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60-类证活人书 >

第8章

460-类证活人书-第8章

小说: 460-类证活人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桂汤。(杂四十)有多寒但寒者。柴胡桂姜汤。(杂四一)有汗多烦渴。小便赤涩。素有瘴气。及不服水土。呕吐甚者。 
可服五苓散。(正六六)脉小紧。寒热呕吐。间日频日。发作无时。大便秘者。可服大柴胡汤下之。(正三十)脉浮大。 
寒热往来者。可服祛邪丸吐之。(杂四三)久不愈者。服疟母煎丸。(杂四二)当自愈。治疟之法。无以过也。○大抵疟 
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可下之。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浮者可吐之。 
夏伤于暑。秋必病疟。此非伤寒之谓。以其坏伤寒有温疟一证。故因而及之。 
x(四十五)问脉尺寸俱浮。头疼身热。常自汗出体重。其息必喘。四肢不收。嘿嘿但欲眠。x 
此名风温也。其人素伤于风。因复伤于热。风热相搏。即发风温。主四肢不收。(左传曰。风 
淫末疾)头疼身热。常自汗出不解。治在少阴厥阴。(少阴火。厥阴风)不可发汗。发汗即 
谵言。独语。内烦躁扰。不得卧。若惊痫。目乱无精。疗之者。复发其汗。如此死者。医杀之也。 
风温不可发汗。宜葳蕤汤。(杂四五)风温身灼热者。知母干葛汤。(杂四六) 
风温加渴甚者。栝蒌根汤。(杂四七)风温脉浮身重汗出。汉防己汤。(杂四八) 
x(四十六)问一岁之中。长幼疾状多相似。x 
此名温疫也。四时皆有不正之气。春夏亦有寒清时。秋冬或有暄暑时。人感疫厉之气。故一岁 
之中。病无长少。率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俗谓之天行是也。老君神明散(杂四九)、务成子萤火丸、圣散 
子(并杂五十)、败毒散。(杂三十三)冬气温。春气寒。夏气冷。秋气热。为时气。时气与伤寒同而治有异者。盖因四 
时不正之 
气而更改。不拘以日数浅深。汗吐下随证施行。所以圣散子不问表里阴阳者此也。唯圣散子性差热。 
用者宜详之。若春应暖而清气折之。则责邪在肝。三四月或有暴寒。其时阳气尚弱。为寒所折。 
病热犹轻。升麻散(杂一)解肌汤主之。(杂三十八)夏应暑而寒气折之。则责邪在心。五月六月阳气已盛。为寒所 
折。病热则重。七月八月阳气已衰。为寒所折。病热亦微。调中汤(杂五一)、射干汤(杂五二)、半夏桂枝甘草汤(杂 
五三)。可选而用之。秋应凉而反大热。抑之则责邪在肺。湿热相搏。民多病瘅。瘅者黄也。宜白虎加苍 
术汤。(杂百十七)煎茵陈汁调五苓散。(正六十六)冬应寒而反大温。抑之则责邪在肾。其冬有非节之暖者。名为冬 
温。此属春时阳气发于冬时。则伏寒变为温病。宜葳蕤汤。(杂四五)仲景云。冬温之毒。与伤寒大异。盖 
伤寒者。伤寒气而作。冬温者。感温气而作。寒疫者。暴寒折人。非触冒之过。其治法不同。所施 
寒热温凉之剂亦异。不可拘以日数。发汗吐下。随证施行。要之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温以清。 
冷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治清以温。热而行之。以平为期。不可以过。此为大法。 
x(四十七)问一身尽痛。发热身黄。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者。x 
此名中湿也。风雨袭虚。山泽蒸气。人多中湿。湿流关节。须身体烦痛。其脉沉缓为中湿。 
(脉细者非也)主一身尽痛。发热身黄。小便自利者。术附汤。(正七十)若小便不利大便反快。当利其小 
便。宜甘草附子汤、(正七一) 
五苓散(正六六)主之。至真要论云。治湿之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金匮要略云。湿家身 
烦痛。可与麻黄汤加白术四分。发其汗。慎不可以火攻之。湿家虽身体痛。不可太发汗。汗出则作 
。大抵中湿者。水湿之蒸气。及汗出当风。取冷过度。或中雾露与风寒气合者曰痹。皆由中于湿 
而后挟以异气。其寒多者为痛。为浮肿。非附子桂术不能去也。其风多者为烦热。为流走。为拘急。非麻黄 
薏苡乌头辈不能散也。其中气者为坚满。为癃闭。非甘遂葶苈枳术不能泄也。 
x(四十八)问支体痛重。不可转侧。额上微汗不欲去被。或身微肿。x 
此名风湿也。脉浮为风。湿是风气与湿气相搏。肢体痛重。不可转侧。额上微汗不欲去被。或 
身微肿。欲发汗。但 身润。则风湿俱去。若大发其汗。则风气去湿气在矣。麻黄杏子薏苡甘草 
汤、(杂五四)防己黄 汤、(杂五五)桂枝附子汤(正六九)桂枝加白术汤。甘草附子汤、(正 
七一)术附汤、(正七十)杏仁汤、(杂五六)败毒散(杂三十三)可选而用之。身肿者。甘草附子汤 
加防风。 
x(四十九)问两胫逆冷。胸腹满。多汗。头目痛苦。妄言。x 
此名湿温也。其人尝伤于湿。因而中暑。湿热相搏。则发湿温。病苦两胫逆冷腹满。又胸多汗 
头目痛苦妄言。其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治在太阴(脾属土主湿)不可发汗。汗出必不能言。 
耳聋。不知痛所在。身青面色变。名曰重HT 。如此死者。医杀之耳。白虎加苍术汤。(杂百十七) 
主之(此方出伤寒微旨。亦仿金匮白虎加桂汤。)(杂四十) 
x(五十)问发热恶寒。颈项强急。腰身反张如中风状。或螈 口噤。x 
此名 也。伤风颈项强急。身体反张。属太阳经。先因伤风。又感寒湿而致然也。古人谓之 
病。( 音帜。又作痉。巨郢反。 者。强直也。古人以强直为 。金匮要略云。太阳病。 
其身体KT KT 。便为 也)外证发热恶寒。与伤寒相似。但其脉沉迟弦细。而项背反张强硬。如 
发痫之状。此为异耳。(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亦有此证)当察其有汗无汗。以分刚 柔 。 
(无汗恶寒名刚 。有汗不恶寒名柔 ,)无汗葛根汤主之(正廿六)有汗桂枝加葛根汤(正十八 
)主之。(本草葛根主伤风有湿开窍解肌)凡刚柔二 。小续命汤。(杂五七)并可与之。 
(有汗者小续命汤去麻黄加葛根也)若审知刚 。胸满口噤。其人卧不着席。脚挛急。咬齿。当 
行大承气汤。(正四一)(外台云。热而 者死。热病痉者。反折螈 。齿噤 也)○又问刚 
柔二 。与阴阳二痉是如何 亦作痉。阳痉属刚 。阴痉属柔 。附术散、(杂五八)桂心白术 
汤、(杂五九)附子防风散、(杂六十)八物白术散、(杂六一)桂枝煮散。可选而用之。(活人续 
集解惑论云.合面而卧为阴痉。仰目者为阳痉。又云或因湿家发汗多。则发 也) 
x(又五十)问初春病患肌肉发斑瘾疹如锦纹。或咳心闷。但呕清汁。x 
此名温毒也。温毒发斑者。冬时触冒疹毒。至春始发。病初在表。或已发汗吐下而表证未罢。毒瓦斯不 
散。故发斑黑膏主之。又有冬月温暖。人感乖戾之气。冬未即病。至春或被积寒所折。毒瓦斯不得泄。 
至天气暄热。温毒始发。则肌肉斑烂瘾疹如锦纹而咳心闷。但呕清汁葛根橘皮汤主之。(杂九四) 
黄连橘皮汤(杂百廿五)尤佳。 


卷第七
属性:此一卷论痰证、食积、虚烦、香港脚。与伤寒相似。实非伤寒也。所谓朱紫相陵。玉石不分。医 
者处病灭裂。见其发热恶寒。往往作伤寒治之。发汗吐下。因兹夭横者多矣。今特立一门。别而论 
之、庶几览者知其非伤寒也。 
x(五十一) 问憎寒发热。恶风自汗。寸口脉浮。胸膈痞满。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而头不疼。项不强。x 
此为有痰也。中脘有痰。亦令人憎寒发热。胸膈痞满。有类伤寒。但头不疼。项不强为异。 
宜服柴胡半夏汤、(杂六二)金沸草散、(杂六三)大半夏汤。(杂六四)若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 
。用瓜蒂散吐之。古法服瓜蒂散。(正百十一)凡服一钱匕。药下使卧。欲吐且忍之。良久不吐。取三 
钱匕汤二合和服。以手指 之便吐矣。不吐复稍增之。以吐为度。若吐少病不除。明日如前法再服 
之。可至再三。不可令人虚也。药力过时不吐者。啜热汤一升。以助药力。吐讫。便可食。无复余 
毒。若服药过多者。饮水解之。 
x(五十二) 问头疼脉数。发热恶寒。而身不痛。左手脉平和。x 
此名食积也。伤食亦令人头痛。脉数发热。但验左手人迎脉平和。身不疼痛者是也。甲乙经云 
。人迎紧盛伤于寒。气口紧盛伤于食。左手关前一分者。人迎之位也。右手关前一分者。气口之 
位也。盖人迎主外。气口主中。以此别之。伤食之证。由脾胃伏热。因食不消。发热似伤寒。 
却身不疼痛。此为异耳。若膈实呕吐者。食在上脘。宜吐之。若心腹满痛者。 
宜下之治中汤(杂百十五)五积散、(杂廿一)黑神丸、(杂六七)可选而用也。 
x(五十三) 问不恶寒身不痛。头不疼。脉不紧。但烦热者。x 
此名虚烦也。诸虚烦热。与伤寒相似。然不恶寒。身不疼痛。故知非伤寒也。不可发汗。头 
不痛。脉不紧数。故知非里实也。不可下。如此者。内外皆不可攻。攻之必遂损竭多死也。此虚 
烦。但当与竹叶汤。(正九五)若呕者与橘皮汤(杂三十七)一剂不愈。再与之。孙真人云。此法 
数用甚有效。伤寒虚烦。亦宜服之。王叔和云。有热不可大攻之。热去则寒起。正宜服竹叶汤。 
x(五十四) 问伤寒头疼身热。支节痛。大便秘。或呕逆而脚屈弱者。x 
此名香港脚也。伤寒只传足经。不传手经。地之寒暑风湿皆作蒸气。足常履之。遂成香港脚。所以 
病证与伤寒相近。其脉浮而弦者。起于风。濡而弱者起于湿。洪而数者起于热。迟而涩者起 
于寒。风者汗而愈。湿者温而愈。热者下而愈。寒者熨而愈。香港脚之病。始得不觉。因他病乃 
知。毒瓦斯入心。则小腹顽痹不仁。令人呕吐。死在朝夕矣。然终是与伤寒不同者。孙真人云。卒 
起脚屈弱不能转动。有此为异耳。要之有香港脚之人。先从脚起。或先缓弱疼痹。(寒气胜者为痛痹 
。有寒故痛也)或行起忽倒。或两胫肿痛。(亦有不肿者)或脚膝枯细。或心中忪悸。或小腹 
不仁。(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皮肤不茱。故为不仁。不仁者。皮顽不知有无也)或举体转 
筋。或见食呕逆。恶闻食气。或胸满气急。或遍体酸痛。皆香港脚候也。黄帝所谓缓风湿痹是也。顽 
弱名缓风。疼痛为湿痹。(痹者闭也。闭而不仁。故曰痹也)寒中三阳。所患必冷。越婢汤(杂 
六五)小续命汤(杂五七)主之。(小续命煎汤成。旋入生姜自然汁最快)暑中三阴。所患必 
热。(小续命汤去附子减)桂一半。(大烦躁者。紫雪最良)大便秘者。脾约丸。(杂六十六) 
神功丸。(杂六八)五柔丸。 
(杂六九)大三脘散。(杂七十)木瓜散。(杂七三)主之。(香港脚之疾。皆由气实。而始终无一 
人以服药致虚而殂者)头痛身热。肢节痛而脚屈弱者。是其人素有香港脚。此时发动也。脚肿者 
。槟榔散主之(杂七十一)香港脚方论、千金。外台、最详。此不复叙。大抵越婢汤、小续命汤、薏苡 
仁酒法、(杂七二)脾约神功丸。皆要药也。仍针灸为佳。服补药与用汤淋洗者。皆医之大禁也。 


卷第八
属性:此一卷论发热。大抵伤寒。寒多易治。热多难愈。伤寒发热者。以其寒极则生热。治法多用 
冷药。故令热不去。仲景热多寒少。用桂枝二越婢一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