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黄帝内经 >

第21章

黄帝内经-第21章

小说: 黄帝内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帝曰:愿闻淫邪泮衍奈何?

   岐伯曰: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反淫于藏,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 ,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气淫于府,则有余于外,不足于内;气淫于藏,则有余于内,不足于外。

   黄帝曰:有余不足有形乎?

   岐伯曰:阴气盛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气盛则梦大火而燔焫,阴阳俱盛则梦相杀。上盛则 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饥则梦取,甚饱则梦予。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飞扬;心气盛则梦善 笑恐畏;脾气盛则梦歌乐,身体重不举;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凡此十二盛者,至而泻之,立已。

   厥气客于心,则梦见丘山烟火;客于肺,则梦飞扬,见金铁之奇物;客于肝,则梦山林树 木;客于脾,则梦见丘陵大泽,坏屋风雨;客于肾,则梦临渊,没居水中;客于膀胱,则梦游行;客于胃,则 梦饮食;客于大肠,则梦田野;客于小肠,则梦聚邑冲衢;客于胆,则梦斗讼自刳;客于阴器,则梦接内;客 于项,则梦斩首;客于胫,则梦行走而不能前,及居深地窌苑中;客于股肱,则梦礼节拜起;客于胞■,则梦 溲便。凡此十五不足者,至而补之,立已也。

   【大意】

   本篇讨论了发梦与脏腑十二盛和十五不足的关系。

   本脏篇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 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关合者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 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

   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覆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 ,腠理致密矣;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寒温和则六腑化谷,风痹不作,经 脉通利,肢节得安矣。此人之常平也。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 。此人之所以具受于天也,无愚智贤不肖,无以相倚也。然有其独尽天寿,而无邪僻之病,百年不衰,虽犯风 雨卒寒大暑,犹有弗能害也;有其不离屏蔽室内,无怵惕之恐,然犹不免于病,何也?愿闻其故。

   岐伯对曰:窘乎哉问也!五脏者,所以参天地,副阴阳,而连四时,化五节者也。五脏者 ,固有小大高下坚脆端正偏倾者,六腑亦有小大长短厚薄结直缓急。凡此二十五者,各不同,或善或恶,或吉 或凶,请言其方。

   心小则安,邪弗能伤,易伤以忧;心大则忧不能伤,易伤于邪。心高则满于肺中,悗而善 忘,难开以言;心下则脏外,易伤于寒,易恐以言。心坚则脏安守固;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心端正则和利难 伤;心偏倾则操持不一,无守司也。

   肺小则少饮,不病喘喝;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肺高则上气肩息咳;肺下则居 贲迫肺,善胁下痛。肺坚则不病咳上气;肺脆则苦病消瘅易伤。肺端正则和利难伤;肺偏倾则胸偏痛也。

   肝小则脏安,无胁下之病;肝大则逼胃迫咽,迫咽则苦膈中,且胁下痛。

   肝高则上支贲,切胁悗,为息贲;肝下则逼胃,胁下空,胁下空则易受邪。

   肝坚则脏安难伤;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肝端正则和利难伤;肝偏倾则胁下痛也。

   脾小则脏安,难伤于邪也;脾大则苦凑■而痛,不能疾行。脾高则■引季胁而痛;脾下则 下加于大肠,下加于大肠则藏苦受邪。脾坚则脏安难伤;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脾端正则和利难伤;脾偏倾则 善满善胀也。

   肾小则脏安难伤;肾大则善病腰痛,不可以俯仰,易伤以邪。肾高则苦背膂痛,不可以俯 仰;肾下则腰尻痛,不可以俯仰,为狐疝。肾坚则不病腰背痛;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肾端正则和利难伤;肾 偏倾则苦腰尻痛也。凡此二十五变者,人之所苦常病。

   黄帝曰:何以知其然也?

   岐伯曰:赤色小理者,心小;粗理者,心大。无■■者,心高;■■小短举者,心下。■ ■长者,心下坚;■■弱小以薄者,心脆。■■直不下举者,心端正;■■倚一方者,心偏倾也。

   白色小理者,肺小,粗理者肺大。巨肩反膺隐喉者,肺高;合腋张胁者,肺下。好肩背厚 者,肺坚,肩背薄者,肺脆。背膺厚者,肺端正;胁偏疏者,肺偏倾也。

   青色小理者,肝小;粗理者,肝大。广胸反骹者,肝高;合胁兔骹者,肝下。胸胁好者, 肝坚;胁骨弱者,肝脆。膺腹好相得者,肝端正;胁骨偏举者,肝偏倾也。

   黄色小理者,脾小;粗理者牌大。揭唇者,脾高;唇下纵者,脾下。唇坚者,脾坚;唇大 而不坚者,脾脆。唇上下好者,脾端正;唇偏举者,脾偏倾也。

   黑色小理者,肾小;粗理者,肾大。高耳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

   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耳好前居牙车者,肾端正;耳偏高者,肾偏倾也。凡 此诸变者,持则安,减则病也。

   帝曰:善。然非余之所问也。愿闻人之有不可病者,至尽天寿,虽有深忧大恐,怵惕之志 ,犹不能减也;甚寒大热,不能伤也;其有不离屏蔽室内,又无怵惕之恐,然不免于病者,何也?愿闻其故。 

   岐伯曰:五脏六腑,邪之舍也,请言其故。五脏皆小者,少病,苦燋心,大愁忧;五脏皆 大者,缓于事,难使以忧。五脏皆高者,好高举措;五脏皆下者,好出人下。五脏皆坚者,无病;五脏皆脆者 ,不离于病。五脏皆端正者,和利得人心;五脏皆偏倾者,邪心而善盗,不可以为人,平反复言语也。

   黄帝曰:愿闻六腑之应。

   岐伯答曰: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心合小肠,小肠者,脉其应。

   肝合胆,胆者,筋其应。脾合胃,胃者,肉其应。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 其应。

   黄帝曰:应之奈何?

   岐伯曰:肺应皮,皮厚者,大肠厚;皮薄者,大肠薄。皮缓腹裹大者,大肠大而长;皮急 者,大肠急而短。皮滑者,大肠直;皮肉不相离者,大肠结。

   心应脉,皮厚者脉厚,脉厚者小肠厚;皮薄者脉薄,脉薄者小肠薄。皮缓者脉缓,脉缓者 小肠大而长;皮薄而脉冲小者,小肠小而短。诸阳经脉皆多纡屈者,小肠结。

   脾应肉,肉■坚大者,胃厚;肉■么者,胃薄。肉■小而么者,胃不坚;肉■不称身者, 胃下。胃下者,下管约不利。肉■不坚者,胃缓;肉■无小裹累者,胃急;肉■多少裹累者,胃结;胃结者, 上管约不利也。

   肝应爪,爪厚色黄者,胆厚;爪薄色红者,胆薄。爪坚色青者,胆急;爪濡色赤者,胆缓 。爪直色白无约者,胆直;爪恶色黑多纹者,胆结也。

   肾应骨,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缓; 皮急而无毫毛者,三焦膀胱急。毫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结也。

   黄帝曰:厚薄美恶皆有形,愿闻其所病。

   岐伯答曰: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大意】

   本篇首论人之血气精神、经脉、卫气、志意、五脏、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次论脏腑大小 、高下、坚脆等不同,所病亦各异的道理。

五色篇 

   雷公问于黄帝曰:五色独决于明堂乎?小子未知其所谓也。

   黄帝曰: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蕃者,颊侧也;蔽者,耳门也。其 间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见于外,如是者,寿必中百岁。

   雷公曰:五官之辨奈何?

   黄帝曰: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脏次于中央,六腑挟其两侧,首面上于阙庭,五官在 于下极。五脏安于胸中,真色以致,病色不见,明堂润泽以清,五官恶得无辨乎?

   雷公曰:其不辨者,可得闻乎?

   黄帝曰:五色之见也,各出其色部。部骨陷者,必不免于病矣。其色部乘袭者,虽病甚, 不死矣。

   雷公曰:官五色奈何?

   黄帝曰: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是谓五官。

   雷公曰:病之益甚,与其方衰,如何?

   黄帝曰:外内皆在焉。切其脉口,滑小紧以沉者,病益甚,在中;人迎气大紧以浮者,其 病益甚,在外。其脉口浮滑者,病日进;人迎沉而滑者,病日损。其脉口滑以沉者,病日进,在内;其人迎脉 滑盛以浮者,其病日进,在外。脉之浮沉及人迎与寸口气小大等者,病难已。病之在脏,沉而大者,易已;小 为逆。病在腑,浮而大者,其病易已。人迎盛坚者,伤于寒;气口盛坚者,伤于食。

   雷公曰:以色言病之间甚奈何?

   雷帝曰:其色粗以明,沉夭者为甚。其色上行者,病益甚;其色下行如云彻散者,病方已 。五色各有脏部,有外部,有内部也。色从外部走内部者,其病从外走内;其色从内走外者,其病从内走外。 病生于内者,先治其阴,后治其阳,反者益甚;其病生于阳者,先治其外,后治其内,反者益甚。其脉滑大以 代而长者,病从外来,目有所见,志有所恶,此阳气之并也,可变而已。雷公曰:小子闻风者,百病之始也; 厥逆者,寒湿之起也,别之奈何?

   黄帝曰:常候阙中,薄泽为风,冲浊为痹,在地为阙,此其常也。各以其色言其病。

   雷公曰:人不病卒死,何以知之?

   黄帝曰:大气入于脏腑者,不病而卒死矣。

   雷公曰:病小愈而卒死者,何以知之?

   黄帝曰:赤色出两颧,大如母指者,病虽小愈,必卒死;黑色出于庭,大如母指,必不病 而卒死。

   雷公再拜曰:善哉!其死有期乎?

   黄帝曰:察色以言其时。

   雷公曰:善乎!愿卒闻之。

   黄帝曰:庭者,首面也;阙上者,咽喉也;阙中者,肺也;下极者,心也;直下者,肝也 ;肝左者,胆也;下者,脾也;方上者,胃也;中央者,大肠也;挟大肠者,肾也;当肾者,脐也;面王以上 者,小肠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颧者,肩也;颧后者,臂也;臂下者,手也;目内眦上者,膺乳也; 挟绢而上者,背也;循牙车以下者,股也;中央者,膝也;膝以下者,胫也;当胫以下者,足也;巨分者,股 里也;巨屈者,膝膑也;此五脏六腑肢节之部也,各有部分。有部分,用阴和阳,用阳和阴,当明部分,万举 万当。能别左右,是谓大道,男女异位,故曰阴阳,审察泽夭,谓之良工。

   沉浊为内,浮泽为外,黄赤为风,青黑为痛,白为寒,黄而膏润为脓,赤甚者为血,痛甚 为挛,寒甚为皮不仁。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泽夭,以观成败;察其散抟,以知远近;视 色上下,以知病处;积神于心,以知往今。故相气不微,不知是非;属意勿去,乃知新故。色明不粗,沉夭为 甚;不明不泽,其病不甚。其色散,驹驹然,未有聚;其病散而气痛,聚未成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