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朱进忠中医的医案 >

第8章

4朱进忠中医的医案-第8章

小说: 4朱进忠中医的医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服药2剂,烦热上冲、汗出的次数明显减少,继服8剂,诸证尽失,愈。
      某医云:本例患者为何先用敛汗固表之剂不但汗出不减,而反全身憋胀僵抽?答曰:本证之汗首在于郁,而不在于虚,郁者当疏当散,今反用敛用固,致使气血,水饮更加壅滞而难解,故而汗不减而全身憋胀僵抽。
      孙××,男,成。
      左侧半脸汗出1年多。医诊自发性多汗症。先用西药治之不效,继又配用益气固表敛汗之中药亦不效。细审其证,除半脸汗出如珠外,并见全身拘急不适,舌苔白,脉弦。综合脉证,诊为肝郁气滞,寒饮不化。拟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铅丹法,7剂,获愈。
      4.正虚邪实,寒热并见,补虚泻实,调之可愈
      姚××,女,52岁。
      阵发性汗出3年多。医诊自发性多汗症。先予西药治疗1年多不效,后又配合中药敛汗固表、益气固表、调和营卫、疏肝解郁等亦不效。细审其证,每次汗出之前先感心烦心悸,继而烦热上冲,冲至头项则汗出,其汗或仅出于左,或仅出于右,很少出现全身汗出,此外尚见下肢轻度浮肿,失眠,舌苔薄白,脉虚而弦细。综合脉证,思之:脉虚者,气血俱虚也;弦者,肝脉也,寒也;细者,血虚也。合之于症,乃气血俱虚为本,气滞血瘀,湿郁不化为标。治拟补气养血以培本,理气活血,燥湿化痰以治标。处方:黄芪30克,党参10克,丹参30克,当归10克,黄精10克,生地10克,柴胡10克,苍术15克,白术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薄荷3克,夜交藤30克。
      服药2剂,汗出减少,继服10剂,汗出消失,失眠、浮肿俱解。
      5.胶于正虚,过施补益,郁火炽盛,迫津外出
      苏××,女,28岁。
      五六年来,经常汗出。医诊自发性多汗症。先以西药治疗数年不效,后又以固表止汗之剂数百剂仍无效。细询其证见:经常一阵一阵的出汗,有时坐着不动即突然感到心烦心悸,继而全身一阵发热而汗出全身,有时因着急而突然感到一阵心烦,热气从心胸上冲,冲至头后即突然汗出;有时一到新的工作场所,即突然感到心烦热,全身烘热一阵即全身汗出。这种情况在月经期间特别严重。若服中药固表止汗之剂,不是不效,就是感到心烦心悸,全身憋胀,有时因全身憋胀难受,每天必须让人不断的捶打,舌苔黄白,脉弦稍数。综合脉证,思之:汗出全身有气虚不固之自汗,亡阴亡阳之绝汗,阴虚火旺之盗汗,然气虚自汗多因劳动而发,阴虚盗汗多睡眠中出,绝汗则必有绝证,此证皆不具备。此证之汗发于烦乱之后,医之称为躁汗者也。此乃肝郁血虚,郁而化火,火邪欲伸,迫津外出所致。故治宜养血疏肝,化痰泻火。处方:川芎10克,当归10克,黄芩10克,白芍10克,葛根15克,半夏10克,桑皮15克,甘草10克。
      服药1剂,汗出即减,继服4剂,诸证大减,共服30剂,愈。
      某医云:此证余久用敛汗固表之剂,非但汗出不减,亦且全身憋胀难忍,其故何也?答曰:汗与血者同源也,肝者藏血之脏也,肝经郁火欲伸之而不能则迫津外出而为汗也,今肝经郁火非达之不得伸,故只可以解郁泻火之法治之,若以敛摄之剂抑其条畅之性则郁者更郁,故全身憋胀难忍而汗出不止,此所以以解郁之法而效,以摄敛之法不愈之理也。
      6.郁火迫津,反予敛摄,郁者更郁,火者更火郝××,男,40岁。左前额约鸡蛋大一片汗出一年。前后经数十医诊治未确诊。医先予西药治之不效,继又以中药敛汗固涩之剂近百帖而未功。细审其证,左前额约鸡蛋大一片汗出,有时汗出如珠,有时仅微似有汗,每日少则三四次,多则七八次,且往往在精神紧张的一刹那间出现,而其他部位却点滴不出,胸满心烦,舌苔白,脉弦细。综合脉证,思之:虚证之汗为全身汗出,而此汗出则仅见局部,必非虚证。且脉弦细而胸满心烦,必肝肾不足,郁火所为,故治以养阴疏肝,解郁泻火。处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生地18克,山药12克,山萸肉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薄荷3克,炒枣仁15克。
      服药3剂,汗出减少,继服24剂,竟愈。

      一氧化碳中毒性精神病
      1。 知其脏腑,明其气血,分其寒热,其病获愈
      周×x,男,56岁。
      在菜窖中劳动时,不慎煤气中毒,神志昏迷2个多月,经过抢救虽然神志已经清醒,但1年多来,神情一直呆痴,不知饥饱,不知二便,不知亲友,且步态不稳。医诊一氧化碳中毒性精神病。先以西药治疗半年多不效。后又服用中药清心开窍之剂4个多月,仍无明显改变。细审其证,除上述者外,并见舌质红绛少苔,脉沉数而涩,寸滑。综合脉证,思之:脉沉数者,里热也;涩者,瘀血阻滞也;寸滑者,痰火阻于上焦也。舌质红绛者,营血热炽也。脉舌相参,诊为营血热炽,血络瘀滞,痰火蒙窍也。仿吴鞠通温病热人心包、血分意。拟凉血活血,化痰开窍。处方:丹参30克,当归10克,乳香6克,没药6克,连翘10克,至宝丹2丸(另服)。
      服药3剂,神情呆痴之状明显好转,当别人问其饥饱时已能明确回答,并能自动去厕所大小便,继服20剂,神情呆痴之状消失,并能作其力所能及的体力与脑力劳动。
      某医云:为什么前用西药,并配合安宫牛黄丸近百丸而不效?答曰:热入营血而以瘀血为主者应主以活血逐瘀治之,今先医重用凉血而轻活血则心血涩滞不通,此其所以无效者一也。神情呆痴为窍闭为主,应以开窍为主治之,今先医反重用清凉,此其所以无效者二也。
      2。 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法同药异,疗效相同
      和××,男,39岁。
      煤气中毒抢救脱险后,10个多月来,神识一直呆痴,不知二便,不知饥渴,时或自吃其二便,或将锅盆作便盆用,或将其妻子作父母,或将子女作妻子,走路不稳。医诊一氧化碳中毒性精神病。先予西药治疗7个月不效,后又配合中药安宫牛黄丸,每日3丸,治疗3个多月亦无效。细审其证,除上述者外,并见其四肢僵硬屈伸不利,舌质红绛,舌苔黄白厚腻,脉弦滑数。综合脉证,思之:舌质红绛者,热人血分也;舌苔黄白厚腻者,痰热阻滞也。脉弦者,肝火也;滑数者,痰火阻滞也。脉舌相参,痰热内阻,血络瘀滞也。治宜活血通络,清热化痰。处方:黄柏10克,苍术10克,南星10克,防己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龙胆草10克,丹参15克。
      服药6剂,神情呆痴之状明显好转,能分清部分朋友、同事及家属,且能自动去厕所大小便,饥饿时已知索要食物,继服40剂,诸证消失。
      某医问:何不用安宫牛黄、至宝丹?答曰:其一实践证明不效者一也,其二舌苔黄白厚腻者,二也。其所以舌苔黄白厚腻不过用安宫牛黄者,因其过凉不利于化痰开窍而有碍开窍也,故减寒凉而增化痰之力,以助开窍也。
      3.谨察其脉,审其病因,随证加减,病始得治黑××,男,50岁。在昼夜连续开会3天,并煤气中毒以后,突然精神失常7个多月。医诊一氧化碳中毒性精神病。先用西药治疗4个多月不效。后又用中药安宫牛黄丸、至宝丹、针灸相配合治疗3个多月,亦无明显效果。细审其证,两眼瞪目直视,不断的自言自语,问其所苦时概不回答,若予饮水则饮之不止,不予水喝从不索要,与其饭吃即一直张口,不与饭吃从不索要,有时主动要求去厕所大小便而却不便,有时拒绝大小便而却经常排便于衣被之中,舌苔黄白,脉沉弦滑数。综合脉证,思之:病发于开会激烈争论之后,脉且见沉弦,沉脉者,郁证也;弦者,肝脉也;滑脉者,痰热也,且病已人血分。因拟活血化瘀,理气疏肝,化痰泻火。处方:南星10克,防己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龙胆草10克,青皮10克,郁金10克,丹参15克。
      服药6剂,精神、智力均明显改善,已知饥渴二便,且能辨认出妻子儿女及部分亲友。继服上方58剂,智力、精神基本恢复,并开始处理工作中的部分问题。
      某医云:先生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性精神病,有重用活血泻火开窍者;有重用活血化痰除湿泻火者;有重用活血化痰,理气泻火者;其治如何鉴别?答曰:重点在审其脉、舌耳。若脉弦者必理肝,脉滑者必化痰,脉数者必泻火,舌红者必凉血,苔腻者必除湿,脉沉者必理气,不可本末倒置,乱施药物。

      老年性和早老性痴呆
      谨遵脉舌,不从症论,处方用药,坚持一贯
      周××,男,59岁。
      性格改变,健忘失眠,烦躁易怒2年。医诊脑动脉硬化,老年性痴呆。先予西药治疗1年多不效,继又配合中药益气补肾宁心之剂1年多仍无效。细审其证,两眼有时凝视如呆痴状,有时无神,性格异常,常因一些小事而勃然大怒,与人吵闹不已,夜不能眠,昼则嗜睡,记忆力极差,常常前说后忘,丢东忘西,有时没有吃饭而偏说已经吃过,有时已经吃饭而反说没有进食,有时称其妻为姐姐,有时称其儿子为爸爸,当别人纠正其言语差误时即大笑不已,有时又勃然大怒。舌苔黄白而腻,脉弦滑。推拉其上、下肢时均僵硬不变。综合脉证,思之:舌苔黄白而腻者,湿热蕴郁也。四肢僵硬者,瘀血阻滞脉络也。脉弦滑者,痰热蕴结也。合而论之,乃痰热、瘀血相结于心肝二经也。治宜化痰除湿,活血开窍。处方:黄柏10克,苍术10克,南星10克,桂枝10克,防己10克,威灵仙3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龙胆草10克,白芷3克,郁金10克,桑枝30克。服药4剂,两眼凝视,对周围事物反应的能力较前好转,记忆力亦稍见恢复。继服上药近2个月,诸证明显好转,至服药5个月时,诸证基本恢复正常,但握笔写字仍有点不太灵活。
      某医云:《实用内科学》云:“中药益气补肾宁心的方剂,如六味地黄丸、附桂八味丸等,或能有所裨益。”然本例久用此类方剂无效者何也?答曰:中医治病的主要原则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今脉证既然表现为痰热与瘀血相结,那么自当给予化痰除湿,活血开窍进行治疗。至于此证为什么用益气补肾宁心之剂无效,恐亦在于此耳。

      精神分裂症
      审其脉沉,知其为郁,予疏肝理气,化痰泻火始安
      阎××,女,25岁。
      婚姻破裂后突然精神失常2个多月。医诊精神分裂症。先以西药治疗狂躁不安之状似有好转,但痴呆不语之状反见增加,后又以中药安宫牛黄丸与泻下逐痰之剂治疗1个月,亦无明显改善。细审其证,行为被动,不言不动,不吃不喝,不眠不便,对任何外界事物均缺乏反应,但有时自言自语,口唇周围大量疱疹,舌苔白,脉沉。综合脉证,思之:脉沉者,肝郁也。心神呆痴者,痰火蒙蔽心窍也。治宜疏肝理气,化痰开窍,醒神。处方:柴胡10克,枳实10克,白芍10克,甘草10克,郁金10克,桔梗10克,杏仁10克,瓜蒌15克,菖蒲10克,苏叶6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