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96-士谔医话 >

第11章

696-士谔医话-第11章

小说: 696-士谔医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大枣6、黄芩汤法。黄芩甘草芍药大枣7、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法。即前方加半夏生姜8、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法。

9、赤石脂禹馀粮汤法。

10、雄黄丸法。毒暑在脾,湿气连脚,不泄则痢,不痢则疟,独炼雄黄,蒸饼和药,甘草作汤,服之安乐,别作治疗,医家大错。

11、柴胡加芒硝汤法。即柴胡汤方加芒硝。

12、瓜蒌散法。

13、《外台》疗热毒痢、血(痢)、脐下绞刺痛方法。升麻地榆茜草黄连犀角生地栀子薤白香豉14、《外台》主赤自痢方法。黄连阿胶15、《外台》疗五疳、蒸、下痢方法。苦参青葙甘草16、《活人书》薤自汤法。豉薤白栀子17、《局方》诃梨勒丸法。肉豆蔻木香干姜砂仁诃梨勒皮川乌白矾龙骨赤石脂18、葛根汤法。

19、葛根黄芩黄连汤法。

20、当归四逆汤法。

2l、大承气汤法。

22、小承气汤法。

23、四逆散法。

24、四逆汤法。

25、白通加猪胆汁汤法。

26、白通汤法。

27、四逆加人参汤法。

28、通脉四逆汤法。

29、猪肤汤法。

30、阳毒升麻汤法。

31、生姜泻心汤法。

32、乌梅丸法。

33、威喜丸法。

有凉有热,有攻有补,有通有止,不一其症,即不一其方,不一其法,视彼西医以通肠一法,普治诸痢者,难易大别天渊矣。

论戒烟眼前新兴事业,最发达的就是戒烟,这件事,本来政令有禁,再要吸下去,真是受累不浅。

戒烟的事,我也辄闹忙,曾经在《医林》中刊布过两张戒烟验方,从古到今,个个人认直弗曲,自己总说自己好,我也当然不能例外,我刊布的两张方子,尤其是第一张红茶白盐黑膏的那方,认为万妥万当,绝无弊言,偏偏有几位多疑的仁兄,偏偏写信来问我,此方是否靠得住,我现在就在这儿答复,请你放心,此方十分可靠。

诸位也要想一想,我与诸位素不相熟,为什么好端端弄一张方子来哄诸位,问到林文忠公戒烟方,那林方又是一张方子,不能与我方相提并论,林方有林方的好处,我方有我方的好处,欢喜林方时,请向国药铺购买现成药膏就是,这林方是我们青浦前辈何书田先生撰的,君臣佐使很不错,已经有相当的成绩,大致总可以放心的了,我之方烟瘾不论大小,药味毫无加减。瞧方配服可也。

我再有一句话奉告,鸦片这东西,吸上它时,不是一天两天,三日五日吸得上瘾的,那么戒绝时光,当然不能够迅速,来既不易,去亦烦难,偏偏现在的人,要他骑牛而来,飞机而去,如何能够立刻见功,大背事理,就要弄出事来,我这方子就是不能够快。

问到身体虚弱,那是另一个问题,究竟是阳虚,还是阴虚,血虚还是气虚。那是要请医生调理的,不在戒烟范围之内。

论痰饮稠痰叫做痰,稀痰叫做饮,痰饮这一症,古人分为四种:一种叫痰饮;一种叫悬饮;一种叫溢饮;一种叫支饮。

先讲痰饮,一个人素体肥盛,忽然瘦起来,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这就叫痰饮,其实不过是痰饮之一种,以后当另题再论。

再讲悬饮,一个人饮下去的水不化,而流在胁下,必然要咳唾,那咳唾的时候,必然要引痛,这就叫悬饮。

再谈溢饮,饮入的水流行归于四肢,很该汗出而解,偏偏不汗出,那么身体疼重,这就叫做溢饮。

更有咳嗽气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这就叫做支饮。

在此四种饮症之外,更有留饮与伏饮,那留饮有五脏之分。

水饮在于心下,其人的背部寒冷如手大,心下偏又坚硬,筑筑然短气。恶水不得饮。这就是留饮在心的证状。

水饮在于肺呢,时时吐涎沫,偏又时时欲饮水,这就是留饮在肺的证状。水饮在于脾呢,是既少气又身重,这就是留饮在脾的证状。

水饮在于肝呢,就见胁下支满,嚏而痛,这就是留饮在肝的证状。

水饮在肾,就见心下悸,这就是留饮在肾的证状。

凡是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就是留饮的表示。

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脉必见沉,这就是留饮证的脉。

讲到伏饮的见证,与留饮有个分别,膈上病痰喘,满而咳吐,发起来就寒热,背痛、腰痛,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体颤动,那就是伏饮了。

凡是饮,不管它是痰饮,是溢饮、是支饮、是悬饮、是留饮、是伏饮,它的病源总为饮水太多,水停在内,不能化。这是饮症的来源,所以一个人到大渴的时候,最忌的是牛饮(指大量饮水),古人啜茗称品,也是卫生之一法。

此外更有癖饮、酒癖、膈痰三个病症,成形的饮症叫假癖。

为了饮水太多,水停聚在两胁之间,遇着了寒气,水寒相搏,结聚成块,亘起在胁下,按之作水声,这就叫做癖饮。

为了饮酒过量,口中大渴,引饮无度。酒与饮停滞在于胁肋下,结聚成癖,时时作痛,他的病状,是胁下气急而痛,这就叫做酒癖。

本来痰水结于胸膈之上,又犯了大寒,遂致阳气不行;痰水格外的结聚不散,于是阴气上逆,上与风痰相结,上冲于头,就要头痛,有的痛到几年之久,到后来变成脑痛症,倘然头痛到手足,寒冷至骨节,那就要死了,这就是膈痰之证。

我们中国人病痰饮的特别多,那病痰饮的人,必然有咳嗽,必然多痰,可怜西医先生不认识痰饮本来面目,一见痰饮咳嗽,就要吓得屁滚尿流,说是肺病第二期,肺病第三期。

赶快入医院疗养,那病人的病,休谈到治愈。倒吓重了二三分呢。

我作此篇文字,有两个意思,一个安慰病家,患了咳嗽,不一定是痨病,不要自己吓自己;一个是教乖西医先生,知道咳嗽中还有一个痰饮咳嗽,治疗的法子,与痨病咳嗽,是大大不同的。

痰饮之治法痰饮症的病源病状,我已经讲过,痰饮症的咳嗽,与肺病咳嗽,大不相同,大大的有别,请咳嗽病家,休要误会,休要听信胡言。自己吓自己。

我现在把古人痰饮症治法,详详细细讲给诸位听,且请静坐。听我道来。

却说痰饮一症,有病在心下的,证见胸胁支满,目眩短气,有微饮,这是很该使病从小便去的,主用苓桂术甘汤。

还有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过后倒反爽快,虽然自利,心下还是坚满,此乃是留饮欲去之故,主用甘遂半夏汤,由它从大便而去。

有脉沉而弦的,悬饮内痛,有数家脉弦的水症,还有欬烦、胸中痛的支饮症,都是用十枣汤泻去其水的。

有心下有水气症,那外证是干呕发热,或咳或利,少腹满而喘者,主治小青龙汤的。

有膈间支饮症,其人喘满,心下偏又痞坚,面色偏又黧黑,脉来偏又沉紧,此病得之已有数十日,医家用过吐法、下法都不效,就可用木防己汤去治疗。倘然病势不结实,可以好了。倘然病势结实,好过三日要复发的,那么就要用木防已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治疗了。

有心下有支饮,证见苦冒眩的,主治用泽泻汤,呕而不渴,也是心下有支饮,主治用小半夏汤。倘使猝然呕吐,心下有痞,膈间有水,既眩且悸,主治用小半夏加茯苓汤,支饮不得息呢,主治用葶苈大枣泻肺汤。

还有效逆倚息不得卧,服过小青龙汤,还是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桂苓五味甘草汤,治它的气冲,倘然服药之后,冲气即低,那就好了,倘使冲气虽低,反倒胸满而咳,那就要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姜辛以治其咳满,病情千变万他。倘使欬满止后,又口渴起来,冲气重又发作,那是为了细辛、千姜是热药,服下去很该就渴,现在颠倒,渴反止了,那就为了支饮之故。支饮的症,在法当冒,冒的人必然呕,倘然见呕,再与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汤;倘然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当加杏仁,即与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倘使面热如醉,这就是胃热上冲熏其面,当加大黄除其热,即是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大黄汤;更有支饮胸满症,是用厚朴大黄汤主治的。

我们中医治痰饮有这许多法子,岂是惯用老辞来吓人,对于病变一筹奠展者可比。

诸君,我所说的还是汉以前的法子,不过是治疗痰饮的一部分方术,那汉以后的新奇法子很多很多,我为嫌它烦琐。暂时告一个段落。

西医学术《新闻报》上有一篇小言,标题是《一身是病》,是丈二和尚的稿子,他说戈公振先生遗体经红十字会医师剖解后,说他除了患败血症及腹膜炎外,肺部、胃部、腰部以及心脏、头脑,没有一处不出毛病,真可称得“一身是病”了。戈君是以新闻记者为业的,他身体这样的瘦弱多病,足见平日的辛劳,一旦百病丛生,支撑不住,只得一命呜呼,说起来好不惨然啊。

戈公振百病丛生,除了败血症、腹膜炎之外,还有肺部、胃部、腰部、心脏、头脑,没有一处不是病,不过这许多的病,当戈公振入医院就诊时光,西医要算细心诊察,不曾发现,这就可以明白西医的科学医术,不过如此,就是误诊为盲肠炎,割治之后,始知为腹膜炎,后又认为败血症,一误再误,也不曾知他肺部、胃部、腰部、心脏、头脑有病,直到他死后解剖,才得发现,这就可知西医的科学医术,不过如此。陆士谔先生说西医学术破产,还是客气话,还是抬举西医,照事实讲,爽爽快快,象西医这种成绩,简直可以说不配称做学术。本来没有学术,有什么破产不破产。(旁观客)'对西医所言过激之辞,应以历史的眼光看待。校者注。'西医诊断之露骨透写西医究竟有多大学识,多大本领,惭愧我不是西医,不曾知晓,也不敢轻量人家,轻易评论,现在看到程瀚章先生大作,标题是《从戈公振的死说到临症诊断与病理解剖》,十分佩服,我佩服这位程先生,就是“忠实”两个字,不象其他的西医,江湖气十足。

程先生不打自招,把临症诊断与病理解剖的冲突点,赤裸裸地写出来,罗列败血症的原因菌,有到七种,败血症的续发病,有到十八种,就可知西医的诊病,不要说是诊得错误,就是真知灼见,绝无丝毫错误,也不过在七种里头,十八种里头,捉迷藏似的胡拿瞎摸罢了,较之云中捉月,雾里看花,还要迷乱。

我说过中医治病,犹之着棋,虽手段或有高下,大众公开,共闻共见。

下面是程瀚章先生的大作,登过《新医与社会》的。

名记者戈公振先生,因患病经中国红十字会董医师诊治,不幸逝世。无论与先生有无交往,成为之同声悼惜。惜中国新闻界丧失栋材也。笔者与先生初无一面之雅,惟于报端及著述中读其文,钦其才,神交而已。年来余更慨夫外侮日亟,上下反利用其机会,交相争于市场,兄弟阅墙,彼此为些微之私见,不惜兴讼于有司,环顾社会,形同荆棘,用是杜门谢客,拼绝交际,日维浏览报章,恍如观影,幕幕变化,永无穷尽。

兹数日内报章所记,除金潮膨湃外,又见关于戈氏之死后消息,缘戈氏死后之解剖(为戈氏遗嘱之一),病理上所见与原诊医师所诊断者有所出入,于是同情于戈氏者,隐约之间,不免为春秋之责备,然吾人设能多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