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06-中国医籍考 >

第52章

606-中国医籍考-第52章

小说: 606-中国医籍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而莫或 其原本也。夫伤寒一道。入乎精微。未尝不易知简能。守其糟粕。则愈趋愈远。乃至人异其指。家 
异其学。淆讹相承。不可穷尽。理则固然。无足怪者。余自幼迄今。遍读伤寒书。见诸家之多歧而不一也。往往 
掩卷叹曰。仲景书不可以不释。不释则世久而失传。尤不可以多释。多释则辞繁而易乱。用是精研密谛。绵历岁 
时。暑雨祈寒。不敢暇逸。盖三十年来。靡刻不以此事为萦萦焉。后得尚论条辨内外诸编。又复广求秘本。反复 
详玩。初犹捍格难通。久之忽有燎悟。始觉向之所谓多歧者。渐归一贯。又久之而触手触目。与仲景之法。了无 
凝滞。夫然后又窃叹世之见其糟粕。而不见其精微者。当不止一人。安得有人焉。晰其条贯。开其晦蒙。如拨云 
见日。岂非吾侪一大愉快哉。昔王安道尝有志类编而未果。至今犹为惋惜。因是不揣固陋。勉图排缵。首将叔和 
编纂失序处。一一次第。详六经。明并合。疏结痞。定温热。暨 湿 等之似伤寒者。分隶而注释之。大都博采 
众长。贯以己意。使读者豁然归一。不致尔我迭见。眩煌心目也。继又节取后贤之作。分别冬温春温疫疠。及类证夹证 
细证之辨。合为缵绪二论。缵者。祖仲景之文。绪者。理诸家之纷纭。而清出之。以翼仲景之法。汇明其源流。而后仲 
景之文相得益彰。无庸繁衍曲释。自可显然不晦。庶无负三十年苦心。书成授梓。请正于世之讲仲景之学人。康熙丁未 
旦月。石顽张璐识。 
四库全书提要曰。伤寒缵论二卷。绪论二卷。国朝张璐撰。取张机伤寒论。重分其例。采喻昌尚论篇。及各 
家之注。为之发明。而参以己见。是曰缵论。又以原书残帙既多。证治不备。博搜前人之论以补之。是曰绪论。 
缵论先载原文。次附注释。末录正方一百十三首。绪论。自载六经传变、合病并病。标本治法。及正伤寒以下四 
十证。又分别表里。如发热头痛结胸自利之类。末录杂方一百二十余道。其医通十六卷内。诸证毕备。不立伤寒 
一门。自序谓先有此二书别行。故不复衍也。康熙甲寅。林起龙刻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其序有曰。钤槌活人类证 
者出。而斯道茅塞矣。近之准绳金 续焰三注。宗印图注绪论五法手援诸刻。衍奇斗异。吊诡承讹。呈意簧鼓。任 
口杜撰。如狂犬吠。如野狐鸣。又曰。更可异者。本无一长。又未梦见条辨。止将尚论篇。割裂纷更。称缵论者。 
譬之推粪蜣螂。自忘其臭。此书不必传。即传不过供人笑骂涂抹云云。其诋 是书。不遗余力。然亦不至如是之 
甚也。 
汪琥曰。伤寒论缵绪二论。康熙中长洲张璐路玉铨次。书四卷。其缵论上卷。太阳病。分三篇。阳明病。分 
二篇。少阳太阴病。各止一篇。少阴病。分上下二篇。厥阴病止一篇。缵论下卷。又分藏结结胸痞合并病温热痉 
湿等杂病。 
各自为篇。后附以脉法例。方共注释。即尚论篇文也。 
〔韩氏(来鹤)伤寒意珠篇〕未见 
徐干学序曰。伤寒意珠篇者。吴县韩来鹤所以阐发张长沙仲景之书也。仲景文辞简古奥质。今其传者。不无 
残编错简。晋王叔和为之撰次。括为歌诗。或设为对问。或有所续着。要皆不外仲景。至金而成无己为之注。然 
亦随文顺释。不能大有所发明。明王宇泰作伤寒证治准绳。稍为更置其章句。而不卒能出其范围也。其后有老儒 
方执中者。作为伤寒条辨一书,不甚行于世。近喻嘉言窃其义。作尚论篇。世之祖述仲景。而发扬之者。非一家 
矣。来鹤自以其说实前人所未有。其必有所自得者。余盖不得而知也。余常操两言以求医。曲礼曰。医不三世。 
不服其药。言功已试。而无疑也。物理论曰。医者。非仁爱不可托。非聪明理达。能宣畅曲解不可任。言学医须 
读书也。来鹤魏国忠献公之后。在宋市药之禁甚严。而其家以忠献故得市。常时谓之韩府药局者也。其子孙因以 
医名于世。明永乐时。有院使公茂者。与戴元礼齐名。传之来鹤之大父。俱精于其术。则非直三世而已也。来鹤少 
而工为文章。有声乡校。困于举场者久。读书者益多。以其余闲。通其家学。与徒守先世之故方者。相去倍万也。 
所以阐发仲景之书。而自以实前人所未有者。岂不可信哉。( 园集) 
〔张氏(孝培)伤寒论类疏〕未见 
汪琥曰。伤寒论类疏。康熙中古吴张孝培宪公着。其书尚未分卷。书中大意。以叔和撰次仲景伤寒论。而类 
疏之。曰阴阳。曰营卫。曰辨脉。曰时令。曰异气。曰传经。曰为病。曰料证。曰发汗。曰涌吐。曰和解。曰清 
血。曰攻血。 
曰攻下。凡三阳篇。皆分其类。三阴篇。亦各自分其类。而未见全文。又曰。合病类。并病类。末后又附以病解 
类。其注仲景书。能独出己见。而不蹈袭诸家之说。即如伤寒论中。相传有三百九十七法。此前人所未明言。今 
止就桂枝汤方后云。服已须臾。 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为一法。温覆令一时许。遍身 。微似有汗者益 
佳。不可令如水流漓。又一法。若不汗。更服根据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使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又为一法。 
且云上三法。期于必汗。此其与诸家不同处。又其注承气汤。曰承者。以卑承尊。而无专成之义。天尊地卑。一 
形气也。形统于气。故地统于天。形以承气。故地以承天。胃土也。坤之象也。气。阳也。干之属也。胃为十二 
经之长。化糟粕运精微也。转吐出入。而成传化之府。岂专以块然之形。亦惟承此干行不顺之气耳。汤以承气 
名者。确有取义。非取顺气之义也。若此等注。可为发前人所未发。惜其书未刊行。世所见者。止初稿而已。 
〔程氏(应旄)伤寒论后条辨直解〕十五卷 存 
自序曰。条辨。非余 也。有前余者矣。一翻原本之铨次。而综理之。则始乎方有执。再踵有执之综理。而 
发明之。则继以喻嘉言。余之名条辨者。一仍前人之所仍。窃以之之谓也。而余之名后条辨者。不仍前人之所仍。 
未尝窃以之之谓也。其窃以之者。以为彼既条其所条。辨其所辨。则余可条其所条。辨其所辨。条之辨之。而不 
为僭。其未尝窃以之者。以为余自条余所条。辨余所辨。非条彼之条。辨彼之辨。条之辨之。而不为剽。非僭非 
剽。而谓余之所条。即仲景之条。余之所辨。即仲景之辨。其谁欺。非僭非剽。而并非欺。而余仍复条其所条。 
辨其所辨者。则以仲景尝许我以 
条其所条。许我以辨其所辨也。其许我以条其所条。辨其所辨者何。盖仲景固有言矣。曰。若能寻余所集。思过 
半矣。集之为言。非论中之神明机奥也。神明机奥。自着在思字上。其所集。即论中之篇章次弟也。篇章已经仲 
景次弟。而复有待于寻者。何也。篇章中有变化。则次弟处有揲移。故彼此参差。前后错乱。使世之专门伤寒者。 
欲于我一成之迹处分门。无门可分。欲于我已然之轨处类证。无证可类。空空一个六经。而同条共贯。断章处翻 
有气脉可联。隔部中无不神理可接。其间回旋映带之奇。宛转相生之妙。俱在所集中。俱在所集外。篇章固非死 
篇章。则次弟自非呆次弟。若能于此寻之。则不特得其粗。如玑璇图之可以纵横往返。成条成理。乃奇寓诸庸。 
微藏之显。凡春秋之比事属词而断例。大易之抽爻配卦而定占。与夫韬钤家之出奇握胜。示人以阴阳阖押之路。 
奇遁中之避凶趋旺。启人以生伤景杜之门。皆出诸此。以此悟仲景之伤寒论。非仲景伤寒内。分出一部拘牵文义 
之书。要人去寻章摘句。乃仲景杂病内。合成一部环应无方之书。要人去温故知新也。余是以得条其所条。而 
妄谓仲景许我以所条。辨其所辨。而妄谓仲景许我以所辨。至于微言绝而或未绝。大义乖而或不乖。是非于谬于 
古人。而或不谬于古人。则余于仲景之论。别有辨在。而于叔和之例。别有贬在。此又苦于一人心量之穷。眼量 
之短。仅以省字法。读古人书。盖从仲景之论字辨字上。读而得之于心。笔之于手。以求免夫道听涂说者之自弃 
云尔。旷观天下。其心量眼量。相倍蓰千百亿万于余一人者。夫复何限。以天下无尽藏之慧智。宣发仲景无尽藏 
之蕴妙。何妨人人胸中。各出一部伤寒论。妙义既生。陈言自去。自此而有知我者。安知 
不余心所大 。有罪我者。安知不余心所大喜。余又何必敝敝焉珠玉其言于前。与敝敝焉糠秕其言于后。预为天 
下无尽藏之心量上。着以一物。更为天下无尽藏之眼量上。容以一屑也。时康熙九年庚戌桂秋。新安程应旄识于 
吴门之遐畅斋。 
汪琥曰。伤寒后条辨。康熙中新安程应旄郊倩条注。书凡六集,一曰礼集。首载仲景自序。次辨伤寒论。共 
五篇。次贬叔和序例之伪。皆不入卷。二曰乐集。辨脉法。为卷之一。平脉法。为卷之二。辨痉湿 脉证。为卷 
之三。三曰射集。辨太阳病脉证篇第一。为卷之四。辨太阳病脉证篇第二。为卷之五。四曰御集。辨太阳病脉证 
篇第三。为卷之六。辨阳明病脉证篇第一。为卷之七。辨阳明病脉证篇第二。为卷之八。五曰书集。辨少阳病脉 
证篇。为卷之九。辨太阴病脉证篇。为卷之十一。辨少阴病脉证篇。为卷之十。辨厥阴病脉证篇。为卷之十二。六 
曰数集。辨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病。为卷之十三。辨汗吐下可不可。为卷之十四。叙一百一十三方。为卷之十五。 
后又附以原论条辨尚论编次。意欲后学合四书而参看。使便于检阅也。此程氏一片苦心。独出己见。而条理此书。 
然其间话太多。举引经史百家之言,及歌曲笑谈。无所不至。绝无紧要。何异痴人说梦邪。恐注书者。无是体也。 
至其每条承上起下。注释入理之处。非浅学所能企及。不可因其所短。而弃其所长也。 
〔程氏(应旄)伤寒论赘余〕一卷 存 
题词曰。余性颇懒。间有所述。随手佚去。后条辨得以成书者。全赖及门王氏仲坚为之综缉。不致零星走 
失。今春王子北上。临行忽手此帙。喜而向余曰。此先生未注条辨时 
之逸稿。钰从前后鳞缮成帙者。索之三年不得。今忽从箧底跃出。对之神光发焕。拟为先生补刻集中。余摩挲一 
过。反觉面生。求其故我。实从说了又说处认出安足雁之前论。王子曰。先生所重。在张王二家上置辨。其中有 
大美恶存焉。说了又说何妨。竟不告而付之梓。余笑曰。王子特顾他阿私其所好耳。竟罔顾我体上生出一个疣来 
了。梓成姑以赘余呼之。康熙壬子六月笔。程应旄郊倩。 
〔陈氏(亮斯)伤寒论注〕未见 
汪琥曰。康熙中武陵陈亮斯着。其书尚未刊板。偶于友人周孝斌处。钞得草稿二本。其注仲景论。能独出己 
见而不蹈袭成氏方氏喻氏诸家之说。每经病必根据叔和原次。反复注解。极为入理。惜其书不全。所钞者。止阳明 
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五经病耳。琥欲泛棹武陵。访其人。传其书。而未能。不意孝斌已作故人。自嗟岁月不待。立 
言之念愈急。终不能全见其书之为恨耳。 
〔程氏(林)伤寒论集〕未见 
按上见于金匮要略直解凡例。 
〔史氏(以甲)伤寒正宗〕八卷 存 
凡例曰。叔和编次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