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06-中国医籍考 >

第80章

606-中国医籍考-第80章

小说: 606-中国医籍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龙宫海上。而下及当时之名公方论药术。并自撰经试者。世皆知此书为医经之宝。余亦概尝阅诸家方书内。唯千 
金一集。号为完书。有源有证。有说有方。有古有今。有取有舍。关百圣而不惭。贯万精而不忒。以儒书拟之。 
其医师之集大成者欤。唐之卢照邻谓。思邈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深入不二。则今之摩诘。斯言得其深致矣。 
思久欲阐扬此书。以广之海内。而在公牵 
迫。终不克遂。今休闲矣。遂取千金方中诸论。遂件条而出之以告人。使人知防之于未然之前。又将千金方中诸 
单方。逐件列而出之以示人。使人知治之于已病之后。其思家与知识家,经用神验者。亦附之其中。各别称说。 
买巨石刊之。以广其传。以救急者为先。以稍可待者为次。以寻常大病为三。以寻常次病为四。孙君之书。以妇 
人小儿为首。以男子妇人杂病为后。思今皆根据之。而特取诸病目前交急者为首。此思急于救人。推行孙君之妙法 
本意也。谨敢以千金宝要命篇。誓施万本。长者仁人。当共斯善,宣和六年四月初一日。徽猷阁直学士。通奉大 
夫致仕。河阳郭思谨序。 
秦王守中序曰。千金宝要者。宋徽猷阁直学士郭思按唐孙真人先生所集千金方中纂要者也。宣和六年。思曾 
刻石于华州公署。我明正统八年。华州知州刘整重刻。景泰六年。和州杨胜贤以石刻冬月不使摹印。易刊木板。 
往年春予得之。喜其方之简便。药之近易。医不烦而取效速。信有切于人之实用。乃珍如拱璧。不容自秘。已命 
寿之梓矣。窃惟宝要。纂自真人千金方中。天下之游耀州真人洞者。岁无虚日。日无虚时。顾独不立石于真人洞 
前。非所以广其传也。因刻于洞前云。隆庆六年。岁在壬申。春三月上吉。秦王守中识。 
李海立题词曰。此书初得华州石刻。舛讹最多。继得华州木刻。及蜀中及郭武定木刻。其讹犹华之石刻也。 
其门类错乱者。兹皆类明。拾遗一段。兹皆附之各类。小儿两类。并而为一。为其便于检阅也。其间有字句之谬。 
可以意会者。乃敢更之。中有文本高古。不能读者。不敢辄易。乃仍旧焉。自千金论起。至若有所举重段止。以 
欲人知所避忌 
也。自五劳七伤。有小腹痛起。至妇人新产上厕段止。既无治法。又无令人避忌之意。自五劳段。数至第二十二 
段。中有凡是病者皆须服之之句。后淋闭论末。又云悉服之立验。或亦万病玉壶。各有所主也。因并及之。 
钱曾曰。郭思千金宝要八卷。宣和六年。河阳郭思取千金方中诸论。逐件条而出之。使人知治于已病之后。 
并附经用神验者。各别称说。推行孙真人妙法之本意。仍以千金宝要名篇。买巨石镌之。立于华州公廨。吾家墨 
刻旧本。字画完整。古香袭人。暇日当取以校对。始知是本之佳否也。 
孙星衍序曰。千金宝要十七卷。附论及千金须知。为十八卷。宋宣和时。郭学士思从孙征君思邈所撰千金方 
撰要。刻石华州公署。自明正统景泰间。俱有木石刻本。至隆庆六年。秦王守中复刊石耀州真人洞。四库书未及 
收录。余游关中。得其拓本藏笈中。按家征君生于后周。卒于唐永淳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称其作千金前方时。 
已百余岁。后三十年。作千金翼。段成式酉阳杂俎。则谓昆明池龙宫。有仙方三千首。征君因救龙得之。因上帝 
不许妄传。复着千全方三十卷。每卷入一方。千金方。本与千金翼方为二书。是以旧唐书本传。止载千金方三十 
卷。晁公武陈振孙书目。则云各三十卷。今俗本千金翼方九十三卷。不知何人更其次第。千金前方。竟不可别。 
此宣和时择要本。当从前方录出者。龙宫仙方在其内。真世间秘异之书。不可不广其传。以公同志。书中谓今俗 
称豆疮。为小儿丹毒。又有反花疮。元人奇效良方。始谓之痘疹。可证俗人谓此疾出于近代者非也。缢死人可救。 
落水人经一宿犹可活。仓卒间不知其方。书备其术。尤为济人之仁术。世之从政者。不师盖公狱市勿扰之 
言,惟株累锻炼之是务。置一切积贮水利农田学校利益于人之事于不问。以致伤元气。感召灾殃。诚不如寻览方 
书。胸中常有活人之念。为善最乐。在此不在彼矣。 
按孙季逑所刻。并附论及千金须知。俱为八卷。与读书敏求记所载符。其分门凡十七篇。季逑序曰。是书十 
七卷。合论及须知为十八卷。恐是失检。序又曰。俗本千金翼方九十三卷。不知何人更其次第。千金前方。竟不 
可别。考是以乔世定所刻前方。为翼方者。何错误至此乎。 
〔张氏(学懋)千金宝要补〕三卷 存 
自序曰。此宋徽猷阁直学士郭思按唐孙真人千金方。而纂其简易者也。宣和六年。思刻石于华州。我明正统 
八年。知州刘整重刻。景泰六年。知州杨胜贤以石刻艰于摹印。易刻木板。而传稍广焉。但字多讹舛。隆庆六年。 
秦王复勒石于耀州。真人洞前。为文学谢沾书。稍正其讹。而门类错乱。有以滞下方。混于小儿丹毒方中者。余 
恐其误人。乃求全本千金要方。并王宇泰太史新刻千金翼方。分门考订。又按仙传所载真人着千金三十篇。每篇 
有龙宫仙方一首。政恐郭氏尚在挂漏。间以己意。择而补之。其上各加一补字者。不敢失郭氏原本也。嗟嗟。真 
人神化济世。全在千金一书。今海内仅见关中江右刊行二板。而时医亦鲜能习之。盖非苦其方之珍繁。则惮于药 
之炮炼。虽神奇应验。理在目前。其如不明不行何哉。郭氏所纂。不过采其仓卒救急。药简而易辨者。以便民耳。 
若其全本。首妇人。次婴孺。次男子老人。次针灸导引。养性摄生。以至服食所载。飞炼钟乳云母五色石英等法。 
采制松脂茯苓黄精枸杞等方。种种具备。诚遵而行之。小可疗疾。大则延年。耳食者乃反以为忌吓。以为不 
可试也。噫。此何异认上味醍醐。为毒药也哉。余欲访宋元道藏。订证全方。觅一有力者刊行。以广真人弘济之 
意。徒有其志而未逮也。倘邀真人冥 。假以余年。庶得竟未竟之愿耶。金陵医士程初阳文格徐吕梁经洪皆笃信 
真人。藏有千金方。而善用之者。若栾恒所文愿范华宇应春。同力校正。得并书。泰昌庚申岁重九日。蜀梓州张 
学懋志。 
〔张氏(璐)千金方衍义〕三十卷 存 
自序曰。易云。眇能视。跛能履。明乎非所能。而自以为能。不自知其才德之兼绌也。余自惭固陋。乏经国 
济世之略。生遭世变。琐尾流离。迨永清大定。而后章句荒落。株守蓬庐。惟有轩岐性命之学。日寻绎焉而不倦。 
时吾里有李瑾怀兹者。与余为胶漆契。博闻强记。潜心医学。君子人也。所可议者。务博而不知所宗。浅涉而未 
探奥。尝与之究玉函金匮。及千金方一书。非不有识堪资。而求所谓恢心贵富。尚有憾焉。深叹述古之难。如 
昌黎所云。补苴罅漏。张皇幽眇。洵非末学所可几也。夫长沙为医门之圣。其立法诚为百世之师。继长沙而起者。 
惟孙真人千金方。可与仲景诸书。颉颃上下也。伏读三十卷中。法良意美。圣谟洋洋。其辨治之条分缕析。制方 
之反激逆从。非神而明之。其孰能与于斯乎。余自束发授书以来。即留心是道。曩所辑缵绪二论。及医通一十六 
卷。付梓行世。深叹学识迂疏。仅可为后学自迩自卑之一助,迄今桑榆在望。尚欲作蜣螂不朽。亦自愚矣。而此 
书不为之阐发。将天下后世。竟不知有是书。深可惧也。因不揣愚昧。汇取旧刻善本。参互考订。遂一发明。其 
反用激用之法。贯串而昭揭之。其于针灸一门。阙以俟专家补之。俾学人开卷了然,胸无窒碍。照宋刻本。仍隶 
三 
十卷。仿赵以德敷衍金匮之义。又殊愧敷衍成文。爰名曰千金方衍义。后之君子。有以讨论修饰。授之剞劂。亦 
斯书之幸甚。余不学无术。老无思索。意之所致。信笔成书。殆所谓眇之能视。不足以有明。跛之能履。不足以 
与行也。康熙岁次戊寅。十一月既望。八十二老人石顽张璐路玉序。 
〔孙氏(思邈)医家要妙〕崇文总目五卷 佚 

卷四十三
方论(二十一)
属性:〔苏氏(游)玄感传尸方〕(宋志。作苏 玄感论。注曰。 。一作游。按据外台秘要方。作苏 误。)旧 
唐志一卷 佚 
〔许氏(孝崇)箧中方〕(宋志。作一卷。) 新唐志三卷 佚 
按新唐志。作许孝宗。误。今改正。盖孝宗显庆四年。与李绩等。同修本草图经者。仕至尚药奉御。 
〔亡名氏延年秘录〕旧唐志十二卷(崇文总目。作十卷。) 佚 
〔崔氏(知悌)纂要方〕(新唐志。作崔行功。)旧唐志十卷 佚 
按是书。旧新唐志所记崔氏名不同。今据外台秘要方所引考之。若灸骨蒸法图。注曰。崔氏别录骨蒸灸方 
图。并序。中书侍郎崔知悌撰。出第七卷中云。似是出于知悌者。然苏沈内翰良方。载崔氏增损理中丸。称西晋 
崔行功方。则未知孰是也。再考外台。又载崔氏疗鬼气。辟邪恶。阿魏药安息香方。后有余时任度支郎中语。又 
小续命汤方下曰。余昔至户部员外郎。患风疹。又云。余曾任殿中少监。以状设向说名医。征之旧新唐书。崔知 
悌及行功传,无是官衔。特大中十二年唐技所进郎官石柱题名。户部员外郎。有崔知悌名。则知其出于知悌者。 
仍据旧志。定为知悌书矣。良方称行功为西晋人。此以其方后。有予以告领军韩康伯右卫毛仲祖光禄王道预台郎 
顾君苗著作殷仲堪之语也。然崔氏所援诸书。若大小前胡汤。金牙散。并称出胡洽。疗骨蒸苍梧道士方后。载苏 
游玄感论。又载峦公调气方。刘涓子甘草汤。则知是书。决非晋人所着。至加减理中丸。是崔氏采阮河南等方 
论者也。 
〔王氏(勃)医语纂要〕(艺文略。作医语纂要论。)宋志一卷 佚 
旧唐书本传曰。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 HT 。才藻相类。父友 
杜易简常称之曰。王氏三珠树也。勃年未及冠应幽素举及第。干封初。诣阙上震游东岳颂。时东都造干元殿。又 
上干元殿颂。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 
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 
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峙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 
年。勃往交趾省父。道出江中。为采莲赋以见意。其辞甚美。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 
新唐书本传曰。勃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 
〔孟氏(诜)必效方〕旧唐志十卷 佚 
〔补养方〕旧唐志三卷 佚 
〔杨氏(阙名)太仆医方〕(幼幼新书。作杨太邺方。)新唐志一卷注曰。失名。天授二年上。 佚 
〔张氏(文仲)随身备急方〕新唐志三卷 佚 
旧唐书本传曰。张文仲洛州洛阳人也。少与乡人李虔纵京兆人韦慈藏。并以医术知名。文仲则天初为侍御 
医。时特进苏良嗣于殿廷。因拜跪便绝倒。则天令文仲慈藏随至宅候之。文仲曰。此因忧愤邪气激也。若痛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