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朱进忠中医的医案 >

第23章

4朱进忠中医的医案-第23章

小说: 4朱进忠中医的医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上清丸,以及清胃散、玉女煎、泻黄散、甘露饮加减治疗1年亦未奏效。细审其证,两唇紫黯肿胀,不断有黄水流出,外罩黄色脓痂,痒痛麻木,胃脘痞满,脐上悸动,舌苔白,脉弦紧,左脉大于右脉。综合脉证,思之:脉弦者,肝胆三焦之脉也;弦紧相兼者,寒也。唇肿湿烂者,湿热也。脐上悸动,胃脘痞满者,寒饮也。证脉合参,乃肝郁气结,寒饮内郁,上热下寒也。治宜清上温下,解郁散结,温阳化饮。处方:柴胡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干姜3克,甘草6克,大枣5个,桂枝10克,熟军3克,茯苓15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
      服药4剂,口唇肿胀、痒痛、紫黯、麻木均大减;继服10剂,愈。
      某医云: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乃《伤寒论》治“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方也,何甩其于治唇炎也?答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确为伤寒下后烦惊谵语之方。但因本方桂枝配柴胡可使内陷之邪得从外解,加龙骨、牡蛎可以镇静而潜浮阳,大黄和胃气泻邪热,桂枝配茯苓、生姜、大枣可以化寒饮,故可用之能使错杂之邪得从内外而解,唇病得愈。
      2.观证察脉,知其所主,治以除湿清热,散风活血,愈
      卜××,女,36岁。
      上下口唇红肿,脱皮皲裂,流黄水13年。医诊慢性剥脱性唇炎。先用西药间断性治疗8年无效,继又配合中药清热解毒,清胃泻火,活血化瘀,以单方蜈蚣、全蝎、土元,中成药梅花点舌丹、锡类散等治4年多亦无明显效果。最近1年多以来,不但肿胀、脱皮、发痒、流汁水,而且经常发现皮肤皲裂,从裂口处流出血水。细察其证,上下口唇均肿胀,有的部位由黄水堆积而成一层厚厚的黄痂,有的皮肤脱落呈鲜红色,其间有多处裂口,裂口处有鲜血渗出,有黄水盖痂处奇痒难忍,有裂口处则疼痛异常,或时见麻木,舌苔白,脉弦缓。综合脉证,思之:流黄水者,湿热也;麻痒并见者,风湿热也;红肿流血水者,热人血分也;脉濡缓者,湿热也。合而论之:此湿热阻郁,郁而化风为主,血络瘀热为辅。治宜除湿清热,散风凉血。处方:藿香10克,甘草10克,栀子10克,防风10克,大黄1克。
      服药6剂,肿胀痒痛好转,流水、流血消失;继服6剂,诸证均解,后果愈。
      某医云:既云血络有瘀热,为何不用血分之药?答曰:栀子、大黄虽然主人气分,然亦兼人血分,以除血分湿热,故云凉血也。

      慢性牙周炎
      1.审其所主,思其脉证,两相参合,知其病在肝肾,予滋阴降火,佐以散风愈
      支××,男,16岁。
      牙痛时轻时重,牙齿全部浮动,齿间疏豁,偶而齿衄3年多。医诊慢性牙周炎。先请西医治疗2年多不效,后又配合中药清胃散、牛黄解毒丸、牛黄上清丸等治疗近1年亦未见明显效果。细察其证,除牙齿浮动,隐隐作痛,时有齿衄外,并见烦躁易怒,舌苔黄白,脉弦。综合脉证,思之:齿者,肾之所主,疏豁动摇,隐隐作痛者,阴虚相火上炎也。脉弦者,肝火也。合而论之:乃肾阴虚而火旺为主,兼有相火用事之证也。治宜滋阴降火,佐以泻肝。处方:升麻1克,白芷1克,防风2克,龙胆草13克,地骨皮40克。
      服药7剂,牙齿浮动,隐隐作痛明显改善,用舌舔牙已不动摇;继服40剂,虽吃炒黄豆与花生米亦不动摇。
      2.审其所主,察其昼夜,知其阴虚火旺,予滋阴降火愈
      郑××,女,29岁。
      齿衄时轻时重5年。医诊慢性牙周炎、维生素c缺乏症。先请西医治疗3年多不效,继又配合中药清胃泻火等剂亦无效。细察其证,除牙龈不断有鲜血渗出外,经常夜间睡醒后满口是血,且齿龈萎缩,牙根有血块,牙齿疏豁,头晕心烦,舌苔黄,脉弦细。综合脉证,思之:夜间齿血加重者,病在肾也。治宜滋阴补肾降火。处方:元参60克,石斛15克,生地15克,怀牛膝10克。
      服药15剂,齿衄大减;继服20剂,诸证俱失,愈。
      某医云:为何应用怀牛膝?答曰:怀牛膝者,非但补肝,亦且补肾;非但滋补,亦且引火下行。故肝肾并损而虚火上炎者多用之。
      3.察脉审证,知其病在肾命,予培补肾气始愈
      弓××,女,成。
      牙龈肿胀衄血时轻时重13年。医诊慢性牙周炎。先请西医治疗7~8年无明显效果,继又配合中药清泻胃火,滋阴降火数年亦无改善。细察其证,上下牙龈均肿胀,不痛,牙根部有少量血痂,牙缝处有少量鲜血溢出,用手按压牙龈则出血加重,用牙刷刷牙时全刷均呈红色,用牙一咬馒头则咬的部分全变鲜红,舌苔为血染色,脉沉细尺大而弦。综合脉证,思之:牙龈属胃,牙齿属肾,且脉见尺大乃肾之阴阳俱衰,虚火上浮也。治宜补肝肾,降虚火。处方:元参15克,麦冬15克,生地15克,骨碎补15克。
      服药12剂,齿衄停止;继服30剂,愈。
      某医云:骨碎补乃跌打损伤药也,齿病因何用之?答曰:骨碎补苦温,归肝肾二经,非但能活血续筋,亦且能补肾,治肾虚之牙痛、衄血也,故用之。










                                          杂论篇


      买书与读书

      在最近一些年的带徒实践和临床教学中,有些医生问我,说:“我们今后应该买什么书?读什么书?”我说:我记得在1965年的一次谈话中,曾经谈到过这个问题。当时我说:第一应该熟读中医院校的通用教材。因为教材是经很多人研究才确立下来的,所以它既可以给人以规范,又可以给人以很多人通过研究得来的成功的东西,所以我特别主张要把教材读好,记好。第二应该熟读历代医家都推荐的书,因为这些书是经过数代人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确立下来的,是最可靠的。第三由于以上两类书籍优点的驱使,也带来了不可克服的重大缺陷,例如:某些先知先觉的人,通过他们的研究发现了某些规律,某些方法,而这些规律、方法在一定阶段,甚至是很长一个阶段,不但不被人承认,甚至被人排斥、打击、扼杀,即如我们目前多数人推荐的好书《伤寒论》、《金匮要略》、《素问》、《灵枢》尚且遇到几百年的磨难,又何况其他书籍呢?而这些规律、方法恰恰表现在个人的专著中,因为要了解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必须阅读真正的个人专著。这些专著尽管有其不够完美的地方,但它确实说出极其关键的问题。因此要当一个好医生,必须学习研究这方面的书。
      当时我认为我说的就比较全面了,但是经过30多年的反复验证后,发现很多方面是不完整的。例如:
      第一,在我谈到读教材时只谈了读教材的优点,而对目前教材中的缺点,甚至某些严重的缺点认识不足,现在看起来是应该说明的。在这方面大致归纳起来有两类:其一是现在的讲义过多地按照现在我们已知的知识进行着分类和说明,而对我们尚未认识的加以舍弃,这样有时就表现了对中医系统理论的割裂,有时就表现了对中医理论的歪曲,有时就表现了对中医某些精华的抛弃;其二是现在的讲义过多地注意了规范性,而忘记了与临床实践的符合与不符合,在这方面尤以临床各科教材为最突出。例如:在临床教材的辨证论治项目中都采用着如下的规范,即症状、治法、方药,而症状中都采用着自觉症状、舌象、脉象的三步曲写法。这种写法在规范方面固然是无可挑剔的,但是由于对症状不是如此,而舌、脉是如此时,是否可以用此治法,用此方药;症状如此,而舌、脉等不是如此时,是否可以用此治法,没有进行说明,常常使读者感到教材中所说的问题与事实符合不上,而不能应用。为要解决这个问题,我劝大家读一读古代医家的医案、医话,因为古代医家的医案、医话中,主要就是写各个方面矛盾处理的方法和过程,在这个问题上,尤以疑难、复杂、危重的疾病为突出,因此要想学好治疗疑难、复杂、危重疾病的方法,就得学习医案、医话。
      第二,在我谈到读个人著作时,只谈了读个人专著的必要性,而没有谈读什么人的个人专著和如何读个人专著。现在想起来有必要加以说明,通过反复思考,我认为应注意一个原则、两个方法。所谓一个原则就是实践性原则,即必须看其提出的理论与方法是否是通过临床的反复验证取得的,若是即可信,若不是就应打上一个“?”号;所谓两个方法,即是适用于临床所有的各科,还是只适用于某一科别,甚至某个疾病。例如:叶天士所著《温热病》提出的辨斑疹、白痦法,察舌、验齿法,虽然文字并不多,但它确实是叶天士通过临床实践所得出的结晶,因此它是可信的。在方法上,由于它是通过众多温热疾病的临床实践得出的结论,所以它自然而然地适用于所有发热疾病的辨证。又如余霖所著《疫疹一得》提出的清瘟败毒饮的应用方法,由于它仅是通过治疗疫疹病取得结论,所以它只适用于疫疹病。下面我想从一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二对某类疾病具有指导意义;三对某个病具有指导意义等方面,介绍几部参考书,供参考:
     
      一、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书这类书建立或发展了中医理论,提出了具有普遍指导价值学说、方法。
      黄帝内经素问        唐·王冰次注
      灵枢经              宋·史崧编校
      类经                明·张介宾
      类经图翼            明·张介宾
      素问经注节解        清·姚止庵撰
      诸病源候论          隋·巢元方等
      难经                秦越人
      五运六气            任应秋著
      脉诀                宋·崔嘉彦
      新著四言脉诀        明·李中梓
      濒湖脉学            明·李时珍
      四诊抉微            清·林之翰
      本草纲目            明·李时珍
      本草备要            清·汪昂
      本经逢原            清·张璐
      本草求真            清·黄宫绣
      史载之方            宋·史堪
      古今名医方论        清·罗美
      医方集解            清·汪昂
      成方切用            清·吴仪洛
      古方八阵            明·张景岳
      新方八阵            明·张景岳
      汤头歌诀正续集      清·汪昂撰,严苍山增辑
      格致余论            元·朱震亨
      医经溯洄集          元·王履
      医贯                明·赵献可
      传忠录              明·张景岳
      景岳全书            明·张景岳
      医寄伏阴论          清·田宗汉
      医林改错            清·王清任
      脾胃论              金·李杲
      医宗必读            明·李中梓
      血证论              清·唐宗海
      理瀹骈文            清·吴师机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宋·陈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