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道教科学思想发展 >

第40章

道教科学思想发展-第40章

小说: 道教科学思想发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铅法等等。    
    6死    
    死是指物质在炼制过程中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是原来的物质了。例如常用的死汞法就是把硫黄或铅加入到易流动、挥发的水银中,使其生成硫化汞或铅汞齐,降低了汞的流动性,水银就变成了不动的死物,从而固定住了。这与前面所说的伏法、制法基本上一致。    
    7点    
    点是道教金丹家常用的一种加入少量的试剂于较大量的物质中使其性质发生变化的方法。例如唐代金丹著作、题为“金陵子述”的《龙虎还丹诀》中载有“点丹阳方”,根据这一丹方,炼金家能够“点铜得白金”。这是用了砷来点化赤铜为丹阳银,即在已熔化的红铜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砒,利用砷的强氧化性,使红铜变成有银白色光泽的物质,即砷白铜。这里“点”的作用类似于民间豆腐行业的点卤方法。民间制作豆腐时,最后一道工序是在一大锅豆浆中加入少量盐卤(氯化镁)或者少量石膏(硫酸钙),使豆浆里的蛋白凝固结块。    
    8煮    
    煮是在有水溶液存在的情况下对釜内物质进行加热的一种方法,这与通常所说的熬煮法一致。    
    9养    
    养是对炼丹、炼金原料进行长时间的微热,使其反应物质缓慢发生变化的一种操作方法。    
    10关    
    关是将用于炼丹、炼金的若干原料物质密封于一容器内,埋藏在地表下,不加热,使容器内的反应物缓慢发生化学变化的一种方法。    
    11炼    
    炼在道教金丹术中有两种含义:一是广义的,指全部的人为造成的化学变化;二是狭义的,指加热干燥的物质,使其发生化学变化的一种操作方法。    
    12煅    
    煅指在适当的温度下将产物经过一定时间的加热,除去所含水分、挥发性物质的一种方法。这类似于现代化学中的锻烧法。    
    13炙    
    炙是指将反应物料局部加热的一种操作方法。    
    14化开    
    化开在金丹著作有二种含义:一是将固体物料加热熔融;二是加入水溶液等溶剂使固体物质溶解,由固态变为液态。    
    15浇    
    浇在道教金丹术中也有二种不同含义:一是用液体溶液淋浇于反应物上。例如,水银同硫黄在锅中发生反应时,如有火焰发生时,随即浇以醋,使其火焰熄灭;浇的另外一种含义是指将流体状的物料倾倒出反应容器,让它慢慢冷却结晶的一种方法。


第五部分:化化不间——道教外丹黄白术与古代化学思想炼丹、炼金的主要操作方法(3)

    16研    
    研是在研钵中将物料研碎成为粉末的一种方法。研磨在金丹术操作中的主要作用是使固体物料变成细小颗粒,增大其参加化学反应的面积,更易与其他物质起化学反应。例如硫黄与水银通过在研钵中的不断研磨,就能得到较充分的化合,生成硫化汞。再经过升华法,就能得到红色硫化汞。    
    17沐浴    
    沐浴在金丹著作中就是研磨的意思。《丹房须知》中有云:“丹诀曰:卯酉为沐浴,诸家皆以钵研三千遍。此法至微至妙,非至人不能造也。”吴NFDB9:《丹房须知·沐浴十八》,《道藏》第19册,第60页。书中还有一幅研磨器具的插图。    
    18封    
    封是将反应物长期静置于容器中或埋入地表下的一种炼丹、炼金方法。早期丹经《三十六水法》据陈国符先生考证,《三十六水法》系汉代著作。中记载了矾石水、曾青水、硝石水、紫石英水、卤碱水等五十多种水法,基本上都采用了这一方法。葛洪《抱朴子·内篇》金丹卷中的金液太乙丹的制法就是采用这一方法:“合之用古秤黄金一斤,并用玄明龙膏、太乙旬首中石、冰石、紫游女、玄水液、金化石、丹砂,封之成水。”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第82    
    页。    
    此外,在黄白卷中的“作丹砂水法”、“治作雄黄水法”也都是采用了这一方法。    
    19淋    
    淋是指用水作溶剂溶解出部分固体药物的一种方法。如金丹家用“暖汤淋朴硝取法,澄清者取煮之”的方法来制备像硫酸钠一类的盐溶液。    
    20渍    
    渍是用冷水从容器外部降温,以及过滤再结晶等操作方法。例如成书于7世纪的《黄帝九鼎神丹经诀》中就记载了采用这一方法以硫酸钠和硝酸钾来制造硫酸钾。兹录卷八“作朴硝硝石法”如下:    
    取朴硝、硝石,无用捣筛,粗研,以暖汤淋朴硝取汁,清澄者取煮之,多少恒令减半,出置净小盆中,以冷水渍盆中,经宿即成。状如白石英,大小皆有楞角起。《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八,《道藏》第18册,第818页。    
    朴硝是硫酸钠,硝石即硝酸钾,溶解以后,加热浓缩,转移至小盆中,外用冷水冷却,放置一晚,即有结晶析出。在可能析出的四种盐即硫酸钠、硝酸钾、硝酸钠、硫酸钾中,硫酸钾的溶解度最小,所以析出的是类似于白英且有楞角的硫酸钾。可见,道教金丹家已经懂得利    
    用溶解度的差异将两种不同溶解度的盐类分离,并能熟练地应用“渍”的方法使盐溶液冷却结晶,从而制备一些物质。《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八第六中记载的“假别药作硝石法”同样也是采用了这一方法来制备硝石:    
    石胆一斤,朴硝一斤,芒硝一斤,三物各捣研作末,取苦水三斗于铜铛中,煎十沸即下三物末,煮之半在澄取清,缓火煎之……泻著瓷器,著冷水渍,经一宿,即成硝石。如霜雪,成如冻凌,以水投之,立即为水,复以火煎之……还泻著瓷器,还以冷水渍之,即作    
    硝石,如此之转炼之……。《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八,《道藏》第18册,第818页。    
    这里是运用了多次重结晶的方法来制备较纯净的硝石。


第五部分:化化不间——道教外丹黄白术与古代化学思想炼丹、炼金的主要操作方法(4)

    21固济    
    固济是用六一泥、盐泥等泥状物把反应器严密地封闭起来,防止锅内物质在加热时由缝隙走失。因为在升炼丹药过程中,如果反应器封闭不严,釜内的易挥发物质如水银在加热时会从缝隙飞走,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无丹可收。固济材料最常用的材料是六一泥,因它是由七种物质配成的。据葛洪的《抱朴子·内篇·金丹》记载,六一泥是由戎盐、卤碱、矾石、牡蛎、赤石脂、滑石和胡粉等七种物质捣合而成,以六加一为七,故名六一泥。这是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意思。《黄帝九鼎神丹经诀》中云:“以六与一合为七,至人秘之故为七”,六一泥的成分、制作法在不同的外丹黄白术著作中略有差异。《黄帝九鼎神丹经诀》中的六一泥配方是:“用矾石、戎盐、卤碱、NFDE9石四物,先烧之二十日,东海左顾牡蛎、赤石脂、滑石凡七物分等,或多少自在,捣一万杵,令如粉。于铁器中合裹,火之九日九夜,猛其下火,药正赤如火色,可复捣万杵,下绢筛,合百日华池以为泥。”《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一,《道藏》第18册,第796页。而吴NFDB9在《丹房须知》中则说:“黄土、蚌粉、石灰,赤石脂、食盐,右六味各一两为末,水调用之,名六一泥。”吴NFDB9:《丹房须知》,《道藏》第19册,第59页。可见六一泥的成分十分复杂,制作又很繁琐。其实六一泥的主要作用只是起到一种密封作用,防止发生泄气和出现走炉(也叫走丹)情况。这也反映了道教金丹家故弄玄虚的一面。到了后来,一些丹家则化繁为简,多选用盐泥代替六一泥作固济材料。因为盐水和黄泥调剂的盐泥具有越烧越硬的特点,也能很好地起到密封反应器的作用。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道教外丹黄白术的方法虽然名目繁多,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二大类。一大类是火烧法,即主要依靠炉火,通过无水加热的方式来升炼丹药和炼制人造金银。这是道教金丹术最主要、最基本的操作方法。早在东汉魏伯阳时代,就有了专论火炼法的著作《火记六百篇》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上篇有云:“《火记》六百篇,所趣等不殊,文字判重说,世人不熟思。”,可惜此书后来失传。另一类是水炼法,即使物料在溶液状态下,利用溶液中的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络合反应平衡,通过化合、置换、取代等相互作用来制取仙丹和药金。早期丹经《三十六水法》和约出于8世纪中叶的《轩辕黄帝水经药法》就是中国金丹术中仅有的二部专论水炼法的金丹著作。参见孟乃昌《道藏炼丹原著评述(续)》,《宗教学研究》1990年3~4期合刊本。在道教外丹黄白术的各种丹方、黄白方中,火炼法占了绝大多数,而水炼法只居少数。但这也不是绝对分明的,有时一个丹方或黄白方中,不仅采用了火炼法,也采用了水炼法,火炼法和水炼法混用的情况还是存在的。    
    除了上述方法外,在道教外丹黄白术著作中还有一些有关操作方法的特定术语。诸如,“安”,是指装备炼丹、炼金设备、器皿等,即安炉立鼎等;“转”,是指炼制过程中操作或变化的次数,变化了几次或操作了几次,就叫几转。在外丹黄白术著作中,有许多丹经都被冠以“几转”的名称,如《九转灵砂大丹》、《太极真人九转还丹经要诀》、《阴阳九转成紫金点化还丹诀》、《青霞子十六转大丹》、《感气十六转金丹》等等。而且金丹家认为金丹炼制变化的次数与其丹药的功效有很大的关系。“其转数少,其药力不足,故服之用日多,得仙迟也。其转数多,药力盛,故服之用日少,而得仙速也”。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第77页。    
    所以《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一至九转仙丹的质量在金丹家看来是有差异的,《抱朴子内篇》卷四引《黄帝九鼎神丹经》之语云:“一转之丹,服之三年得仙。二转之丹,服之二年得仙。三转之丹,服之一年得仙。四转之丹,服之半年得仙。五转之丹,服之百日得仙,六转之丹,服之四十日得仙。七转之丹,服之三十日得仙。八转之丹,服之十日得仙。九转之丹,服之三日得仙”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第77页。    
    。“平底火”,又名底火,是指用罐炼制丹药时,将木炭架在反应器底部下烧的火力,升丹开始时的火都是底火;“转角火”,又叫半罐火、中火,是指火焰超出罐中药面处;“齐药火”,又叫顶火,是指火焰到达罐中药面处的火力,将烧炽了炭堆在丹罐上炼的火力,也叫顶火;“烧胎”,是指药物入锅后,把它烧成固体的一种方法;“瞐底”,又叫结胎,是指将物料堆于锅釜的中心,用文火加热,使药中水分缓慢排除的一种方法。


第五部分:化化不间——道教外丹黄白术与古代化学思想道教外丹黄白术的主要实验设备、器具(1)

    为了满足炼丹、炼金的需要,金丹家设计、发明了许多炼丹、炼金的实验设备、器皿和各种操作工具。据初步统计,金丹家所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