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06-中国医籍考 >

第59章

606-中国医籍考-第59章

小说: 606-中国医籍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乃百川之宗。此为真知二公之书者矣。(伤寒辨注) 
徐大椿曰。宋人之书。能发明伤寒论。使人有所执持而易晓。大有功于仲景者。活人书为第一。盖伤寒论。 
不过随举六经所现之证以施治。有一证而六经皆现者。并有一证而治法迥别者。则读者茫无把握矣。此书以经络 
病因传变疑似。条分缕析。而后附以诸方治法。使人一览了然。岂非后学之津梁乎。其书独出机杼。又能全本经 
文。无一字混入己意。岂非好学深思。述而不作。足以继往开来者乎。后世之述伤寒论者。唐宋以来。已有将经 
文删改移易。不明不贯。至近代前条辨尚论篇等书。又复颠倒错乱。各逞意见。互相辨驳。总由分证不清。欲其 
强合。所以日就支离。若能参究此书。则任病情之错综反复。而治法仍归一定。何必聚讼纷纭。致古入之书。愈 
讲而愈晦也。(医学源流沦) 
〔伤寒百问经络图〕艺文略一卷 佚 
按是书与伤寒百问。原自别行。元窦汉卿燕山活济堂刊本。并以二书。分为九卷。卷首有嘉定六年张松序。 
今考其文。则是松所着究原方序也。熊均医学源流曰。张松着究原方。及伤寒百问经络图方。意从此本转讹者欤。 
〔李氏(先知)活人书括〕三卷 存 
自序曰。尝观论伤寒。自仲景而下。凡几百家。集其 
书。则卷帙繁拿。味其言。则旨意微深。最至当者。惟活人书而已。余留心此书。积有年矣。犹恐世医未得其要 
领。于是撮其机要。错综成文。使人人见之。了然明白。故目之曰活人书括。即一证作一歌。或言之未尽。则至 
于再至于三。虽言辞鄙野。不能登仲景之门。升百家之室。然理趣渊源。几于简而当者矣。同志之士。苟熟而复 
之。藏于胸中。以之济世。亦仁人之用心也。干道丙戌端午日。陇西李知先元象于乎书。 
〔程氏(迥)活人书辨〕佚 
朱子曰。沙随有活人书辨。当求之。(文集偶读谩记) 
陈振孙曰。沙随程迥可久。尝从玉泉喻樗子才学。登隆兴癸未科。仕至邑宰。及与前辈名公交游。多所见闻。 
故其论说颇有源流根据。(沙随易章句解) 
〔钱氏(闻礼)类证增注伤寒百问歌〕四卷 存 
陈自明曰。政和间朱奉议肱为活人书。后有钱 李氏。剽窃作歌。目之曰类证活人书。(管见良方) 
熊均曰。钱闻礼宋季建宁府通判。作伤寒百问歌九十三首。既以龙溪隐士汤尹才所撰伤寒解惑论。刊附卷首。 
合为一书。尹才干道时良医也。(医学源流) 
徐春甫曰。钱闻礼。不知何郡人。宋绍兴中。为建宁府通判。好医方。尤精于伤寒。作伤寒百问歌行世。 
〔钱氏伤寒百问方〕宋志一卷 佚 
〔王氏(作肃)增释南阳活人书〕二十二卷 存 
楼钥序曰。世以医为难。医家犹治伤寒为难。仲景一书。千古不朽。盖圣于医者也。本朝累圣笃意好生。务 
使方论著明。以惠兆庶。积而久之。名医辈出。如蕲春之庞。洄 
水之杨。孙兆张锐诸公。未易悉数。无求子朱公肱。士夫中通儒也。着南阳活人书。尤为精详。吾乡王君作肃为 
士而习医。自号诚庵野人。以活人书为本。又博取前辈诸书。凡数十家,手自编纂。蝇头细字。参入各条之下。 
名曰增释南阳活人书。可谓勤且博矣。自言暮齿骏骏。不欲为私藏。将板行于世。来求一言。余好医而不能学。 
与之论辨,皆有据根据。学人可按而求。求而得其用。始知此书之为有功也。然尝闻之老医京师李仁仲之子。云。 
前朝医官。虽职在药局方书。而阶官与文臣同。活人书既献于朝。蔡师垣当轴。大加称赏。即令颁行。而国医皆 
有异论。蔡公怒。始尽改医官之称。不复与文臣齿。不知当时具论之详。若许学士知可。近世推尊其术。本事方 
之外。为活人指南一书。谓伤寒惟活人书最备。最易晓,最合于古典。余平日所酷爱。观许公之言。则无求子所 
着。可轻訾乎。因并书之。(吴兴艺文补) 
按医统正脉所辑增注类证活人书。不记成乎谁手。今考诸楼氏此序。即知王作肃所撰。唯作增释为异耳。 
〔卢氏(祖常)拟进活人参同余议〕佚 
卢祖常曰。愚尝究朱肱之误。着于拟进活人参同余议之中矣。(续易简方) 
〔杨氏(士瀛)活人总括〕七卷 存 
闽书曰。怀安故县人杨士瀛。字登父。精医学。着活人总括。医学真经。直指方论。行于世。 
汪琥曰。伤寒活人总括。宋三山杨士瀛登父撰次。书凡七卷。其第一卷。活人证治赋。第二卷。曰伤寒总括。 
调理伤寒统论起。至六经用药格法止。第三卷。曰伤寒证治。表里汗下二证起。至痰证伤食类伤寒止。第四卷。 
发热证起。 
至不可下证止。第五卷。懊 证起。至失音证止。第六卷。怫郁证至阳证似阴。阴证似阳止。第七卷。小柴胡汤 
加减法起。至产科小儿伤寒止。其书大旨以仲景论。并活人书。总括成书。每条以歌诀贯其首。虽于张朱两家之 
外。间有附益处。要之据证定方。毫无通变。使后学习之。宁无所误耶。 
〔李氏(辰拱)伤寒集成方法〕佚 
亡名氏胎产救急方序曰。延年李辰拱。壮岁游三山。获从仁斋杨先生游。气味相投。因以伤寒总括见授。且 
语之曰。治杂病有方。治伤寒有法。一既通。其余可触类而长矣。来归旧隐。乃取先生活人括例。演而伸之。编 
为伤寒集成方法。研精覃思。三十余年。方克成编。 
〔李氏(庆嗣)考证活人书〕(旧脱考证二字。今据金史补订。)续文献通考二卷 佚 
〔王氏(好古)活人节要歌括〕佚 
熊均曰。王好古。字进之。号海藏先生。东垣弟子也。着仲景详辨一卷。活人节要歌括。三备集。医垒元戎。 
汤液本草。 疹论。光明论。标本论。小儿吊论。杂着有伤寒辨惑论。辨守真论。十二经药图解。仲景一集。此 
事难知。(医学源流) 
〔戴氏(启宗)活人书辩〕佚 
吴澄序曰。汉末张仲景着伤寒论。予尝叹东汉之文气。无复能如西都。独医家此书。渊奥典雅。焕然三代之 
文。心一怪之。及观仲景于序。卑弱殊甚。然后知序乃仲景所自作。而伤寒论。即古汤液论。盖上世遗书。仲景 
特编纂云尔。非其自撰之言也。晋王叔和重加编次。而传录者。误以叔和之语。参错其间。莫之别白。宋朱肱活 
人书括。一本仲 
景之论。书成之初。已有纠弹数十条者。承用既久。世医执为伤寒律令。夫孰更议其非。龙兴路儒医教授戴启宗 
同父读书余暇。兼订医书。朱氏百问。一一辨正。凡悖于伤寒论之旨者。摘抉靡遗。如法吏狱辞。只字必核。 
可谓精也已。然窃有间焉。请以吾儒之事揆之。由汉以来。大学中庸。混于戴□。孟子七篇。侪于诸子。河南程 
子。始提三书。与论语并。当时止有汉魏诸儒所注。舛驳非一。而程子竟能上接斯道之统。至章句集注或问诸书 
出。历一再传。发挥演绎。愈极详密。程学宜有嗣也。而授受四书之家。曾不异于记诵辞章之儒。书弥明。道弥 
晦。何哉。然则轮扁所以告桓公。殆未可视为庄生之寓言而少之也。今同父于伤寒之书。有功大矣。不知果能裨 
益世之医乎。(吴文定公集) 
〔吴氏(恕)伤寒活人指掌图〕三卷 未见 
自序曰。疾患无测者。惟诸风与伤寒也。盖风百病之长。以其善行而数变。伤寒则表里隐显。阴阳交互。疑 
似之间。千万之隔。其可畏者。尤甚于杂病也。仲景以圣哲之资。簪绂之贵。为伤寒论。始可宗而习之。后世方 
书。叠出散漫。深严无阶可进。今以仲景南阳诸书。裒其精粹。划为列图。号曰活人指掌。纵横治证。下附其说。 
及以变异诸证。赋为八韵。表之于前。盖取其易简也。及有富春涵翁陆氏。日加劝勉。因成此书。涵翁常施药乡 
闾。活人甚众。得此尤便观览。亦幸同志者共之。钱塘蒙斋吴恕谨书。 
熊均曰。吴恕。号蒙斋。元至元中钱塘人。精熟医家。以伤寒证类。画列成图。详其证治。名曰伤寒指掌图。 
钱塘县志曰。吴恕。字如心。博学而贫。善治疯疾。征至京师,授太医院御医。恕念伤寒为病。传变不常。 
张仲景 
伤寒论。旨意深幽。莫窥其要。乃潜心研究。为赋以发其隐。复纂指掌图。以开示后学。仲景奥旨。阐发无遗。 
业医者往往宗之。 
钱曾曰。吴恕伤寒活人指掌图三卷。恕号蒙斋。钱塘人。撰伤寒指掌图。刘以八韵赋。述传变之缓急。中则隐 
括仲景三百九十七法。又述后代效验方法。横竖界为八十九图。至元间贾度尚从善为之序。而刊行之。汪琥曰。 
活人指掌。元钱塘吴恕蒙斋图说。本宋双钟处土李知先歌括也。书凡十卷。其第一卷。前有指掌。亦吴氏所撰也。 
其说不过以活人书中方论。补仲景之未备。至第十卷。则又蒙斋门人熊宗立所续编。乃四时伤寒杂证通用之方。 
继之以妇人小儿伤寒方。其书于张仲景朱奉议二家之外。并无发明。止以便学人记习耳。 
按是书。正统初熊宗立以李知先歌括。汇合为一。次前八韵赋。与后节目相贯。以李氏十劝。列诸篇端。为 
十卷。明季古吴陈长卿以宗立所编。厘为五卷。变图为正文。更附论辞。乃若其旧帙。殆不可见也。据钱遵王说。 
旧有贾尚二序。今本又脱之。汪苓友所见。亦非其原书也。 
〔童氏(养学)伤寒活人指掌补注辨疑〕三卷 存 
自序曰。补注辨疑者何。夫伤寒仲景尚矣。其书不可概见。而特见之活人指掌。故今之业伤寒者宗焉。夫指 
掌岂仲景之全书哉。活人此书。害人亦此书。故不可不补注辨疑也。何也。风寒暑湿。各一其门。伤中感冒。各 
一其病。伤寒者。盖冬寒凛冽。为毒特甚。触之即病者。乃谓伤寒非三时感冒之寒化也。今活人书。不论天时。 
不察虚实。不分感冒。直以麻黄桂枝。治冬月之正伤寒者。通治三时之寒。人 
之蒙其害者多矣。不特此也。伤寒有传经无直中。直中者。乃中寒之真阴证也。今活人书论三阴。曰自利。曰可 
温。是以直中混传经矣。伤寒在表则汗。在里则下。此定局也。今活人书论两感。救里以四逆汤。是抱薪救火。 
以攻为救矣。论证用药。错乱若此。人之蒙其害者多矣。不特此也。伤寒自为伤寒。杂病自为杂病。当判若黑白。 
毫不容紊也。今活人一书。以正伤寒六经。列之于首。而内以杂病实之。纳垢藏污。诸病渊薮。未入其门者。只 
妇人小儿两科。然则杂病皆伤寒乎。致令理伤寒者。如理乱绳。莫寻头绪。人之蒙其害者。抑又多矣。昔者杨墨 
塞路。孟氏辞而辟之廓也。余恐杂病之附于伤寒。犹杨墨之附吾儒也。故不得已而为之补注辨疑。辨其此为正伤 
寒。此为类伤寒。此为伤寒而变杂病。此为杂病而非伤寒。注其此为传经。此为直中。此为风温。此为暑湿。辨 
风温暑湿之为杂病。复辨风温暑湿之非伤寒。补注辨疑既明。治斯不忒。绳愆纠缪。活人书当以壮吾氏为忠臣。 
夫医乃仁术。欲活人尚不足以活人。欲指掌尚不足以指掌。然则余之补注辨疑。岂尽当乎。犹俟后之明者。复正 
吾之是非。续(阙下) 
〔赵氏(嗣真)活人释疑〕佚 
汪琥曰。活人释疑。赵嗣真所着。其书不传。其辨活人两感伤寒治法之误。又其论合病并病。伤寒变温热病。 
能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