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06-中国医籍考 >

第151章

606-中国医籍考-第151章

小说: 606-中国医籍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变。有可用于此。不可用于彼者。有可用于前。不可用于后者。务令表里安位。虚实得宜。才为有用之方。所施 
必验之剂也。彼育婴之家。得是说而求之。按书知理。自不见误于庸医。而生生之机。无忧逆折。又何待问切而 
后知也哉。余向有痘科切要一书。广之于世。兹集为小儿诸证切要之用。故仍名之曰儿科方要云。崇祯戊寅孟春 
月。光禄寺署丞古歙吴元溟澄甫氏识。 
杭州府志曰。吴元溟。字澄甫。自歙徙钱塘。先世精于医。万历间浙大疫。从父道川治疗。日活数十百人。 
晚年述父意。着书曰痘科切要。儿科方要。事继母以孝闻。女弟寡无所根据。迎养于家。终身无间言。故人程生负 
课千金久系。元溟代偿之。崇祯庚辰岁大饥。元溟出橐金。于江右籴米五百斛。悉散与亲故。年八十二而卒。子 
孙至八十余人。 
〔燕氏(士俊)保婴集〕未见 
仁知县志曰。燕士俊家贫力学。乙酉江南兵败入浙。俊奉母避梁渚。母惊忧成疾。祷天剪股肉。母病得痊。 
后山寇肆掠。母病不起。衰毁几于灭性。终身布衣蔬食。其至孝性成如此。祖志学向医名世。俊发其秘笈。潜心 
默识。治病每多奇效。所得即周贫乏。着有保婴集。未成而卒。 
〔汪氏(琪)慈幼纲目〕九卷 未见 
汪琪曰。济阴纲目之后。有慈幼纲目。即证治准绳之幼科也。复增圈点。详加评释。亦如是编之精详。梓以 
问世。盖济阴所以扶阳。地天于焉常泰。而慈幼即以康老。运会用是咸亨。 
〔保生碎事〕一卷 存 
四库全书提要曰。保生碎事一卷。国朝汪琪撰。是书又名慈幼外编。录小儿堕地时。至七日内。医疗之事。 
如拭口断脐浴儿稀痘各法。寥寥数则。大约取其便于检用。非保婴之全书也。卷末一条云。有济阴纲目。及慈幼 
纲目。即镌行。则是书之成。犹在济阴纲目之前。其慈幼纲目。自谓即证治准绳之幼科。加以评释。今未见其本。 
〔谈氏(金章)幼科诚书〕十六卷 存 
〔王氏(宏翰)幼科机要〕未见 
按上见于吴县志。 
〔程氏(云鹏)慈幼筏〕十二卷 存 
自序曰。余少攻举子业。未知灵素之理。迨先慈以疟亡。荆妇以血死。三男二女。天于惊与痘。乃不能无疑 
于世之所谓医者。遂尽发家藏轩帝以下书。凡一千七百九十余卷。昼诵夜思。有得则痛哭失声。手擗颤头触。而 
不可止。盖先慈之疟。为崩证将成。往来寒热。治宜滋水。荆妇之血。为经期逆行。血随火泛。宜因其势而导之 
使下。医乃以青皮草果治先慈。以三七血余治荆妇。克损真元。遏抑营气。至使水涸血凝。而不可救。伤哉。余 
儿赋质素虚。出痘值严冬之候。识时务者。自应调气助血。俾痘无壅遏。收功何难。乃日事石膏明粉。犀角羚羊。 
苓连栀柏。冰伏其生生之气。竟致不起。次子感寒吐泻。医与抱龙及发散之品。风门大开。头摇目视。复进牛黄 
紫雪而死。岂知脏气消长。易虚易实。此等当温中补脾耶。岁丙子。余客广陵。极闸人成生聘。讨论古今医籍。 
着书七种。聘慨欲先以幼科行世。问于余师。师曰。近世医学。非庸即妄。庸者卑陋自窒。守一师说。而不能变 
通。妄者私心穿凿。而不能察于微渺。嗟 
乎。今之医亦可以自反矣。余欲何言。无已。则以七书之旨略陈之。一曰灵素微言。素问五脏七腑。世仅列六。 
有包络而无三焦。有三焦而无包络。胃者肾之关。易作肾者胃之关。一字之讹。阴阳颠倒。易由消纳。又如真人 
圣人等论。尤非儒者所可混同。均加辨晰。一曰脉覆。叔和之书。伪乱难凭。李士材根据素问。考据甚悉。分列二 
十八字。窥深迎浮。后生小子。殊苦寻究。初气二气之说。又未能吻合岁运。是用正之。一曰伤寒答问。仲景法 
象高深。茫无入手。束而不观。临证昏昧。因就一二门士之问。而浅示之。使易通晓。一曰医贯别裁。赵氏撮李 
薛之要。最为真截。而措引不纯。主张太过。懒慢者挟为秘本。将欲废弃一切。遗害非小。余为汰去支辞。补入 
诸家杂证方论。颇觉改观。一曰医人传。轩岐而下。代不乏人。采辑成编。表其功能。辟其谬误。学人获所适从。 
生民安得无济。一曰慈幼筏。钱陈皆有分途。斯世盛传金镜。稚阳纯气。不任温补。理固宜然。胶柱一端。抹杀 
名理。舁夫爨妇。皆可言医。竞谓家负异传。读书翻觉多事。嗟乎。无知幼孩。恶能堪此。一曰种嗣玄机。天地 
虽极凝寒。生理未尝谢绝。元精不蓄。恣情于方士金丹。或闭塞于穷愁哀怨。或□□膏腴。或疲于奔命。自弃 
而已。天地何心。又有坚持经朔之谈。妄冀葭吹六管。捕影捉风,徒令若敖氏笑而引为同病。七书义类如此。聘 
欲以慈幼失之。悯赤子之呼号而无告耳。余忍叙之哉。吾母吾妇。吾子若女。九原之下。方且怨恨。余不学于二十 
年之前。而抱哀痛于无穷。然犹幸得学于二十年之中。为足以承吾父之欢心,而目前之子若女。似我长也。抑 
幸得施诸二十年之后。天下之父母之子若女。不至短折而死于庸妄之手也。甲申花朝前一日。香梦书生书。 
〔叶氏(其蓁)抱乙子幼科指掌遗稿〕五卷 未见 
〔陈氏(复正)幼幼集成〕六卷 存 
小引曰。稽自三坟启秘。神圣迭兴。本草内经。昭垂星日。盖圣人继天立极。位育为功。念天壤之间。阴阳 
代谢。运气推迁。至之先后。已无成规。应之迟早。靡有定律。其间六淫胜复。酿为灾眚。哀此苍黎。能无因是 
而夭札者。此岐演十世之传。帝启九章之问。而有医氏之学也。伏读黄帝之谓岐伯曰。至哉圣人之道。天地大化。 
非夫子孰能通。请藏之灵兰之室。非斋戒不敢示。夫圣如轩皇。而于医事崇尚若此。岂非 一体。胞与为怀。 
欲登万世斯人于仁寿者欤。素问而下。如伊芳尹汤液。皇甫谧甲乙。秦越人问难。张仲景金匮。王叔和脉经。陶弘 
景肘后。此数公者。虽曰祖述灵素。其实以作为述。自兹而往。医事寥寥。虽著作者。代不乏人。求其无偏无陂。 
实难多觏。唯明末李时珍张景岳喻嘉言递出。阐明金匮。发泄内经。扫芜秽而返清纯。有功于医事者不小。然数 
人虽产明代。而其书始盛行于康熙初年。大为世用。盖由圣天子临御。德孚中外。仁协万方。近纂医宗金鉴。遍 
周海宇。将见民无疵疠。物遂生成。故预产明良。以 位育之功。非偶然矣。唯幼科一门。不无遗憾。虽嘉言微 
启其端。其言未竟。予每读惊风之书。未尝不三叹而流涕也。予幼禀亏多病。于医家色脉之要。颇尝究心。长际 
仙师。授金鼎火符。性命之秘。嗣是遨游海岳。冀遇同俦。竹杖芒鞋。行方几半宇内。凡绅衿士庶。名公巨卿。 
以及至贱至微者。盖尝随缘而方便之。其临证救治之多。有非笔楮所能罄。第念惊风之说。在在讹传。莫获辞而 
正之。坐使无辜婴稚。枉 
受贻殃。前后相仍。迄无底止。兹将惊风之说。概为删订。而附以一得之愚。自禀予胎元。火功烁艾。以及杂说 
麻痘。汤火疮疡。无不周备。汇为六卷。计数十万言。书成付梓。颜曰幼幼集成。其中延医权衡。一遵经旨。罔 
或偏枯。务期有当于理。无害于人而后己。非敢妄议前人。遂其一隅之见。第念保赤诚求。不中不远。此书不无 
万一之助。勿忍终默而息。不辞狂瞽。呈政大方。岂曰井海瓮天。立言启后。亦聊体古圣仁民爱物之心。欲自效 
其负暄之悃云尔。维大清乾隆十五年岁次庚午。孟春月。罗浮陈复正飞霞氏书于 阳之种杏草堂。 
凡例曰。幼科之书。几于汗牛。其惊风之传。诚多谬误。喻嘉言陈远公程凤雏业已辟之。指出病痉。惜未申 
明病痉之由。与治痉之法。仍无着落。不足服人。予兹彻底揭破。以伤寒病痉。杂病致搐。并竭绝脱证。分为三 
则。以搐字概之。曰误搐。曰类搐。曰非搐。条分缕析。证治判然。名目既正。治疗不惑。周虚中曰。开此三大 
法门。可济无穷夭札。一幼科论证。悉以阳有余阴不足立说。乖误相承。流祸千古。后人误以婴儿为一团阳火。 
肆用寒凉。伤败脾胃。古初禀受敦庞。贻害犹浅。今非昔比。怯弱者众,古方今病。每多龃龉。是故聊为删订。 
非敢轻前人而执己见。盖亦因时制宜之用也。一痘科之书。如冯氏陈氏聂氏万氏。虽皆不为无见。而实繁简不侔。 
又惟万氏明显。可以济急。惜原板毁于明末。康熙二年复梓者。则亥豕盈篇。鲁鱼过半。诗歌□韵。全亡证论。 
先后重复。识者鄙之。予甚惜焉。因为详悉。删润纂入。以成全璧。一火功为幼科第一要务。济急无捷于此。奈 
从前所传。悉犯关门逐盗之戒。不惟无济。而反有害。今以异授神火绘图作歌。公诸同志。急迫之济。可以回春 
顷刻。 
〔沈氏(金鳌)幼科释谜〕六卷 存 

卷七十六
方论(五十四)
属性:〔董氏(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书录解题作小儿斑疹论)书录解题一卷 存 
自序曰。夫上古之世。事质民淳。禀气全粹。邪不能干。纵有疾病。祝由而已。虽大人方论。尚或未备。下 
逮中古。始有巫妨氏者。着小儿颅囟经。以卜寿夭。别死生。历世相援。于是小儿方论兴焉。然在襁褓之时。脏 
腑嫩弱。脉促(促字疑)未辨。痒不知处。痛亦难言。只能啼叫。至于变蒸惊风。客忤解颅。近世巢氏一一明之。 
然于斑疹欲出证候。与伤风相类。而略无辨说。致多谬误。而复医者不致详慎。或乃虚者下之。实者益之。疹者 
汗之。风者温之。转生诸疾。遂致夭毙。嘘可叹也。今采摭经效秘方。详明证候。通为一卷。目之曰斑疹备急方。 
非敢谓有补于后世。意欲传诸好事者。庶几鞠育之义存焉。东平董汲及之序。 
孙准序曰。世之人。有得一奇方。可以十全愈疾者。恐恐然惟虑藏之不密。人或知之。而使其药之不神也。 
其亦陋矣。夫药之能愈病。如得人人而告之。使无夭横。各尽其天年以终。此亦仁术也。吾友董及之少举进士不 
第。急于养亲。一日尽弃其学。而从事于医。然医亦非鄙术矣。古之人未尝不能之。如张仲景陶隐居葛洪孙思邈。 
皆名于后世。但昧者为之。至于异贵贱。别贫富。自鄙其学。君子不贵也。及之则不然。凡人之疾苦。如己有之。 
其往来病者之家。虽祁寒大暑。未尝少惮。至于贫者。或昏夜自惠薪粲。以周其乏者多矣。他日携小儿斑疹方一 
帙见过。求序于余。因为引其略。亦使见及之之所存。知世之有奇方。可以疗疾者。不足贵也如此。东平十柳居 
士孙准平甫序。 
钱乙后序曰。余平生刻意方药。察脉按证。虽有定法。而探源应变。自谓妙出意表。盖脉难以消息求。证不 
可言语取者。襁褓之婴。孩提之童尤甚焉。故专一为业。垂四十年。因绿遭遇。供奉禁掖。累有薄效。误被恩宠。 
然小儿之疾。阴阳痫为最大。而医所覃思。经有备论。至于斑疹之候。蔑然危恶及惊搐伤寒二痫大同。而用药甚 
异。投剂小瘥。悖谬难整。而医者恬不为虑。比得告归里中。广川及之出方一帙示予。予开卷而惊叹曰。是予平 
昔之所究心者。而子乃不言传而得之。予深嘉及之少年艺术之精。而又惬素所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