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二经营管理方略-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够很清楚地予以划清界限。在大组织里细分出小单位,在技术层面上还是有 未能尽善之处。利益分散化既有如此大的制约及束缚,故必须要划分出能够
独立营运,自我满足、自我管理的单位来。
因为有这样的可能性,所以小规模的独立单位,与其在集权的大组织里 充当其中之一部分,不如在分权的组织单位中容易受到妥善的注意。另外,
调整及统制也较容易实施,同时也能够很清楚地显示责任之所在。
总公司对于事业部必须实施的赞助性服务活动,是利益分散的约束。然 而总公司不能够完全应付各事业部之要求时,如此的服务若由外部组织取
得,则对于事业部或许能够保持较安稳的状态,对于分权化的单位,也可能 造成经费的节省,或是利益的增加。那么对于社会全体的利益,将有如何的 影响呢?
若想提高利益分散的效果,希望以下面所述的事项,作为目标。
(1)不仅仅是量的问题,对于企业形象的改善、从业人员士气的提高、单 位组织之内部人才之开发等,也必须规划出包含这些不确定要素的长期目标 和年度目标。
(2)分权化的组织单位必须制订可依循的广泛政策。这项政策能作为管理 人员行使意志决定的基石,同时,利用其指导能力,对应于局部状况时,亦
能够作出弹性政策而加以行使。
(3)各单位组织内的主要经营责任,希望能够在职务上做最适当的分配。 除了从外界挖取人才,总公司内同时也要同心协力,规划出培养公司经营者
及经营责任的选拔制度。
(4)首先取得总公司的同意,为了促使事务的扩张,尽可能地给予分公司 充分的融资。
(5)审查对单位组织的损益可能造成影响的顾客群,并组成类似的机构, 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警告,以防止过大的损失于未然。
(6)对于各单位组织,以充分的资金,作为其构成技术服务及经营商讨机 关的经费。
(7)为了取得公司的统一,必须将会计、人事、采购等手续加以标准化。 非正式或正式的组织构造
若是只看公司的组织图,则仅能看出常备组织的正式组织构造而已,不
但看不出非正式之间的相互作用,甚至无法加以推测。这种现象就好比我们 人类用肉眼所见的水滴一般,表面上是晶莹澄净,然而若以显微镜来观察,
则将看到无数的微生物正前后左右地蠕动着。
为了达到公司的目标,切适地予以维持这种非正式的组织,是有必要的, 而管理者必须要看清它、理解它,并时常地加以检讨。
根据行动科学人员的意见,若欲毫不保留地评估此非正式集团之成员所 造成的影响,那么就不能够疏忽掉其放任于组织内部,以及在从业人员当中
培养出非正式集团的惯例与劳动习惯。
所谓的习惯和文化态度,与工作和个人的私生活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存 在,它乃是在所有种类的社会人际关系之中产生出来的。同时,也受到国家、
民族、教育水准、特定国民,以及对于理想的忠诚等因素之影响,甚至由于
各种阶级与思想所产生的殊异,而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在公司内工作的人员,当他将监督者视为上司的同时,即将自己视为劳
动群众当中的一员。如此一来,两者之间就具备了不协调的基础。此外,从 业人员最初认为自己乃是属于自己民族、种群当中的一员,而后又视自己为
公司内的人员时,同样的问题领域,也在此思想上存在着。许多例子显示: 由于国族及人种的不同。也就产生待遇的不同。因此,产生了对立,乃至于
往往演变成斗争事件。类似这样集团的分类,于是造成了技能、甚至于基础 教育的不同。大学毕业者不与学历低于自己者来往,甚至,持有技能者与尚
无技能者,中间划了一道鸿沟。
集团并非仅仅依据个人的思考方式形成的,有许多是因组织当中的地 位、职务等因素而形成的。虽是如此,个人往往很容易遵循先入为主的观念
调整自己的行动。贩卖部的辅佐科长升为科长时,就会学习同阶级管理者的 礼仪、态度及服装,不久之后,从其礼仪、态度一直到衣服的穿着样式,使
他完全改变了,于是他便可由普通的社员集团进入管理者的集团了。
总而言之,并非单单个人加入这个集团而已。即使是个人。在工作的处 理上,也要扮演适切的角色。公司里若有一股权威主义的气氛,在这样的组
织环境内,新的管理者同样会采取这种权威的态度,而部下也不是仅依据自 己的职位而从事职务记述,也要尽可能地扮演其被期待的角色。
因为这可以拿来判断他的态度以及做事的方法,因此相当的重要。同事 们若是遇到状况变化时会如何处理呢?若是了解此人最有可能的作法,亦即
此方法是公司内人员最有可能、最为普通的作法,如此则必然不因其行动而 有出乎意料之感,同时要信赖其态度与行动,以及对于状况处理的能力。
然而,若是不能够完全理解角色职务的全面性,也是令人相当困扰的。 从高级管理者之正式组织的层面来考虑职务,其他的管理人员则有不同的意
见,而高级管理者以及直属上司也由别的观点来看自己的职务。譬如说,领 班的职务是如此,然而高级管理人员却认为,领班在必要时应以较便宜的价
格制造出品质优良的产品,此乃其真正的职务所在。但是领班之部下群众则 认为,他应该站在他们与管理者之间以协助他们,对于他们在工作上所遭遇
到的种种问题,应该有义务表示关心及同情。领班即使接受任何一方的意见, 亦不能够得到其他单位组织的应诺,因而必须承受着来自两方面的压力。为
了克服这样的问题,领班似乎要担任两方面的职务,以便在这两者之间取得 和谐的地位。若是事与愿违,则在此两者之间不能够取得和谐的地位,因而
相互之间就存在着暧昧的关系,所以他的存在并没有任何的帮助。
非正式集团
人类在互助合作时,常常会形成非正式的集团。这个集团中的人员,由 于相互间的交往与共同的饮食,因而彼此往往互相存有关怀之心,同时,许
多人也有相同的经历。
人类是群居的动物,不仅需要依附于集团当中,同时也需要在工作上找 寻同伴,与同伴一起工作才能够有快乐的工作情绪。人类在劳动生活中要求
社会的满足,比起自己所属的正式组织,这个满足由非正式集团这一方获得 的可能性较强。此外,当上司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也存在着援助这受压力 的集团。
若是没有非正式集团提供的社会帮助,工作就没有趣味可言,而且必定
难以忍受。即使位于具有挑战性的职位上,非正式集团对于这位人员的行动, 仍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
集团是以许多共通要素为中心而形成的。有的是由于共同的兴趣(如喜 好保龄球),或者因为是邻居,也有可能是因为进出于同一教堂做礼拜的关
系,完全和工作毫无关系。也许是某一专家团体的会员,或许具有同样的经 营哲学。譬如说,反对权威式经营、支持民主式经营等,类似这些以职务与
职业为中心而形成的集团也算。
在社会集团当中,外显的乃至于潜在的,都可以察觉到有一股强制的倾 向,压制着人员去服从这集团的基准及其理想。这项基准可能符合经营者的
希望,也可能不符合。而非正式集团和经营者的希望,也可能不符合。非正 式集团和经营者之间,最常发生纷争的,就是生产分配的设定。这个设定,
即使是依据劳动者集团一天的生产个数,或根据保险事务集团一天的事情处 理件数皆可。非正式集团均有其独立的“幽灵基准”,任何一位人员若超越
这项基准,常会受到压力,抑制其生产,若无法遵循,则最后可能会受到来 自集团的轻蔑及藐视。
非正式集团对于人员有另一项重大的影响,即态度及价值的共识。新加 入集团的人员,对于同事间的态度及反应,常常会在无意中予以接受。同事
间若对上司有不平之鸣,新入人员即使起初不以为然,但久而久之,耳濡目 染,对于同伴所言,也可能会有相同的看法。如果集团是以单一的民族背景
为中心而形成的,则属于此集团中者,对于公司这一方面的处理,应该会有 一定的思考方式。这类的集团,除了某些方面令人较清楚地了解外,集团的
信仰即是全体人员之信仰。若有人认为:“我们是缺乏力量的一群,对公司 有所不满时,就应该共同协力,以维护我们的权利。”新进人员即使知道经
理也是无权利之人,仍然会以集团的意识为自己的意识。
此外,所谓的集团,必须具有抵抗 180 度的活动变化之能力。若变化可 能成就集团的利益,也可能造成损害,则在预防变化时,管理者必须要有决 心抵抗它。
确切了解集团行动
不论是正式集团,或者是非正式集团,由于你加入了集团,因此就应该 拥有某种地位。与非职员集团相对立的银行职员集团,在正式的集团当中,
持有正式而为人承认的地位。虽然非正式集团的地位为非正式,但双方以及 外界的人员,对于其地位却相当清楚。
假若这个集团在公司占有相当高的地位,则必然有许多人员强烈地希望 能够加入此团体,而且对此集团的忠诚度同样地也会增加;相反地,如果此
集团在公司内的地位降低,则人们会认为,加入此集团乃是一种浪费,因此 对集团的忠诚度会减少。例如,某一病院,在护士集团当中,若手术室的集
团占有较高的地位时,属于这个集团的护士群,即为同事们或者是医院有关 人员视为精英集团。手术室勤务的护士们,对于自己的集团,必然相当地忠
实。和其他部门的护士有着距离,同时对于有关医院的种种问题,能够采取 一致的立场。虽然其他的护士群是属于其他非正式集团,但对于手术勤务的
护士,却怀着羡慕之情,争先恐后地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即使在 可以获得同等薪资之特别工作场所,仍旧希望加入手术室的勤务集团。
有影响力的集团,同时也具有凝聚的力量,当集团内部意见相左之时,
这个集团对于经营组织所造成的影响就会变小。集团乃是为了维持与凝聚各 人员的力量而形成的,因此对于大小问题,均能容许各种意见的产生。但是,
关于对组织之重大决定及接触方式,则必强制其服从。集团绝不宽容任何脱 离集团的行为。此脱离的行为,在集团行动上是一大罪过,不断地以个人的
情感置于集团感情之上的人最后将成为此集团的旁观者。
当集团承受着外部的压力时,其情况和面临共同危险的威胁是相同的。 此时,集团内的各人员,为了巩固团结却忘了集团内个人的存在。新上任的
主管,若是三番两次地改变其工作方式,则非正式组织集团为了与其抗争, 就必须团结。这样的集团行动,往往会阻碍其经营组织所希望的进步性技术
革新。身为管理者必须认清这一点,而在变更计划时将此影响纳入考虑因素 中。
在企业组织当中,经常能够看到的另一种集团即是所谓的“派阀”,其 人员散置于各个部门里,而与其他非正式集团有所不同。要把�