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 >

第84章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第84章

小说: 大千老师讲气道中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杂了,你想想这个经络在人身的包绕就非常复杂,绝对不是简单的十二经脉八奇脉那么简单,它是实际的存在,因为是实际的存在,就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都会体现出经脉的包绕过程。《黄帝内经》说到经脉在五脏六腑当中循行的时候也没有完全说清楚,只是入于里,然后后来怎么又从哪个经脉出来,关于入于里又怎么来走,那又不是简单的《黄帝内经》能够说清楚的。

这个跟大家说一下,在道家目前的水平上,即令博览群书,也不会把经络整个循行啊整个气机的变化能够完全讲明白,它这个经络就像缠绕一起的线团一样,希望大家初期尽量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气机的揣摸上。因为气机是大方向是大背景嘛,气机只要掌握好了,你只要让它自然而然地在经络中运行就可以,没有必要像制造导弹一样,精确到经络的某一点某一部分,因为现在大家不可能有那个水平。所以我不建议大家从经脉入手学习《内经》。

这里还有一点,关于五运六气,从我个人观点,《素问》后面那几篇大论是后人加上去的,并非是原汁原味的东西,不管篇幅啊行文风格啊都不符合《内经》的特点,所以说几篇大论可能是后人加上的,我也不希望从几篇大论,从五运六气入手来了解阴阳五行的变化生长规律。如果看阴阳五行有更好的书可以看,没有必要从五动六气着手研究,而且应用于实践,这个就有点捕风捉影的意思。

举个最简单的道理,大家说甲运人怎么怎么的,木运,五运嘛,五运六气嘛。只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六十甲子,从甲子开始嘛,六十甲子纪年从什么时候开始?期间一直延续六十甲子相循环的原则,那么和时运的气运是否有差错,这一点希望大家回去认真思考。我们知道从黄帝时就有了甲子,那么一直六十六十地往下走,它是一种纪年的方式,运气又有不及和太过,比如,今年是木年,那实际的情况今年是否是木年,是否是木运来临,那么即便是木运来临,它太过怎么样,不及又怎么样,也就是我们六十甲子的行年法是否能够如实地解释气运的状态,所以从这点我不愿意大家从五运六气下手研究阴阳五行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因为个体差异非常明显,即便推算流行病啊,适用于中土还是其他地方,《黄帝内经》当时只是河南地区嘛,是否只适用于河南,那么适用不适用新疆?那么此类的问题都是很根基的问题嘛,古代《黄帝内经》写的时候中土的定义和现在我们认识完全不一样。

问:十二经与气道的运行,是一样的吗?

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十二经脉运行是一个层面的存在的体现,那么不同层面就有不同层面的气机的运化的规律,我们不能只通过一个十二经来认定它是绝对的一个存在,也就是我们形的层面上有血管淋巴,中医的层面上有十二经,那么再往上推,比如道医,再往上推,还会有其它存在,一步步地控制和组织着下面整个气机的运化。所有这些包括血管淋巴,这些都是气道的存在的某一个层次的一个表现形式,也就是,大家一定要跳出中医之外看中医,不然的话也陷于十二经迷信的理论。

可以这么说,现在人得的病基本都不是单脉的病,而是整体气机失调失运的病,也就是说,胃病是不是扎阳明经就能好了呢?不是这样的,胃病可能连着肝病,可能连着肺病,可能连着肾病,就是见其所虚,而知其所主。我们学中医,也不能迷信中医,把中医当成一个真理。

问:逆通周天怎么循环啊?

说一下啊,道贵无为,如果拿你的意识强迫你自己的身体去发生错乱或者有为的病,这个不符合天道不符合道学的基本原则的。比如说通周天,拿意念导引往哪走啊,这个是误导,真正的丹道无为而生,你可以看看白玉蝉的文集,可以有一些了解,千万别用有为法对你的身体施加任何的影响,有很多练气功的最后走火入魔嘛,觉得自己通周天了,练丹了,其实都是不实的幻想,大多数情况都如此,元气能不能通周天,那是自然而然它自己走出来了,不是人用意念导引的,拔苗助长嘛,小苗生出来,没有人去拔它,它却能生长,不管是练气功还是什么,道贵无为,你无为了,道就开始有为了,你只要有为,始终是你在压制它。

问:从气道讲,任督二脉能打通吗?

因为打通任督之脉本身就是带一种有功利色彩的问题,水到渠成,任督之脉贵在自然流通,而绝不是打通,很多学道的人很愿意通过自己的意念引导去做一些事情,最终反而会害了自己,最终得到一些小果,不能得到大成。

我们气道中医,如果大家接触临床的可以知道,它完全是从道贵无为这一块派生出来的。任督之脉我们不注重是否打通。有人说了嘛:学道不在打坐,道理就在这。如果你世间的凡念还层出不穷,我不知道你心机放在哪里,你自己安心下来,这个气机就会沿着自然的方向流转,久而久之该蓄满的地方蓄满,该通畅的地方自然通畅,还用假人去搬弄是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问:丹道的尽头是什么,丹道的修炼,肉体还果然可以通过种种方式不死吗?

这个问题怎样回答呢?只能这样来说,不管修丹道还是修一些出世间的功法,我们的目的首先要明确。有一句话说的好:放下一切大吉祥,什么意思呢?因为我们有私,有私欲,有形体嘛,所以我们会死去,同时会产生我和他的对立,也就是有对待嘛。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很多人当成个笑话或者一个口头禅,其实这是一个至高的境界,与天地同体,丹道的尽头,修来修去就是放下一切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太大了。关于肉体的问题,放下一切之后肉体是否存在?那么这是一个层次的问题,我们做为没有见性的人,不好揣测。

关于这种终极的问题,还是不要在这里过多的探讨,因为我们从气道的角度来讲,首先我们对整个气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可以这样跟大家讲,一个不错的层次对气机的了解可以达到这样的一个境界:可以如实地感触到世界的万事和万物都是气机所化,山河大地皆是妙明心中之物,这是《楞严经》一句话,我们可以引用这句话:一切山河大地,山川草木,都是气机所化。这样一来,既然都是气机所化,我们就会知道,任何事物没有明显的差别,从而使我们慢慢形成了不再区分对待你我的一种境界,都是一团气嘛,这样你就不会受它迷幻和蛊惑,无非它变化而成,其中疑性自明,达到这种程度,大家就会对外界的环境、事物的变化不会产生执迷不化的追求,从而能够返还自心,体察心性的起伏变化。

问:既然刚才说五运六气不一定准确,假如要学习预测运气,你推荐学什么?

这个跟大家说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首先第一个,如果大家能从气机气化的角度来了解整个气机的运化,那么以小可以见大,以偏可以推全,以今可以推未来,以今天的情况就可以推明天的情况,那么我们通过观察我们周围整个气场的变化和人文的变化而推知以后它们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比如说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今年春天南方大雪 ,那么这个就是气机剧烈的一个变动,那么这个大雪之气是从哪来的呢?那么它必然是消耗一部分寒气而化成了大雪,也就是旱涝不时啊,今年整个气机发生了明显的变动,而且前几天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北京刮西风,强烈的西风,而不是东风,就前几天上周,而且西风刮的非常猛烈。那我们知道道春天应该刮东风,不应该刮西风和北风。前一阵一两个星期前,天气很热,后来突然变天,刮起了强烈的西风,那么这个就代表气机的变动。应什么?这是公开的一个场合,我就不便跟大家沟通了。

中国古代很多物侯学就是通过观察整个天文地理人事的变动来推测整个气机的发展状态,这个学问是一种秘学嘛,而且如果有一定功底,也可以通过望气、风水的学问去进一步揣测整个气机的变动。比如说每天早晨在开阔的地方,看太阳升起前那一刹那间整个地平线气机的变动情况从而推导是什么样的气运在主导目前这块地方的整个气机的状态,或者远远地登上山岗,极目远望,比如云彩,会出现特异的云彩,它都是有一定代表性的,那么这样学来得更扎实,而且更有体验,你拿五运六气去推,你终究是在书本上做了一些符号的游戏,何不到野外或者更贴近自然的地方去看山川的变化,去推测气机的状态。

解释一下:《黄帝内经》成书年代。

首先我没学过考据学,古代历史也不是很了解,关于成书时代,我们这么看,成书什么时代并不重要,我要知道《黄帝内经》的精神从什么时候开始延续下来,跟大家几次说过,《黄帝内经》是气界角度理解身体、理解医学的一部医书。那么我们也就可以推断,古人很早的时候,比如黄帝,是不是更早,伏羲氏,是吧,就已经很清楚地认识到气界的存在和气界的运化规律。我们可以再来推测,《内经》成书前肯定有更多的经书来解释整个的气界的规律,包括《黄帝外经》或者其它书籍都是人们在准确充分认识气界层次的基础上写成的。那么后来辗转能够流传下来的,在医界也就是《黄帝内经》这本书,因为很多用语我感觉并非是《黄帝内经》首创,而是一个自古继承的关系。

问:上守神,下守机,这个什么意思,如何操作?

上守神,就是神界的神。下守机,就是气机的机。我们气道中医从气界这个角度,那么是否气界是一个高于形界的存在,那么气界上面还有一个神界的存在,就是思维和意念,这个界啊是神界。上工守着神界,下工守着气机整个的运化。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肝硬化,就像刚才那个肝脾不调嘛,上守神,就是守你整个的心情意志,让心气开达,那么这个就是上守神。下守机,也就是通过草药,去疏通整个肝气瘀滞的气机,使气不通的地方得以通畅,这个就是下守机。

还有就是,《黄帝内经》我们知道,叩之不发啊,就像猎人随时等待猎物到来然后把箭射出去一样,气机是泵嘛,经脉都是气机所流行出入的嘛,那邪气过来了,直接扎了一针,因为疟症嘛,用针把疟气给它引导出来,那么这也属于下守机的范畴。

关于您讲的气道中医我现在是若明若暗,不是很明了,是不是气在上者,下之,在下者也,升之,聚者,散之,等等。

也可以这样理解,整个人身一团气啊,若过上,则要往下按一按。若在下,则往上托一托。若整体的气机偏于寒,则使它温暖,气热要使它凉爽,聚到一起了,要让它散开,要是气过于散,要让它收聚。那么总之,调畅整个气机,使它处于一种和缓调达,不上不下,不寒不热,不收不聚,又收又聚,又寒又热,又上又下,这样一种状态这个就是整个的生机之道,也是一个美学标准。这个中医的道理同样可以应用于琴棋书画,什么是美呢?什么是评判事物的标准?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用一个词语描述就是谐和,所有中国古代文化,琴棋书画,包括经史子集,它们或多或少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