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227-阴证略例 >

第3章

227-阴证略例-第3章

小说: 227-阴证略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霍乱与少阴寒热同候
属性:海藏云∶霍乱头痛发热,其邪自风寒而来。中焦为寒热相半之分,邪稍高者居阳分,则为 
热,热多饮水者,五苓散以散之;邪稍下者居阴分,则为寒,寒多不饮水者,理中丸以温之。所以 
同少阴入里,与手经接为热,大承气汤下之;与足经接为寒,四逆汤温之。 


叔和阴脉例
属性:海藏云∶仲景阴脉,皆叔和次之,药俱见仲景本经条下。 
按之似有举还无,气满三焦脏腑虚,冷气不调三部壅,通肠建胃始能除。右沉脉。 
涩脉关前胃气并,当关血散不能停,尺部如斯逢逆冷,体寒脐下作雷鸣。右涩脉。 
关前弱脉阳道虚,关中有此气多疏,若在尺中阴气绝,酸疼引变上皮肤,右弱脉。 
寸口脉紧一条弦,胸中急痛状绳牵,关中有弦寒在胃,下焦停水满丹田。右弦脉。 
微脉关前气上侵,当关郁结气排心,尺部见之脐下积,身寒饮水即呻吟。右微脉。 
阴毒伤寒身体重,背强眼痛不堪任,小腹痛急口青黑,毒瓦斯冲心转不禁,四肢逆冷唯思 
吐,咽喉不利脉细沉,若能速灸脐轮下,六日看过见喜深。 
脐下五穴,并见宜灸条下。 


活人阴脉例
属性:太阴、少阴、厥阴,皆属阴证也。太阴者,脾也;少阴者,肾也;厥阴者,肝也。 
何谓太阴证?太阴脾之经,主胸膈 胀。《甲乙经》云∶邪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 
邪中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又曰∶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 
之。阳受之则入腑,阴受之则入脏。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为喘呼∶入五脏则 满闭塞,下 
为飧泄,久为肠 。 
何谓少阴证?少阴肾之经,主脉微细,心烦但欲寐,或自利而渴。经云∶一二日少阴病 
者,何也?谓国中病时,腠理寒,使入阴经,不经三阳也。 
伤寒虽是三阴三阳,大抵发于阳则太阳也,发于阴则少阴也,此二经为表里,其受病最 
为多 
。阳明、太阴受病颇稀。至于少阳、厥阴,肝胆之经,又加少焉。凡病一日至十二三日,太 
阳证不罢者,但治太阳。有初得病便见(去声)少阴证者,直攻少阴,亦不必先自巨阳次传而 
至。 
盖寒气入太阳,即发热而恶塞;入阴经,只恶寒而不发热也。三阴中寒,微则理中汤, 
稍厥或中寒下利,即干姜甘草汤。 
手足指头微冷盖谓之清(音去声,)此未消吃四逆,盖疾轻故也,只可服理中干姜之类。 
大假重者用四逆汤,无脉者用通脉四逆汤也。 
何谓厥阴?厥阴肝之经,主消渴,气上冲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则 
利不 
止也。若阴气独盛,阳气暴绝,则为阴毒,其证四肢逆冷,脐腹筑痛,身如被杖,脉沉疾, 
或吐利,当急救,可灸脐下,服以辛热之药,令阳气复而大汗解矣!古人云∶辛甘发散为阳 
,谓桂枝、甘草、干姜、附子之类,能复其阳气也。微则用辛甘,甚则用辛苦热。阴极发躁 
,阴证似阳也。学人当以脉别之。 
问∶手足逆冷,脐腹筑痛,咽喉疼,呕吐下利,身体如被杖,或冷汗烦渴,脉细欲绝者 
,何也? 
此名阴毒也。阴毒之为病,初得病手足冷,背强咽痛,糜粥不下,毒瓦斯攻心,心腹痛, 
短气 
,四肢厥逆,呕吐下利,体如被杖,宜服阴毒甘草汤、白术散、附子散、正阳散、肉桂散、 
回阳丹、返阴丹、天雄散、正元散、退阴散之类,可选用之。大抵阴毒本因肾气虚寒,或因 
冷物伤脾,外伤风寒,内既伏阴,外又感寒,或先 
外寒而内伏阴,内外皆阴,则阳气不守,遂发头痛腰重,腹痛,眼睛疼,身体倦怠,四肢逆 
冷,额上手背冷汗不止,或多烦渴,精神恍惚如有所失,三二日间或可起行,不甚觉重。诊 
之则六脉俱沉细而疾,尺部短小,寸口或大。 
阳证六脉俱浮大,或沉取之大而不甚疾者,非阴证也。大抵阳毒伤寒,其脉多弦而洪数 
;阴毒伤寒,其脉沉细而弦疾,不可不知也。 
若误服凉药,则渴转甚,躁转急,有此病证者,更须急服辛热之药,一日或二日便安。 
若阴 
毒渐深,其候沉重,四肢逆冷,腹痛转甚,或咽喉不利,心下胀满结硬,躁渴虚汗不止。 
上此一条服凉药躁渴转甚,当服热药可也。 
阳盛则身热而无汗,阴盛则身冷而有汗。岐伯云∶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 
仰,汗不出而热;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躁而寒,寒则厥。(清即冷也。) 
上此岐伯说阴躁之原。 
或时郑声,指甲面色青黑,六脉沉细而疾,一息七至已来。有此证者,速于气海或关元 
二穴, 
灸三二百壮,以手足温和为效,仍兼服正阳散、回阳丹、天雄散、白术散,内外通,遂令阳 
气复而大汗解矣。 
阴毒盛而阳气暴绝,则为阴毒;若阳独盛而阴气暴绝,则为阳毒。大凡阴阳离绝,非大 
汗不能复正气也。 
阴阳则夫妇也,各得中则和,若偏胜则各专以权,至于极,继之以离矣!药石以攻邪, 
邪去正复,是犹鞭挞以教而欲并生也。 
若阴毒已深,疾势困重,六脉附骨取之方有,按之既无,一息八至以上,或不可数,至 
此则 
药饵难为攻矣!但于脐中用葱慰法,或灼艾三五百壮已来,手足不温者,不可治也。如手足 
得温,更服热药以助之。若阴气阳气来,即渐减热药而调治之。 
若阳气乍复,往往却见烦躁,慎不可投凉药,烦躁甚者,再与返阴丹即定。常须识此,勿 
令误也。 
问胸膈不快, 满闭塞,唇青手足冷,脉沉细,少情绪,或腹痛者,何也? 
此名太阴也。近人多不识阴证,才见胸膈不快,便投食药,非其治也。大抵阴证者,由 
冷物 
伤脾胃,阴经受之也,主胸膈 满,满面色及唇皆无色泽,手足逆冷,脉沉细,少情绪,亦不 
因嗜欲,但内伤冷物,或损动胃气,遂成阴证。复投巴豆之类,胸膈愈不快,或吐而利,经 
一二日遂致不救,盖不知寒中太阴脾之经也。 
右膈不快,不可用食药,下之则成痞。 
海藏云∶阴证胸膈不快,此无病形也,若投巴豆之药,即取有形也病,故轻则转痞,重 
则成劳,尤重则一二日遂成不救也。故《活人》本经云∶丸子巴豆,乃攻食积耳! 
问∶万一饮食不节,胸膈不快,寒中阴经,何法以治? 
答曰∶急则理中汤加青陈皮,锉如麻豆小,服一二剂,胸膈即快。枳实理中丸、五积散 
尤良。 
五积散一句,是兼表也,或无有表证,或自内而之外,传至极高之分,则宜是药。若无 
表则不宜用此也,用理中法足矣! 
问脉微细,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六七日自利而渴者,何也? 
此名少阴也。少阴之为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六七日自利而渴者,虚也,故引水自救 
。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矣。小便色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四逆汤主之。 
x举阳证x 少阴证,口燥舌干而渴者,须急下之,不可缓也,宜大承气汤主之。若 
脉沉而迟者,须温之,四逆汤主之。盖以口燥舌干而渴者知其热,脉沉而迟者别其寒也。 
少阴病属肾,古人谓之肾伤寒也。肾伤寒口燥舌干而渴,固当急下,大抵肾伤寒亦多表 
里无热 
,但若烦愦默而极,不欲见光明,有时腹痛,其脉沉细,旧用四逆汤。古人恐其热不敢遽用 
,云肾病而体犹有热者,可服黄连龙骨汤。若已十余日,下利水止,手足微冷,乃无热候 
,可服增损四顺散。 
上此一条,虽有肾病,而体犹有热一句,亦当以久暂察之,不可乍见便以为身热也。 
不用四逆用黄连,及手足冷却用四顺,亦不甚的当。 
x举阳证x 少阴病,若恶寒而倦,时时自烦,不欲浓衣者,大柴胡下之。少阴病 
,始 
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微汗之。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常见少阴无阳证者 
,亦须微发汗,宜麻黄附子甘草汤。此学人不可不知也。 
问身微热,烦躁,面赤,脉沉而微者,何也? 
此名阴证似阳也。阴发躁,热发厥,物极则反也。大率以脉别之为准,诸数为热,诸迟 
为寒,无如此最为验也。 
上此一句,可以为世法。 
假令身体微热,烦躁面赤,其脉沉而微者,皆阴证也。身微热者,里寒故也;烦躁者, 
阴盛 
故也;面戴阳者,下虚故也。治者不看脉,以虚阳烦躁,误以为实热,反与凉药,则气消成 
大病矣!《外台秘要》云∶阴盛发躁,欲坐井中,宜以热药治之。仲景少阴证,面赤者,四 
逆加葱白主之。 
上外热内寒,烦躁,不可用凉热。 
问∶身冷,脉细沉疾,烦躁而不饮水者,何也? 
此名阴盛格阳也。伤寒阴盛格阳者,病患身冷,脉细沉疾,烦躁而不饮者是也。若欲引 
饮者 
,非也。不欲饮水者,宜服霹雳散,须臾躁止,得睡汗出即瘥。此药通散寒气,然后热气上 
行,汗出乃愈。火焰散、丹砂丸并主之。 
问身体重少气,阴肿入里,腹内绞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妇人则里 
急,腰胯连腹内痛者,何也? 
此名阴阳易也。伤寒病新瘥,阴阳气未和,因合房室,则令人阴肿,入腹绞痛,妇人则 
里急 
,腰胯连腹痛,名为阴阳易也。其男子病新瘥,未平复,而妇人与之交接得病,名曰阳易;其 
妇人病新瘥,未平复,男子与之交接得病,名曰阴易。若二男二女,并不相易。所以呼为易 
者,阴阳相感动甚,毒疫着人,如换易然。其病状身体热冲胸,头重不能举,眼中生花,四 
肢拘急,小腹绞痛,手足拳则皆死。其亦有不即死者。病若小腹里急,热上冲胸,头重不欲 
举,百节解离,经脉缓弱,血气虚,骨髓竭,便翕翕气力转小,着床而不若摇动,起止仰人 
。或引岁月不死,烧 散、 鼠粪汤、竹皮汤、干姜汤、青竹茹汤、当归白术汤,可选用之 
《孙兆口诀》,治阴盛隔阳,伤寒其人必躁热,不欲饮水者,宜服霹雳散。 
附子一枚,烧灰存性,为末,蜜水调下,为一服而愈。此逼散寒气,然后热气上行,而 
汗出乃愈。 

活人阴脉例
阴毒甘草汤
属性:治伤寒时气,初得病一二日便结成阴毒,或服药后六七日以上至十日变成阴毒,身重背强, 
腹中绞痛,咽喉不利,毒瓦斯攻心,心下坚强,气短不得息,呕逆,唇青面黑,四肢厥冷,其 
脉沉细而疾。仲景云∶阴毒三候,身如被杖,咽喉痛,五六日可治,至七日不可治也。 
甘草(炙) 升麻 当归(各二分) 雄黄(一分) 蜀椒(一分,去目) 龟甲(一两,醋 
炙) 桂枝(二分)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服如人行地五里,须臾进一服,温覆 
取汗,毒当从汗出,汗出即愈。若未,作再服。 
上此一条,举仲景言,至七日不可治,有别说。 
问∶活人阴毒甘草汤举仲景云∶阴毒三候,六五日可治,至七日不可治者,何也? 
答曰∶假令内伤冷物,中焦不和,或显少阴,或显厥阴,二脉无定,内阴之极,阳气逆 
而上 
行,至阳明则多错语,至太阳头复微痛,至少阳寒热间作,即非少阳外感正病也。然此经虽 
有寒热,其实脾先受之,卯酉之间,土居其中,是通胆肺,故如是也。内阳之外,至此欲竭 
,所以至七日不可治也。阴证舌缩者,知心火绝也,则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