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四形象设计艺术 >

第25章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四形象设计艺术-第25章

小说: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四形象设计艺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集团成熟分析 目前任何企业都很流行成立所谓的专案小组。但相对地,对于这方面的书籍却少得可怜。这或许是今后重要的研究课题,不过时下的确有很多领导 者,为了管理专案小组而大伤脑筋。

  为了让专案小组发挥功能,除了要考虑成员的人数、技术的水准,领导 者与成员交往的频率、亲密度、信赖关系等各种因素之外,还必须衡量与成员之间的相对关系。其中就蕴藏着更为复杂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之中,你必 须注意集团的特性之一,就是该集团的成熟性。首先从要素上来看的话,成员与领导者、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亲密度如何?这表示一个集团的组织程度, 也就是对课题是否有一致的认同。事实上,这种一致概念的程度多寡,就可决定这个专案小组是否能达成预期的目标。

  把这个理论称为“环的理论”。它是由亚修(Asch‘s,E)所倡导,是指“集团是由三个环扣交织而成的”。根据亚修的理论,一个集团是否成熟, 决定于三个圆圈是否保持均衡的机能,而三个圆圈相交的范围愈大,则该集团愈成熟。相反的,集团只呈现某一程度的成熟,甚至逐渐衰退下去,这就 表示这三个圆圈失去了平衡,或是某个圆圈的机能太过于强烈,或是三个圆圈各自散落而呈现没有弹性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使集团趋于更 具有成熟性呢?假如现在的状况一切良好,这时就必须策划如何延续集团的寿命、如何让成员之间的联系环扣扩大??假如集团已经处于衰退的状态, 就必须致力于使集团复苏,并发扬光大。所以,即使你的集团已经逐渐衰微,仍旧还是有办法重振雄风的。要有效地运用集团的成熟性,必须做到:①设 定新目标;②向新的企划挑战;③由于新进成员的加大,重新再编制环扣关系;④变换领导作风,改变以往的做法;⑤实施扩张环扣的教育与训练。

  集团(group)年龄层次与其应对措施

  青年期

  (混沌状态)

  集    。动机高

  团    。期待职务未确定

  的    。集团规则正在形成特 征

  中年期

  (成果达成状态)

  。集团规则确定。成员相互的任务、 期待明确化

  。激励、信赖的关系

  老年期

  (安定、退化状态)

  。开始模式化

  。手册化、标准化

  。前例、惯例的横行

  成    。希望确立自己的评价

  员    。希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 欲 求

  。发挥自我能力。追求工作意义 自我主见、主张的

  明示

  。工作价值追求

  。保身的行动

  。对变化的抵抗感

  。安定、安逸指向

  领    。工作的构造化

  导    。关照每位成员

  者    。目标明确化的 应 付 措 施

  。参与计划的决策

  。权限的委让

  。犒劳属下

  。强化培育、指导

  。对未来展望的再重建

  。展望(目标、梦想)的创造

  。使命(使命感、努力)的重建

  (10)集团合作分析 一般人常会把欢乐融洽的气氛,与团体合作精神混为一谈。如果同事之间能彼此倾诉,大伙的感情也不错,而将这种现象视为工作岗位上的团体精 神也很好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种现象只不过是表示大家志同道合而已。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误解呢?这是因为一般人并未掌握到团体精神 的重要性。针对这一点,且让你在此分析一下何谓团体精神。①所谓团体是指为达成目标(数量、品质、服务、交货期、成本等)的最适当的人员构成 单位。团体的定义就是达到效果的最恰当人员。②所谓的团队精神是指由于领导者发挥了卓越的领导能力,促使所属成员发挥本身最大限制的能力,团 结一致以完成目标;公司方面则获得卓越的绩效,成员之间有坚定的信赖关系等的最高状态。

  如何才能让团队精神得以发挥呢?①发挥领导能力。②显现成果。如此, 才会有坚定的信赖关系。从两项定义来看,就会明白光是欢乐融洽的气氛,并不能表示团体精神很好。欢乐融洽只是必要的条件之一,不能视为充分的 条件。一个团体如果没有表现出一项成果,即使彼此欢乐融洽,他们还是没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团体精神最佳的状态,就是每个成员都具有向前迈进的 意识,而且共同分享成果上的喜悦。这样,就会产生坚强的相互信赖关系,而这样的公司也必定大放异彩。因此每一组织必须要有一套可以让成员真实 体会到成果的制度。

  (11)无声语言分析 身体语言:①非口语信息的种类 沟通至少包含了口语与非口语两部分。口语指说话的内容,非口语则指除了语言表达之外,其他以身体辅助或加强表达的种种行为。口语与非口语 表达彼此息息相关,一般沟通过程中,你们比较着重口语表达信息的发放与传送,但事实上,非口语的信息量有时候要比口语表达的内容更为丰富与复 杂。非口语信息的种类,大致如下:A 身体定位是指我们的身体、头、手、脚等,接近或远离一个人的程度,也包括所朝的方向。B 姿势。姿势经常表 达了感觉与情绪状态,例如紧张或放松、轻松自在或战战兢兢、谨慎仔细或粗心大意等。C 手势。手势经常在你们不太注意的情况下,成为情绪的指示 器,例如:握拳、板折手指关节、撕纸条、卷纸角、折回纹针、玩笔等。D脸及眼。这两部分是最容易引起注意的部位,但并不容易了解其意义,因为 脸部表情非常复杂且变化多端。脸部基本上有六种表情:惊讶、害怕、生气、嫌恶、快乐、伤心。眼神接触,此外,眼神也能传达“控制”和“顺从”的 信息。E 声音。音调的抑扬高低、速度快慢、顿挫久暂、重音强调、大小音量、结巴停顿等表达不同的信息,这些通称为“语音信息”或“副语言”, 不但可以增强语言信息的意义,也可以显现出与语言内容相互矛盾之处。F触摸。触摸可以降低婴儿的死亡率,常被抚摸的小孩,其智商要高于不常被 抚摸的小孩。触摸可以表达喜爱、喜欢、支持、友谊、好感、赞同等意思。G服饰。除了御寒保暖外,服饰还有很多其他功能,如装饰、身份、地位、性 吸引力、角色地位、工作性质、嗜好等。H 距离的远近。这也是一种非口语的沟通,代表不同的意义,可以分为四个等级:a。亲密距离:大约是 18 寸, 这是与最亲密的人所持的距离。b。私人距离:大约是 18 寸到 4寸,是夫妻或 情人在公开的场合所保持的距离。c。社交距离:大约是 4 寸到 12 寸,指一般 商业性沟通距离或是同事间工作的距离。d。公众距离:大约是12 寸以上,例 如上课教室的师生距离,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

  ②非口语沟通的功能 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并非对立不相容,而是互相关联与补充,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首先,非语文行为可以“重复”语言的表达内容,例如有人 问你邮局怎么走,你可以说“往北走,过两个红绿灯就到了”,然后你用手往北指,这就重复了你所说的意思。其次,非口语信息有时可以“代替”口 语信息。遇到一位老朋友,他不必开口,你只要看他的表情就知道很愉快或很难过。第三,非语言信息可“强调”语言内容的意思,就像你在书上重要 的地方划线一样,你讲到比较重要的地方时,当以手势、脸部表情或声调来强调,另外,耸耸肩表示无可奈何,摊摊手表示没有办法。第四,非口语行 为也可“调节”语言行为。例如,在句子结束时放慢说话速度,暗示下一位可以说话了,或用肢体表示要坐下来了,用眼神表示说完了。最后,也是最 重要的,非语言行为常会“抵触”语言内容。很多人会同时表达互相矛盾的信息,苦着脸皱眉说:“一切顺利,我很高兴。”这就是所谓的双重信息, 我们不是常看到涨红着脸的人说:“没有啊!我一点也不生气!

  通常,两者间的矛盾、不一致并没有像上面那么明显,但的确经常是不 一致的。是什么理由造成的呢?例如演讲或面谈时要掩饰紧张,或不想让别人为自己担心,希望表现得比实际情况好些等。研究指出当二者不一致时, 人们通常采用非语言的行为内容。

  不过作为一个沟通的学习者,把口语与非口语的行为调整成一致而不相 矛盾,并能善用非口语信息的正面意义,增加沟通的有效性,才是学习的目 标。

  活动①活动目标:了解非口语信息的种类、特性及在沟通过程中的作用。

  ②活动名称:请你来看我。

  ③进行程序:A 概念说明与活动说明。B 活动进行:a。将成员等分成二组, 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被观察组。b。选定适当的位置,被观察组坐内圈,观察组坐外圈。C。每位外圈观察组的成员,分别选定内圈中的某个人为观察 对象,但不能让内圈的人知道观察他的人是谁。d。内圈的人用 15 分钟的时间,讨论一个每位成员都感兴趣的主题,最好是能引起个人感受的话题。例 如:假如我的先生或太太有了外遇??E。外圈的人观察并记录被观察者的眼神、表情、姿势、音质??等非口语行为。C 活动分享: a。15 分钟后,观察 者兴与被观察者二人一组,由观察者给予对方回馈,但只叙述不解释。b。叙述完毕后,被观察者才和观察者讨论刚才自己的非口语行为所代表的意义。D 重复第 B、C 程序。E 团体统整:a。在这个活动中的感受与体验。b。别人所观察到的非口语行为是否与自己所要表达的一致?如果不一致,原因何在?c。 看到别人某种非口语行为,引起自己什么感受?

  ④活动器材 A 笔。B 非口语信息观察记录表。

  ⑤注意事项:A 团体统整时,可强调“我看到哪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非 口语信息”,并可以“非口语信息在沟通中的重要性”为主题。B 强调记录表中的感受栏的记录与分享。C 成员不要互为观察者。

  资    料'之一':非口语信息观察记录表①眼神:A 自然的眼神接触;    B 向下打量;C 向上看;    D 看别的地方; E 毫无表情的注视;    F 其他②表情及头部动作:出现频率对此行为的感受A 安详而有表情    B 适当的微笑C 配合说话内容的表情    D 脸部表情严肃 E 无关的脸部表情    F 不停地微笑G 很少笑    H 冷漠的表情I 皱眉头    J 过度的情绪反应 K 肯定地点头    L 不停地点头M 其他③身体的姿势    出现频率    对此行为的感受(1)稍微前倾    (2)身体面向说话者(3)放松的姿势    (4)触摸说话者(5)抖脚    (6)舒适地往后靠(7)固定僵硬的姿势    (8)离说话者很远(9)离说话者太近    (10)不断更换姿势(11)放松的手势    (12)夸张的手势(13)双手交叉在脚前    (14)其他 音质    出现频率    对此行为的感受(1)愉快的语调    (2)适度的讲话速度(3)声音单调    (4)太装腔作势(5)太大声    (6)太小声(7)太快    (8)太慢(9)使用口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