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女性修身养性的箴言书:读史做女人(全)-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物小传]:息夫人,春秋时期息国国君的夫人,出生于陈国(今河南淮阳县)的妫姓世家,又名息妫。
[君子心语]:在生死之间,气节、尊严显得如此虚妄,生命高于一切,而气节又是中国文化尤其是传统女性文化的意义归属,也许,这种选择的两难正是息夫人的价值所在吧。
1。生命之上女性作家陈岚曾经抛出了石破天惊的“*不反抗论”,在网上引起了卫道士们跺足捶胸的痛骂,其实不管言词如何花样百出,针锋相对的焦点便是“生命意识”。在陈岚看来,生命大于一切更大于贞节,没有了生命,一切都是枉然。而在卫道士们眼中,生命之上有一种无论如何也无法撼动的东西,这个东西叫做气节。
从小就习惯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与“舍生取义”的中国人很难想象咱们老祖宗也有所谓“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呐喊。春秋战国是诸侯国的混战,也是诸子百家学说的混战,最终上位的其实不是儒家,而是法家(只是到了汉代,因为统治的需要,儒家与帝王之术相结合,才奠定了独尊儒术的天下)。
在那个混乱的时代,孔孟惶惶不可终日地游走于列国,唾沫横飞地推销自己的学说,但是一直没有买家。原因很简单,诸侯都不是傻瓜。在那个乱世去实行“气节大于生命、理想大于现实”的原始儒家价值系统等于自杀。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生命才是一切。
不过让孔孟在天之灵欣慰的是,在后来的几千年里,他们的谆谆教导被一代又一代儒家士子延续下去,并固化下来,成为几千年士子们文化价值的归属所在。生命之上,有一种东西叫做“气节”。
因此,文天祥们的死才具有了一种意义。看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臣子们前仆后继、百折不挠、捍不畏死地去守卫着一种东西,杀头抄家都在所不惜并以此为荣,而那种誓死守卫的或者是祖制,或者是礼仪,或者也许是说起来可笑的一件荒唐事儿(如嘉靖皇帝必须认自己的哥哥做爹),其实背后隐藏的是儒家文化的价值传承——气节。他们成功地实践了古代臣子们最理想的死法“武死战,文死谏”。
可是人就是人,比如清明节是纪念生命逝去者的节日,可能只有每年这个时候才会让活着的人记起死者。鲁迅曾经透彻地说过,再伟大的死者也只能在活着的人眼里留下淡漠的影子,生命在继续而记忆不足留恋。《笑傲江湖》最后,恒山之巅,英豪俱尽,金庸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自古帝皇将相,圣贤豪杰,奸雄大盗,元凶巨恶,莫不有死!”
对于个体而言,生命是一切的终止。
因此便陷入了这样一个矛盾,在生命之上,是气节,而生命本身则是终结一切的开始。如果生命本身消逝了,气节又算是什么?对死亡的个体而言,那种所谓的气节意义已经消失,意义是留给后人的,而他本身,已经终止。
所以,息夫人的悲剧才具有了一种特殊的意义,“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清?邓汉仪《题息夫人曲》)。
2偶然必然息夫人原来是陈国二公主,嫁给了姬姓的息国侯做夫人(在春秋姬姓不是乱起的,只要这个王公姓姬,必是周天子的亲戚,周武王的后代,后代姬姓改成王姓)。据说息夫人长得倾国倾城,面若桃花,息侯越看越喜欢,为了取悦夫人就纵情玩乐。谁知这位息夫人不仅是位美女,而且是位长脑子的美女。大致说来,长得漂亮的女人都是很容易取悦的一种动物,哭哭啼啼之间你给她买朵玫瑰花或者送她条项链,她便会破涕为笑,你陪她玩,她更是求之不得。息夫人却是例外,读过书,很有思想,不是一般的小女人。她不仅不陪老公玩乐,还经常用强国的道理教训老公。结果息侯果然注重治国,使息国慢慢强大起来。
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偶然的事,虽然历史的趋势是任何偶然无法改变的——CCTV…10的《探索与发现》栏目,曾揭示二战时期德国一些军官其实准备在1944年7月25日谋杀希特勒的,结果就是因为其中一个军官把装有炸弹的行李包往桌子腿上挪了挪,炸弹爆炸,只死了四个人,希特勒仅仅受了点轻伤。战争又继续了一年,世界上又多死了1200万人。
这是一个偶然,但是历史趋势却谁都无法改变。偶然只能决定历史趋势的快慢,却无法决定历史趋势的走向。
春秋某年,从娘家回来的息夫人在半路上决定去探望一下嫁到蔡国的姐姐。这个决定让息国与蔡国的灭亡提前了很多年,虽然它们作为乱世的小国,命中注定要被强大的邻居楚国所灭。
设宴招待期间,蔡侯没想到小姨子长得这么漂亮,跟自己家的那位简直不能比,情不自禁调戏起来。息夫人何等人物,大怒之下离开,向自己老公息侯告了状。
自己亲爱的夫人受了侮辱,这口气无论如何也不能咽下去,但是国小力薄,息侯眼珠一转,想到了一个坏主意。他知道自己的邻居楚国对它们两个小国一直虎视眈眈,所以自作聪明给楚国去了封信,大致说,你来*蔡国吧,我将协助你。
楚王早就想灭了这两个小国,一直没有借口,一看它们内讧,真是求之不得。他假惺惺地说,我是想*,可惜没有借口。息侯给他出主意:你就说要来*我们息国,然后我跟蔡国求救,他自然来帮我,到时候你可以灭掉他。小时候看过一个成语故事,叫做“与虎谋皮”,息侯这次算是真正地扮演一回“与虎谋皮”的傻子。
楚王于是出兵,息侯向蔡国求救。蔡侯果然来帮忙(从这方面看来,蔡侯虽然是个流氓,但也还是个实在人)。楚王顺便抓住了蔡侯,正要把他煮了,供到祖庙里去(春秋时期战利品祭奠祖先)。后来被一个手下的大臣劝住了,“大王要收复中原,如果把俘虏都煮了,那天下就都不敢归附你了”。楚王一听有道理,就决定把蔡侯放归蔡国。
于是临别之前设宴款待,席间有一个歌女美丽多姿,也是出于偶然—— 一个对息夫人来说非常可怕的偶然。楚王基于男人的虚荣心,炫耀性地指着这个美女问蔡侯:“你看这美人如何?”蔡侯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3死而不死蔡侯心想自己遭到这等奇耻大辱,还差点被人煮了,还不都是息侯害的。这家伙既然为了老婆什么都干,那我偏偏要拿去他最心爱之物。
他知道楚王是好色之徒,就大大夸耀起息夫人的美貌来,说是面若桃花,倾国倾城,沉鱼落雁,人间绝色。楚王色心大动,心想原来天下有这等美人,哪能让小小的息侯据为己有,自然应该归我楚王。
于是送走蔡侯以后,楚王借机出游息国。大国之王驾临,息侯自然诚惶诚恐,热情款待。席间楚王装醉要让息夫人来敬酒。息侯知道不是好事,无奈只好答应。一会儿,幽香瑶佩,佳人徐徐而来,只见罗袖半掩,却掩不住人间绝色,楚王一时看呆了。
息夫人素来知礼,虽然给楚王敬酒,但是却不直接捧给楚王,转给宫女,让宫女倒给楚王。即使如此也晚了,楚王一见,哪有放过之理。于是设计擒住息侯,派兵来宫中找息夫人。
息夫人知道了这个消息,哭道:“我就知道会这样。”说着要投井自杀(她说的是“我就知道会这样”,意思里当见过楚王的那一刻,她已经知道自己逃不过命运的摆布,美貌给了她福气,同样带给她致命的灾难)。
一。息夫人:“生命之上,一无所有”(2)
就在美女投井自杀的那个时刻,历史开始分岔。
《烈女传》里记载,说她得知自己丈夫被抓住后,为了免受侮辱,就投井自杀了。到此为止,她的生命终结了,她的故事也终结了,她算得从一而终,清清白白。
民间传说里,息夫人被楚王收为己有,日夜哭泣,后来偷偷见到被囚禁的息侯,两人双双自杀殉情。楚人感念息夫人忠贞义烈,立桃花夫人庙来祭奠。
《左传》里的息夫人却没有死,不仅没有死,还继续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也许就是因为息夫人没有死,才更具有了一种独特的悲剧美感。
她被手下人劝住,“即使夫人不替自己着想,也要替息侯着想”。为了息侯,她不敢再死,被楚王抓到军营里,立为夫人。
息国终于被灭了,息侯被软禁起来,三年后郁郁而终。这三年里,她是楚王后宫里的宠妃,生了两个儿子,只是“三年不言”。“不言”在这里有很多解释,很多人认为就是不说话,有人反对说,孩子都生了两个,夫妻之间是不可能不说话的;有人说,不愿意提起往事;有人说,不多说话。
不管怎么解释,不论是不说话还是不爱说话,总表示一种不快乐的情绪。她无法反抗只能忍受,用那份可怜的“不言”维持着最后的尊严。最后楚王忍不住了:“自从你入宫来,我对你百般宠爱,你却总一副别人欠你钱的脸色,究竟怎么回事?”
这时候息夫人说了实话:“我一个女人,嫁了两次,有什么好高兴的?”——这话如果孔夫子听了,一定点头称许“孺子可教也”。尽管春秋时期没有所谓“一臣不侍二主,一女不嫁二夫”的严规,但是息夫人这句话里,却暗含着儒家文化的这种价值标准:“一女不嫁二夫。”
常常流连青楼的杜牧曾经写诗比较过息夫人这种行为,他说:“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意思是说息夫人最终还是选择苟活下来,比起跟她一样情形却选择跳楼自杀的绿珠差了好几个档次。
其实杜牧不知道,息夫人的价值就在于“死而不死”。
4。一无所有这个世界上有比死更艰难的事情,就是活着——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说法。
而真正的现实是,这个世界没有比死更艰难的事情——“千古艰难唯一死”。
在时代与历史面前,个体的死亡是渺茫的;对于本身,意味着一切的终结;对于时代,仅仅也就是个符号而已——于是,学贯中西的王国维于清亡之际投水自尽,终于不再是大师而化作了时代一个虚化了的符号。
写“伤心岂独息夫人”的邓汉仪是明末清初的汉人,改朝换代受异族统治。前朝消亡的时候他仅仅28岁,没有吃过明王朝的皇粮所以没死(明亡尽节的士大夫很多),他选择了活着——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文天祥的,如果死亡只是那么一点微茫的意义,那么这死亡带来的终结又代表着什么呢?
这是息夫人考虑的问题,这是“邓汉仪们”考虑的问题。在历史与时代面前,儒家谆谆劝导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那超越生命之上的东西,如果不足以撑起生命的重负,那么个体的终结又有什么意义?
答案是只能活着。
息夫人活了下来,不管为了息侯还是为了自己,就像陈岚所倡导的,在*面前她选择活着,哪怕是屈辱。她活着,就有了一切的可能。
她郁郁不乐,楚王为此*蔡国,囚禁蔡侯。她的儿子当了楚国的大王,她用计杀了热烈追求她的权臣子元,然后,平静地在楚国后宫里终老。她选择了活着,延续生命里的无限可能,哪怕背负屈辱。
邓汉仪也活着,尽管在异族统治之下,背负着民族的耻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