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72-医方考 >

第27章

072-医方考-第27章

小说: 072-医方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主精浊之方也。 
金樱膏濡润而味涩,故能滋少阴而固其滑泄。芡实粉枯涩而味甘,故能固精浊而防其滑 
泄。金樱生于陆,芡实生于水,故曰水陆二仙。 

卷四精浊门第四十一
妙香散
属性:人参(五分) 山药(二两,姜汁炒) 麝香(一钱,另研) 木香(二钱半,煨) 黄 
远 
志(去心,炒) 茯苓 茯神(各一两) 桔梗 甘草(各二钱) 辰砂(二钱,另研) 
共为细末,每服二钱,酒下。 
此安神正气而精自固之方也,梦中遗矢者,宜主之。 
精、气、神,人身之三宝也。神役气、气役精、三宝之用也。是以神昏则气荡,气荡则 
精离;神明则气正,气正则精固。是方也,不用固涩之剂以固精,但用人参、茯苓、茯神、 
远志、辰砂以安神,用麝香、木香、黄 、桔梗、甘草、山药以正气,神清气正,则淫梦不 
作,邪火不起,精不必涩而自固矣。《内经》曰∶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没世不殆。 
此之谓也。 

卷四精浊门第四十一
治浊固本丸
属性:莲花须 黄连(炒,各二两) 猪苓(二两五钱) 白茯苓 砂仁 益智 半夏(姜制) 
黄 
柏(炒,各一两) 炙甘草(三两) 
胃中湿热,渗入膀胱,浊下不禁者,此方主之。 
凡浊下不禁,牵丝者,责之精浊,肾家之病也。不牵丝者,责之便浊,胃中湿热也。是 
方也,半夏所以燥胃中之湿。茯苓、猪苓所以渗胃中之湿。甘草、砂仁、益智,香甘益脾之 
品也,益脾亦所以制湿。而黄连、黄柏之苦,所以治湿热。莲花须之涩,所以止其滑泄耳。 
名之 

卷四精浊门第四十一
韭子
属性:《千金方》精极类用韭子以治遗精、梦失、小便白浊者,盖九方焉,而单用韭子者居其 
半。夫韭子辛热物耳,何孙思邈取之深也?昆谓用之以治便浊者,用其辛热之气,燔其湿土, 
使蒸溽上行而不下,乃釜底加薪之法,益火之原以消阴翳也。用之以治遗精者,用其辛热之 
气以壮真阳,使之涵乎阴精而不漏,乃益土防水之法,卫外而为固也。凡此方外不传之秘, 
惟可与知者道耳。 

卷四
自汗门第四十二
属性:叙曰∶有因而自汗,非病也,所谓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乃阴阳和而雨泽降也。惟无 
因而自汗,则为病矣,宜以甘剂补之。今考古人四方,率甘剂耳。 

卷四自汗门第四十二
玉屏风散
属性:黄 (炙) 防风(各一两) 白术(二两) 
共为末。每服三钱。 
气虚自汗者,此方主之。 
自汗者,无因而自汗也。常人不自汗者,由卫气固卫于外,津液不得走泄,所谓阳在外 
,阴之卫也。卫气一亏,则不足以固津液,而自渗泄矣,此自汗之由也。白术、黄 、所以 
益气。然甘者性缓,不能速达于表,故佐之以防风。东垣有言,黄 得防风而功愈大,乃相 
畏而相使者也。是自汗也,与伤风自汗不同,伤风自汗,责之邪气实。杂证自汗,责之正气 
虚。虚实不同,攻补亦异,临证者宜详别之。 

卷四自汗门第四十二
大补黄汤
属性:黄 (炙) 人参 肉苁蓉 山茱萸(去核) 白术(炒) 当归 肉桂(略炒) 五 
味子(炒) 
甘草(炙) 川芎 防风(各一钱) 茯苓(一钱五分) 熟地黄(二钱) 
气血俱虚,自汗者,此方主之。 
人参、黄 、白术、茯苓、甘草、防风、肉桂,实表气而止自汗;当归、川芎、熟 、 
肉苁蓉、山茱萸、五味子,生津液而收阴气。此气血两补之剂也。 

卷四自汗门第四十二
调卫汤
属性:麻黄根 黄 (各一钱) 麦门冬 生地黄(各三分) 生甘草 当归梢 生黄芩 半 
夏( 
各五分) 羌活(七分) 猪苓 苏木 红花(各二分) 五味子(七粒) 
湿热自汗,一身尽痛,脉濡者,此方主之。 
湿无热不作汗,湿得热而蒸之,则能令人自汗。湿流百节,故一身尽痛。湿为阴气,故 
脉濡。风能胜湿,故用羌活。辛能燥湿,故用半夏。淡能渗湿,故用猪苓。湿伤气,黄 、 
甘草、麦冬所以益气。湿伤血,苏木、红花、归梢所以消瘀。五味子、麻黄根,收汗液而固 
表虚。生 、黄芩,凉阴血而除湿热。 

卷四自汗门第四十二
艾煎茯苓散
属性:以艾煎汤,调茯苓末一钱服。 
别处无汗。独心孔一片有汗者,此方主之。 
此是心火自旺,膈有停饮。火热蒸其湿饮,故令此处有汗。茯苓甘而淡,甘能养心,淡 
能渗湿。艾叶香而涩,香能利气,涩能固津。 

卷四
盗汗门第四十三
属性:叙曰∶汗孔谓之鬼门,故盗汗不止,久久令人丧魄。考名方五首,而治盗汗之法,大可 
知矣。临证而权度其宜焉可也。 

卷四盗汗门第四十三
当归六黄汤
属性:当归 生地黄 熟地黄 黄芩 黄连 黄柏各等分 黄 倍用 
阴虚有火,令人盗汗者,此方主之。 
醒而出汗曰自汗,睡去出汗曰盗汗。自汗阳虚,盗汗阴虚也。曰有火者,谓其证有面赤 
、口干、唇燥、便赤、声音重、脉来数也。然阴虚所以盗汗者,阴虚之人睡去,则卫外之阳 
乘虚陷入于阴中,表液失其固卫,故 然而汗出。人觉则阳用事,卫气复出于表,表实而 
汗即止矣。当归、熟 ,养阴之品也。黄芩、黄连,去火之品也。生 、黄柏,可以养阴, 
亦可以去火。而黄 者,所以补表气于盗汗之余也。是盗汗也,与伤寒盗汗不同。伤寒盗汗 
是半表半里之邪未尽,杂证盗汗则阴虚而已。彼以和表为主,此以补阴为主。明者辨之。 

卷四盗汗门第四十三
黄六一汤
属性:黄 (六两,炙) 甘草(一两,炙) 
虚脱已后盗汗者,此方主之。 
虚脱者,阴虚而形气将脱,如大病之余,新产失血之后也。斯时也,更有盗汗,宁不复 
伤其气血乎?故用黄 七之六,甘草七之一,大补其气而汗自止。或问∶何以不用养血之药? 
余曰∶太极之妙,阴生于阳,故无形能化有形,无形者气,有形者血耳。若虚脱之际,而责 
养阴之药以固脱,是以阴及阴,二女同居,乌能卫外? 

卷四盗汗门第四十三
正气汤
属性:黄柏(炒) 知母(炒,各二钱五分) 甘草(炙,五分) 
此治阴虚有火,令人盗汗之方也。 
阴虚,则阳独治,故令有火。火益亢则阴益亏。阴亏则睡去之时,卫外之阳乘虚而入, 
卫虚无以固表,故令盗汗。经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故用黄柏、知母苦寒质润之品以主 
之,苦能泻火,寒能胜热,质润能滋阴。佐以甘草者,和其阴阳耳。 

卷四盗汗门第四十三
麦煎散
属性:知母 石膏 人参 白茯苓 赤芍药 滑石 葶苈 杏仁 地骨皮 麻黄根 甘草 
共为末,浮小麦煎汤调下二钱。 
湿热内淫,肺病喘急,以致皮毛之气不充,令人盗汗,四肢烦疼,肌肉消瘦者,此方主 
之。 
《内经》曰∶肺主皮毛。《灵枢经》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 
阖者也。今肺以喘而虚,故皮毛之气不充,气不充,则腠理失肥,开阖失宜,而令盗汗。是 
方也,滑石、茯苓,可以泻湿;石膏、知母,可以消热;杏仁、葶苈,可以泻喘;人参、甘 
草,可以益肺。地骨皮、赤芍药,可以去热于里。麻黄根、浮小麦,可以止汗于表。 

卷四盗汗门第四十三
柴叶
属性:此物能主五脏之风热。故焙干研末,空心米饮调服,能止盗汗,人所罕知。 

卷四
积聚症瘕门第四十四
属性:叙曰∶积聚症瘕,夫人心腹之疾也。凡有此疾者,宜与明医攻疗之。失而不治,复协他 
邪,不可为矣。譬之奸人蠹国,乘人之危而利之,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尔。 

卷四积聚症瘕门第四十四
倒仓法
属性:以肥嫩黄牯牛肉三十斤,切成小片,去筋膜;取长流水煮糜烂,以布滤去渣滓,取净汁 
,再入锅内慢火熬至琥珀色,则成剂矣。令病者预先断肉食淡,前一日不食晚饭,设密屋一 
间,明亮不通风处行之。置秽桶瓦盆贮吐下之物,一瓷瓶盛所出之溺。令病者入室,以汁饮 
一杯,少时又饮一杯,积数十杯,寒月则重汤荡而饮之,任其吐利。病在上者,欲其吐多。 
病在下者,欲其利多。病在中及在上复在下者,欲其吐利俱多,全在活法而为之缓急多寡也。 
视所出之物,必尽病根乃止。吐利后必渴甚,不得与汤,以所出之溺饮之,非惟可以止渴, 
抑且可以荡涤余垢。行后倦怠觉饥,先与稠米饮,次与淡稀粥。三日后,方可与菜羹。调养 
半月或一月,自觉精神涣发,形体轻健,沉 悉能去矣。自后须忌牛肉数年。 
丹溪云∶牛,坤土也。黄,土之色也。此以顺为性,而效法乎干以为功,牡之用也。肉 
者,胃之乐也,熟而液,无形之物也,横散入肉络,由肠胃而渗透肌肤毛窍爪甲,无不入也。 
积 
自非刮肠剖骨之神妙,可以铢两丸散,窥犯其藩墙户牖乎?肉液之泛溢,肠胃受之,其浓皆 
倍于前,有似乎肿。回薄曲折处,肉液充满流行,有如洪水泛涨,其浮槎陈朽,皆推逐荡漾 
,不可停留。在表者,因吐而汗,其清道者自吐而涌,浊道者自泄而去,凡属滞碍,一洗而 
尽。牛肉全重浓和顺之性,盎然涣然,润泽枯槁,补益虚损,宁无精神涣发之乐乎?正似武 
王克商,散财发粟,以赈殷人之仰望也。其方得于西域之至人,凡人于中年后,行一二次, 
亦却疾养寿之一助也。 
又尝与人书曰∶全在自饮轮回酒十数杯,以却逐余垢,迎接调匀,新宿营卫,使脏气肓 
膜生意敷畅,有脱胎换骨之功也。多嫌其秽,因致中辍,而功亏一篑。若非明物理造化者, 
其肯视为美酝良味乎! 

卷四
肥气丸息贲丸伏梁丸痞气奔豚丸五方总考
属性:东垣,百世之师也。其制肥气丸以治肝积,制息贲丸以治肺积,制伏梁丸以治心积,制 
痞气丸以治脾积,制奔豚丸以治肾积,率以攻下温热之品类聚为丸,夫五脏积气,辟在肠胃 
之外,而用巴霜、浓朴辈峻剂以攻肠胃之内,非其治也。人皆曰东垣方,余直以为非东垣之 
剂也。借曰东垣为之,则无《脾胃论》矣。明者辨之。 

卷四肥气丸息贲丸伏梁丸痞气奔豚丸五方总考
《三因》散聚汤
属性:半夏 槟榔 川归(各四分) 大黄(酒浸) 陈皮 杏仁 桂心 茯苓(各一钱) 甘 
草 
附子 川芎(各五分) 枳壳 浓朴 吴茱萸(各一钱五分) 
聚气在六腑,随其上下,发作有时,令人心腹 痛,攻刺腰胁,少腹 胀,大小便不利 
者,此方主之。 
上件皆六腑之病也。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积者五脏之邪,聚者六腑之病 
也。是方名曰散聚者,所以散六腑之聚气耳。盖中气之道,热则施张,施张弗聚也。寒则收 
引,收引则气斯聚矣。故桂心、附子、吴朱萸辛热之品也,半夏、陈皮辛温之品也,川芎、 
当归、杏仁辛润之品也。辛则能散聚,热则能壮气,温者能和中,润者能泽六腑。乃茯苓、 
甘草之甘平,可以使之益胃。而槟榔、枳壳、浓朴、大黄,则皆推陈之品也。 

卷四肥气丸息贲丸伏梁丸痞气奔豚丸五方总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