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334-针经指南 >

第3章

334-针经指南-第3章

小说: 334-针经指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及复后吸而推针至血,故员与方非针也。余不知圣人之意,请后之明达之士详究焉。 
x春夏刺浅秋冬刺深x 
《内经》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正其理,无是其道。然春夏为阳,其气在外,人气亦 
浮,凡刺者,故浅取之。秋冬为阴,其气在内,人气在脏,凡刺者,故当深取之。又言∶春夏 
各致一阴,秋冬各致一阳。秋冬各致一阳者,谓春夏为阳,谓阴所养,故刺之各致一阴。秋 
冬为阴,谓阳所养,故刺之各致一阳。春夏温必致一阴者,谓下针深刺至肾肝之部,得其气 
针便出之,是 
以引持之阴也。秋冬寒必致一阳者,谓下针浅刺至心肺之部,得气推而内之良久出针,是 
推内之阳也。故《素问》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也。 
x呼吸补泻x 
补泻者,言呼吸出内以为其法。然补之时,从卫取气也。取者,言其有也。《素问》曰∶必 
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弩之,爪而下之,通而取之。外别其门,以闭其神 
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贵宾,不知日暮,其气以至,适而自护。候吸引针 
,气不得出,各在其处,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命曰补,是取其气而不令气大 
出也。当泻之时,从荣置气也,置其气而不用也。故《素问》曰∶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 
以久留,无令邪有。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泻。 
泻者,是置其气而不用也。若阳气不足,而阴血有余者,当先补其阳,而后泻其阴。阴血不 
足而阳气有余者,当先补其阴,而后泻其阳。以此则阴阳调和,荣卫自然通行,此为针之要也。 
x寒热补泻x 
假令补冷,先令病患咳嗽一声,得入腠理。复令病患吹气一口,随吹下针,至六七分, 
肾肝之部,停针。徐徐良久复退针一豆许,乃捻针,问病患觉热否?然后针至三四分,及心肺 
之部,又令病患吸气内针,捻针,使气下行至病所。却外捻针,使气上行,直达所针穴一二 
寸,乃吸而外捻针出,以手速按其穴,此为补。 
夫病后热者,治之以寒也何如?须其寒者,先刺入肠之分,后得气推内至阴之分。复令病患 
地气入而天气出,谨按生成之息数足,其病患自觉清凉矣。夫病恶寒者,治之以热也何如? 
须其热者,先刺入阴之分,后得气徐引针,至阳之分,复令病患天气入而地气出,亦谨按生 
成之息数足,其病患自觉知暖矣。 
x生成数法x(生五加) 
冷补之时,使气至病,更用生成之息数,令病患鼻中吸气出,自觉热矣。 
当热泻之时,使气至病,更用生成之息数,令病患鼻中出气,口中吸气,按所病脏腑之 
数,自觉清凉矣。 
x手指补泻x 
经云∶凡补泻,非必呼吸出内,而在乎手指何谓也。故动、摇、进、退、搓、盘、弹、 
捻、循、扪、摄、按、爪、切者是也。今略备于后∶ 
动∶动者,如气不行,将针伸提而已。 
退∶退者,为补泻欲出针时,各先退针一豆许,然后却留针,方可出之,此为退也。 
搓∶搓者,凡令人觉热,向外针似搓线之貌,勿转太紧。治寒而里卧针,根据前转法,以为搓也。 
进∶进者,凡不得气,男外女内者,及春夏秋冬各有进退之理,此之为进也。 
盘∶盘者,为如针腹部,于穴内轻盘摇而已,为盘之也。 
摇∶摇者,凡泻时,欲出针,必须动摇而出者是也。 
弹∶弹者,凡补时,可用大指甲轻弹针,使气疾行也。如泻,不可用也。 
捻∶捻者,以手捻针也。务要识乎左右也,左为外,右为内,慎记耳。 
循∶循者,凡下针于属部分经络之处,用手上下循之,使气血往来而已是也。经云∶推之则行,引之则止。 
扪∶扪者,凡补时,用手扪闭其穴是也。 
摄∶摄者,下针如气涩滞,随经络上,用大指甲上下切其气血,自得通行也。 
按∶按者,以手捻针无得进退,如按切之状是也。 
爪∶爪者,凡下针用手指作力置针,有准也。 
切∶切者,凡欲下针,必先用大指甲左右于穴切之,令气血宣散,然后下针,是不伤荣卫故也。 
x迎随补泻x 
经云∶东方实而西方虚,泻南方而补北方,何谓也?此实母泻子之法,非只刺一经而已 
。假令肝木之病实,泻心火之子,补肾水之母,其肝经自得其平矣。五脏皆仿此而行之。 


夫妇配合
属性:大言阴与阳,小言夫与妇,阴日阴时则当刺阴干,阳日阳时则当刺阳干,故阴阳者气血也。 
阴日血先气后,阳日气先血后。经云∶荣行脉中,卫行脉外。故阴日虽遇阳时,刺阴干者何 
也?盖阴日血先行引气,后随血入脉中而行,此为妇有气,夫往从之者,故阴干是也。故阳 
日虽遇阴时,刺阳干者何也?盖阳日气先行引血,后随气流注在脉外而行,此为夫有气,妇 
往从之者,故阳干是也,如斯之论,此之谓也。 


古法流注
属性:经云∶其气始从中焦注手太阴阳明,阳明注足阳明太阴;太阴注手少阴太阳,太阳注足太阳 
太阴;少阴注手心主少阳,少阳注足少阳厥阴;厥阴注还于手太阴。如环无端,周流不息, 
昼夜行流,与天同度。此法如气血所王之经络,于一经中井荥俞经合,迎随而补泻之。亦用 
东方实而西方虚,泻南方而补北方是也。 


杂忌法
属性:杂忌法有数端。经云∶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于至巧;气血羸劣者,不可刺;久病笃危者, 
不可刺;大寒大热、大风大雨、大饥大饱、大醉大劳,皆不可刺。然大寒无刺,令病患于无风 
暖室中,啜以粥食,饮以醪酪,令病患无畏寒气,候气血调匀,然后可刺。如此刺之,无疾 
不愈。余皆仿此而行之。经云∶无刺漉漉之汗,无刺混混之脉,无刺 之热,此之谓也。 


针灸避忌太一之图序
属性:经曰∶太一日游,以冬至之日,始居于叶蛰之宫。从其宫数所在,日徙一处,至九日复 
一。常如是无已,周而复始,此乃太一日游之法也。其旨甚明,别无所隐。奈行针之士,无 
有知者,纵有知者,秘而不传,致使圣人之法,罕行于世,良可叹也。仆虽非医流,平昔尝 
留心于医,言之闻之彻知其详。知而不述岂仁乎?辄以短见,遂将逐节太一所直之日,编次 
成图。其图如目,入节得主之日,从其宫至所在之处,首一终九,日徙一宫,至九日复反于 
一。周而复始,如是次而行之。计每宫各得五日,九之则一节之日悉备。今一一条次,备细 
具于逐宫之内,使观者临图,即见逐节太一所直之日在何宫内,乃知人之身体所忌之处,庶 
得行针之士,知而避之,俾人无忤犯太一之凶, 
此仆之本意也。仆诚非沽名者,以年齿衰朽,恐身殁之后,圣人之法湮没于世,故编此图, 
发明厥旨,命工镌石传其不朽,贵得其造与时偕行焉,览者勿以自炫见谓。曾 
人走丙子岁上元日,平水闭邪 叟述。 


冬至叶蛰宫说
属性:冬至叶蛰宫图按周身立法,取九宫方位。离为上部,中州为中部,坎为下部,巽坤为二肩 
兑为左右胁,干艮为左右二足。太一游至处,禁忌针灸。(若起叶蛰宫,取冬至一日为首, 
他皆仿此。) 
r太一血忌之图p06…d17a1。bmpr 
经曰∶身形之应九野,左足应立春,其日戊寅、己丑;左胁应春分,其日乙卯;左手应 
,其日戊辰、己巳;喉首头应夏至,其日丙午;右手应立秋,其日戊申、己未;右胁应秋分 
,其日辛酉;右足应立冬,其日戊戌,己亥;腰尾于窍应冬至,其日壬子;六腑膈下三藏应 
州,其大概禁太一所在之日及诸戊巳。凡此九者,善候入正,所主左右上下,身体有疾病疮 
肿欲治,无以其所直之日刺之,是谓天忌日。 


附∶针灸杂说
属性:x月内人神所在之图x(新添逐日辰忌) 
一日在足大指厥阴分,刺之跗肿。 
二日在足外踝少阳分,刺之经筋缓。 
三日在股内少阴分,刺之少腹痛。 
四日在腰太阳分,刺之腰偻无力。 
五日在口太阴分,刺灸之舌强。 
六日在两手阳明分,刺之咽喉不利(一云在足小指。) 
七日在内踝少阴分,刺灸之阴经筋急。 
八日在手腕太阳分,刺灸之腕不收。 
九日在尻厥阴分,刺灸之病结。 
十日在腰背太阳分,刺灸之腰背偻。 
十一日在鼻柱阳明分,刺灸之齿面肿。 
十二日在发际少阳分,刺之令人耳重听。 
十三日在牙齿少阴分,刺灸之气寒。 
十四日在胃脘阳明分,刺之气肿。 
十五日在遍身,不宜补泻,针灸大忌。 
十六日在胸太阳分,刺之逆息。 
十七日在气冲阳明分,刺之难息。 
十八日在股内少阴分,刺之引阴气痛。 
十九日在足趺阳明分,刺灸之发肿。 
二十日在内踝少阴分,刺之经筋挛。 
二十一日在手小指太阳分,刺之手不仁。 
二十二日在足外踝少阳分,刺之经筋缓。 
二十三日在肝及足厥阴分,刺之发转筋。 
二十四日在手阳明分,刺灸之咽喉中不利。 
二十五日在足阳明分,刺灸之胃气胀。 
二十六日在胸太阴分,刺灸之令人喘嗽。 
二十七日在膝阳明分,刺之足经厥逆。 
二十八日在阴少阴分,刺之少腹急痛。 
二十九日在膝胫厥阴分,刺之筋痿少力。 
三十日在足趺,此日忌针灸。 
x每月血支x 
正月丑 二月寅 三月卯 四月辰 
五月巳 六月午 七月未 八月申 
九月酉 十月戌 十一月亥 十二月子 
x每月血忌x 
正月丑 二月未 三月寅 四月申 
五月卯 六月酉 七月辰 八月戌 
九月巳 十月亥 十一月午 十二月子 
x定十二支人神x 
子目丑耳寅胸前,卯齿辰腰巳手间,午心未足申头上,酉膝戌阴亥在胫,此是人神十二 
支,针灸避之获康安。 
x释运气定日下血气法x 
井荥逐日夺时功,十日循还是一宫。血气相迎行脏腑,通流十干本元宗。阳日从卫先行气, 
阴日从荣血可通。阳日气先脉出外,阴日脉内血先从,气先血后还行腑,行脏荣先气后攻。阳 
干五行补五腑,阴干行脏五行同。井荥流注俞经合,用建通流日下穷。连转五遭成五十,遍 
行脏腑五行终。 
x释流注逐日时开穴法x 
甲窍阴,乙大敦,丙少泽,丁少冲,戊厉兑,己隐白,庚商阳,辛少商,壬至阴,癸涌 
x释流注十二经络所属法x 
手太阴肺经穴∶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肺之经辛)。 
手阳明大肠经穴∶商阳二三间合谷(四穴),阳溪曲池大肠原(大肠经庚)。 
手少阴真心经穴∶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心之经丁)。 
手太阳小肠经穴∶少泽前谷后溪腕,阳各小海小肠经(小肠经丙)。 
足厥阴肝经穴∶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于肝(肝之经乙)。 
足少阳胆经穴∶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胆之经甲)。 
足太阴脾经穴∶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切要知(脾之经己)。 
足少阴肾经穴∶涌泉然谷太溪穴,复溜阴谷肾之经(肾之经癸)。 
足阳明胃经穴∶厉兑内庭陷骨胃,冲阳解溪三里随(胃之经戊)。 
足太阳膀胱经穴∶至阴通谷束京骨(二穴),昆仑委中是膀胱(膀胱经壬)。 
手厥阴心包经穴∶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传(心包络经乙)。 
手少阳三焦经穴∶关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