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72-医方考 >

第6章

072-医方考-第6章

小说: 072-医方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性: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半夏(制) 粳米(各半升) 人参(三两,去芦) 甘 
草(一 
两,炙) 
伤寒瘥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此方主之。 
伤寒由汗、吐、下而瘥,必虚羸少气,虚则气热而浮,故逆而欲吐。竹叶、石膏、门冬 
之寒,所以清余热;人参、甘草之甘,所以补不足;半夏之辛,所以散逆气;用粳米者,恐 
石膏过寒损胃,用之以和中气也。 

卷一伤寒门第二
乌梅丸
属性:乌梅(三十枚,去核) 人参(去芦) 细辛(去土) 黄柏(去皮) 附子(炮) 桂 
枝(净洗 
,炮,各六钱) 黄连(一两六钱,炒) 干姜(一两,炮) 当归(洗净) 蜀椒(去目 
及闭目者 
,各四钱) 
胃虚脏寒,得食而呕,蛔从上出者,此方主之。 
乌梅味酸,蛔得之而软;连、柏味苦,蛔得之而伏;椒、细味辛,蛔得之而死;干姜、 
附、桂,温脏寒也;人参、当归,补胃虚也。 

卷一伤寒门第二
烧散
属性:裆(取隐处者烧灰,方寸匕, 水和服。男取女者,女取男者)。 
伤寒阴阳易者,此方主之。 
伤寒男子新瘥,未及平复,妇人与之交,得病,名曰阳易;妇人伤寒新瘥,未及平复, 
男子与之交,得病,名曰阴易。以无病患染着余毒而病,如换易也。取此物者,亦以病因于 
阴阳感召而得,故亦以阴阳之理治之。又曰∶五味入口,咸入肾,腐入肾,秽入肾,乃浊阴 
归地之意也。 裆味咸而腐秽,故能入少阴;烧之则温,故足以化气;灰之则浊,故足以溺 
膀胱。经曰∶浊阴归六腑,是也。药物虽陋,而用意至微,不因其陋而忽之,则升仲景之阶 
矣! 

卷一伤寒门第二
枳实栀子豆豉大黄汤
属性:枳实(三枚) 栀子(十四枚) 豆豉(一升) 大黄(一两) 
伤寒新瘥后,食复者,此方主之。 
伤寒新瘥,胃气未复,内伤饮食,其热复至,名曰食复。枳实、大黄,能夺胃中之食; 
栀子、香豉,能祛胸中之热。 

卷一伤寒门第二
蜜煎导法
属性:白蜜二合,煎之作挺,长如指许,内便道中,病患以手急抱,欲大便时去之。 
自汗,大便秘者,此法治之。 
胃家实则自汗,自汗亡其胃液,则便秘。若以下药与之,则益亡其液矣,故用导法。导 
法者,迎而夺之之兵也。 

卷一伤寒门第二
猪胆导法
属性:大猪胆一枚,入醋少许,取竹管五寸许,以一头入胆,一头内入谷道中, 汁灌入肛内 
。顷当大便出。 
阳明自汗,反小便利,屎虽硬不可攻者,宜行此法。 
自汗,则胃亡津液,当小便不利,今小便反利,则热犹未实,屎虽硬,不可攻也,故以 
此法导之。猪胆能泽大肠,入醋能敛肠液,故便难者得之则易。经曰燥者濡之。此法之谓也。 

卷一伤寒门第二
搐鼻法
属性:苦瓜蒂不拘多少为末,令病患噙水一口,将此药搐一字入鼻中,出黄水愈。 
湿家,鼻塞头疼,宜行此法。 
湿家头疼,是浊邪乾清阳之分也。鼻者气窍,上通于脑,下属于肺,浊邪干之,故清窍 
不利。瓜蒂苦而善涌泻,鼻窍受之,则能出浊邪而泻湿热。经曰客者除之,此之谓也。 

卷一伤寒门第二
阴毒熏法
属性:大豆二升。炒令极热,先以净桶内置热醋三升,旋扶病患坐桶上蒸少时,却以热豆倾桶 
中,又蒸之,有倾囊下,却与阴证药服。 
阴毒逆冷囊缩者,此方主之。 
阴毒者,径中三阴之寒毒也。寒主收引,故阴盛则囊缩;热主施张,故熏蒸则囊纵。豆 
味甘而醋味酸,甘酸合,则能感召厥阴肝木之气,而行宣发之令矣。经曰开之发之,适事为 
故,此之谓也。 

卷一伤寒门第二
葱熨法
属性:以索缠葱白如臂大,切去根及青,留白二寸许。先以火炙热一面,以着病患脐下,上用 
熨斗贮火熨之,令葱并热气入腹内;更作三四饼,坏则易之;若病患醒,手足温,有汗则瘥, 
否 
阴毒四肢逆冷,腹痛暴绝者,此法主之。 
凡人气之呼出者,心肺主之;气之吸入者,肝肾主之。阴寒中于肝肾,则不能主吸入之 
气。故气有出而无入,令人逆冷腹痛,暴绝而死。宜外行葱熨法,内服四逆汤。葱有通中之 
妙,火有回阳之功,经曰热因寒用,此之谓也。 

卷一伤寒门第二
阴毒着艾法
属性:用干艾叶揉熟,去灰作艾炷。取脐下一寸五分名气海,二寸丹田,三寸关元,灸五十壮 
至二、三百壮。以手足渐温,人事稍苏为可治。 
阴毒手足厥冷,不省人事者,此法行之。 
手足不自温也,受气于中而后温;里有阴寒,故手足厥冷;阳气明,阴气昏,不省人事 
者,乃阴盛而失神明之官也。《甲乙经》曰∶气海、丹田,任脉所发;关元,足三阴、任脉 
之会,是任脉实贯三阴,而三阴之脉皆会于任脉也。故阴毒中于三阴者,取而灸之,有寒谷 
回春之妙! 

卷一伤寒门第二
水渍法
属性:叠青布数重,新水渍之,稍捩去水,搭于患人胸上,须臾蒸热,又以别浸冷布易之,频 
换新水;热稍退,可进阳毒药。 
阳毒渐深,脉洪大,内外结热,舌卷焦黑,鼻如烟煤者,此法行之。 
阳毒者,三阳热证之毒也。由表入里,故曰渐深;洪大皆阳脉,表邪未去,里热又甚, 
故曰内外皆热,此由失汗之所致也;舌卷者,热燥华池而筋缩急也;舌焦而黑,鼻如烟煤, 
此火极而兼水化,亢龙有悔之象也。行此法者,水可以灭火,寒可以却热,外可以安内。经 
曰∶行水渍之,和其中外,可使毕已。此之谓也。 

卷一伤寒门第二
灸少阴法
属性:少阴,即太溪穴也,在两足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中。灸七壮。 
少阴吐利,手足不冷,反发热,脉不至者,此法行之。 
少阴,肾也。寒中少阴,阴寒格阳上逆,故吐;少阴主二便,病寒故利;阴在内,拒阳 
于外,故手足不冷而反发热;脉不至者,阴盛于内而脉沉陷也。太溪,肾之俞也,干焉而灸 
之,所以引外格之阳,使之归原,如《易》所谓不远之复也。 

卷一伤寒门第二
接汗法
属性:姜、葱各半斤,煎汤一斛,倾大盆中,用小板一块,横加盆上,令患人坐卧其上蒸之, 
外以席被围定,露其口鼻,外可进发汗药。 
朔方严寒之地,腠理闭密,汗不易泄,故行此法。 
盖姜、葱能通腠理,作汤以蒸之,则表疏而汗易泄,乃外合之兵也。 

卷一伤寒门第二
扑粉
属性:龙骨 牡蛎 糯米(各等分,为末) 
服发汗药,出汗过多者,以此粉扑之。 
汗多有亡阳之戒,故用龙骨、牡蛎之涩以固脱;入粳米者,取其粘腻云尔,乃卫外之兵 
也! 

卷一伤寒门第二
刺期门
属性:期门,穴名,妇人屈乳头向下尽处是穴。乳小者,以一指为率。陷中有动脉,刺之令病 
人吸五吸,停针良久出针。 
妇人热入血室,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刺主之。 
妇人伤寒发热,月事适来,血室空虚,邪热乘虚而入,名曰热入血室。血室,冲脉也。 
胁下满如结胸状者,冲脉贯肝膈,至胸中而散,故所过皆病也;谵语者,邪热内盛而神明乱 
也。期门,肝之募穴,刺之出血,乃随其实而泻之,兵之迎 

卷一伤寒门第二
大羌活汤
属性:羌活 独活 防己 防风 苍术 白术 黄连 黄芩 细辛 川芎 甘草(各三钱) 生 
地黄(一两) 知母(三钱) 
伤寒两感者,此方主之。 
两感者,一日太阳与少阴俱病,谓有太阳证之头疼、身热、脊强,而又有少阴证之口干 
、烦满而渴也;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谓有阳明证之身热、谵语,而又有太阴证之腹满、 
不欲食也;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谓有少阳证之耳聋、胁痛,而又有厥阴证之囊缩、厥逆 
也。凡此两感之证,欲汗之则有里,欲下之则有表,表里不能一治,故《内经》、仲景皆称 
必死而无活法。易老意曰∶证虽有表里之殊,而无阴阳之异,传经者皆为阳邪,一于升阳散 
热、滋养阴脏,则感之浅者尚或可平矣。经曰∶气薄则发泄,故用羌活、独活、防风、苍术 
、细辛、川芎之气薄者,以升发其传经之邪;又曰∶寒胜热,故用黄连、黄芩、防己、生地 
、知母之寒苦者,以培养其受伤之阴。以升散诸药而臣以寒凉,则升者不峻;以寒凉诸药而 
君以升散,则寒者不滞。白术、甘草,脾家药也,用之者,所以益其脾胃而建中营之帜尔。 
呜呼!于不可治之中,而求为可治之策,大羌活者,其万死一生之兵乎! 

卷一
感冒门第三
属性:叙曰∶六气袭人,深者为中,次者为伤,轻者为感冒,今世人之论也,古昔明医未尝析 
此。昆也生乎今之世,则亦趋时人之论矣,故考五方以治感冒。 

卷一感冒门第三
香苏散
属性:紫苏 香附(醋制,各二两) 陈皮(去白,一两) 甘草(半两) 
四时感冒风邪,头痛发热者,此方主之。 
南方风气柔弱,伤于风寒,俗称感冒。感冒者,受邪肤浅之名也。《内经》曰卑下之地, 
春气常存,故东南卑下之区,感风之证居多。所以令人头痛、发热,而无六经之证可求者, 
所感人也由鼻而入,实于上部,不在六经,故令头痛、发热而已。是方也,紫苏、香附、陈 
皮 

卷一感冒门第三
芎苏散
属性:川芎(七合) 半夏(六钱,制) 柴胡(去芦) 茯苓(各五钱) 紫苏叶 干葛(各 
三钱五 
分) 陈皮(去白) 枳壳(去穣) 桔梗 甘草(各三钱) 
外有头痛、发热、恶寒,内有咳嗽、吐痰、气汹者,此方主之。 
川芎、苏叶、干葛、柴胡,解表药也,表解则头痛、发热、恶寒自愈;桔梗、半夏、陈 
皮、枳壳、茯苓、甘草,和里药也,里和则咳嗽、吐痰、气汹自除。 

卷一感冒门第三
十神汤
属性:川芎 甘草 麻黄 干葛 赤芍药 升麻 白芷 陈皮 香附 紫苏(等分) 
此治外感风寒之套剂也。 
古人治风寒,必分六经见证用药,然亦有只是发热、头痛、恶寒、鼻塞,而六经之证不 
甚显者,故亦总以疏表利气之药主之而已。是方也,川芎、麻黄、干葛、升麻、白芷、紫苏、 
香 
而甘草者,所以和阳气于疏利之队也。 

卷一感冒门第三
参苏饮
属性:人参(去芦) 紫苏 半夏(制) 陈皮(去白) 茯苓(去皮) 木香 枳壳(炒) 干 
葛前 
胡(去芦) 桔梗 甘草(各五钱) 
劳倦感冒,妊娠感冒,并宜此方主之。 
感冒宜解表,故用紫苏、干葛、前胡;劳倦、妊娠宜补里,故用人参、茯苓、甘草。乃 
木香、半夏、枳壳、桔梗、陈皮,所以和利表里之气,气和则神和,神和则无病矣。 

卷一感冒门第三
藿香正气散
属性:大腹皮(净洗) 白芷 茯苓(去皮) 苏茎叶 藿香(各三两) 白术(炒) 陈皮 
(去白) 
浓朴(姜汤炒) 桔梗 半夏(各二两) 炙甘草(一两) 
凡受四时不正之气,憎寒壮热者,此方主之。 
风寒客于皮毛,理宜解表,四时不正之气由鼻而入,不在表而在里,故不用大汗以解表 
,但用芬香利气之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