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朱进忠中医的医案 >

第5章

4朱进忠中医的医案-第5章

小说: 4朱进忠中医的医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服药3剂,头痛顿减六七,恶心呕吐消失,视力增加,并能在1米内清楚的看见手指。继服10剂,诸证尽失,愈。追访10年,一直正常。
      2.脉见弦紧而数,知其为肝郁气结,寒饮内郁,寒邪上冲,治以疏肝化饮,温肝降逆,愈
      和××,男,55岁。
      头脑胀痛,恶心呕吐,视力突然下降8天。医诊良性颅内压增高症。先以腰穿放液、静脉滴注甘露醇等治疗,头痛曾一度好转,但不解决根本问题。细审其症,除头痛,两眼失明外,并见恶心呕吐,头晕耳鸣,心烦心悸,舌苔白,脉弦紧而数。综合脉证,思之:脉见弦紧而数者,肝郁气滞,寒饮内郁,寒气上冲也。治拟疏肝理气,温肝化饮。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人参10克,黄芩10克,生姜10克,大枣7个,桂枝10克,茯苓10克,吴茱萸10克,熟军3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
      服药2剂,头痛大减,恶心呕吐,心烦失眠俱减,视力增加,并能在5米内清楚的看见人影,继服10剂,诸证几近消失,又服6剂,愈。
      某医云:吴茱萸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均治头痛,余坚信不移也,然其能降低脑压未闻之也,请师明示之。答曰:中药方中哪个能降低颅内压吾亦未闻之也,今临床验之,颅内压增高以中药治之有效者甚多,当仔细研讨之。
      3.知经络,分寒热,其病始解
      齐×,女,19岁。
      剧烈头痛,恶心呕吐20多天。医诊良性颅内压增高症。医先以腰穿放液、降低颅压药及其他西药虽曾一时好转但不巩固,后又配合中药滋阴平肝、降逆止呕等亦无明显效果。细审其症,头部闷痛,视力减退已近半年,近20多天来,突然加重,并合并有恶心呕吐,复视,眩晕,耳鸣,心烦心悸,手足厥冷,舌苔白,脉弦紧而数。综合脉证,思之:脉弦紧而数者,寒饮停聚,肝寒上逆也。治宜疏肝化饮,温肝降逆。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人参10克,吴茱萸10克,生姜10克,大枣7个,桂枝10克,茯苓15克,熟军3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
      服药1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大减,继服1剂,诸证消失。
      某医云:如此之重证,应用腰穿屡次放液,并配合中、西药物而不效,而用此方竞如此之神而速,吾不敢想也。请明示之。答曰:吴茱萸汤者,医家多云其常覆杯而效,我开始亦疑信参半也。其后验之临床果然如此也。医家称:吴茱萸厥阴专药也,专病专药,其效尤宏,不可不注意也。

      小舞蹈病
      1.八纲不辨,脏腑不明,但从症治,胶于熄风,终非其治
      索××,女,14岁。
      手足乱动,挤眉弄眼,走路不稳6个月。医诊小舞蹈病。先予西药、针灸治疗2个多月不效,后又配合中药平肝熄风、养血化痰熄风治疗4个月仍不效。细审其证,病发于感冒生气之后,发病之始仅见烦躁,不久即见项强头摇,手足不断地乱动,挤眉弄眼,走路不稳,纳呆食减,烦躁易怒,舌苔白,脉弦紧。综合脉证,思之:弦脉者,少阳经脉也,胆脉也,肝脉也;紧者,寒也,结也,饮也;弦紧相合,寒饮凝结也,化风也。合之于症,乃少阳枢机不利,痰饮内结,郁而化风也。治拟和解少阳,调理枢机,化痰熄风。处方:柴胡3克,桂枝6克,白芍6克,黄芩6克,半夏6克,党参6克,茯苓6克,龙骨6克,牡蛎6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3个。
      服药3剂,手足乱动,挤眉弄眼,走路不稳大见好转,继服30剂,愈。
      某医云:余曾遍用熄风化痰之法治之而不效,先生用之反效者何也?答:寒热不同,经络有异,升降有别耳。细看你之所用方药虽为化痰熄风,然你方中全用寒凉,余佐桂枝;此其一也;你方中全用熄风沉降,而余佐用升达之品,此其二也;你方中虽用化痰熄风而重用甘酸柔肝,而余则重用辛温而佐用酸甘之味,此其三也。三者不同,效自迥异。
      2.刚柔不分,升降不别,气血不清,胶于血分,固于平熄,久治不愈
      惠×x,女,55岁。
      手足乱动,挤眉弄眼,项背僵硬3个多月。医诊脑动脉硬化、小舞蹈病。先以西药治疗1个多月无明显效果,继又配合中药平肝熄风、养血活血熄风,针灸等治疗1个多月仍无明显改变。细审其证,发病伊始,先见左半身拘急不适,次日即出现不由自主的手足乱动,项背发僵,挤眉弄眼,心烦易怒,耳鸣耳聋,口苦咽干,失眠心悸,舌苔黄白,脉弦紧。综合脉证,诊为少阳枢机不利,痰湿蕴结,郁而化风。治拟和解少阳,化痰熄风。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个,桂枝10克,茯苓10克,酒军4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
      某医云: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仲景《伤寒论》方,其原用于“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今先生反用于脑动脉硬化、小舞蹈病者何也?答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者,为邪热内陷,弥漫全身,表里俱病,虚实互见证方也。今本病虽非伤寒误治之疾,而其病机却系邪热内郁,表里俱病,虚实互见,故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之也。又问:余用熄风之药而风症不熄者何也?答曰:风症应熄风,此治法之常也。然风之起有种种,若血虚风动者必予养血熄风,若阴虚风动者必养阴平肝熄风方可,若痰火化风者必化痰熄风方可,若脾虚风动之慢脾风则必予健脾才能熄风,其如逐寒荡惊汤治风即此意耳。今本症之风既有痰,又有寒,故以桂枝配龙骨、牡蛎以治风也。本病者,郁证也,寒痰也,湿证也,郁证当舒,不可抑郁;寒证当温,不可过凉;湿证当燥,不可柔润,此即刚柔必分,升降必别,气血必分也。
      服药7剂,手足乱动,挤眉弄眼等大见好转,继服30剂,诸证均失。后果愈。

      痉挛性斜颈
      1.寒热不分,气血不明,胶滞熄风,终无效应
      柴××,男,48岁。
      左侧颈肌阵发性的不自主收缩,引起头向左侧扭转或阵挛性倾斜2年。医诊痉挛性斜颈。先以西药治疗半年多不见好转,后又配合中药养血平肝熄风,养阴熄风,针灸等治疗1年多亦不见改善。细审其左侧颈肌不自主的收缩,引起头向左侧扭转,并阵挛性倾斜,张口咀嚼亦感困难,精神紧张时更加严重,说话亦感费力,但睡眠后诸证均消失,心烦易怒,头晕脑胀,口干口苦,舌苔黄白,脉弦紧。综合脉证,诊为肝郁气结,痰湿不化,郁而化风证。治拟疏肝理气,化痰熄风。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党参10克,桂枝10克,黄芩10克,生姜3片,大枣5个,茯苓15克,熟军4克,甘草10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
      服药30剂,诸证大减。某医云:此方熄风之力不足也,宜加蜈蚣、全蝎。服药10剂,诸证加剧。再邀余诊。云:本证虽风证较多,但从脉看以寒证为主,饮证为主,故应重在化痰温经,不可重予熄风也。去蜈蚣、全蝎,加人参10克。服药60剂,诸证果失,愈。
      2.肝胃同病,复夹内风,调其肝胃,佐以熄风,其证果痊
      何××,女,60岁。
      胃脘满胀,嗳气频作3年。扭颈咬牙2年。医诊慢性浅表性胃炎、痉挛性斜颈。先以西药久治不效,后又配合中药熄风解痉等治疗亦无功。细审其证,头晕脑胀,失眠心烦,胸满背痛,右侧颈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收缩,头向左侧扭转,不断的咬牙而喀喀有声、张口困难,特别是越想张口说话时牙咬的更为严重,为此,经常影响咀嚼吃饭,且纳呆食减,胃脘胀满,口苦咽干,消瘦乏力,常因疲乏无力和颈部痉挛而影响走路,为此不得不靠他人搀扶才能走路,舌苔黄白厚腻,脉弦紧。综合脉证,思之;此病虚实并见,寒热并存,且治法往往相互抵触,实难措手。又思:仲景、丹溪在复杂证候的分析上尤重脉象,东垣在治法上尤重升降,在具体措施上尤重脾胃。今脉弦紧,尤当先从肝胃论治。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人参10克,黄芩10克,生姜3片,大枣5个,甘草6克,苍术10克,厚朴10克,陈皮10克,桂枝10克,茯苓10克。
      服药6剂,胸脘胀痛好转,食欲好转,每日可进食约5两左右。但左颈肌收缩、咬牙、心烦失眠不见改善。细审其脉仍弦紧。因思脉弦紧,痉抽者,痰饮内郁,郁而化风者。治拟疏肝理气,化痰熄风。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人参10克,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黄芩10克,桂枝10克,茯苓15克,大黄3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
      服药4剂,颈肌收缩,咬牙减少,且入睡后已不咬牙。但食欲、脘腹胀满较前加重。再予柴平汤加减为方4剂,复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4剂,交替用方。两月之后,诸证消失,愈。
      某医云:为何交替用方?答曰:本病有两个不相干的病证,主治此证时对另一证不太有利,主治彼证时对此证不太有利,如采用诸证均治之法,常常延误病情,故采用此法治之。

      重症肌无力
      1.知其兼挟,佐以除湿,其病始解
      史××,男,34岁。
      两眼睑下垂不能抬起8个多月。医诊重症肌无力。先以西药治疗曾一度好转,但一停药就又不能抬起,续又配合中药补中益气汤加减为方治疗5个多月,症状亦未明显改善。细询其证,除两眼睑下垂影响视力外,并感头身困重,疲乏思睡,舌苔黄白稍腻,脉濡缓。综合脉证,思之:全身困重,眼睑不能抬起者,脾湿为标,气虚为本也。治宜益气升阳,除湿清热。处方:蔓荆子10克,升麻10克,葛根15克,党参10克,黄芪15克,黄柏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
      服药10剂,愈。
      某医云:既云气虚,为何用补中益气汤不效?答曰:本证非但气虚,亦挟湿热,故但用补中益气之补气无功耳。又问:益气聪明汤者,东垣聪耳明目方也,其为何用于重症肌无力?答曰:眼睑者,脾之所主也,益气聪明汤者,既益气,又升阳,又除湿,故可用之也。
      2.气阴两虚,痰热阻滞者,不但要补其气阴,而且要化其痰湿
      闻××,女,成。
      吞咽、咀嚼困难,语言无力,时或饮水从鼻孑L中呛出2年多。医诊重症肌无力。先以西药治疗稍效,但不能控制其发展,后又配合中药补气养阴之剂,仍然日甚1日。细审其证,说话、咀嚼无力,饮水即从鼻孔呛出,吞咽困难,面部表情淡漠,下颌下垂不能闭合,头不能抬起,眼睑下垂不能睁眼,疲乏无力,饮食乏味,舌苔白,脉濡缓。综合脉证,思之:此乃气阴两虚,痰湿阻滞所致。治宜拟补气养阴,理气化痰。处方:黄芪15克,当归6克,人参10克,麦冬10克,五昧子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生地10克。
      服药6剂,呼吸、说话、咀嚼、吞咽均较前有力,饮水已不呛。继服药4月,诸证消失,愈。
      某医问:本证曾用补中益气、六味地黄治之,然其木效者何也?答曰:补有余而化痰之力不足耳。痰不除则诸证不减,故必予养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