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06-中国医籍考 >

第158章

606-中国医籍考-第158章

小说: 606-中国医籍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因授秘旨。余益潜心医学。存则与之共视。究其证之颠末。故则凭其抉治之精微。随所施效如桴鼓。益信射 
于百步之外。至者力也。中者巧也。善乎孟夫子之言夫。然有而秘之与无同。于济世之心。毋乃大谬不然乎。况 
济在一方者德小。济在天下者德大。济在一时者功有限。济在世世者功无穷。若是非付之剞劂氏。曷足以遂。故 
尽其秘旨。凡研之简编。而验之临症者。悉记之于书。以公于世。俾人人一展卷。而昭如日星。即按方而治危险 
之证。无错乱舛误。苏亿万人于一人。谓非仁者赠人以言乎。而先大人洎予济人利物之心。庶几发抒其万一云。 
〔吕氏(献策)痘疹幼幼心书〕十七卷 存 
自序曰。余自束发时。从事举子业。未晓医也。顷先严抱足疾。不离床榻者数年。日随诸医侍药。因究心于 
岐黄诸 
书。遂与医习。先是有妇人调经一书。盖怆心于无嗣者而刊也。言简意该。人用之效若谷响。至婴儿一科。存之 
黄帝时。未有言着。故医家皆以哑科为最难事。夫固谓杂证难。而不知痘疹尤难也。夫痘疹结局。在一十四日之 
内。自发热以至收靥。一日一小变化。三日一大变化。生死悬于呼吸。情势迫于危急。为儿父母者。见其倏忽间。 
置儿于烈火寒水之中。仓卒靡藉。听信庸医。颠倒错乱。夭人性命。可畏也哉。余常聚麻痘书数种。参考研寻。 
历十余年。纂汇始成。大约按证治方。挨日顺序。始终本末。条理不乱。论皆常语。不为钩深。方多根据古。不敢 
立异。犹恐开卷之余。昧者莫解。又将药性炮制分疏首编。使人一卷。了然心目。可不问医而自为焉。然尤致详 
于形色动静。寒热虚实之辨。总以升发解毒为主。温补之中。必兼升解。升解之后。急须温补。要在于燕越歧路 
处着力耳。嗣后余子若女。遇时行痘疹。照证对治。咸繇此脱厄。余沾沾喜曰。吾得以幼吾幼矣。然犹以不及人 
为恨也。值里中亲友。佥命广其传。余以艰于梓为辞。会苞之席之两弟慨然助成。因得启其笥藏。而付诸梨人曰。 
人有饥者饲之食。人有寒者纩之衣。人有劳者。休息而安逸之。婴儿有欲无言。倘有抱痘而吟呻。染疹而困厄者。 
医谁药之。而谁疗之。是编成。人得于是取筏焉。庶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故名曰幼幼心书。崇祯八年夏杪。 
古平原吕献策匡时题于静笃轩。 
〔吴氏(元溟)痘科切要〕一卷 存 
自序曰。余父道川公精岐黄。凡男妇大小抱疾者。投剂辄效。余则勤恳 哗间。弗克治也。年弱冠而母病。 
病且剧。余仓皇侍汤药。母因语父曰。茕茕孤子。既令业儒。不若兼令业医。以广其学。父慨然为之耳提口授。 
余亦因之详求博考。究脉探原。遂为理路稍通焉。至于痘疹一科。尤兢兢三致其意。然未知切要也。万历丁亥冬。 
时行出痘。几遍乡邑。父日阅二三十人。且命余偕往。曰。痘书虽多。未得要领。惟临机应变为无穷。切要在能 
认证。非亲视莫可指传也。盖痘分顺逆险三种。其间顺险各半。逆者十亦二三。有顺证误成险证。误成逆证者居 
多。因而据证。剖示其表里虚实。按岁气。分部位。察形观色。酌以寒热温凉。而治之之理。犹如舟人把舵。不 
可乱推。乱则覆。又以庖人笼之法譬之。酵未发。而起火早。则面烧死。酵已发。而起火迟。则面塌坍。故要在 
讨酵发火之际。不可违误时刻也。盖痘于五六日前。宜疏散解毒。药用清凉。五六日后。宜抱里助浆。药用温补。 
其切要在凉补转换之间。勿违时刻。良于是矣。夫顺证误人。或不致大害。若险证一误。则变态多端。莫可解救。 
慎之慎之。余故于兹编。名之曰痘科切要。昔余父得传于燕湖丁氏。再传于余。余复加以日历已验之见。汇成一 
集。不敢私秘。读发之梓。就正高明云。祟祯丁丑岁孟冬月。光禄寺署丞古歙吴元溟澄甫氏书。 
〔费氏(启泰)救偏琐言〕十卷 存 
自序曰。尝思道无名象。虚寂无为。威而即应。妙用无穷。不可得而思议。不独大道为然。医之为道。上关 
运气。下切 。而寄生命。虽曰小道。能不灵变乎哉。至痘之一证。有常有变。吉凶反复。生死尤限于日期。 
一不洞彻。而失圆转。可生之痘。陷于不起。讵以泥文执象。克任斯道乎。论痘自放点以至落痂。赖气制化其毒。 
而终始其功。以故前执此。而按期定法。据证立方。虽有不齐。大都以扶元 
为重。治毒为轻。防危虑患。咸以虚脱为虞。常道其宜尔也。抑知痘犯元枭烈毒。犹夫火宅。不第制化有所不受。 
连气亦为毒瓦斯。血亦为毒血矣。视变为常。而反倒置。有不速其毙耳。况时有变迁。痘多变局。试阅今之败于虚 
者。几上残花。毙于毒者。大林秋叶也。虚与毒之辨。似是者居多。此非成见所能别。亦非聪明所能定也。能以 
四大机关。一一深求而参合之。痘之不等于前。今之毙类于毒。可坐而照矣。令痘悉毙于虚。其于充实之体。当 
不登于幽录。乃有痘未及浆。而便有是惨者。何也。其于薄弱之躯。自不留于尘世。乃有浆不烦助。而得有以称 
庆者。又何也。衡其毒迫于虚。何得以虚。而忽其毒。毒之所在。命悬顷刻。亦奚暇论小而襁褓。大而早婚。与 
值病后哉。挈其当胜之急。得靖杀身之毒。斯见大智。余盖历来治验。笔难广记。信不诬也。妙在参其毒耳。如 
篇中所载。种种恶形恶色。与夫症状之猖狂。神情之扰乱。其与气虚者。固已远隔参商。更异夫内蕴不拔之毒。 
见症若虚。深潜燎原之火。见症若寒。较之暴厉而发扬者。险恶尤为莫测。恒多并形也。而色独异。并色也。而 
形不侔。并见症也。而所致不同。并日期也。而规则难施。细合端详。无非烈毒肆虚。尚在首尾一辙。法非不劲。 
末路尚有余氛。舍顺与逆之外。凡费推敲者。往昔容有。今殆罔不其然。是痘虽与逆邻。未得遽与逆视。而卒流 
于逆者。非初昧于不知。即摈于不治。有计挽回。且前且却。而存畏缩。比比皆然。以此恶局偏峰。俾不终害于 
偏。非得偏以偏救。何能以救其偏。妄作所以是名也。譬之冬衣裘。夏 葛。寒燠使然也。济大旱必需霖雨。治 
洪水自宜排决。事理当然也,行其无事而已。由来治病易。明理难。理明一任。证之纵横变态。不为似是所眩。 
不为规则所画。不致误于曲谨。亦不受衍于已甚。随在皆宜。头头是道矣。余少业儒。不获一售。既思以庸才。 
纵得幸进。于世何补。捡家藏医籍。及诸家痘疹。潜心三载。草草应事。留心于兹。前人不我欺也。殆自甲子更 
始。于古法所以然者。渐觉不当。所必禁者。渐觉相宜。然犹不敢自信。窃见泥古而执成规者。不第崇补助阳。 
致轻变重。重变逆。即知其痘属血热。急来缓急。同归于尽。可胜道哉。尽有本宜凉解。亦不善于参 者。幸其 
内无隐伏。外不甚暴。偶合于从治法。非正治当然也。却舍易而求难矣。余虽不敢贸焉从事。究所以然之故而不 
得。则当然者终难自信。谓其先天耶。何以今昔乃尔。谓其岁气耶。何以历年无改。苦心参究。于枕畔间。以思 
民病固因六气而转。六气之运。本阴阳太乙而分。时行物生。寒暑代谢。阴阳在岁位也。总持岁纪。充积其数。 
阴阳有大运也。必甲子一周。而一气之大成始伏。将来乃进。自不规规于岁位。而得满充积之数者。是则民病之 
改易。其应大运可知。盖大可以覆小。小难以该大。万化皆然。运于阴。阴中亦自有阳。是阴为大。而阳为小矣。 
大运于阳。阳中亦自有阴。是阳为大。而阴为小矣。逐年岁气。大运之散殊也。计岁位而纷更者。不明运气之大 
局也。执一局而不移者。更令造物无阴阳。化工无运气矣。是大造不分而分。不定而定。调无定准也。而却有恒。 
恒则负于久。而有以见其运之大。谓有定准也。而代巡。巡则无定局。而有以见其大而运。以证往昔痘多虚寒。 
大运在寒水也。今多烈毒。大运在相火也。相火之为令最厉。民病多暴邪。阳烈火亢。极似水。惟此运为然。 
甚则客忤中恶。人强力勇者。药缉有不及待。往往迭见。痘 
值其运。无惑乎血。热更多恶暴矣。间有气虚阳中之阴。终非昔之虚寒并例。往昔宁无血热阴中之阳。终非今之 
烈毒等象。乃知痘之不同。出自阴阳。而阳在相火。更见独异。无论与湿土寒水。阴阳殊绝。即如风木。木为父 
母。风且动焉。非纯阳之自乎。虽火令有待。而阳局基之。是将乘未乘之象也。如燥金。金属秋,阳燥因火。至 
非纯阳之后乎。虽盛余必谢。而火局犹存。是将除未除之象也。二气不得与亢阳比拟。犹谓其阴阳之界耳。乃若 
君火。旺于夏而象离。敷荣畅茂。物皆赖焉。火故名君。纯阳得令之象。若过而及炽。不几与亢阳无别。然君火 
虽炽。水一制而正令即可复也。相火独异焉者。太虚之邪。阳不藉木生。不受水制。五行常道。不能闲其局者。 
应痘烈毒如斯。令不御之于格外。垂毙何挽。历考方书。惟仲阳清解独胜。究其功用。适宜君火之时局。仅治毒 
火之常。全书暨金镜录。补泻兼施。其所调剂。偶中阴阳之合令。尤为蹈常之法。诸方得肯綮者。亦间有之。皆 
备一时之急至。法能御变。不忽于始。不懈于终。而斡旋速化。良法未之见也。惟玉髓篇。开示奇形怪痘。责人 
不识。夫亦当年时值其运。而有是痘。则是痘以前。宁无是运。是运常转。法不及见。据能开者。法亦似乎能备。 
惜知及而力未充。尚非劲敌。若夫陈魏两家。魏主温补保元。陈主燥实固本。一切视以为末意。曩时运必寒水湿 
土。痘合当然。法故得以如是。令遇君火。险必变逆。一撄相火。诚利刃矣。诸家治法。得列于前。凡有可宗。 
便有当戒。惟在取裁者何如茸。何有一薛氏。尤取燥实。更善述其所着。将为世则。徒知痘之一局。不知局以时 
换。知道之一端。不知道有全体。若此迷途类推。古来元枭烈毒。见有可畏。便虞正不敌邪。不衡势之孰绥孰急。 
惟务养生之说矣。能知道无定体。而想圆转之法。其识自寡。安望识力并到者乎。致令可生之痘。反促其毙。不 
责于虚。使咎于逆。冤惨及今而无已也。是道不在求合运。总以四大机关。一一深求而参合之。迪知病真之所在。 
便觉运气之所致。不求合而有冥合。得其时措之宜。操纵惟我。人见为异。我得其常。亦何偏之足云。神理不逾 
常。道惟在会心者得之。余之妄作。恐在暗中摸索。第与东行而西向者。即如石如杯。并不得而名状矣。故不以 
狂瞽自分。而冒妄作。不以琐言为赘。而蹈数穷。良以学至化境。并无可言。鱼兔若未入手。筌蹄在所必藉。昔 
节庵陶君着伤寒琐言。谆谆而不惮烦。其殆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乎。妄作粗成。诸亲友谬为鉴赏。遽为叟授梓。 
余殊 然。后适因兵火中阻。得少加参考。今残年纪七。料难精进。勉力竣事。祈大方诲我。时顺治己亥菊月。 
吴兴七十老人费启泰建中氏自序。 
〔翟氏(良)痘科类编释意〕三卷 存 
自序曰。医之分科不一。若婴儿谓之哑科。疾痛 痒。不能一告于人。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