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武艺二书 >

第17章

武艺二书-第17章

小说: 武艺二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有善恶之分,这种区分正来自于“机”,因为它无论成善成恶,都是来源于“机”的不同状态。在入口处作为警卫的精神称作“机”;人们打开房门,走到户外的时候,无论他们行善行恶,抑或是创造了什么奇迹,这一切,都取决于他们开门之前心里有的思想。

  所以,这种“机”意义非常重要。如果它正常存在,就会显露于外,“大用”也会因之表现出来。无论什么时候,如果你懂得这就是精神,你就永远不会落在人后。至于它被称作什么,则要视环境而定。

  我们谈到了内质和入口,但其实在我们的身体里面,什么是内质、什么是入口,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我们用“内质”“入口”这样的说法只是一种比喻。譬如,别人发言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发言的开头称为“入口”,而结尾称作“内质”;就词语本身而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地方可以称为“入口”和“内质”的。   


兵法和佛学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

  大禅师摩怒罗尊者有偈语曰:“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

  这句偈语说的是禅宗的秘密,我在这里引用它,因为它正好也道中了兵法的奥旨。不习禅宗的人们也许会觉得这句话很费解。

  在阐释兵法的时候,“境”指的是对手的各种举动;你的心紧紧随着对手的每一个动作而改变。比如,对手举剑向你的时候,你的心转向剑;如果他向右侧急速移动,你的心也转向右侧;同样,如果他移向左侧,你的心也向左转。这就叫“心随万境转”。

  “转处实能幽”,这是兵法的要旨所在。在任何场合,你都要全神贯注于对手当前的一举一动,把已经发生的事情置于脑后,任它们如船尾的水纹那样自行消失,不要再在心中有任何挂牵,这就可视为“转处实能幽”。

  “幽”就是幽微神妙、难以觉察;它指的是心不凝滞于任何一点。在与敌交手的时候,如果你的心在某个点上停留,你就一定会被击败;如果你的心在应该动的时候有丝毫迟延,你就会被杀死。

  心无形无状,所以它是看不见的;但是,如果它注意于一点,耽延不前,这时的心就能够看见。不妨举素丝为例:用红色染素丝,它就变成红色;用紫色染,它就变成紫色。人心如果受到外物的吸引而凝滞,就好像素丝染上了颜色,变得能够看见了。譬如,如果你是个对男孩非常有吸引力的女子,时间一长人们自然会慢慢注意到。

  在和敌人交手的时候,你必须紧紧地盯着对手的一举一动,如果你的心稍有迁延,你就要败北。我在上文引用那句偈语,要说明的就是这个道理。那句偈语下面还有两行,但我这里没有引用(下两句为: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编注),修习禅宗的人需要知道整首偈语,而我们这里谈的是兵法,知道前面两句就足够了。

  兵法与佛学,尤其禅宗,有许多共通的道理,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在任何事物上都破除执著之念、避免凝滞之心。这一点至为关键。无论修习佛法还是兵法,破除执念都是根本要义。

  有一位歌伎,为了回应西行和尚的偈语,而写了下面这首诗:

  君今既离家,

  欲问意如何。

  但去莫复问,

  心无恋旧居。

  修习兵法的人应当深刻体会最后两句,看看我们是否做到了这一点。在和敌人交手之际,无论你内心有怎样微妙的变化,无论你采取了什么动作,如果你的心停留在自己的动作上面,那你就一定要输了。你一定要培养不系念于任何事物的态度,无论那是敌人的举动、你自己的武艺,还是劈砍的招式。

  是柱不见柱,非柱不见柱

  龙清大师曾经对一群信众说:“是柱不见柱,非柱不见柱。是非意已去了,是非里存取。”是一位老师告诉我的这段话,我由此想到了它和兵法是相通的,所以在这里引用它。

  是柱非柱和见柱非柱,指的是对是非、好坏的判断,肯定和否定就像挺立的柱子,在心中屹立不倒。只要判断某事为“是”的念头在心中盘踞,所有的一切都会变成一个沉重的负担;如果判断某事为“非”,则这个负担就更为沉重。因此,格言教导我们不要去看“柱”,它的意思是你不要系念于肯定和否定、是和非的判断。

  对好坏的判断都是心的病障。如果不排除这些病障,你什么都不可能做好。所以格言教导我们要在去除了肯定和否定之念后,获得对肯定和否定的理解。它的意思是,当你去除了肯定和否定之念后,再把对肯定和否定的理解化入内心,在肯定和否定之中达到更高的境界。

  即使你对佛学有很好的理解,不系念于肯定和否定的判断,仍是非常难以达到的境界。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在这句话中,“法”指的是真实正法。一旦你悟到了正法,就不应再让它在心中停留——这就是“法尚应舍”这句话的意思。

  悟到正法以后,如果你让它在心中停留,它就会污染心灵;正法尚且如此,如果让虚妄的念头盘踞心中,那它对心灵的污染会多么严重!即使正法,也需要破除,更毋论那些妄念了,你的心里不应该有任何念头存留。这就是开头那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

  一切“法”尽皆抛去,不要在心中存一丝痕迹。将它们一扫而空,让心灵保持空明开阔,以平常、恬淡的心态做事。如果不能达到这个境界,就不能称为兵法大师。

  因为我生于军事世家,所以我的讨论侧重于兵法,但上文所说的原则并不仅仅适用于兵法;所有的艺术和科学,所有的生活之路,也都应该这样要求。研习兵法的时候,如果你一心想着兵法,就是“病”。射箭的时候,如果你一心想着射箭,就是射艺不精。

  如果怀着平常心去射箭,你就会觉得弓箭得心应手;如果怀着平常心决斗,你就能自如地挥剑。如果有不受任何外物干扰的平常心,做什么事情都会很好;反之,就要出问题。比如你要开口讲话,不论说什么,声音就会发颤;你要在别人面前动笔写字,手就会颤抖。

  平常心就是心中空无一物,轻轻拭去一切过去的痕迹,这样,心灵就能保持虚空明净,这也就是平常心。读儒家典籍的人只关心“敬”,所以很难理解“让心灵虚空”这样的道理。“敬”不是认识的最高境界,它只是第一步的训练而已。   

本书来自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