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医界镜 >

第3章

医界镜-第3章

小说: 医界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到书房内来,请仲英人席。仲英到得莲韬馆,与八人—一施礼已毕,当即请仲英首座。仲英推辞不过。说声有僭,只得坐了。以下鸣鹤、香涛、鸿吉、春江、士杰、家藩、鹿泉、湘兰,挨次坐下,封翁坐了主席。席面是一张楠木圆台,摆上了十六个碟子,先将酒挨次筛下,一面讲谈,一面饮酒。顷刻间大碗小碗,山珍海错,水陆毕陈,宾主轮流把盏,欢呼畅饮。此时园内仰观淡月朦胧,疏星布列,俯视流烟澹沱,空水澄鲜,更兼堂内明灯璀璨,花气芬芳,诸人把酒玩景,好不畅快。孙鸣鹤道:“这样饮酒无趣,未免辜负良宵,我们何不行个酒令,也好多饮几杯。”众人道:“甚好。”鸣鹤道:“飞花流觞,已成熟套,我们即景生情,将花字改作药字,用古人诗句,药字轮到那个面前,即饮一杯,即请仲英先生起令。”仲英辞谢不过,想了一想,饮过令杯,念道:“种药高僧寄玉芝。”轮到鸣鹤,即饮了一杯,念道:“施药山人隐姓名。”轮到香涛,亦饮一杯,说道:“大药方从出世师。”挨到鸿吉,也饮过接念道:“山重晓出药苗肥。”轮到鹿泉,饮了一杯也念道:“槿篱护药才通径。”又轮到鸣鹤,饮过接念道:“嫦娥应悔偷灵药。”
  又递到鹿泉,鹿泉道:“你不顺溜挨次飞下,偏偏越次要轮派到我,我也要还敬了。”饮过接念道:“一杯山药进琼浆,快请进琼浆罢。”鸣鹤饮过道:“冤家宜解不宜结,我烧了你,顺流飞下罢。”即念道:“芍药樱桃俱扫地。”轮着香涛,饮一杯念道:“旧闻草木皆仙药。”轮到湘兰,饮过随口说道:“大药谁传轩后鼎。”挨着封翁,饮过念道:“条火围炉采药翁。”众人赞道:“此句恰合封翁口气,当各贺一杯。”大家饮了,轮到士杰,士杰思量,他们到也念得好听,我自小千字文千家诗读是读过的,也记不清了,想了一回道:“有了,水晶肚皮尝毒药。”
  大家听了不觉大笑。鸣鹤正将象牙筷夹了一条海参,刚刚到口,一笑将一条海参落下地去,被台底下三只黄狗抢吃,便在底下乱咬起来,几乎将桌子掀翻,家人忙拿了棍子赶开了,方重复坐下。鸣鹤向士杰道:“你说那一句,是那里来的?”上杰道:“你不闻古时有个神农皇帝遍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二毒,他是个水晶肚皮,那一样药尝下去,即看见走那一径,他便做成一部本草经,后世还尊他做个药王菩萨,此不是个出典么?”
  鸣鹤道:“此是俗说,不见书本,要罚酒的。”士杰道:“要出在书本上,又何难哉。”即念道:“牛溲马勃当药吃。”众人听了,愈觉哄堂大笑,鸣鹤肚子笑痛,鹿泉眼泪都笑出来,士杰嚷道:“此不是出在古文上么?”封翁恐士杰面子上下不去,忙说道:“郑世兄腹内书本不少,不过少念些诗罢了。老夫代饮一杯,再行下去罢。”封翁饮了一杯,又念道:“方书无药堪医老。”轮到香涛,饮一杯续念道:“病知药物难为验。”轮到春江,饮过接口念道:“五岳名山采药身。”又转到仲英,饮过念道:“谁能忍饥啖仙药。”又派到鹿泉,饮一杯念道。“明年采药天台去。”又挨到鸣鹤,饮过念道:“多病所须惟药物。”
  挨到家藩饮一杯,家藩与土杰不相上下,先想一想道:“方才土杰因不典,被他们耻笑,今我念四书上的总好。”即念道:“若药不瞑眩厥疾。”众人听得又不觉大笑起来,封翁道:“此令也行得太熟了,再换一个罢。取古人诗句,或一句,或两句,底下紧接药名,要上下合拍,不必一令一杯。大家行过,各饮一杯,再行,从座位挨下,此令好么?”众人道:“好极。”即请主人翁起首,封翁即饮一杯念道:“老年花似雾中看,蜜蒙。”
  轮到仲英,接念道:“云水光中洗眼来,决明。”众人赞道:“与封翁一开一合,关锁得好,合席各贺一杯。”鸣鹤接念道:“寒梅似与春相避,忍冬。”香涛接念道:“蓝田日暖玉生烟,熟地。”鸿吉接念道:“清明无客不思家,当归。”春江接念道:“铜雀春深锁二乔,连翘。”土杰接口说道:“你们一句说一样药,不算好,我要一句中说两样药名。”即念道:“天地元黄宇宙洪荒,天冬,地黄。”众人听得又笑个不了,鸣鹤道:“此句正合着乡间老学究,教几个童蒙,天地元黄闹一年,名为瞎闹了。”说得众人愈忍不住笑,接下去又是家藩,家藩见士杰被笑,谅来自己也说不出好个,只好对众人说道:“此令我是外行,情愿罚一杯罢。”即满满饮了一杯。适值上了两样场,四样点心,大家又吃了些,封翁叫人又烫了两壶热酒来,挨到鹿泉接令,鹿泉念道:“英雄见事若通神,预知子。”湘兰接念道:“诸葛大名垂宇宙,伏龙肝。”封翁接念道:“江上形容吾独老,白头翁。”到此令行一周,各钦二杯。又转到仲英念道:“岂无大药驻朱颜,丹妙。”鸣鹤接念道:“亲与先生看药烛,守宫。”香涛接念道:“无食无儿一妇人,独活。”鸣鹤道:“此句杜撰了。”香涛道:“明明杜诗上句是堂前扑枣任西邻,岂有杜撰的理。”鸿吉接念道:“安得壮士换天合,大力子。”郑王二人假意解手,已到园内去了。鹿泉接念道:“冻合玉楼寒起粟,白前。”封翁道:“时已三更,我与仲英先生两人收令罢。”即念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将离即芍药。”仲英道:“安心是药更无方,没药了。”于是大家吃饭,洗漱而散。正是:漏声半夜银壶响,诗句明朝秀口传。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回
  治病竞投霞震火思家不弃糟糠妻
  却说贝仲英医学虽不十分精明,尚能安守本分。靠运气发迹,不像那一班趁时的先生们,另有一副本领。那趁时的本领,也分两样。稍高的那一样人,他有几种经络,要一团和气,三分才情,四季衣服,五六品官衔,八面张罗,十分应酬。而且一团和气要不变,三分才情要不露,四季衣服要不当,五六品官衔要不做,八面张罗要不断,十分应酬要不俗。那等先生靠此本领,能行到名动公卿的地位。那下一等的,也有几句要诀,是文理要半通,会足恭,巴结富翁,奴才拜弟兄,拉门面,钻狗洞,协肩谄笑,勿要面孔,广登报纸,当他老祖宗。那等先生,靠此几句诀儿,师弟衣钵相传,奉行不失,也能行到名声赫赫的地位。然他虽广于应酬,也不一味脓包,于那些不中用的人,也不去睬他。他以为这等的人,浑去应酬他也是无用的,况且应酬那不中用的人,被那要紧的人知道了,就要看轻了,所以又要会巴结,又要拉门面呢。此是后话,且按下不表,以后慢慢地讲他。
  再说仲英自医好了赵公子这等重病,封翁在后花园请客饮酒庆贺,客人中有孙鸣鹤,乃杭郡名土,已中过进士,是浙江巡抚刘次庵的第一得意门生,常在抚署里办事务,刘公言听计从,这刘次庵是刘中堂之子,今自九月初旬患伏暑晚发之症,多医广药,变端丛生。鸣鹤自在赵家花园饮酒之日,已知道仲英医好公子危症,次日即到抚署,说知此事,竭力推荐,抚署即刻着人来请去。到了花厅,有鸣鹤出来应接,说些病情,当即同到上房诊视,诊得脉微欲绝,神情时清时昏,身上时冷如冰,时热如火,将成坏症。仲英看过,毫无把握,而事关重大,细细推问证据,方知病者神清时,述及每至晚来,即沉沉昏昏,似睡非睡,恍愧间见有一黑人立其前,张出血盆大口欲吞之,即寒冷入骨,旁边立一小儿,用扇驱之道:“汝不怕霹雳火么?”黑人道:“熬他三霹雳,其奈我何。”小儿道:“倘再加以十个西瓜如何?”黑人即惶恐而退,每晚都是如此,不解其故。仲英亦不明白,幸而见机尚灵,即向鸣鹤道:“大人此病,从前诸位名医的方子,尚无大错,而一毫无效者,其机窍想在此异梦之中,今且从前医诸方,斟酌加减用之,无论效与不效,容弟回去细细推详,其中必有窍妙,明日再当商酌。”
  鸣鹤唯唯答应。回来前思后想,此等症我实未尝见过,凭我本事,断不能医,如何是好?倘能侥幸,再将此病医好,大名大利,受用不尽了。忽然想到我用烛垢丸,凑巧医好赵公子,是因避雨在张善人庙,当时恰恰遇着赵家佣人,或者是张善人有些灵感,我尚未去虔诚拜谢,今何不请些香烛,到善人庙去祝祷一回。当即向账房讨了两块洋钱,悄悄出门,买了些香烛,一径来到张善人庙内,向善接着,仲英将香焚起,跪在拜垫上,一面叩首,一面将抚台病由,暗暗祝告一番起来。将一块洋钱赏了向善,谢他前日糕茶之惠,悄悄回来。到书房内吃过晚饭,上床去睡,翻来覆去,那里睡得着,直至打过四鼓,沉沉睡去,觉身仍在庙内,忽见张善人向他说道:“你所祝告抚台之病,我已知道,所云霹雳火者附子也,附于古名霹雳散,当先用附子、人参、童便,以挽将脱的阳,阳回之后,急当转关用西瓜汁以救将绝的阴,病即愈了。予即尔之前身,尔今向后有十余年大运,好自为之。”仲英再欲问时,忽被一只猫儿,跳上床前桌子,将一盏洋灯玻璃罩子打落下地,豁琅一声,惊醒过来。
  见窗上红日已升,急急起身洗漱,吃过朝饭,不多时,抚署已差人来请,当即坐轿前去,鸣鹤引进去,诊看病势如何,仲英向鸣鹤道:“昨弟回去,想推此病,将有亡阳之变,非用附子、人参不能挽回,俟阳回后,再议救明,保可无虞。”即用附子四钱、人参三钱、童使一盏,煎好冲服,服下大效。又差人急觅西瓜两个,尽其啖啖,不到三四日,病已全愈。抚署送上谢金三百元,妙手回春匾一方,用浙江巡抚牌衔,雇了乐工,吹吹打打,一路送到赵家,好不显耀。仲英当即备了一桌酒席,及二十两银子,赏了众人回去。当时仲英声名,杭城内外,早已传扬得是个天医星下凡,生意日渐兴旺起来,连升栈内房饭余账,封翁早已差人去算清,金字招牌与行李早已取了过来。
  自此仲英在赵家行医,封翁另拨自宅靠西,间壁一宅房子,三间一进,前后三进,与仲英作为医室居祝过了几日,仲英想起家眷,思欲接到杭州来同住,与封翁商议,封翁一力承当,即差人雇了一只大船,请仲英写了一封书信,于廿六日,差赵升到常州去接,仲英又到衣庄上,办了妻子的几件时新衣服,叠成一包,再包洋钱二十元,交代赵升带去,说明住址在府城南门外,小横街上。
  却说廉氏自仲英到杭州去后,家内剩有老妈钱氏,与三岁男孩文彬,辛辛苦苦,度日艰难,要做些女工生活,又因所有廿余千钱,都被仲英拿去做了盘费,缺少本钱,外面亲戚虽有几家,想要去借贷些,而人情看冷暖,世眼逐高低,那一个肯雪中送炭?不免饿一顿,饱一顿。看看捱到重阳节了,那左右东邻西舍家家插茱萸,人人吃糕饼。小孩文彬,看见人家吃糕,牵娘衣襟,以手指着道:“我也要吃。”王氏道:“儿啊,人家有钱,可买糕吃,娘无钱买糕与儿吃。”那小孩见无糕吃,不禁哑哑啼哭起来,廉氏一阵心酸,抛下泪来,抱了小孩入内,搜搜寻寻,找着三十余钱,叫老妈到街上买着三四块糕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