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227-阴证略例 >

第5章

227-阴证略例-第5章

小说: 227-阴证略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景云∶浮紧者名为伤寒。又曰∶阳明脉浮而紧者,必潮热。此在阳则浮而紧也。在阴则沉而 
紧,故仲景云∶寸口脉微,尺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出去者, 
此欲解也。此在阴则沉而紧也。仲景云∶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腑,迟为在脏。欲知 
表里脏腑,先以浮沉迟数为定,然后兼于脉而别阴阳也。故论伤寒,当以仲景脉法为准。伤 
寒之必本仲景,犹兵家之必本孙吴也。舍是而之他者,是犹舍规矩而求方圆,舍律吕而正五 
音,可乎? 
《活人》丹砂丸论阴阳二毒相伏,破阴只是伏阳一脉,阴中伏阳,脉即翕奄沉也。 

辨少阴紧脉证
破阴丹
属性:硫黄 水银(各一两) 青皮 陈皮(各半两,为末) 
上将硫黄铫子内熔,次下水银,用铁杖打匀,令无星,倾入黑茶盏内,研细,入末二味 
匀研,用浓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如烦躁,冷盐汤下;阴证,冷艾汤下。 
此一条与杨氏五神丹相若。 
此证六脉沉不见,深按至骨则弱紧有力,头痛身温,烦躁,指不皆冷,中满恶心,医多 
不识 
。学士脉曰∶此阴中伏阳也,脉之当矣。学士却云仲景无此证,非无此证也。用热药则阴邪 
隔绝,反生客热;用寒药则阳气销铄,愈益毒瓦斯。必须散阴导火之剂,使火出水准,上下升 
降,大汗而解,或躁扰不宁,勿惊可也。《活人》例后,举前贤诸去格拒之寒,大热药中,佐以 
人溺、胆汁、茶、蜜、盐之类,虽各随经,大抵与学士破阴导阳之意同。吾是以知仲景有此 
证也,但言简而意有余矣。明者当识! 
有人初得病,四肢逆冷,脐下筑痛,身疼如被杖,盖阴证也。急服金液、破阴等丹。其 
脉遂 
沉而滑,沉者阴也,滑者阳也,病虽阴而见阳脉,有可生之理,仲景所谓阴病见阳脉者生也 
。仍灸气海、丹田百壮,手足温,阳回得汗而解。或问滑脉之状,如何便有生理?予曰∶仲 
景云翕奄沉?曰何谓也?沉为纯阴,翕为正阳,阴阳和合,故名曰滑。古人论滑脉,虽云往来 
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与数相似,仲景三语而尽也。此三字极难晓会。然翕合也,言张 
而复合也,故曰翕为正阳;沉言忽降而下也,故曰沉为正阴;方翕而合,俄降而下,奄谓奄 
忽之间。仲景论滑脉,可谓谛当矣。其言皆有法,故读者极难晓会。 
浮大数动滑阳脉,阴病见阳生可得。 
沉涩弦微弱属阴,阳病见阴终死厄。 
阴阳交互最难明,轻重斟量当别白。 
轻手脉微为在表,表实浮而兼有力。 
但浮无力表中虚,自汗恶风常淅淅。 
重手脉沉为在里,里实脉沉为亦实。 
重手无力大而虚,此是里虚理审的。 
风则虚浮寒牢坚,水停水蓄必沉潜。 
动则为痛数为热,支饮应须脉急弦。 
太过之脉为可见,不及之脉亦如然。 
荣卫太甚名高章,高章相搏名曰纲。 
荣卫微时名卑 ,卑 相搏名捐阳。 
荣卫既和名缓迟,缓迟名沉此最良。 
九种脉中辨疾证,长沙之脉妙难量。 
阳结蔼蔼如车盖,阴结循竿亦象之。 
阳盛则促来一止,阴盛则结缓而迟。 
纵横逆顺宜审察,残贼灾怪要须知。 
右手气口当主气,主血人迎在其位。 
气口紧盛伤于食,人迎紧盛风邪炽。 
数为在腑迟为脏,浮为在表沉为里。 
脉浮而缓风伤荣,浮坚涩坚寒伤卫。 
脉微大忌令人吐,欲下须防虚且细。 
沉为气弱汗为难,三者须要当审记。 
阳加于阴有汗证,左手沉微却应未。 
趺阳胃脉定死生,太溪肾脉为根蒂。 
脉来六至或七至,邪气渐深须用意。 
浮大昼加病属阳,沉细夜加分阴位。 
九至以上来短促,状若涌泉无入气。 
更加悬绝渐无根,命绝天真当死矣。 
病患三部脉调匀,大小浮沉迟速类。 
此是阴阳气已和,勿药自然应有喜。 
学士脉歌一篇,即仲景评辨二章也,要当识之。 


韩祗和温中例
属性:夫伤寒病之说,始自黄帝已开其端,主仲景方陈其条目,后世肤浅之学莫知其数。立言 
者只 
云∶病在表可发汗,病在里可下之,或云∶不可汗,或云∶不可下,即未尝有温中之说。仲景《伤寒 
例》云∶尺寸俱沉细,太阴受病也;尺寸俱沉,少阴受病也;尺寸俱微缓,厥阴受病也。又辨 
太阴证云∶太阴病,脉浮,可发汗,宜桂枝汤。又手足温,自利不渴,宜四逆汤。又腹满时 
痛,桂枝加芍药汤。辨少阴证云∶少阴证,始得之,发热脉沉,麻黄细辛附子汤。又少阴病 
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又少阴病,身体疼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附子汤。又厥阴 
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吴茱萸汤。又少阴病,脉沉,急温之,宜四逆汤。今举仲 
景论中数条,最是治三阴病之良法。今世之用,尚有未尽证者。愚尝校自至和初岁,迄于今 
三十余年,不以岁之太过不及为则,每至夏至以前,有病伤寒人十中七八,两手脉俱沉细数 
,多是胸膈满闷,或呕逆,或气塞,或腹鸣,或腹痛,与仲景三阴病说,脉理同而证不同, 
因兹不敢妄投仲景三阴药。才见脉沉及胸膈满,便投下药下之,往往不救。尝斟酌仲景理中 
丸与服之,其病势轻者,即胸中便快,其病势重者,半日许满闷依然。或有病患脉沉细迟, 
投仲景四逆汤温之,多药力太热,后必发烦躁。因较量此形证,今别立方以治之,得多对证 
之药,不可不传焉。 
上此一条,非四逆热而不当也,仲景当汉之末,韩氏当宋之隆,时世异也。病患但两手脉沉细数,或有力, 
或无力,或关脉短及力小,胸膈塞闷,气短不能相接者 
,便可随脉证投温中药以治之。此一法甚活。 
病患两手脉沉迟,或缓或紧,皆是胃中寒也。若寸脉短及力小于关尺者,此阴盛阳虚也 
。或胸膈塞闷,腹中胀满,身体拘急者,手足逆冷,急宜温之。 
若立春以后至清明以前,宜温中汤主之;清明以后至芒种以前,宜橘皮汤主之;芒种以 
后至立秋以前,宜七物理中丸主之。此皆随时也。 

韩祗和温中例
温中汤
属性:丁皮(一两) 干姜(二钱) 白术(二钱) 陈皮(二钱) 丁香(二钱) 浓朴(一两,姜制)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葱白三寸,荆芥五穗,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三服未快, 
手足尚逆,呕吐,更加舶上丁皮二钱,干姜二钱,炮用。 

韩祗和温中例
橘皮汤
属性:陈皮(一两) 藿香(三钱) 白术(二钱) 葛根(二钱) 浓朴(一两,姜制)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一块,枣大破,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如三 
服未快,手足尚逆,呕吐不定,加半夏三钱,丁香、枝杖半两,每服加葱白三寸煎服。 

韩祗和温中例
七物理中丸
属性:白术(二钱) 干生姜(一钱) 人参(三钱) 桔梗(三钱) 葛根(三钱) 藿香叶(二钱) 
上细末,炼蜜为丸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盏,煎至七分,和滓热服。如三服未快,手 
足尚逆,呕者,加半夏二钱,干姜二钱,炮。 
病患两手脉沉细无力,虽三部脉力停,亦是阴气盛也,更不须候寸脉短治之,或胸胁满 
闷,身体拘急疼痛,手足逆冷,速宜温中药和之。 
上此一条,不须候寸脉短一句。然当不若曰三部既沉,便是无寸口也。若立春以后至清明以前, 
宜浓朴丸主之;清明以后至芒种以前,宜白术汤主之;芒种以 
后至立秋以前,宜橘皮汤主之。 
上此一条,李思训举和解因时一说,与韩氏相似。然汤液仲景四时之法,固以备矣,以 
其后人不识,故韩、李为是丁宁也,此亦大概耳。若应见违时,只可随应见而治之。 
海藏云∶仲景既言春为温病,夏为热病,长夏为大热病,随经之药,加减轻重,便为因 
时和 
解也。正治应见,便是活法,韩、李因时定药,是则然矣!证复违时,定药难用,若用定药 
,却是不因时也。假令立春、清明、芒种、立秋,即岁之主气也。定时也,若岁之客气,司 
天在泉,太过不及,胜复淫,至而不至,未至而至,岂可定时为则邪?主气为病,则只论主 
气;客气为病,则只论客气;主客相胜,上下相召,有万不同之变。人之禀受虚实,亦犹是 
也。以此言之,则仲景大经之言尽矣。但患世之医者不知耳!此亚圣言简而意有余也。后之 
贤 
者,辞多而意少,务救一时之弊,云此韩、李为是因时一说也。是说也,又为庸医执方疗病 
者设,非敢为仲景别立一法也。噫!二公虽不足为汉之仲景,亦足以为今之仲景也。 

韩祗和温中例
浓朴丸
属性:当归(半两) 丁香枝杖(半两) 浓朴(一两,姜制) 细辛(一钱) 人参(三钱) 甘草( 
半两,炙) 干姜(半两,炮) 
上为末,炼蜜为丸,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盏,煎至六分,和滓热服。三服后脉尚细 
,及寸脉尚细无力,每服加葱白三寸,同煎服。 
此一条言寸脉小者,阳不及九天也,加葱以通经。 

韩祗和温中例
白术汤
属性:白术 半夏 当归 浓朴 制干生姜(以上各半两) 丁香(三钱)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一枣大,打破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三五服后脉 
未有力,寸脉尚小,加细辛半两,每服加葱白三寸,同煎服之。寸口小,加细辛散阴升阳。 

韩祗和温中例
橘皮汤
属性:橘叶(半两) 藿香(三钱) 葛根(三钱) 半夏(半两) 浓朴(姜制)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一如枣大,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三五服后脉尚小 
,手足逆冷,加细辛三钱。 
病患胸膈满闷,时时呕逆,肢节疼,两胁下痛,腹中鸣。此是有停饮,宜二苓汤。 

韩祗和温中例
二苓汤
属性:赤茯苓 木猪苓 白术(各半两) 滑石(一两) 通草(一钱) 白豆蔻(一钱) 丁皮(三 
钱) 陈皮(二钱) 桂枝(半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热服。小便未快,加瞿麦三钱。呕未止, 
加半夏半两。淅淅恶寒甚,每服加葱白三寸。 
上此一条,举李思训调小便例同。 


灰包熨法
属性:病患服前药,胸膈不满闷者,此上焦有阳也,或药力太过,上焦有热,腹满虚鸣,时 
时痛 
。此是被阳药消逐,得上焦阴气并入下焦也。虽是下焦积寒冷,上焦阳盛,更难投温下焦药 
也。当用灰包法∶炭灰或桑柴灰二三升许,入好醋拌和,干湿得所,铫内炒令灰热,以帛 
包里,置脐下熨之,频换灰包令常热,以腹不满痛为度。或初熨时,病患不受者,勿听,但 
令极熨之,不住灰包可也。如灰包熨后,得下利一两行,或小便二三升,或微似有汗,此是 
阴气外出,或下泄也,勿疑之,病轻者乃得愈也。后出余气而解,举此为例。 
病患三部脉沉,寸脉力小于关、尺,此为阴盛,当投温中药以消阴气。温中药者浓朴汤 
,陈皮、人参、白术、藿香、当归、干姜、细辛之类是也。 
海藏云∶霜露山岚雨湿雾露之气与饮冷,寸口脉小,同诊一法,神术汤后举。此韩氏三 
部脉沉,寸口小于关、尺,为证一体。 
病患若因服下药太过,两手脉沉细数,肢体逆冷,烦躁而渴者,此是阳气下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