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马云如是说2 >

第32章

马云如是说2-第32章

小说: 马云如是说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度,我们并不会去激怒他们。但是我们要确保在三四年后的竞争中,他们会说他们尊敬阿里巴巴的智慧。他们会向我们致敬。 
  马云对雅虎中国非常有信心。 
  我们有用户群,我们有技术,我们有专业知识,我们有电子商务。我们认为搜索引擎是电子商务很重要的一部分。竞争对我来说是有趣的,是一种艺术,我们首先应该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然后努力赢得胜利,我认为阿里巴巴拥有雅虎搜索引擎之后,在竞争中生存并不是问题。所以我认为我们的竞争对手最好不要留下任何失误,否则他们就会有麻烦了。 
  我觉得今天全球范围内的电子商务的竞争,或者全球范围内的搜索引擎之争,在中国才刚刚开始,游戏刚刚开始。所以阿里巴巴进入这个市场的目的就是改变游戏,要是按照Google和百度的游戏玩下去,就不好玩了。 
  对于目前中国搜索引擎与国外的差距及优势,马云是这样认为的: 
  美国的搜索引擎技术发展得非常好,Google非常伟大,把收费的模式做成这样的规模,我觉得任何一家公司都会眼红,任何一家公司都会为此感觉敬仰。但是中国不一样,我觉得在中国做搜索引擎,第一它是一个技术,第二个是中国和美国的习惯不一样。在座很多人是从美国过来的,很多人也去过美国,我发现美国人的教育是人问问题,搜索引擎是问和答,特别温和的美国文化,中国人还是喜欢,就像我发现中国人喜欢吃自助餐,老外喜欢自己零点,文化不一样,我觉得这两年的搜索引擎的构思还是以美国的文化为主,吻合美国的客户习惯,以及美国的工程师所思考的搜索引擎。中国的搜索引擎,百度也好,Google中国也好,雅虎中国也好,我们的搜索引擎技术跟美国的技术的差距可能会不断缩短,但是收费的诚信体系还没有建立,比方说,现在的收费里面还存在欺诈的行为。还有各种各样的机制、环境、诚信力都没有建立,我觉得真正要把搜索引擎变成很赚钱的工具,我们必须对客户负责任,必须要把时间缩短。 
  简而言之,马云相信Google在中国市场肯定会犯错,犯错就会给竞争对手超越的机会。何况,在数据储备上,今天雅虎中国跟百度已经不相上下。 
  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知道他们要做什么 
  我们与竞争对手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知道他们要做什么,而他们不知道我们想做什么。 
  全球化成功的都是小企业,原因很简单,跨国大公司进入中国,人们都认为“狼来了”而处处提防,特别是在互联网行业,所以外资巨头成功的不多。同样的道理,中国大企业走出去也容易遭到当地的防范。马云说阿里巴巴的策略就是“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淘宝的诞生也是这样。 
  经过这一场“非典”,我们在5月隔离的时候,没有几个人知道淘宝诞生。在进入淘宝市场的时候,我们组建了7个人。我们是怎么建的?我们把公司的高层都叫坐在那边,我们挑选了几个年轻人,跟他们说,你今天不是这儿的员工了,你不能跟所有人讲这儿的事情。你们同不同意,这7个人全部同意。我们给他们一个协议全是英文的,他们看不懂,但他们马上就签了。 
  大家搬到杭州,也就是我家,也就是阿里巴巴公司诞生的地方。到6月的时候,有内部员工在内网上贴帖子,说马总,我们看到了一个对手,有一家公司叫淘宝,他们的思想跟我们一样,风格也一样,跟客户的服务也一样。 
  2003年年初,马云看到eBay已经下定决心进入中国,同时eBay在全球市场也将渗透进阿里巴巴所在的B2B。马云决定抢先一步进入eBay的C2C市场:“打架就得在别人家里打,打不打得赢没有关系,至少能把别人的家里打得乱七八糟,把家具都给砸烂了;打得赢当然更好,那eBay在中国市场上就难以壮大。”正是这种先人一步的策略与眼光;为淘宝以后的胜利埋下了伏笔。 
  阿里巴巴的前6年,用马云的话说就是“悄悄进村,迅速抢占市场”,从B2B到C2C,到淘宝网,再到支付宝,马云尽在做些外界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但他一件一件地做下来了,而且做一个活一个。在人们都认为中国的环境还不成熟的时候,马云认为不能等到环境好了以后再去做,因为好了以后就轮不到你了。 
  “2001年、2002年,在互联网最痛苦的时候,我们在公司里讲得最多的字就是‘活着’。如果互联网公司都死了,我们只要还跪着,我们就是赢的。我永远相信只要永不放弃,我们还是有机会的。”而等到互联网春暖花开、各公司纷纷排队赴海外上市,马云拿着8200万美元风险投资,说:“没必要过早上市,把我们暴露在对手的眼皮底下……” 
  马云对上市总有与众不同的理解,其不上市也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非上市公司的很多商业机密不必要向外界透露。而上市公司的财务及股份则需要公开。因而也就会更多地暴露在对手的眼皮底下。马云曾这样说: 
  我们没有上市是最有优势的。 
  2003年7月,在一片质疑声中,阿里巴巴突然抢入被eBay中国垄断了90%份额的中国C2C市场,推出以免费为号召的淘宝网。 
  当时,就在马云访美期间,淘宝网公布了本年度财务数据,结果显示,在6月,因为阿里巴巴在CNBC电视台的广告攻势,一些eBay的大卖家已开始通过阿里巴巴采购商品。eBay总部因之对马云在美国的一切行动戒备有加。据说,凡马云发表的言论,eBay的工作人员都会第一时间传真给公司CEO惠特曼。所以后来有评论家说马云的言论很可能是为了故意迷惑对方。 
  马云对eBay也不敢轻视,对eBay的一举一动都分外关注。“eBay公司所有的高层资料我们都会详细分析,他们在世界各地的各种打法,他们擅长的各种管理手段和应招特点,我们都会仔细研究。”马云说。因为eBay是上市公司而阿里巴巴不是,惠特曼对淘宝的了解尚不及他对eBay的了解。 
  尽管马云要求不要暴露在对手的眼皮底下,一切悄悄进行。但马云并未放弃进行一系列的宣传活动,用“既扔鞭炮,又扔炸弹”的手法来迷惑敌人。 
  我既要扔鞭炮,又要扔炸弹。扔鞭炮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迷惑敌人;扔炸弹才是我真正的目的。不过,我可不会告诉你我什么时候扔鞭炮,什么时候扔炸弹。游戏就是要虚虚实实,这样才开心。如果你在游戏中感到很痛苦,那说明你的玩法选错了。 
  淘宝在一年之中就令外界改变了看法。作为后起者的淘宝不光在Alexa排名和在线商品数量上超越了eBay中国,在交易额、成交率、日新增商品数、注册用户数和网页浏览量等指标上,亦高出后者一截。 
  这就迫使eBay不得不加强了对淘宝的回应。首次交战之后,淘宝的无可限量的气势使eBay一下子乱了阵脚,立即加大在中国的投资。而这些却在不自觉中使马云他们省了不少力气。 
  2005年eBay宣布在中国投入1亿美元时,马云砍掉了2/3的市场预算,并且在头7个月冻结了广告费用。“淘宝也确实特别能花钱。但现在已经不需要花太多钱了。1亿美元不仅帮助了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培育,也帮助了淘宝。淘宝市场效应已经建立。” 
  淘宝和eBay竞争的时候我们投了一亿人民币,eBay要投一亿美元,商战如果靠钱的话就不需要企业家,靠的是脑袋,中国当时一个亿的人民币已经是很厉害了,花一亿美元是愚蠢,如果说花一元钱就可以买一包面条,你说我出20元,这个是你傻,既然你(eBay)有钱我们就要你多花一点,我们追着他到处打,这样把中国的市场打开了,按照葛优(在《天下无贼》中)的说法就是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不能做。 
  2005年1月17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马云公开表示,阿里巴巴在中国网络拍卖市场超越eBay,他说:“游戏即将结束,同eBay的竞争已经提不起我的兴趣。”eBay也以另一种形式给出了同样的答案:2006年9月21日,吴世雄辞去了eBay易趣CEO职务。在2006年12月20日惠特曼在北京宣布,eBay中国与TOM在线合资成立一家新公司,在新公司中,eBay和TOM在线持股49%和51%,新公司CEO由TOM在线的CEO王雷雷出任,eBay易趣CEO廖光宇则为合资公司提供源于eBay的管理支持,并继续领导eBay在中国的独立运营。 
  至此,阿里巴巴与eBay在中国市场的较量以前者胜出而暂告一段落。 
第十三章成功物语——马云论阿里巴巴的成功之道 
  从创业的第一天起,我觉得任何一个创业者都要有这个心理准备,他每天要思考自己未来的10年、20年要面对什么,你碰到的倒霉的事情,在这几十年遇到的困难中,只会是小小的一部分。 
  坚信自己是对的 
  马云在回顾阿里巴巴的创业历程时,总结了企业创新发展的经验,其中有一条就是:坚持自己的理想。 
  初恋情人是最美丽的。任何创业者第一天创业的梦想是最美丽的,永远要相信你的直觉。 
  马云认为一定要坚信自己在做什么,一定要坚信自己是正确的。 
  阿里巴巴从成立以来一直备受质疑,从8年前我做阿里巴巴的时候一路被骂过来,都说这个东西不可能。不过没关系,我不怕骂,在中国反正别人也骂不过我。我也不在乎别人怎么骂,因为我永远坚信这句话,你说的都是对的,别人都认同你了,那还轮得到你吗?你一定要坚信自己在做什么。 
  **************** 
  我坚信互联网会影响中国、改变中国,我坚信中国可以发展电子商务,我也相信电子商务要发展,必须先让客户富起来,如果客户不富起来,阿里巴巴就是一个虚幻的东西。我希望阿里巴巴为中国的网商,为中小企业创造非常多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 
  在发展的路上,马云也遇到过很多的诱惑,甚至在2001年、2002年,当时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处于一种危机状态,于是他们都纷纷抛掉原来的发展方向,而选择了一些比较挣钱、能缓解一时的出路。阿里巴巴当时也遇到怎样挣钱的疑惑,但最终坚持走电子商务的道路,因为马云坚信自己是对的。 
  我发现有三条路估计会通向未来,第一条盈利最好办法是收短信,第二条是迅速投资网络游戏,第三条是走电子商务,如果我们投资短信很快会赚钱,2002年、2003年短信业务拯救了中国互联网很多站点。只要投入这个就能够赚钱,但是我后来发现它不可能拯救中国互联网经济,只能够拯救一段时间。 
  我去一些门户站点做调查,说你可以注册一个免费的邮箱,我看到有一个很长的合同,在一个合同里面我看到中间很细的一条写着如果你这个免费邮箱3个月以后还将继续使用的话,那么我们将会从你这个手机号码里面扣除5块钱到8块钱。我想一般的人是不会去看合同,我不知道在座很多人你们会不会看每一份合同。我开始也很奇怪,为什么注册免费邮箱需要我手机号码,我看了这个合同之后感觉到中国可能有很多很多的人,在免费注册的时候给了自己的手机号码,使得每个月都扣5块到8块,我认为这是一种欺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