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06-中国医籍考 >

第83章

606-中国医籍考-第83章

小说: 606-中国医籍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检其文。决非宋以后物。且与陈氏三因方所引相合。则要为古书无疑矣。 
〔苏氏(越)群方秘要方〕(宋志注。要一作会。)新唐志三卷 佚 
〔李氏(继皋)南行方〕(崇文总目。作南得方。)新唐志三卷(崇文总目。作十卷。)佚 
〔唐宣成公太和济要方〕(旧阙唐宣成公四字。今据艺文略录之。宋志。作济安。)崇文总目五卷(宋志。 
作一卷。)佚 
〔白氏(仁叙)唐兴集验方〕新唐志五卷 佚 
〔包氏(会)应验方〕新唐志一卷(宋志。作三卷。)佚 
〔梅氏(崇献)方〕(艺文略。作道士梅崇献。)新唐志五卷 佚 
〔医门秘录〕崇文总目五卷 佚 
〔姚氏(和众)延龄至宝方〕(旧作董延龄至宝方。今据艺文略改订。崇文总目。作姚和撰误。)新唐志十 
卷佚 
钱侗曰。延龄至宝方十卷。姚和撰。按唐志宋志。延龄上。并有众童二字。通志略。删去童字。作姚和众撰。 
以众字并为人名。谬矣。后医书类五。有保童方一卷。宋志。亦作姚和众撰。则又承通志之误。 
按唐志延龄上。有众童二字者。是上文有姚和众童子秘诀二卷。故误添此字。钱侗谓以众字并为人名。谬。 
此说反非。证类本草。多引姚和众方。 
〔李氏(昭明)嵩台集〕新唐志三卷 佚 
〔陈氏(元)北京要术〕新唐志一卷注曰。元为太原少尹。(崇文总目。作二卷。) 佚 
册府元龟曰。陈立。京兆人。家世为医。后唐明宗朝。为太原少尹。集平生验方七十五首。并修合药法百 
件。号曰要术。刊石置于太原府衙之左。以示于众。病者赖焉。 
按元立二字。必有一误。五代史后唐明宗纪。天成元年。八月甲寅。医官张志忠为太原少尹。别不载陈氏 
名。岂系阙文欤。 
〔亡名氏医鉴〕崇文总目一卷 佚 
〔证病源〕崇文总目五卷 佚 
〔张氏(泳)新集普济方〕宋志五卷 佚 
册府元龟曰。周张咏。显德初。进新集普济方五卷。诏付翰林院考试。寻以咏为翰林医官。 
〔刘氏(翰)经用方书〕三十卷 佚 
册府元龟曰。刘翰。显德初。进经用方书一部三十卷。论候一十卷。今体治世集二十卷。上览而嘉之。乃 
以为翰林医官。其书付史馆。 
〔论候〕十卷 佚 
〔全体治世集〕(刘翰。宋志作刘输。全体。崇文总目。作金体。艺文略。册府元龟。作今体。并讹。) 
宋志三十卷(崇文总目。作三卷。)佚 
〔伪蜀罗氏(普宣)广正集灵宝方〕(宋志。无广正集三字。)艺文略一百卷 佚 
〔伪蜀吴氏(群)意医纪历〕艺文略一卷 佚 
〔亡名氏法家论语〕崇文总目一卷 佚 
〔问医疗诀〕(艺文略。作素问医疗诀)崇文总目一卷 佚 
〔石氏昌(琏)明医显微论〕奋脱明字。据艺文略订补。崇文总目一卷 佚 
〔亡名氏大元新论〕崇文总目一卷 佚 
〔金匮录〕崇文总目五卷 佚 
〔王氏(颜)续传信方〕(艺文略。作伪唐王颜撰。)崇文总目十卷 佚 
〔华氏(宗寿)升元广济方〕(艺文略。作伪唐华宗寿撰。)崇文总目十卷 佚 
〔张氏(叔和)新书病总要略〕(宋志。新书。作新集。)崇文总目一卷 佚 
〔叶氏(传古)医门指要用药立成诀〕(宋志。作叶传右医门指要诀。)崇文总目一卷 佚 
〔孙氏(廉)金鉴方〕(旧阙名氏。今据宋志录。艺文略。作孙兼。)崇文总目三卷 佚 
〔李氏(HT )新修荣卫养生用药补泻论〕(宋志。作李越。)崇文总目十卷 佚 
〔亡名氏博济安众方〕崇文总目二卷(宋志。作三卷。)佚 
〔集诸要妙方〕崇文总目一卷 佚 
〔纂集韩待诏肘后方〕崇文总目一卷 佚 
〔郑氏(阙名)惠心方〕崇文总目三卷 佚 
〔纂秘要药方〕崇文总目二卷(宋志。作三卷。)佚 
〔圃田通元秘术方〕(宋志。作圃田通元方。)崇文总目三卷 佚 
〔惠民方〕崇文总目一卷(宋志。作三卷。)佚 
〔亡名氏秘要药方〕崇文总目一卷 佚 
〔裴氏(孝封)新集应病通神方〕(旧阙名氏。今据艺文略录。)崇 
文总目─卷(宋志。艺文略。作三卷。)佚 
〔王氏(守愚)普济方〕崇文总目五卷 佚 
〔崔氏(阙名)应验方〕崇文总目□卷 佚 
〔亡名氏塞上方〕崇文总目三卷 佚 
〔备急方〕崇文总目一卷 佚 
〔删繁要略方〕崇文总目一卷 佚 
〔备急简要方〕崇文总目一卷 佚 
〔病源丸经〕(艺文略。丸作兆。)崇文总目一卷 佚 
〔医明要略〕崇文总目一卷 佚 
〔问答病状〕崇文总目一卷 佚 
〔问病录〕崇文总目一卷 佚 
〔萧氏(存礼)百一问答方〕崇文总目三卷 佚 
〔安氏(文恢)万全方〕(旧阙名氏。今据宋志录。宋志注。全。一作金。艺文略。作安惬。)崇文总目三卷 
佚 
〔亡名氏集诸纂验方〕崇文总目一卷 佚 
〔杂药方〕崇文总目一卷 佚 
〔录验备急诸方〕崇文总目一卷 佚 
〔诸家明方〕崇文总目一卷 佚 
〔段氏(咏)走马备急方〕(宋志注。一作泳。)崇文总目一卷 佚 
〔亡名氏秘要方〕崇文总目一卷 佚 
〔千金纂录〕崇文总目二卷 佚 
〔还元丹方〕崇文总目一卷 佚 
〔养生益寿备急方〕崇文总目一卷 佚 
〔巾箱集〕崇文总目一卷 佚 
〔王氏(阙名)秘方〕崇文总目五卷 佚 
〔沈氏(承泽)集妙方〕(旧阙名氏。今据宋志录。艺文略。作沈承。)崇 
文总目三卷 佚 
〔亡名氏川玉集〕(艺文略。作穿玉。)崇文总目一卷 佚 
〔骨蒸论〕崇文总目一卷 佚 
〔萧氏(宗简)水气论〕(旧阙名氏。今据宋志录。宋志注。萧。一作蔺。)崇文总目三卷 佚 
〔朱氏(元朴)风疾论〕崇文总目一卷 佚 
〔亡名氏五痨论〕崇文总目一卷 佚 
〔吴氏(希言)风论仙眺经〕(宋志。作山兆经。注。兆。一作髓。)崇文总目二卷(宋志。作一卷。)佚 
〔医门括源方〕宋志一卷 佚 
〔章氏(秀言)草木诸药单方〕(旧阙名氏。今据宋志录。艺文略。作张秀言。)崇文总目一卷 佚 
〔亡名氏奏问单方〕(艺文略。作秦闻。)崇文总目一卷 佚 
〔单方〕崇文总目一卷 佚 
〔王氏(朝昌)新集方〕崇文总目二卷 佚 
〔李氏(八百)方〕崇文总目一卷 佚 
〔亡名氏返魂丹方〕崇文总目一卷 佚 
〔通元秘录〕崇文总目三卷 佚 
〔孔氏(周南)灵方志〕崇文总目一卷 佚 
〔蒋氏(准)疗黄歌〕崇文总目一卷 佚 
〔亡名氏灵奇璧奥〕崇文总日三卷 佚 
〔西京曹氏水气论〕(宋志。作巢氏。)崇文总目一卷(宋志。作五卷。)佚 
〔杨氏(天业)三十六种风论〕(宋志。作杨太业。)崇文总目一卷 佚 
〔华氏( )医门简要〕崇文总目十卷 佚 

卷四十五
方论(二十三)
属性:〔王氏(怀隐)等太平圣惠方〕(旧作怀德。讹。今订正。)宋志一百卷 存 
太宗御制序曰。朕闻皇王治世。抚念为本。法天地之覆载。同日月以照临。行道德而和惨舒。顺寒暄而知盈 
缩。上从天意。下契群情。同惮焦劳。以从人欲。乃朕之愿也。且夫人禀五常。药治百病。能知疾之可否。究药 
之惩应者。则世之良医也。至如风雨有不节之劳。喜怒致非理之患。疾由斯作。盖自物情。苟非穷达其源。窥测 
其奥。徒烦服食。以养于寿命。消息可保于长生矣。自古同今。多乖摄治。疾之间起。积之于微。势兆已形。求 
诸服饵。方既弗善。药何救焉。书曰。药不瞑眩。厥疾弗瘳。诚哉是言也。且如人安之道。经络如泉。或驰骋 
性情。乖类形体。莫知伤败。至损寿龄。盖由血脉荣枯。肌肤盛弱。贪其嗜欲。不利机关。及至虚羸。不防他故。 
四时逆顺。六气交争。贤者自知。愚者未达。是以圣人广慈仁义。博爱源深。故黄帝尽岐伯之谈。虢君信越人之 
术。揆度者明于切脉。指归者探于幽玄。论之则五音自和。听之则八风应律。譬犹影响。无不相从。求妙删繁。 
备诸方册。讨寻精要。演说无所不周,诠括简编。探赜悉闻尽善。莫不考秘密。搜隐微。大矣哉。为学乃至于此 
耶。则知天不爱其道。而道处其中。地不爱其宝。而宝含其 
内。夫医者意也。疾生于内。药调于外。医明其理。药效如神。触类而生。参详变易。精微之道。用意消停。执 
见庸医。证候难晓。朕昔自潜邸。求集名方。异术玄针。皆得其要。兼收得妙方千余首。无非亲验。并有准绳。 
贵在救民。去除疾苦。并遍于翰林医官院。各取到经手家传应效药方。合万余道。令尚药奉御王怀隐等四人。较 
勘编类。凡诸论证。并该其中。品药功效。悉载其内。凡候疾之深浅。先辨虚实。次察表里。然可根据方用药。则 
无不愈也。庶使天高地浓。明王道之化成。春往秋来。布群黎之大惠。昔炎帝神农氏长于姜水。始教民播种。以 
省煞生。尝味草木。区别药性。救夭伤之命。延老病之生。黔首日用。而不知圣人之至德也。夫医道之难。昔贤 
犹病。设使诵而不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尽。穷此之道者。其精勤明智之士欤。朕尊居亿兆 
之上。常以百姓为心。念五气之或乖。恐一物之失所。不尽生理。朕甚悯焉。所以亲阅方书。俾令撰集。冀溥天 
之下。各保遐年。同我生民。跻于寿城。今编勒成一百卷。命曰太平圣惠方。仍令雕刻印版。遍施华夷。凡尔生 
灵。宜知朕意。 
宋史本传曰。王怀隐。宋州睢阳人。初为道士。住京城建隆观。善医诊。太宗尹京。怀隐以汤剂只事。太平 
兴国初。诏归俗。命为尚药奉御。三迁至翰林医官使。三年。吴越遣子惟浚入朝。惟浚被疾。诏怀隐视之。初太 
宗在藩邸。暇日多留意医术。藏名方千余首。皆尝有验者。至是诏翰林医官院。各具家传经验方以献。及万余首。 
命怀隐与副使王 郑奇医官陈昭遇参对编类,每部以隋太医令巢元方病源候论冠其首。而方药次之。成一百卷。 
太宗御制序。赐名曰太 
平圣惠方。仍令镂板颁行天下。诸州各置医博士掌之。怀隐后数年卒。 
赵希弁曰。太平圣惠方一百卷。上太宗皇帝在潜邸日。多蓄名方异术。太平兴国中。内出亲验者千余首。乃 
诏医局。各上家传方书。命王怀隐王 郑彦陈昭遇校正编类。各于编首。着其疾证。淳化初书成。御制序引。 
陈振孙曰。太平圣惠方一百卷。太平兴国七年。诏医官。使尚药奉御王怀隐等编集。御制序文。淳化三年书 
成。 
王应麟曰。太宗留意医术。自潜邸。得妙方千余首。太平兴国三年。诏医官院。献经验方。合万余首。集为 
太平圣惠方百卷。凡千六百七十门。万六千八百三十四首。并序论总目录。每部以隋巢元方病源候论冠其首。凡 
诸论证品药功效。悉载之。目录一卷。御制序。淳化三年。二月癸未。赐宰相李 。参政黄中沆。枢臣仲舒准。 
五月己亥。颁天下。诸州置医博士掌之。 
〔何氏(希彭)圣惠选方〕艺文略六十卷 佚 
蔡襄后序曰。生者。天地之德。成者。圣人之业。运化流物。随之不遗。生之理至矣。推本兴治。安而有伦。 
成之之道着矣。是故作天下之美利者。其圣人之事乎。传称神农味百草。皇帝录内经。以除民疾。其术能死者生。 
而夭者寿。以言乎功虽大。禹之疏洚水。驱龙蛇。汤武之用金革戡祸乱。特救患于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