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 >

第3章

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第3章

小说: 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复杂生命是简单生命自我组织的一种突现特征,简单的原核细胞结合成复杂的原核细胞(人就是由复杂原核细胞组成的),复杂原核细胞中包含着原本也是原核细胞的细胞器官(比如拥有DNA的线粒体)。
  ?? 多细胞生命是单细胞生命形式自我组织的一种突现特征,是单细胞生命形式为了获得更大的存活和繁殖率而结合到一起所形成的。
  ?? 免疫性是我们免疫系统数十亿细胞自我组织的一种突现特征,旨在合作抗击细菌和病毒。
  ?? 意识是数十亿神经元为唤起大脑复杂模式而自我组织的一种突现特征。
  ?? 语言是使用者在沟通中言说的数千词语自我组织的一种突现特征。
  ?? 法律是数千非正式习俗和限制自我组织的一种突现特征,随着社会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这些不成文的习俗和限制逐渐被编撰整理为正式的规章制度。
  ?? 经济是数百万人为追求个体利益而自我形成的一种突现特征,在此过程中,人对自己所置身的更复杂系统并没有太多认识。
  表面上看,复杂适应系统是自上而下设计出来的,但实际上,它们是在进化过程中,通过机能适应——也即可行的部分在生命或文化的未来景观中得以存活和繁殖——自下而上地构建起来的。
  顺着生命的最简单形式往上走,我们从简单细胞到复杂细胞到多细胞机体,之后形成生物群体、社会单位,再到社会,再到意识、语言、法律和经济。
  就生物而言,进化的复杂适应系统是受自然选择(或变异与累积选择)推动的。猴子乱敲电脑键盘,10亿年也写不出一本《哈姆雷特》来,甚至连“To be or not to be”(生存还是毁灭)这句话也不可能很快敲出来。可倘若我们在这个情境里加上一种能保留正确字母、清除错字的非随机累积选择要素,那么:
  wieTskewkOsdfeB92uE2OseRdl7jeNkseOdseTe3r22TsweOsxB wxseE 。。。
  就成了TOBEORNOTTOBE 。。。
  *******************
第10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10)
发布时间:

  实际上,为了阐明累积选择的威力,我的朋友兼同事理查德?哈迪逊(Richard Hardison)设计了一套模拟电脑程序,按是否符合标准来“选择”随机输入的字母,结果仅尝试了335。2次,用时不到90秒就得出了这句莎翁名言,而如果是完全随机选择,则需要2613次尝试。几乎在同一时期,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也独立设计了一套类似的累积选择程序,用来生成另一句莎翁名言:“METHINKSITISLIKEAWEASEL”引自《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二景,中译本为:“我觉得它倒颇像只黄鼠狼”。——译者注。后来,当我们发现这个巧合时,道金斯说:
  一旦人(从达尔文那里)领会了渐进式累积选择的重要性,在碰到“从统计上讲不可能”一类的争论时,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经常用来表现这场争论的猴子。为了让怀疑者弄明白,这一模拟实验理解起来最浅显。用一小段BASIC程序就能轻易办到,哈迪逊和我就是这么做的,而且我们俩做这个实验的时间居然也大致相同,是1984年或者1985年。说到细节,那些讨厌的猴子其实总在敲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是他的名剧,“To be or not to be”是这出剧里最著名的对白。我自己说不定也会选这句,只是当时我想到,哈姆雷特与波隆尼尔就天空上的云像什么展开的这段对话,用做开场白挺不错——所以我就选了它:“Methinks it is like a weasel。”
  从本质上来说,随机的遗传突变以及后代身上父母基因的混合,带来了变异,而遗传变异的选择,则是通过寄主存活实现的,这就是进化背后的推动力。透过这一带有方向性的自我组织选择过程,形成了复杂性和多样性。所以说,进化是一种自我组织的突现现象。
  我们物质经济的进化,也是以类似的方式进行的,是在无数种产品的无数次转变中产生并选择的。曼哈顿村的几百亿产品,只不过代表着那些适于市场的变异体,所以,制造商在尝试准确预测市场偏好时,已经预先做了一次选择。一旦他们的选择结果进入市场,对最有用、最讨喜产品的累积选择也就开始了——市场消费者会用钱投票,决定哪种产品能存活下去:是以VHS录像带战胜了Betamax,DVD战胜了VHS,CD战胜了唱片,折叠手机战胜了砖头手机,电脑战胜了打字机,谷歌战胜了Altavista,SUV战胜了箱式旅行车,实体书战胜了电子书(暂时还是如此),互联网新闻战胜了电视台新闻(很快)。通过重复使用和再制造,被人购买的产品得以在未来“存活”和“繁殖”。
  *******************
第11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11)
发布时间:

  环境是进化的施展空间,市场是经济的施展空间。诚如自然会选择最适合在特定环境中生存的变异,人也会选择某一市场中最适于满足自身独特需求和欲望的产品与服务。请注意,不管是进化还是经济,都没有什么自上而下的设计师监管整套系统。在生命领域,没有谁“选择”生物体的存或灭,不管他是怀着动物养殖工作者的慈悲心也好,还是像纳粹医生那样丧尽天良也罢。进化是无意识的,也是不可预知的——它不能提前预测未来生存需要什么样的改变。经济领域倒不能完全这么说,因为的确需要一些自上而下的制度性规定和法律,建立起能保障自由公平贸易的结构。但对市场施加太多自上而下的干涉,会让贸易变得既不自由也不公正,而且过去的许多此类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因为市场非常复杂,有着极强的互动性和自我催化能力。1922年,路德维希?冯?密塞斯在《社会主义》(Socialism)一书中,清楚地解释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核算”问题特别突出的原因。在资本主义社会,价格调整频繁,并由市场上进行自由交换的人自下所决定。而在原苏联式社会主义体制下,价格调整速度慢,由政府法令自上所决定。金钱是交换的手段,价格是人们用来指导选择的信息。密塞斯证明,社会主义经济依靠资本主义经济来决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而且做得既麻烦又缺乏效率。归根结底,要想找出买家愿意给多少,卖家愿意收多少,自由市场是唯一途径。
  比方说,研究显示,人们在网上寻找抵达目的地最划算的机票时,票价每个小时要调整数千次。航空公司使用复杂的软件程序,根据特定航线的供求关系、当时的空座数以及“动态定价”涉及的其他变量来调整价格。假设有个机票价格委员会每天早晨开会,规定几十家不同的航空公司从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斯博罗飞到堪萨斯州的维契托要花多少钱,它不仅得考虑实时的供求指标、空座数,还要考虑几十万人的当日出港抵港时间、飞机类型、舱位等级、航空燃料成本、常飞乘客已经兑换的里程座位数、折扣,以及许多其他变量。这倒不是完全做不到——计划经济就这么做过。
  *******************
第12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12)
发布时间:

  不妨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我的观点。假设政府官僚想为每年出版并在多个网站(比如亚马逊、ebay)上出售的170 000多本不同图书找出正确的价格,必须考虑平装本和精装本的价格,大宗购买的批发折扣,再加上保本特价运费,当然还有航空公司如今常用的“差别定价”手法。然后,你再把这个过程如法炮制到数十万不同市场、行业和买卖上……很明显,自上而下的系统无论如何也比不过目前自下而上的复杂适应系统所带来的实时价格敏感度。把这个问题推而广之,我们可以认识到,试图控制整个经济的想法是何其愚蠢。唯有数百万买家卖家不断进行实时磋商,其他数百万买家卖家才能确定当代经济中数百亿种产品及服务的价格。
  跟生物及生态系统一样,表面上看,经济似乎是设计出来的,所以我们自然而然地推断经济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有个自上而下的设计师(政府)。但实际上,生物是依靠自然选择自下而上设计出来的,那么,同样道理,经济也是靠“看不见的手”自下而上设计出来的。
  经济并非“唯利是图”
  由于在人类历史的头9万年,我们是在几十或几百个人的小群落里以捕猎采集为生,所以,我们进化出来的心理状态,并不总适合推理当今世界的人类行为方式。如今看似不合理的行为,或许在一万年前合情又合理。没有进化的观点,“经济人”的假设就讲不通。以经济利益对心理公平为例。
  行为经济学家使用一种叫做“最后通牒博弈”的实验程序,大致流程如下:假设你有100块钱,要跟游戏伙伴分。不管你提议分多少,只要对方接受,你和他都比之前要富裕些。你会建议怎么分呢?一九开如何?如果你的游戏伙伴是个以金钱为重、关注自我利益的理性人(跟标准经济模型里的“经济人”一样),白赚10块钱,他肯定不会拒绝,对吧?不对,他会拒绝。研究显示,跟三七开相差太远的分配建议一般都会遭到拒绝。
  为什么呢?因为不够公平。谁说的?“互惠利他”的道德情感说的。这种源自旧石器时代的情感,要求我们的潜在交易伙伴给予公平。唯有当我知道你会做一些大致相当的事情,“如果你给我抓背,我就帮你抓”才可行。追求公平的道德感根植于我们的大脑,所有的人和灵长类动物都有这种情感。西方国家就此主题做过上千次实验,只要受试者碰到过低的分配提议,无一例外地表现出不公平感。此外,我们从非西方文化环境——包括一些迄今仍过着类似旧石器时代生活的原始部落——也收集了大量数据,尽管受试者的反应和生活在市场经济中的现代人大相径庭,仍对不公平表现出强烈厌恶情绪。
  *******************
第13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13)
发布时间:

  这一进化现象,还可见于人类近亲的行为。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灵长类动物学家法兰斯?德瓦尔(Frans de Waal)在研究黑猩猩和僧帽猴时发现,倘若某只猩猩(或猴子)因为工作获得了爱吃的食物作为奖励,但没跟共同完成这项任务的伙伴分享,那么,它的伙伴将来就会拒绝跟它合作,以表达自己对这种不讲道义行为的不满。这一结果暗示,所有的灵长类动物,尤其是人类,都进化出了一种公平感,一种向当事人表明交易是否公平的道德情感。来自多个领域的大量证据显示,公平逐渐变成一种稳定的策略,用以维持我们祖先小群落里的社交和谐。是以合作得到强化,成为惯例;白占便宜的行为遭到惩罚,变成例外。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如今明显的非理性经济选择——比如因为觉得不公平而拒绝白拿10块钱——在过去是合理的。
  认为进化完全由“自私基因”推动,生物莫不贪婪、以自我为中心、好竞争,这很荒诞;同样道理,认为经济只受自私意图的推动,人莫不贪婪、以自我为中心、好竞争,也很荒诞。事实上,我们既自私又无私,既合作又竞争,既和平又好战,既忠于社会又反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