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2朱进忠中医的医案 >

第17章

2朱进忠中医的医案-第17章

小说: 2朱进忠中医的医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服药1剂,4个小时后,身微汗出,热退,体温36.8℃,再服1剂,脉由滑转为弦,又服柴胡汤2剂,愈。
      某医云:不用消炎之药而肺部炎症消退之快,吾未闻也,请示之。答曰:炎症是现代医学的一种说法,中医如何对待炎症,见到炎症应如何处理,实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不过余认为如果一见所谓的炎症即认为是热毒所致,恐怕是不正确的。而此症之不效即在于此。
      
      肺脓肿与脓胸
      1.但知寒凉解毒,不知过凉冰郁,热毒壅郁,脓肿不除。
      卫××,女,49岁。
      寒战高热,汗出神疲,咳唾脓血。某院诊为肺脓肿。经用西药抗生素与中药清热解毒,化瘀排脓法治疗1个月后,寒战高热,汗出已大见好转,体温也由4l℃降至37℃,但继续应用上药1个月后,症状不再继续改善,胸部x线拍片数次均未见改变。细查其证,除咳吐脓痰之外,并见胸满胸痛,头晕头胀,心烦易怒,纳呆食减,舌苔白腻,脉弦细涩。综合脉证,反复思考:此必久用寒凉重剂,阳气被郁,肝肺之气难于升降,脓液不得排出所致。正如仲景“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同一意耳。因拟疏肝解郁,宣肺化痰排脓。处方:柴胡10克,枳实10克,白芍10克,瓜蒌15克,青皮10克,桔梗10克,白芥子10克,橘叶10克,当归10克。
      服药6剂后,头晕头胀,胸满胸痛,咳嗽吐痰均好转,继服20剂后,诸证消失,胸部x光片已正常,又服10剂,愈。
      2.正虚邪实,热毒壅郁,脓汁不泄,但用解毒清热,其病不解
      胡××,男,49岁。
      2个多月前,在过度劳累之后,突然发现寒战高热,胸痛,咳嗽。某院诊为肺脓肿,脓胸。先用抗生素等治疗20多天不见改善,后又配合中药清热解毒,化瘀排脓法治疗20多天仍然不见好转。并在3天前从第三肋间肿痛处发现一溃破口有脓汁排出,吸气时有气泡出现。细察其证,除咳嗽气短,不断地咳吐黄稠脓痰,其味腥臭外,并见其精神极度疲惫,汗出,烦躁不安,时时恶心欲吐,头晕难于坐立,右腋下第三肋间有一黄豆大的溃破口,随吸气而不断地有脓汁和气泡排出,周围皮肤不见高起,仅见青紫色,面色皓白而微透青色,舌苔白而厚腻,脉沉弦滑数。综合脉证,思之:肺痈高热乃热毒壅滞为患也,治宜清热解毒,然久用清热解毒何故不效也?再思其证,汗出,神疲,且面色皓白,溃破处但见青紫之色,乃气血俱虚之证,虚者宜补,不扶正焉能祛邪。又思其脉沉弦滑数,肺虚之脉当见浮而虚,而本证却见沉弦肝脉,必因寒凉过用而肝木被郁所致也。因拟补气养阴以培本,疏肝理气,化痰排脓以治标。处方:柴胡18克,桔梗18克,瓜蒌30克,枳实18克,赤芍15克,黄芪20克,当归15克,青皮15克,橘叶12克,白芥子1克,麦冬10克。
      昼夜连进2剂,次日寒战高热大减,体温由40.2℃降至38℃,继服4剂,寒战发热消失,体温正常。气短、咳嗽、吐脓痰,汗出均好转,胸部溃破口已愈合,局部皮肤色变浅,食欲增加,继服60剂,果愈。
      3.气阴俱虚,热毒壅盛,脓不得排,但予清热解毒,正不胜邪,其病不愈
      郜××,女,63岁。
      发热汗出,胸满胸痛,咳吐脓血20多天。医诊肺脓肿、脓胸。先以大剂抗生素治疗10天不效。继又配合中药大剂清热解毒,祛痰排脓治疗10天仍不效。细审其证,除胸满胸痛外,并见其高热汗出,体温40.1℃,神疲乏力,气短难于接续,左乳外上方微肿,并有一破口不断随吸气而脓汁外出,且有气泡,舌苔黄白而腻,脉虚大滑数。综合脉证,思之:脉虚大而汗出,神疲气短者,气阴俱虚也;脉滑数者,痰热痈脓也。前用解毒清热,化痰排脓之剂不效者,乃因正虚而邪不却。治当补气养血以扶其正。处方:黄芪20克,当归10克,麦冬10克,银花15克,连翘15克,瓜蒌15克,桔梗10克,白芥子1克。
      服药3剂,发热明显好转,体温降至38.5℃,其他诸证亦明显减轻,继服7剂,体温正常,精神、食欲大增,胸部疮口愈。宗效不更方意,服药40剂,愈。
      
      肺不张
      正虚邪实,始不扶正,后不活络,其病不解
      俞××,女,39岁。
      胸闷气短,咳嗽低热1个多月。医用抗生素等药治之不效,又用中药清热化痰、养阴润肺治之亦不效。某院经过多方检查诊为肺不张。细审其证,除气短胸闷,咳嗽低热之外,并见疲乏无力,时微汗出,舌苔薄白,脉虚大弦滑。综合脉证,思之:脉虚大者,气阴俱虚也;弦滑者,痰也。合之与证,乃为气阴两虚为本,痰热蕴肺为标。为拟补气养阴以培本,清热化痰以治标。《济生》桔梗汤加减:桔梗10克,防己10克,桑皮10克,浙贝母10克,瓜蒌15克,甘草10克,当归10克,生薏米18克,杏仁10克,黄芪15克,百合15克。
      服药18剂后,精神明显好转,但气短、咳嗽。胸满等不见改善。细察其舌苔薄白,脉沉。因思脉由大转沉,此正稍复而气滞血瘀之证反著耳。治拟理气活血,宣肺化痰。血府逐瘀汤加味。处方:当归10克,生地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甘草10克,枳壳10克,赤芍10克,柴胡10克,川芎10克,桔梗10克,牛膝10克,瓜蒌皮15克。
      服药4剂,胸满气短咳嗽均好转,继服16剂,诸证消失,x线拍片:心肺膈正常。
      一友云:前用化痰活血何故不效?后用活血化痰何故有效?答曰:本病始见脉大,其证以虚为主,治当扶正,其后证见脉沉,气滞血瘀为主,治宜活血理气,宣肺化痰,故始予祛邪不效,后以祛邪得效,此仲景所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义也。
     
      结节病
      从脉辨证,因证施方,其效即著郝××,女,59岁。10年来,经常感到疲乏无力,口干汗多。医诊糖尿病。最近4个多月,疲乏无力日渐加重,且伴有咳嗽吐痰,平卧时呼吸困难,坐起后好转,胸满心烦,纳呆食减,结节性红斑,肺门淋巴结与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医诊结节病。住院4个多月,先用西药治疗不效,后又配中药止咳化痰之品不但不效,反而出现右臂浅静脉炎。细审其证,除上述者外,并见咳而遗尿,头晕脑胀,舌苔白,脉虚大弦滑。综合脉证,思之:本病既有气阴之虚,又有痰热之滞;既有肝肺之郁,又有风邪之入络。治疗之法,必分先后,否则难治。今脉虚大弦滑,治应先以补气养阴以扶正,理气化痰止咳以除其邪。处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麦冬10克,人参10克,五味子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青皮10克,黄芩10克,紫菀10克。
      服药4剂,胸满心烦,汗出乏力,咳而遗尿均减,然咳嗽气短,身痛,静脉炎不见改善。舌苔白,脉弦滑稍紧。综合脉证,思之:脉弦紧者风寒人络也;滑者,痰热内郁也。治宜疏风散寒,化痰通络。处方:黄柏10克,苍术10克,南星10克,桂枝10克,防己10克,威灵仙3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龙胆草10克,羌活3克,白芷3克,川芎10克。
      服药12剂,咳嗽气短,身痛,静脉炎,肺门、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均消失。继服6剂,除汗出口渴之外,诸证均失。
      某医云:结节病吾未闻之也,然其应用中药却治愈者何也?答曰:结节病一名,中医著作中未见明确论述之病也,然其何以治愈?微妙在脉者一也,随证治之者二也。其脉原为虚大弦滑,故先予补气养阴以扶正,理气化痰以祛邪,后为弦滑而紧,故以疏风散寒。又问:方中仅用羌活、白芷、威灵仙至3克,其故何也?答曰:痰凝、血滞之证不可重用风药散之也,过散则血燥,痰凝难化也,故用小量以防伤正助邪。 

     (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