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曼昆经济学原理 >

第68章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8章

小说: 曼昆经济学原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首先考虑消费者的收入如何制约用于百事可乐和比萨饼的支出量。假设消费者每月有1000美元收入,而且他把每个月的全部收入用于百事可乐和比萨饼。一品脱百事可乐的价格是2美元,而比萨饼的价格是10美元。
表21-1表示消费者可以购买的百事可乐和比萨饼许多组合中的一些。该表的第一行表示,如果消费者把全部收入用于比萨饼,他一个月可以吃100个比萨饼,但他就根本不能买一点百事可乐。第二行表示另一种可能的消费组合:90个比萨饼和50品脱百事可乐。以此类推。表中的每种消费组合花费正好是1000美元。
表21-1 消费者预算约束
百事可乐(品脱) 比萨饼
数量(个) 百事可乐
支出(美元) 比萨饼支出
(美元) 总支出
(美元)
0 100 0 1000 1000
50 90 100 900 1000
100 80 200 800 1000
150 70 300 700 1000
200 60 400 600 1000
250 50 500 500 1000
300 40 600 400 1000
350 30 700 300 1000
400 20 800 200 1000
450 10 900 100 1000
500 0 1000 0 1000
图21…1画出了消费者可以选择的消费组合。纵轴代表百事可乐的品脱量,横轴代表比萨饼的数量。这个图上标出3个点。在A点,消费者不买百事可乐而消费100个比萨饼。在B点消费者不买比萨饼而消费500品脱百事可乐。在C点,消费者买50个比萨饼和250品脱百事可乐。C点正好是AB线的中点,在这一点上消费者支出在百事可乐和比萨饼上的钱相同(500美元)。当然,这只是消费者可以选择的百事可乐和比萨饼许多组合中的3种。AB线上所有各点都是可能的。这条线被称为预算约束线,它表示消费者可以买得起的消费组合。在这种情况下,它表示消费者在百事可乐和比萨饼之间的交替关系。 
消费约束线的斜率衡量消费者可以用一种物品换到另一种物品的比率。回想一下第二章的附录,可以用纵轴距离变动除以横轴距离变动(“向上量比向前量”)来计算两点之间的斜率。从A点到B点,纵轴距离是500品脱,横轴距离是100个比萨饼。因此,斜率是每个比萨饼5品脱百事可乐。(实际上,由于预算约束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是一个负数。但就我们的目的而言,我们可以略去负号。)
要注意的是,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等于两种物品的相对价格——一种物品与另一种物品相比的价格。一个比萨饼的价格是一品脱百事可乐的5倍。因此,消费者可以用一个比萨饼换5品脱百事可乐。这种交替关系表现为预算约束线的斜率为50
即问即答 如果百事可乐的价格为5美元而比萨饼的价格为10美元,画出收入为1000美元的人的预算约束线。这条预算约束线的斜率是多少?
偏好:消费者想要什么
本章的目的是说明消费者如何作出选择。预算约束线是分析的一个方面:它表明消费者在收入与物品价格既定时所能买得起的物品组合。但是,消费者的选择不仅取决于他的预算约束,而且还取决于他对物品的偏好。因此,消费者的偏好是我们分析的下一个方面。
用无差异曲线代表偏好
消费者的偏好使他在百事可乐与比萨饼的不同组合中作出选择。如果提供给消费者两个不同的组合,他选择最适合他嗜好的组合。如果两种组合同样适合他的嗜好,我们说,消费者在这两种组合之间是无差异的。
正如我们用图形表示消费者的预算约束一样,我们也可以用图形来表示他的偏好。我们用无差异曲线来这样做。无差异曲线表示使消费者同样幸福的消费组合。在这个例子中,无差异曲线表示使消费者同样满足的百事可乐和比萨饼的组合。
图21…2表示消费者许多无差异曲线中的两条。消费者在A、B和C的组合中是无差异的,因为它们都在同一条曲线上。毫不奇怪,如果消费者消费的比萨饼减少了,比如说从A点到B点,百事可乐消费的增加必然可以使他同样幸福。如果比萨饼的消费再减少,比如从B点到C点,百事可乐的消费量还会增加。
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等于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替代另一种物品的比率。这个比率称为边际替代率(MRS)。在这个例子中,边际替代率衡量为了补偿一单位比萨饼消费的减少要得到多少单位百事可乐。要注意的是,由于无差异曲线并不是一条直线,所以,在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各点的边际替代率并不相同。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取决于他已经消费的物品量。这就是说,消费者愿意用比萨饼换取百事可乐的量取决于他的饥饿或干渴程度,而这种程度又取决于他有多少比萨饼和百事可乐。
在任何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的所有点上,消费者同样幸福,但他对某些无差异曲线的偏好大于另一些。因为他对更多消费的偏好大于较少消费,所以,对较高无差异曲线的偏好大于较低的无差异曲线。在图21…2中,对无差异曲线几上任何一点的偏好大于无差异曲线石上的任何一点。
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束给出了消费者偏好的完整排序。这就是说,我们可以用无差异曲线来给任意两种物品的组合排序。例如,无差异曲线告诉我们,对D点的偏好大于A点,因为D点所在的无差异曲线大于A点。(然而,这个结论可能是显而易见的,因为D点向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百事可乐和更多的比萨饼。)无差异曲线还告诉我们,对D点的偏好大于C点,因为D点在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上。尽管D点时的百事可乐比C点少,但它有的额外的比萨饼足以使消费者更偏好它。通过找出更高无差异曲线上的一点,我们可以用无差异曲线束来给出任何百事可乐和比萨饼的组合排序。
无差异曲线的四个特征
由于无差异曲线代表消费者偏好,所以,它们有某些反映这些偏好的特征。下面我们考虑描述大多数无差异曲线的四个特征:
◎特征1:对较高无差异曲线的偏好大于较低无差异曲线。消费者通常对东西多的偏好大于东西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称这种事情“好”而不是“坏”。)这种对更大数量的偏好反映在无差异曲线上。正如图21…2所示,更高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物品量多于较低的无差异曲线。因此,消费者偏好较高的无差异曲线。
◎特征2: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反映了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替代另一种物品的比率。在大多数情况下,消费者两种物品都喜欢。因此,如果要减少一种物品的量,为了使消费者同样幸福就必须增加另一种物品的量。由于这个原因,大多数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特征3:无差异曲线不相交。为了说明这一点是正确的,假设两条无差异曲线相交,如图21…3所示。这样,由于A点和B点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两点能使消费者同样幸福。此外,由于B点与C点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这两点也能使消费者同样幸福。但这些结论意味着,尽管C点两种物品都更多,但A点与C点能使消费者同样幸福。这就与消费者对更多两种物品的偏好大于较少两种物品的假设相矛盾。因此,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特征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边际替代率—消费者愿意用一种物品替代另一种物品的比率。边际替代率(MRS)通常取决于消费者目前消费的每一种物品量。特别是,由于人们更愿意放弃他们丰富的物品,并更不愿意放弃他们不多的物品,所以,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考虑图21…4的例子。在A点时,由于消费者有大量百事可乐而只有少量比萨饼,他非常饿但并不太渴。为了使消费者放弃一个比萨饼,就要给消费者6品脱百事可乐:边际替代率是每个比萨饼6品脱百事可乐。与此相比,在B点时,消费者有少量百事可乐和大量比萨饼,因此他很渴但不很饿。在这一点时,他愿意放弃一个比萨饼来得到一品脱的可乐:边际替代率是每个比萨饼一品脱百事可乐。因此,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反映了消费者更愿意放弃他已大量拥有的一种物品。
两种极端的无差异曲线例子
无差异曲线告诉我们消费者用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意愿。当物品很容易相互替代时,无差异曲线不太凸向原点;当物品难以替代时,无差异曲线非常凸向原点。为了说明这种情况的正确性,我们考虑极端的情况。
完全替代品  假设某人向你提供10美分硬币和5美分硬币的组合。你将对这不同的组合如何排序呢?
很可能的情况是,你只关心每种组合的总货币价值。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会根据10美分硬币数量加2倍的5美分硬币数量来判断一种组合。换句话说,无论组合中的10美分硬币和5美分硬币有多少,你总愿意用1枚10美分硬币换2个5美分硬币。你在10美分硬币和5美分硬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是一个不变的数——2。
我们可以用图21…5(a)幅中的无差异曲线表示你对10美分硬币耗5美分硬币的偏好。由于边际替代率是不变的,无差异曲线是一条直线。在这种极端的直线性无差异曲线情况下,我们说这两种物品是完全替代品。
完全互补品  现在假设某人向你提供了一些鞋的组合。一些鞋适于你的左脚,另一些鞋适于你的右脚。你对这些不同的组合如何排序呢?
在这种情况下,你只关心鞋的对数。换句话说,你根据你能从这些鞋中配成的对数来判断组合。5只左脚鞋和7只右脚鞋的组合只有5对。如果不同时给左脚鞋,多给一只右脚鞋没有价值。
我们可以用图21…5(b)幅的无差异曲线来代表你对右脚鞋和左脚鞋的偏好。在这种情况下,5只左脚鞋和5只右脚鞋与5只左脚鞋和7只右脚鞋的组合是同样的。它也与7只左脚鞋和5只右脚鞋的组合相同。因此,无差异曲线是直角形。在这种极端的直角形无差异曲线的情况下,我们说这两种物品是完全互补品。
当然,在现实世界中,大多数物品既不是完全替代品(像10美分硬币和5美分硬币)又不是完全互补品(像右脚鞋与左脚鞋)。更典型的情况是,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但不像直角形那样凸向原点。
即问即答  画出百事可乐和比萨饼的一些无差异曲线。解释这些无差异曲线的4个特征。
参考资料
效用:表示消费者偏好的另一种方法
我们用无差异曲线来表示消费者的偏好。另一种代表偏好的常用方法是用效用的概念。效用是对消费者从一组物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和幸福程度的抽象衡量。经济学家说,如果物品第一种组合提供的效用大于第二种,那么消费者对第一种组合的偏好就大于第二种。
无差异曲线和效用是密切相关的。由于消费者偏好更高无差异曲线上的各点,所以,更高无差异曲线上物品的组合提供了更高的效用。由于消费者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所有各点上都同样幸福,所以,所有这些组合提供了同样的效用。实际上,你可以把一条无差异曲线作为一条“等效用”曲线。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边际替代率)代表与另一种物品引起的边际效用相比,一种物品所引起的边际效用。
当经济学家讨论消费者选择理论时,他们可以用不同的词来表述这种理论。一个经济学家可以说,消费者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另一个经济学家可以说,消费者的目标是最后达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