,好事也变坏事,更何况本身就是争论呢。
任志强当时还对外界解释说:
在万科向华润集团定向增发B股的公告中,华润集团做出了两项针对华远房地产公司的限制性承诺:一是华远房地产公司不得在北京以外发展房地产业务,二是华远或万科在北京新增住宅项目双方都有合作的优先权。
在北京的地产业中,华远房地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归功于华润的大力支持,还包含着和华润合资之前的华远房地产公司股东和几代华远人的艰辛与血汗。而万科的理念、文化及市场规模都没有成为北京地产市场的主流,尤其是华远在北京市取得的项目和土地储备优势,恰恰是万科在北京无法直接获得行政划拨和最佳位置、最低成本土地的劣势。虽然华润可以通过董事会的控制来避免出现影响中小股东权益的问题,但是,华远和万科共享项目优先权的承诺显然对华远房地产的中方股东而言是不公平的。
当华润集团收购万科A股时,华远集团公司已不能再沉默了。鉴于华润集团公司承诺的变化,华远集团正式提出撤回“不在华远房地产公司之外进行房地产开发”的承诺,筹划建立新的地产公司。华远开始为“分家”做准备。
这才是主因。
北京市场一直是万科最大的鸡肋,有着深厚积累的华远,自然不愿意莫名的因为此次并购,在北京市场多出万科这样一个强劲的对手,就算都是华润参股的公司,也是不同的主体啊。华润方面的限制性承诺,等于卡住了华远继续发展的脖子,等于是华远想发展,就必须和万科手拉手、一起走。
而且万科在北京市场确实姿色平庸,对这种包办婚姻,华远在华润、万科、华远的三角模式下,没有太多油水。
更何况,在这种模式下,华远丧失了外地的业务发展权,丧失了在北京发展的部分权利,那接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