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195-原要论 >

第3章

195-原要论-第3章

小说: 195-原要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 桔梗(二钱) 滑石(一钱) 木通(二钱) 陈皮(一钱) 青皮(二钱) 钩藤(二钱) 
加大黄、石膏、黄连、淡竹叶。 
一疹已出透,而有谵语者,用 
荆芥(二钱) 薄荷(一钱) 前胡(二钱) 枳壳(一钱) 黄芩(一两) 滑石(一钱) 大力(四 
钱) 木通(二钱) 陈皮(一钱) 青皮(二钱) 钩藤(二钱) 
加大黄、石膏、黄连、淡竹叶。 
一疹有元气素虚之人,疹已透而谵语者,用 
当归(三钱) 生地(一钱) 丹参(二钱) 麦冬(三钱) 川贝(一钱) 陈皮(一钱) 连翘(三 
钱) 生甘草 
(八分) 山栀(三钱) 钩藤(一钱) 
一疹已出透,而仍烦躁,面赤咽痛,目赤唇焦,宜清降。 
黄连(一钱) 石膏(一两) 黄芩(一两) 山栀(五钱) 生甘草(一钱) 元参(三钱) 丹皮 
(一钱) 大力(四钱) 陈皮(一钱) 枳壳(三钱) 杏仁(二钱) 苏子(二 
钱) 知母(二钱) 蒌仁(一两) 
再加大黄、淡竹叶。 
一疹未出,唇红似丹,二便闭塞,喜饮冷,此热毒内蒸,宜用辛凉药。 
干姜(三钱) 薄荷(一钱) 前胡(三钱) 桔梗(二钱) 大力(五钱) 荆芥(一钱) 滑石(二 
钱) 石膏(一两) 生甘草(一钱) 花粉(三钱) 木通(二钱) 
再加芦根、竹叶。 
一疹已出而发渴者,鼻气勃勃冲人,此肺中火邪熬煎,宜清金降火。 
黄连(一钱) 黄芩(一两) 石膏(二两) 知母(三钱) 花粉(二钱) 滑石(一钱) 山栀(一钱 
)葛根(二钱) 薄荷(一钱) 栝蒌仁(一两) 桔梗(二钱) 生甘草(一钱) 大力(五钱) 枳壳(二钱) 
一疹有二便清利,唇口淡红而渴者,此必过服寒凉,致中气虚,干渴。 
当归(二钱) 生地(二钱) 麦冬(三钱) 升麻(一钱) 桔梗(一钱) 元参(一钱) 陈皮(一 
钱) 生甘草(一钱) 
一疹出时手足多热,忽尔冰冷,名曰厥逆,似水之象,宜用升散。 
干葛(二钱) 升麻(八分) 苏叶(一钱) 防风(一钱) 大力(二钱) 桔梗(二钱) 木通(一 
钱) 麻黄(八分) 前胡(二钱) 荆芥(二钱) 橘红(八分) 
加葱白。如便闭,加大黄。 
一疹后厥逆者,用清解。 
黄芩(二两) 黄连(八分) 花粉(一两) 山栀(四钱) 前胡(二钱) 生甘草(一钱) 木通(一 
钱) 陈皮(一钱) 桔梗(二钱) 贝母(二钱) 石膏(一两) 枳壳(五钱) 
加大黄、蒌仁。 
一疹中寒热似疟,身寒手足冷极者,宜滋阴养血发表。用 
柴胡(二钱) 黄芩(一两) 当归(三钱) 川芎(八分) 陈皮(一钱) 葛根(二钱) 生甘草(八 
分) 生地 
(二钱) 泽泻(一钱) 茯苓(二钱) 贝母(二钱) 
寒多加苏叶,热多加知母,渴甚加石膏、大黄。 
一疹将出而发惊,是毒蕴于心,肺火鼎沸,以致手足搐搦,宜解表发汗。 
羌活(一钱) 防风(一钱) 荆芥(二钱) 薄荷(一钱) 大力(四钱) 蝉蜕(一钱) 青皮(二 
钱) 钩藤(一钱) 橘红(一钱) 前胡(一钱) 紫草(一钱) 干葛(一钱) 
外加朱砂二厘。如痰多加胆星二钱。若食积加山楂、枳壳,甚者加黄连、花粉。倘 
有已出而发惊搐者,此由毒火元气俱盛,宜清火解毒。用 
黄连(一钱) 黄芩(五钱) 钩藤(二钱) 陈皮(一钱) 前胡(二钱) 龙胆草(一钱) 山栀(四 
钱) 木通(一钱) 贝母(一钱) 枳壳(一钱) 花粉(一两) 生甘草(五分) 杏仁(一钱) 芦荟(一钱) 
加莲肉心、石膏三两。又有一种惊重,元气虚,恐变慢惊风者,用 
当归(二钱) 生地(二钱) 茯苓(三钱) 陈皮(一钱) 生甘草(八分) 天麻(一钱) 川贝(一 
钱) 麦冬(三钱) 钩藤(二钱) 连翘(二钱) 木通(一钱) 防风(一钱) 
加莲肉、胆草、橘红。 
一疹初发时,呕吐不能食者,此毒火壅于胃故也,宜清解疏托。 
前胡(二钱) 枳壳(二钱) 干葛(一钱) 防风(一钱) 大力(三钱) 连翘(二钱) 桔梗(二 
钱) 蝉蜕(一钱) 陈皮(一钱) 荆芥(二钱) 生甘草(八分) 滑石(一钱) 石膏(一两) 
火轻者,加山栀、芦荟。火重者,加石膏、滑石。又有一种疹已出透,而呕吐不食 
者,宜清解中加疏托药。用 
石膏(二两) 陈皮(一钱) 前胡(二钱) 枳壳(三钱) 干葛(二钱) 大力(三钱) 山栀(一 
钱) 薄荷(一钱) 桔梗(二钱) 生甘草(八分) 
加芦荟。如疹已没后,仍呕吐不食者,宜清凉药。 
石膏(二两) 黄芩(一两) 黄连(一钱) 花粉(三钱) 陈皮(一钱) 枳壳(三钱) 山栀(二 
钱) 木通(一钱) 桔梗(一钱) 丹皮(一钱) 元参(二钱) 生甘草(八 
分) 前胡(二钱) 大力(三钱) 
一疹有毒迫大肠,里急后重,变为滞下者。 
黄连(八分) 黄芩(一两) 枳壳(三钱) 木通(一钱) 生甘草(八分) 大黄(六钱) 陈皮(一 
钱) 杏仁(一钱) 丹皮(一钱) 蒌仁(一两) 
若泄泻不止,变休息痢,腹中痛,便见脓血,此血热大肠也。宜用 
黄连(一钱) 条芩(二钱) 青皮(二钱) 枳壳(三钱) 生甘草(八分) 滑石(一钱) 桔梗( 
一钱) 山栀(一钱) 大黄(八钱) 
又一种变为赤痢者,用 
黄连(一钱) 条芩(一两) 陈皮(一钱) 枳壳(三钱) 生甘草(八分) 槐花(二钱) 荆芥(二 
钱) 滑石(一钱) 山栀(一钱) 大黄(三钱) 地榆(一钱) 
或加升麻、杏仁。 
一疹未出透,咳嗽不绝,面目浮肿,此系毒火不能外达,肺金受克也,速用清热透毒。 
荆芥(二钱) 薄荷(一钱) 大力(四钱) 蝉蜕(一钱) 生甘草(八分) 干葛(二钱) 陈皮( 
一钱) 桔梗(二钱) 防风(一钱) 木通(二钱) 前胡(一钱) 
加石膏、山栀。如疹已出透,而气喘鼻煤干燥,宜用清金降火汤。 
条芩(八分) 黄连(八分) 石膏(二两) 蒌仁(一两) 陈皮(一钱) 枳壳(三钱) 苏子(一 
钱) 杏仁(二钱) 贝母(一钱) 花粉(四钱) 知母(一钱) 葶苈(二钱) 桑皮(三钱) 
加茅根汁。又有一种有痰有声者,治宜 
前胡(三钱) 桔梗(二钱) 生甘草(三分) 贝母(一钱) 陈皮(一钱) 石膏(一两) 知母(二 
钱) 花粉(二钱) 枳壳(二钱) 桑皮(三钱) 山栀(三钱) 杏仁(二钱) 大力(四钱) 兜铃(三钱) 
加竹沥。又有一种有声无痰者。 
黄芩(二两) 黄柏(三钱) 知母(三钱) 花粉(五钱) 蒌仁(一两) 前胡(三钱) 贝母 
(三钱) 陈皮(一钱) 苏梗(一钱) 杏仁(二钱) 石膏(一两) 生甘草(三分) 
桔梗(一钱) 枳壳(二钱) 元参(三钱) 
加茅根。 
一疹出咽喉痛,皆由肺火上炎故咽痛,治 
用 
生甘草(一钱) 桔梗(二钱) 大力(五钱) 荆芥(二钱) 薄荷(一钱) 干葛(三钱) 木 
通(一钱) 石膏(一两) 防风(二钱) 前胡(三钱) 橘红(一钱) 射干(一钱) 
一疹已出透,而咽痛失音,发热作渴面赤,喜饮冷物,俱是上焦实热。 
生甘草(二钱) 桔梗(三钱) 大力(四钱) 元参(三钱) 射干(二钱) 黄芩(五钱) 黄连( 
分) 石膏(一两) 荆芥(二钱) 山豆根(二钱) 花粉(八钱) 陈皮(一钱) 枳壳(二钱) 蒌仁( 
一两) 夏枯草(三钱) 
有痰,加贝母。 
一疹未出而热极火动者,致血妄行,从口鼻出者。 
荆芥(三钱) 紫草(三钱) 薄荷(一钱) 干葛(一钱) 大力(五钱) 郁金(二钱) 山栀(四 
钱) 生甘草(二钱) 桔梗(二钱) 
甚者加黄芩、茅根汁。若疹已出透而衄血者。 
黄连(八分) 黄芩(一两) 黄柏(二钱) 山栀(四钱) 丹皮(三钱) 元参(五钱) 生甘草( 
二钱) 桔梗(二钱) 花粉(一钱) 
或加茅根汁,或加生地、麦冬。又衄后火气已清方。 
生地(二钱) 麦冬(三钱) 元参(二钱) 当归(二钱) 
一疹中头痛身疼者,此内之火毒,与外之风寒相结不散,宜疏解。 
羌活(三钱) 防风(一钱) 荆芥(二钱) 大力(四钱) 蝉衣(一钱) 前胡(三钱) 桔梗(二 
钱) 干葛(二钱) 苏叶(一钱) 木通(八分) 川芎(八分) 
一疹中腰疼,因气滞血凝脾肾二经,外感内伤所致。 
青皮(一钱) 红花(一钱) 大力(三钱) 羌活(一钱) 防风(一钱) 荆芥(三钱) 苏叶(一 
钱) 前胡(二钱) 桔梗(一钱) 木通(一钱) 
又方 
枳壳(一钱) 黄芩(二钱) 山栀(三钱) 麦冬(三钱) 当归(一钱) 川芎(八分) 郁金(一 
钱) 青皮(一钱) 陈皮(一钱) 木通(一钱) 连翘(二钱) 
一疹没腹痛,与未出透,皆不谨起居,或 
食冷物,或冒风寒,以致寒热相激而痛。 
治未出透而痛方。 
羌活(二钱) 防风(二钱) 荆芥(二钱) 苏叶(一钱) 大力(三钱) 陈皮(二钱) 青皮(一 
钱) 前胡(二钱) 桔梗(一钱) 枳壳(二钱) 木通(一钱) 
治疹已出透腹痛。 
陈皮(一钱) 枳壳(二钱) 苏叶(一钱) 杏仁(二钱) 黄芩(三钱) 桔梗(一钱) 木通(二 
钱) 生甘草(一钱) 
一疹后齿腮肿痛,口角流涎之症。 
黄芩(一两) 黄连(一钱) 石膏(二两) 元参(一两) 大力(三钱) 生甘草(一钱) 荆芥(三 
钱) 桔梗(一钱) 防风(二钱) 白芷(一钱) 川芎(八分) 
一、疹后牙疳,根有血出肿烂。 
生地(三钱) 元参(一钱) 黄连(一钱) 麦冬(三钱) 生甘草(二钱) 花粉(三钱) 丹皮(二 
钱) 葛根(一钱) 荆芥(二钱) 石膏(一两) 知母(三钱) 枳壳(二钱) 
一疹后牙疳,是胃热未清,以致火毒上炎。 
黄芩(一两) 黄连(一钱) 石膏(二两) 花粉(一两) 知母(二钱) 生甘草(一钱) 元参(四 
钱) 荆芥(三钱) 桔梗(二钱) 大力(四钱) 升麻(一钱) 山豆根(二钱) 射干(一钱) 
一疹后咳嗽口破。 
麦冬(三钱) 桔梗(二钱) 花粉(八钱) 知母(三钱) 元参(三钱) 荆芥(二钱) 大力(五 
钱) 山豆根(三钱) 射干(二钱) 连翘(五钱) 薄荷(二钱) 
或加 
黄连(八分) 石膏(一两) 黄芩(八钱) 
一疹后焦烂。 
蕤仁(二钱) 薄荷(一钱) 甘菊(一钱) 柴胡(一钱) 决明(一钱) 大力(五钱) 黄连(一 
钱) 黄芩(二两) 山栀(五钱) 生甘草(二钱) 花粉(八钱) 干葛(四钱) 
或加 
石膏(三两) 桔梗(二钱) 蒌仁(二两) 大黄(一两) 荆芥(三钱) 
一疹后目疾药味。 
羌活 防风 干葛 薄荷 柴胡 桔梗 草决明 川芎 黄连 大力 花粉 山栀 生甘草 当归 生 
地甘菊 木贼 蒙花 谷精草 
初二剂当去黄连、生地,后去羌活、防风。若有稍明,照根据此方,加黄芩、石膏、升麻、胆草、蒌仁。 
一、疹出十二三日,又发红黑疔,小儿能自手指拔去,疔不痛痒者,急以解毒拔疔丹。使毒火尽退而愈。 
礞石( ,五钱) 黄芩(二两) 木香(一钱五分) 元明粉(五钱) 沉香(一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