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四形象设计艺术 >

第17章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四形象设计艺术-第17章

小说: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四形象设计艺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C、说不定两个炉子都在煮东西,你腾不出时间躺下来,那么将就点,坐 在椅子上也有差不多的效果。直背硬座的椅子效果最好。在椅子上坐好,两手垂放在大腿上,手掌向下。

  D、现在,慢慢收缩你的脚趾,然后让它们放松。接着收缩腿的肌肉,再 放松。依次慢慢往上做,运动全身的肌肉到颈部为止。然后用力转动你的头,同时记住要跟自己说:“轻松!轻松!”

  E、深呼吸。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有节奏的重复,慢慢让神经稳定下 来。

  F、别忘了脸上的皱纹和眉心的横纹,你可以把它们都抹去。抚平眉心和 嘴边的纹路,一天做两次。境由心生,说不定你会发现不去美容院做按摩,一样可以让脸部恢复光鲜。

  养成避免烦恼疲劳的工作习惯 一、清理书桌。除了你手边正在处理的公事外,不要放其他杂物。 芝加歌铁路公司的总裁罗兰。威廉斯说:“桌上堆满杂物的人如果学着把书桌腾清,只放正在着手的工作,他会发现他的工作效率比较高。整洁的 习惯是跨向高效率的第一步。”

  如果你去过华盛顿的国会图书馆,你会看到墙上大书着几个字:“秩序 乃天堂的首要法则。”

  秩序也应该是商业的首要法则。不过事实刚好相反,一般商人的办公室 桌上总是乱七八糟,塞满久已乏人问津的报告。我听过的最夸张的实例是一家报社发行人告诉我的,他说有一天秘书清理他的办公桌,竟然找出一架失 踪了两年的打字机。

  一看到桌上堆满报告、表格、备忘录什么的,就足够让人眼花缭乱,心烦气躁了。最糟的还不是这个呢,如果你老是想着“有一万件要做的事,却 没有时间去做”,到头来只会烦得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更严重就英才 早逝了。

  宾夕维尼亚医学研究所的约翰。史多免教授曾发表过一篇报告指出,造 成身体疾病的心理问题不少,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病人有种“非做不可的责任在身,而那些责任又没有完了的时候。”

  你也许会说,难道单单是清理书桌就能避免高血压和心脏病,避免那种 非做不可而又遥遥无尽的责任感吗?这是否把问题太简单化了?精神病学家威廉。沙德会告诉你这个方法看似简单,其实效用无穷。他有一个病人听了 他的劝告,用了这个简单的办法之后,所有的心理毛病不药而愈了。

  那个病人是芝加哥一家大公司的经理,他来找沙德医生时整个人憔悴不 堪,精神很坏,看起来就像马上会崩溃的样子。他自己也知道,但是他不能辞职,他非常需要专家的协助。

  “那个人在告诉我他的故事时,”沙德医生说,“刚好电话铃响了。是 医院打来的电话,有急事要找我商谈。当时我并没有要他改个时间打来,反而马上做成决定。这是我的习惯,只要可能,我都会当场解决问题。好不容 易挂断电话,铃又响起来了,又是医院,又是急事。我才打发完那通电话,却有个同事走进来,跟我谈了一件重要的个案。等到办完这事,我回过头去, 向那位先生致歉害他久候。然而他的神色却和刚进来时完全不一样了。显得容光焕发,似乎有什么领悟。”

  “不必道歉,大夫!”那个人对沙德说,“刚刚那 10 分钟内,我已经找 到我的问题出在哪里了。我要回去改正我的工作习惯。不过在我走之前,你是不是可以让我看一下你的办公桌?”

  沙德医生打开抽屉,除了备用文具外,一无所有。“告诉我,”病人说,“你那些还没处理完的公事都放在哪里呢?”

  “都处理完了!”沙德医生说。

  “还没回的信件呢?”

  “都回完了!”沙德告诉他,“我的原则是绝不拖延回信,当场就口述 交秘书复函。”

  六个星期以后,同一个经理邀请沙德医生去他的办公室。他的人变了, 书桌也是。他打开抽屉让沙德看,里面并没有未完的公事。“六个星期以前,”

  经理说,“我在两个办公室有三张办公桌,以及数不清的工作,我永远做不 完。自从跟你谈过以后,我回到这里,清出一箩筐的旧文件。现在我只在一张办公桌工作,事情随到随办,再也没有堆积如山的文件令我心慌意乱。但 是最大的奇迹是我完全痊愈了。我的身体完全健康!”

  前高等法官查理士。雨果说:“人不是因为工作繁重而死,而是因为浪 费和烦恼致死。”没错,因为浪费精力,然后因为烦恼永远做不完工作。

  二、事分轻重缓急。 商业巨子亨利。多西说,无论他付多高的薪水,有两种能力还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这两种可遇而不可求的能力是:一、思考的能力。二、区分轻重的能力。 白手起家的查理士。路克曼把成就归功于多西所说的这两种能力。他说:“就我记忆所及,我总是清晨 5 点就起床,因为那个时候我的思绪最敏锐, 我可以安排好当天的计划,按照轻重缓急依序去做。”

  就我个人经验所及,我晓得并非什么时候我们都能分出轻重缓急,不过 有个概念总比像没头苍蝇一样抓瞎要好得多。

  如果萧伯纳不是坚持“最重要的事情优先”的原则,也许终其一生,他 都只是个默默无闻的银行出纳而已。他的计划是每天写 5 页稿,即使年薪只 有 30元的时候,他都不中辍。也就因为这分坚持,他才熬出头,终于享誉文 坛。

  三、养成当机立断的习惯。 钢铁业巨子郝威尔告诉过我,当他还是美国钢铁的董事时,他们召开的董事会议总是长而不当。讨论的问题太多,决定的事情太少。结果开完会后, 每个人还得抱一堆文件回家去研究。

  后来,郝威尔好不容易才说服其他董事一次只讨论一个问题,然后当场 做出决定,不要拖延。决定也许不好做,不过必须树立原则:一次一件事。

  郝威尔说那个方法教果出奇的好。大家不必再带一大堆文件回家了,心头的 负担自然也减轻很多。

  四、学习组织、授权和监督。 许多生意人都不懂授权的道理,凡事都自己一把抓,结果徒然被大小事情绊得头昏脑胀,施展不开,那就等于自掘坟墓。 我知道授权很难,我自己就有经验。到底除了自己之外,又有谁是真正可以令人完全信任的呢?但是如果你不趁早学习授权的话,迟早要在自己的 岗位上垮下来,劳心又伤身。长痛不如短痛,更何况这种短痛会带来长程的好处。我知道。我也有经验。

  排遣无聊的规则造成疲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无聊。我想这是很容易想见的事,假设你的 邻居住了一个年轻的女速记员,下班回家时她整个人都累坏了。她腰酸背痛,头疼欲裂,所以不吃晚饭就上床睡了。然后电话铃响,是男朋友打来的电话, 邀她去跳舞。女孩眼睛一亮,立刻一跃而起,穿上她最美丽的衣服,一直跳舞到深更半夜才回来。累了吗?一点也不,她神采飞扬,兴致高得很,甚至 还了无睡意,满脑子还都是那些活泼的音乐呢!

  难道说,下班时那个女孩的筋疲力尽都是装作出来的?不,她的确是累 坏了,因为她觉得工作无聊,人生也很无聊。这样的人满街都是,不见得是你的邻居而已,说不定就是你自己。

  前面已经说过,造成疲倦的情绪因素胜过单纯的生理因素。从前有人做 过实验,证明了无聊的确是疲倦的主因。那个实验是对一组学生进行一连串显然枯燥无趣的测试,结果学生都昏昏欲睡,抱怨头痛眼酸,有些甚至还觉 得胃痛。这些都是想像的毛病吗?不,经过详细检查,发现人在无聊的时候,血液中的氧燃烧的确比较慢。等到碰到有趣的事情时,功能就立刻恢复正常 了。

  我们在做有趣的事情时,就不容易觉得疲倦。像我上回到加拿大洛矶山 脉去度假,成天钓鱼、砍柴,可是一点也不觉得累,因为我有兴致,还有成 就感,否则在海拔7000 英尺做这许多事早就累得躺在那里了。

  哥伦比亚大学的爱德华。东狄克教授做过一个实验,他让一群年轻人不 眠不休一个星期,一直从事有趣的活动。经过详细研究之后他做成报告:“无聊是怠职的真正原因。”

  如果你是一个劳心的人,真正让你疲倦的不是你做完的工作,而是你还 没做的工作。举例而言,你还记得上个工作不尽心的日子吗?老是有人来打断你的工作,信也没回,约会也取消了,到处都是麻烦,成天都不对劲。你 一事无成,但是你下班回家像打了一场仗回来,头快炸了似的。

  第二天一切又对劲了。你的工作量是昨天的 10 倍,而你回家的时候却觉 得像凯旋而归的勇士。你一定有过这种经验,我也有。

  我在撰写本章时,曾抽空去看了一场音乐喜剧,里面有一句最佳的警句 说:“能够做他们喜欢做的事的人都是幸运的家伙。”他们之所以幸运是他们因此能享有更多精力与快乐,减少烦恼和疲劳。

  你的兴趣在哪里,你的精力就在哪里。陪一个唠叨的太太走过 10 条街远 比陪知心识趣的情人走上 10 英里路要辛苦得多。

  可是那又有什么办法呢?也许你不妨参考一下这个速记员的做法。她在 一家石油公司任职,一个月有好几天她得做一件最无聊的例行公事:整理各种数据表格。那个工作无聊到她本能地不服,决定非让它显得有趣一点不可。 怎么做呢?她每天跟自己比赛。她数过每天早上整理过的表格,决定下午要超越早上的记录,明天又要超越今天的记录。如此这般,她的工作成绩比同 一部门别的速记员的成绩都好,她这么做得到了什么吗?加薪?升迁?赞美?都没有。但是它的确帮她避免因无聊引发的倦怠,让她的心情常保活力。 也因为这种苦中作乐的心态,使她在闲暇时能做更多快乐的事。

  我碰巧知道这个故事是真的。我娶了那个女孩。 这儿还有另一个假装她的工作很有趣,而能从中获利的女孩。她也是速记员,以下便是她写信告诉我的个人经历:“我们办公室有四个速记员,每个人都要替好几个人速记。有一天,一 名经理坚持要我重誊一封长信,我很不服,告诉他那封信不必重新打过,应该修正一下就可以了。但是他直截了当地跟我说,如果我不做,他就叫别人 做,我当时真是气坏了!可是在重打那封信时,我突然想到,有很多人想做我的工作还求不得呢,更何况,我拿了薪水就是来做这份差事的。这么想就 好过多了,我突然下定决心假装我的工作很有趣。就算我实际上讨厌它,也要骗自己说它很有趣。

  “然后我有一个重大的发现:如果我装得好像还蛮喜欢我的工作,我真 的就会喜欢它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工作效率也比较高,加班的时间也减少了,大家更是称赞我敬业乐群的态度。后来公司里有位高级主管需要私人秘 书,他问我愿不愿意接受那个工作——他说因为我是唯一多做事也不抱怨的人。心态转变的影响力真大,它简直创造了奇迹!”

  这位女士的“假装”方法正跟哲学教授汉斯。维辛格的哲学不谋而合。 他教我们“假装”自己很快乐,自然会弄假成真。

  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