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06-中国医籍考 >

第86章

606-中国医籍考-第86章

小说: 606-中国医籍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其云或以苏子瞻论医药杂说附之者。即指苏沈良方。由其书初尚并行。故晁氏两载。其后附苏说者盛行。原 
本遂微。故尤氏陈氏遂不载其原本。今永乐大典。载有苏沈良方原序一篇。亦括一人所作。且自言予所作良方云 
云。无一字及轼。是后人增附之后。并其标题追改也。按明晁KT 宝文堂书目。有苏沈二内翰良方一部。是正嘉 
以前。传本未绝。其后不知何时散佚。今据永乐大典所载。掇拾编次。厘为八卷。史称括于医药卜算。无所不通。 
皆有所论著。今所传括梦溪笔谈。末为药议一卷。于形状性味。真伪同异。辨别尤精。轼杂着。时言医理。于是 
事亦颇究心。盖方药之事。术家能习其技。而不能知其所以然。儒者能明其理。而又往往未经试验。此书以经效 
之方。而集于博通物理者之手。固宜非他方所能及矣。 
程永培跋曰。沈氏良方。后人益以苏氏之说。名之曰苏沈良方。非当时合著之书也。余藏旧刻印本。书不列 
存中氏原序。而载有林灵素一叙。亦止论沈。未及苏。其卷首一 
叙。兼及苏沈。文颇拙蹇。不著作者姓名。盖俗笔也。按永乐大典中。有苏沈良方名曰。盖从宋史艺文志来者。 
则知合苏沈。而传于今日之本。约略宋末人为之耳。又考宋史。良方十卷。苏沈良方十五卷。以藏本卷数较之。 
虽合沈氏。却杂以苏说。若从苏沈良方。则少五卷矣。岂在当时已散佚不全耶。其中误字甚多。几至不可读。为 
之订正。然内证外证。妇人小儿。以至杂说。依稀略备。似非不全之本。盖古人以医卜为贱术。作史者志方书。 
未必详加考订。即如刘涓子之鬼遗方论。宋史作鬼论。脱去遗方二字。则其他之疏略可知也。此书卷帙未符宋志。 
其间分合多寡。不可考矣。内中诸方。间已见之博济灵苑诸书。即其余亦莫不应病神验异常。至有不可以理测者。 
岂非龙宫之所授耶。今为授梓。并补叙沈氏原叙一篇。熟读五难。大有裨益。瘦樵程永培跋。 
鲍廷博跋曰。良方托始于沈梦溪。迨宋南渡后。或益以东坡论说。而苏沈之名著焉。元明以来。其传渐寡。 
近年吴郡程君永培始出藏本。授梓以行。会朝廷诏颁内殿聚珍版本于各直省。于是其书复大显于世。顾殿本初颁。 
藏家争先快睹。既不敷承领。而程刻又不列坊肆。无以餍四方之求。博因参合两本。益广其传。上以仰副圣天 
子嘉惠艺林之至意。而程君活人济世之心。抑又推而广之矣。殿本辑自永乐大典。大概详沈而略苏。程刻较完。 
而承讹袭谬。无从是正。往时程君过予。语次及之。若有歉然于中者。盖虑其贻误。较他书所系尤重也。今证以 
殿本。尽刊其误。其为愉快。当何如耶。刊成谨冠提要于简端。以还殿刻之旧。卷末仍先以程跋。用示不敢掠美 
之意。乾隆癸丑十月上浣四日。歙鲍廷博识于柳塘寓庐。 
〔苏氏(轼)圣散子方〕读书敏求记一卷 未见 
自序曰。昔尝览千金方三建散。云风冷痰饮,症癖 疟。无所不治。而孙思邈特为着论。以谓此方用药节度。 
不近人情。至于救急。其验特异。乃知神物效灵。不拘常制。至理开惑。智不能知。今杰所蓄圣散子。殆此类耶。 
自古论病。唯伤寒最为危急。其表里虚实。日数证候应汗应下之法。差之毫厘。辄至不救。而用圣散子者。一切 
不问阴阳二毒。男女相易。状至危急者。连饮数剂。即汗出气通。饮食稍进。神宇完复。更不用诸药。连服取瘥。 
其余轻者。心额微汗。止尔无恙。药性微热。而阳毒发狂之类。入口即觉清凉。此殆不可以常理诘也。若时疫流 
行。平旦于大釜中煮之。不问老少良贱。各服一大盏。实时气不入其门。平居无疾。能空腹一服则饮食倍常。百 
疾不生。真济世之具。卫生之宝也。其方不知所从出。得之于眉山人巢君谷。谷多学好古。秘惜此方。不传其子。 
余苦求得之,谪居黄州。比年时疫。合此药散之。所活者不可胜数。巢始授余。约不传人。指江水为盟。余窃隘 
之。乃以传蕲水庞君安时。安时以善医闻于世。又善着书。欲以传后。故授之。且使巢君之名。与此方同不朽也。 
(文集) 
又后序曰。圣散子。主疾功效非一。去年春。杭之民病。得此药全活者。不可胜数。所用此中下品药。略计 
每千钱即得千服。由之积之。其利甚博。凡人欲施惠。而力能自辨者。犹有所止。若合众力。则人有善利。其行 
可久。今募信士。就楞严院修制。自立春后起施。直至来年春夏之交。有入名者。径以施送本院。昔薄拘罗尊者 
以诃梨勒。施一病比丘。故获报身。身常无众疾。施无多寡。随力助缘。疾病 
必相扶持。功德岂有限量。仁者恻隐,当崇善因。吴郡陆广秀才。施此方并药。得之于智藏主禅月大师宝泽。乃 
乡僧也。其陆广见在京。施用并药。在麦曲巷居住。(文集) 
朱子曰。苏轼字子赡。老苏之长子。中进士第。再中制科优等。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官至礼部尚书。兼端 
明殿翰林侍读二学士。 
叶梦得曰。子瞻在黄州。蕲州医庞安常亦善医伤寒。得仲景意。蜀人巢谷出圣散子方。初不见于世前医书。 
自言得之于异人。凡伤寒不问证候如何。一以是治之无不愈。子瞻奇之。为作序。比之孙思邈三建散。虽安常不 
敢非也。乃附其所着伤寒□中。天下信以为然。疾之毫厘不可差。无过于伤寒。用药一失其度。则立死者皆是。 
安有不问证候而可用者乎。宣和后。此药盛行于京师。太学诸生。信之尤笃。杀人无数。今医者悟始废不用。巢 
谷本任侠好奇。从陕西将韩存宝。出入兵间。不得志客黄州。子瞻以故与之游。子瞻以谷奇侠。而取其方。天下 
以子瞻文章。而信其方。事本不相因。而趋名者。又至于忘性命。而试其药。人之惑。盖有至是也。(避暑录话 
) 
陈言曰。此药以治寒疫。因东坡作序。天下通行。辛未年。永嘉瘟疫。被害者不可胜数。往往顷时寒疫流行。 
其药偶中。抑未知方土有所偏宜。未可考也。东坡便谓与三建散同类。一切不问。似太不近人情。夫寒疫亦能自 
发狂。盖阴能发躁。阳能发厥。物极则变。理之常然。不可不知。(三因方) 
俞弁曰。圣散子方。因东坡先生作序。由是天下神之。宋末辛未年。永嘉瘟疫。服此方被害者。不可胜纪。 
今阅叶 
石林避暑录云。宣和间。此药盛行于京师。太学生信之尤笃。杀人无数。医顿废之。昔坡翁谪居黄州。时其地濒 
江多卑湿。而黄之居人所感者。或因中湿而病。或因雨水浸淫而得。所以服此药而多效。是以通行于世。遗祸于 
无穷也。弘治癸丑年。吴中疫疠大作。吴邑令孙磐令医人修合圣散子。遍施街衢。并以其方刊行。病者服之。十 
无一生。率皆狂躁昏瞀而卒。噫。孙公之意。本以活人。殊不知圣散子方中。有附子良姜吴茱萸豆蔻麻黄藿香等 
剂。皆性燥热。反助火邪。不死何待。若不辨阴阳二证。一概施治。杀人利于刀剑。有能广此说。以告人人。亦 
仁者之一端也。(续医说) 
钱曾曰。圣散子方一卷。此方不过二十二味。诸病可治。东坡得之于眉山人巢谷。谪居黄州。时疫益行。合 
此药散之,所活不胜数。因制序以传不朽。惜其方世罕之见。郭五常得之于都宪袁公。即为梓行于郧阳。附录华 
佗危病十方。及经验三方。继得者复刊为续录。坡序称济世之具。卫生之宝。真此书之谓也。 
〔杜氏(壬)医准〕一卷 佚 
叶少蕴曰。尝见杜壬作医准一卷。记其平生治人用药之验。其一记郝质子妇产四日。螈 戴眼。弓背反张。 
壬以为痉病。与大豆紫汤独活汤而愈。政和间。余妻才分娩。犹在蓐中。忽作此证。头足反接。相去几二尺。家 
人惊骇。以数婢张拗之。不直。适记所云。而药囊在独活。乃急为之。召医未至。连进三剂。遂能直。医至则愈 
矣。更不复用大豆紫汤。古人处方神验类尔。但世所用之。不当其疾。每易之。自是家人有临乳者。应所须药物 
必备。不可不广告人。二方皆在千金第三卷。 

卷四十六
方论(二十四)
属性:〔太医局方〕读书后志十三卷 佚 
赵希弁曰。上元丰中。诏天下高手医。各以得效秘方进。下太医局验试根据方制药鬻之。仍模本传于世。 
〔张氏(耒)治风方〕书录解题一卷 佚 
陈振孙曰。张耒文潜所传。凡三十方。 
东都事略曰。张耒。字文潜。楚州淮阴人也。幼颖异为文。从苏辙学。辙见其文爱之。举进士。为临淮主 
簿寿安尉。咸平丞。苏轼亦深知之。称其文。召为太学。元 初。为正字。迁着佐郎,改著作郎。兼史院检讨。 
在馆八年。顾义自守泊如。擢起居舍人。请郡。以直龙图阁知润州。徙宣州责监黄州酒税。徙复州。起为通判黄 
州。移知衮州。召为太常少卿。甫数月。后以直龙图阁知颖州。又徙汝州。复坐元 党落职。主管明道宫。初耒 
在。闻苏轼之讣。以师弟子礼举丧。言者以为言。遂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得自便。居陈州。寻主管 
崇福宫。卒。年六十。 
〔初氏(虞世)古今录验养生必用方〕宋志三卷(读书后志作十六卷)佚 
赵希弁曰。养生必用方十六卷。上皇朝初虞世撰。序谓古人医经行于世者多矣。所以别着书者。古方分剂。 
为今铢两不侔。用者颇难。此方其证易详。其法易用。苟寻文为 
治。虽不习之人。亦可无求于医也。虞世本朝士。一旦削发为僧。在襄阳。与十父游从甚密。 
陈振孙曰。养生必用书三卷。灵泉山初虞世和甫撰。绍圣丁丑序。 
朱 曰。世传。妇人有产鬼形者。不能执而杀之。则飞去。夜复归就乳。多瘁其母。俗呼为旱魃。亦分男女。 
女魃窃其家物以出。儿魃窃外物以归。初虞世和甫名士善医。公卿争邀致。而性不可驯狎。往往尤忽权贵。每贵 
人求治病。必重诛求之。至于不可堪。其所得赂。旋以施贫者。最爱黄庭坚。常言黄孝于其亲。吾爱重之。每得 
佳墨精楮。奇玩必归。鲁直语朝士云。初和甫于余。正是一儿旱魃。时坐中有厌苦和甫者。卒尔对曰。到吾家。 
便是女旱魃。(可谈) 
陆游曰。初虞世字和甫。以医名天下。元符中。皇子邓王生。月余得痫疾危甚。群医束手。虞世独以为必无 
可虑。不三日王薨。信乎医之难也。(老学庵笔记) 
周密曰。初虞世所集养生必用方。戒人不可妄服金虎碧霞丹。乃详其说云。状元王俊民字康侯。为应天府发 
解官。得狂疾。于贡院中。尝对一石碑。呼叫不已。碑石中若有应之者。亦若康侯之奋怒也。病甚不省觉。取书 
册中交股刀。自裁及寸。左右抱持之。遂免出试院。未久,疾势亦已平复。起居饮食如故。但 不乐。徐医以 
为有疾。以碧霞金虎丹吐之。或谓心藏有热。劝服治心经诸冷药。积久为夜中洞泄。气脱肉消。食不前而死。( 
齐东野语) 
〔续必用方〕艺文略一卷 佚 
〔庞氏(安时)验方书〕宋志一卷 佚 
〔庞氏家藏秘宝方〕书录解题五卷 佚 
陈振孙曰。蕲水庞安时安常撰。安时以医名世。所着书传于世者。惟伤寒论而已。此书。南城吴炎晦父录以 
见遗。 
〔主对集〕一卷 佚 
宋史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