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06-中国医籍考 >

第10章

606-中国医籍考-第10章

小说: 606-中国医籍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称黄帝。斯乃医经之心髓。救疾之枢机。所谓脱牙角于象犀。收羽毛于翡翠者矣。逮于吴太医令吕广为之注解。 
亦会合玄宗。足可垂训。而所释未半。余皆见阙。余性好医方。问道无HT 。斯经章句。特 
承师授。既而耽研无HT 。十载于兹。虽未达其本源。盖亦举其纲目。此教所兴。多历年代。非唯文句舛错。抑亦 
事绪参差。后人传览。良难领会。今辄条贯编次。使类例相从。凡为一十三篇。仍旧八十首。吕氏未解。今并注 
释。吕氏注不尽。因亦伸之。并别为音义。以彰厥旨。昔皇甫玄晏。总三部为甲乙之科。近世华阳陶贞白。广肘 
后为百一之制。皆所以留情极虑。济育群生者矣。余今所演。盖亦远慕高仁。迩遵盛德。但恨庸识有量。圣旨无 
涯。 短汲深。玄致难尽。前歙州歙县尉杨玄操序。 
按杨玄操不详何朝人。考开元中。张守节作史记正义。于仓公传。采录杨序及说。则知为初唐人。其演注 
全在于王翰林集注中。所谓亦是名亡而实不亡者。然似与杨康侯注相错。弟坚尝钞出吕杨旧注。更据晋唐以来诸 
书所引。校订以为一篇。并附考异。序曰。宽平中藤原佐世现下书目。黄帝八十一难经。九。杨玄操注。八十一 
难音义。一。同撰。赵希弁读书志曰。黄帝八十一难经一卷。秦越人撰。吴吕广注,唐杨玄操演。马端临文献通 
考。作五卷。又详读书后志。有丁德用虞庶注。书并五卷。而今集注亦作五卷。九五字形相似易讹。疑玄操原书 
五卷。诸注仍之者欤。某侯旧藏宋本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有大永间僧幻云附标。不啻板心牍尾皆满。添以别纸。 
援证诸家。所引难经。为杨氏原本。而载其卷首署名。正与读书后志合。有曰所见杨玄操注写本也。字多谬误。 
又曰。难经。杨氏云。难。音乃丹反。然则当时并音义而行于世。大永迄今。未三百年。而轶亡不传。深为可 
惜。然其所引。不下数十节。文本端雅。足窥古本真面。又集注每卷。署杨康侯名。是似玄操之外。更有注解。 
然注文称杨曰。殊无分别。向为二家相混。仍欲证明之。考索有日。尝检黄鲁直豫章集。有杨子建通神论序。称 
子建名康侯。审是元符间人。因知如熙丰以上。太平圣惠方。通真子注脉诀。──神功万全方。并皇国医心方。 
弘决 
外典钞等所引。及丁虞所驳。皆非康侯注矣。仍于诸书所引。一一表出。殆似无出康侯者云。 
〔八十一难音义〕本朝现下书目一卷 佚 
〔侯氏(自然)难经疏〕崇文总目十三卷 佚 
〔丁氏(德用)难经补注〕读书后志五卷(书录解题作二卷)。佚 
赵希弁曰。丁德用以杨玄操所演。甚失大义。因改正之。经文隐奥者。绘为图。德用济阳人。嘉 末。其 
书始成。 
陈振孙曰。难经二卷。渤海秦越人撰。济阳丁德用补注。德用者。乃嘉 中人也。序言太医令吕广重编此 
经。而杨玄操复为之注。览者难明。故为补之。其间为之图。八十一难。分为十三篇。而首篇为诊候最详。凡二 
十四难。盖脉学自扁鹊始也。 
按尝见皇国前辈本义标记。有云。补注五卷。嘉 七年壬寅○月戊申日洛阳丁德用序。未知何所本。 
〔虞氏(庶)注难经〕读书后志五卷 佚 
赵希弁曰。虞庶仁寿人。寓居汉嘉。少为儒。已而弃其业。习医术。为此书。以补吕杨所未尽。黎泰辰治 
平间为之序。 
按本义标记又云。承议郎守尚书屯田员外郎前知三泉县兼管勾兵马桥道劝农事骑都尉赐绯鱼袋黎泰辰撰。治 
平四年端午序。亦不详所本。 
〔王翰林集注黄帝八十一难经〕五卷 存 
吕复曰。难经十三卷。宋王唯一集五家之说。而醇疵或相杂。惟虞氏粗为可观。 
按是书。文化初。内医千田子敬(恭)重刊。时先子序曰。王翰林集注黄帝八十一难经五卷,宋志及晁陈二 
氏。并滑氏汇考之类。俱不 
着录。惟明叶盛 竹堂书目。又有难经集注一卷。未知王氏所集否。金纪天锡亦撰难经集注五卷。卷数不合。可 
疑也。今是书每卷首。题曰吕广丁德用杨玄操虞庶杨康侯注解。王九思王鼎象石友谅王唯一校正。附音释。所谓 
王翰林者。未详何人。宋仁宗天圣四年。王唯一为翰林医官。朝散大夫。殿中省。尚药奉御骑都尉。奉敕编修铜 
人穴针灸图经。王翰林即唯一已。考赵希弁志。丁德用注。成于嘉 末。虞庶注。黎泰辰治平间为之序。并在 
天圣之后。由此观之。唯一历仕仁宗英宗两朝。修铜人经之后。经数十年。而校正是书也。吕广杨玄操丁德用虞 
庶注,簿录载其目。诸家亦多援引。特至杨康侯未有所考。注中称杨氏而辨驳丁氏之说者两条。明是康侯说矣。 
余皆与玄操说混。不可辨也。王九思王鼎象石友谅。虽他书无所见。其与唯一同为北宋人无疑矣。旧刻庆安板, 
虽未见祖本。题曰王翰林。则非唯一之旧也。是书视之于滑氏之融会众说以折衷之。则醇疵淆混。似不全美。然 
吴吕广以下之说。得借以传之。要之医经之有注。当以此为最古也。 
又按杨康侯所着通神论。元符中。黄鲁直为序。与天圣四年。相距七十余年。王唯一决不得与康侯眉睫相 
接。则不知何由集入其说也。辛巳仲冬十八日。西城侍医野间君(成式)令嗣仁夫(成已)得皇国亡名氏难经俗 
解钞。持来见示。卷首称难经有十家补注。所谓十家。并越人而言之。曰。卢秦越人撰。吴太医令吕广注。济阳 
丁德用补注。前歙州歙县尉杨玄操演。巨宋陵阳草莱虞庶再演。青神杨康侯续演。琴台王九思校正。通仙王哲象 
再校正。东京道人石友谅音释。翰林医官朝散大夫殿中省尚药奉御骑都尉赐紫金鱼袋王唯一重校正。建安李元立 
锓木于家塾。据此诸家校注本。固各单行。李氏鸠集其说。编十家补注而若署名。似不以朝代为次序。后人以 
王唯一名在最后。谓系其所集。仍别为一书。题以王翰林集注字。先子所谓其非王氏之旧者。可见也。祭酒林天 
瀑先生(衡)佚存丛书。尝刻是书曰。明王九思所编。盖未深加考究也。 
〔庞氏(安时)难经解义〕宋志一卷 佚 
宋史本传曰。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儿时能读书。过目辄记。父世医也。授以脉诀。安时曰。是不足 
为也。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辨诘不可屈。父大惊。时年犹未冠。已而病 。 
乃益读灵枢太素甲乙诸秘书。凡经传百家之涉其道者。靡不通贯。尝曰。世所谓医书。予皆见之。惟扁鹊之言深 
矣。盖所谓难经者。扁鹊寓术于其书。而言之不详。意者。使后人求之欤。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 
生。若合符节。且察脉之要。莫急于人迎寸口。是二脉阴阳相应。如两引绳。阴阳均则绳之大小等。故定阴阳于 
喉手。配覆溢于尺寸。寓九候于浮沉。分四温于伤寒。此皆扁鹊略开其端。而予参以内经诸书。考究而得其说。 
审而用之。顺而治之。病不得逃矣。又欲以术告后世。故着难经辨数万言。 
滑寿曰。蕲水庞安常。有难经解数万言。惜乎无传。(难经本义) 
〔宋氏(庭臣)黄帝八十一难经注释〕宋志一卷 佚 
〔刘氏(阙名)难经解〕佚 
王洙曰。昔东郡有一医者。姓刘。其术甚异。通黄帝八十一难经。病注者失其旨。乃自为解。献于阙下。仍 
为人讲说。自号曰刘难经。其治病察脉。无隐不知。肘后有二药奁。止药末数品而已。每视人病。旋取诸末。和 
合加减。分为剂料。日不尽其数。病未愈。他日再至曰。此药服不如数耳。所余当有几。人不能欺。后以老终。 
(谈录) 
〔周氏(与权)难经辨正释疑〕佚 
滑寿曰。周与权字仲立。宋临川人。着难经辨正释疑。 
(难经汇考) 
吕复曰。难经周仲立颇加订易。而考证未明。(九灵山房集。沧洲翁传。) 
〔八十一难辨正条例〕一卷 存 
王氏(正宗)难经疏义(汇考作王宗立难经注义。)宋志二卷 佚 
滑寿曰。王宗立字诚叔。宋绍兴人。将仕即试匠作监。着难经注义。 
〔高氏(承德)难经疏〕佚 
按上见于僧幻云史记扁鹊仓公传附标。而纪天锡集注又驳其义。乃知承德为宋人。 
〔李氏( )难经句解〕国史经籍志四卷 存 
自序曰。可以生人。可以杀人。莫若兵与刑。然兵刑乃显然之生杀。人皆可得而见。医乃隐然之生杀。人不 
可得而见。年来妄一男子。耳不听难素之语。口不论难素之文。滥称医人。妄用药饵。误之于尺寸之脉。何啻乎 
尺寸之兵。差之于轻重之剂。有甚于轻重之刑。予业儒未效。唯祖医是习。不揆所学。尝集解王叔和脉诀矣。尝 
句解幼幼歌矣。如八十一难。乃越人受桑君秘术。尤非肤浅者所能测其秘。随句笺解。义不容舛。敬以十先生补 
注为宗祖。言言有训。字字有释。必欲君子口诵心惟。以我之生。观彼之生。自必能回生起死矣。何更有实实虚 
虚。医杀之讥。吁医有生人之功如此。岂不贤于兵刑之生杀哉。时大宋咸淳五年。岁次己巳。孟春。临川希范子 
李子野自序。 
又注义图序论曰。黄帝八十一难经。卢国秦越人所撰。史记列传曰。扁鹊者。姓秦氏。名越人。扬雄所谓扁 
鹊卢人是也。假设问答。以释疑难之义。凡八十一篇。故谓之八十 
一难经。医经之兴。始于黄帝。故系之黄帝焉。以明其义。皆有所受之。而非私智曲说也。今世所传。虽有吕 
广杨玄操注释。皆浅陋阔略。而又用之以异端之说。近代为之注者。率多芜杂。无足观焉。是故难经奥旨。暗而 
不彰。医者莫能资其说以施世也。今余妄意古人言。为之义解。又于终篇。撮其大法。合以素问。论而图之。杨 
玄操之注。有害义理者。指摘而详辨焉。然后切脉之纲要。粲然可观。医者考之。可以审是非而辟邪说矣。 
熊均曰。李 字子野。号希范子。宋咸淳间临川人。集注叔和脉诀。又有难经句解。并行于世。(医学源流 
论。) 
吕复曰。李子野为难经句解。而无所启发。(九灵山房集。沧洲翁传。) 
〔谢氏(复古)难经注〕佚 
熊均曰谢复古宋人。有难经注。(医学源流。) 
徐春甫曰。谢复古为宋翰林学士籍。医药尤工于伤寒。发仲景之奥旨。 
〔冯氏( )难经注〕佚 
郑所南曰。双肾之间。为下丹田。出神景内经。冯 注难经八难下注。引之甚详。(文集。答吴山人问远 
游观地理书自注。) 
滑寿曰。难经诸家经解。冯氏丁氏伤于凿。(难经汇考) 
〔纪氏(天锡)集注难经〕五卷(国史经籍志作三卷。)佚 
金史本传曰。纪天锡字齐卿。泰安人。早弃进士。业学医。精于其技。遂以医名世。集注难经五卷。大定十 
五年上其书。授医学博士。 
纪天锡进难经表曰。臣天锡闻济世之道。莫大于医。识病之源。在于经典,今有八十一难经,为医之祖。是 
秦越人 
将黄帝素问疑难之义八十一篇。重而明之。故曰八十一难经。然其文义阃奥。后学难知。虽近代以来。有吕广杨 
玄操高承德丁德用王宗正之徒。或作注解。或为疏义奈何文理差迭。违经背义。滥觞其说。遗而不解者。实其多 
矣。臣天锡念此为医之患。遂乃精加访求。首尾十余年间。方始识其理趣云。 
吕复曰。纪齐卿注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